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2 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 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旁记:
2 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2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师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课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
(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做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读得真好,特别是那位学生学狐狸蒙老虎的话,口气大,又神气。连我都被蒙住了。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读。下面7、8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的故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要先读好他们。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课文,老师板书: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2、现在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
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进行回答)
3、这两位导演读书很认真,,那么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
4、看来小朋友读书很认真,都是出色的导演,下面请意味小朋友读7、8两节,由五位扮演动物的小朋友表演。(一生朗读,“狐狸”在前面大摇大摆的走,“老虎”在其后东张西望。)
5、问;老虎,你在东张西望些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继续表演,小动物看到了老虎就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6、问:(鹿)你为什么跑,怕谁呀?
7、请学生进行评价。
8、看了表演,我想,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一些词都明白了。小朋友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的特别有感情。大家读。(学生读课文)
9、小朋友,看到小动物们逃走了,它会怎么想的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现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三、参赛对象:学校全体科任教师。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五、参评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全期教案;
2、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
3、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4、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
5、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在合格教案基础上,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
六、工作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
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
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
七、奖励办法
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5分。
20xx年3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学生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按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加“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教师请学生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场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学生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加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场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侧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须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布置作业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学生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合唱。
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学生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学生择其精要,探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学生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净。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学生说出自己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学生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教学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满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己。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记叙了小洁面对着清澈的湖水,自己手里的面包纸由“想扔”到“攥着”的变化过程。景色美和和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面包纸是本文的线索,“刚想、生怕、攥着”等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抓重点、析对比、攻关键、就能很好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中,达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教育目的。
本课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的镜头再现。已经形成的阅读能力也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教者应该从这样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并结合文章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进阅读和想像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喝”“渴”等11个生字,会写“乌”“处”等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朗读能力、书写能力。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等形式,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能正确书写难写的字。
三、教学难点
区别字形相近的字,准确掌握会认和会写的字。
四、课堂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有一位故事中的朋友来到了我们中间。
2、(出示课件)它是谁?它在做什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讲讲这幅图的内容。
3、揭示课题,学习“喝”字。
出示:喝水。引导观察:“喝”是什么偏旁?思考:“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特别要注意预习时所画的'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尝试运用请教、拼读等方法把课文读通顺,并标清本文的自然段。
(三)交流读文,引导识词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生词:口渴、到处
①口渴:教师讲述发音特点,学生练读,指读。讲述口渴时的感受,记住“渴”字的字形。
②到处:指读并理解该词,指导朗读:乌鸦为什么要找那么的地方?你能把乌鸦着急喝水的样子读出来吗?
2、指读第二自然段,学习“瓶子”一词,思考:乌鸦用来喝水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3、指读第3自然段,学习:旁边、办法
①旁边:采用看图和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意。
②办法:练习用“办法”说一句话。
4、指读第4自然段,学习:衔来、放进、慢慢、升高
①衔来:指读带有“衔来”一词的句子,看图理解“衔来”。
②放进:区别“进”“近”
③通过猜词游戏学习“慢慢、升高”,了解“慢”的反义词是“快”。“升”的反义词是“降”
5、齐读全部生词。
(四)、掌握方法,自主记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2、学习方法,交流记字。
①思考:在这一课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它们是谁?这两个字哪像?哪不像?你用什么好办法,一下子就能把它记住。
②老师简介比一比的识字方法。
③短信记字:
外对处说:你干嘛把脚伸那么长?
力对办说:几天不见你怎么拄双拐了?
行对衔说:?
去对法说:?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剩下的字记一记
4、开火车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换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早上,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升起,鸟妈妈从远处衔来食物飞回大树上,小鸟觉得有些口渴,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喝水。”鸟妈妈看见大树旁边有一条小河,高兴地叫起来:“有办法啦!”它马上飞过去,在瓶里放上水,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五)、抓住难点,指导写字。
1、学生自由认读要求写的字。
2、观察要写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并练习书写。
(六)、回顾全文,渗透思想教育。
1、同学们,你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多聪明的乌鸦呀,它让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对已学过命令的组合使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命令及独力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对已学的命令的正确使用学会如何画车轮。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学过的命令进行熟练的语言编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正三角形、正六边形及正十边形的命令吗?大家再来复习下怎么画。生动手,师讲解。
师:要是我们画的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的话,那么这个正多边形就接近圆了,通常我们就用正36边形来代替画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画圆。
二、新授
活动一:画一个边长为10步的正36边形
师:大家动手画个边长为10的正36边形
生动手,展示:
大家看看象不象圆了(很接近圆了)
试一试:
1、大家来画下书P63图2,想一想可以怎么画?
师:除了用正36边形来代替圆外,还可以用其他边数更多的正多边形来表示圆,如360边,边数越多这“圆”就越光滑越接近。
2、让我们来试试画边长为10的正360边形吧。
师:象圆吗?(不太圆)要是把步数改成1呢?再试试。(象)
活动二:用重复命令画直径为80步的车轮(P64图3)
师:这车轮的辐条长度就是半径。我们用正36边形来代替圆,前进命令后就是正36边形的边长,已经知道圆的半径,那么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正36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0。174
正36边形的边长=圆的半径*0。0174
思考下这车轮怎么分解?(分解为米字形和圆形)
下面大家动手试试看
大家看看上面的命令画出来的效果怎么样?(不好有偏差)知道原因吗?(不够圆)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能?(画360边的)怎么修改?
试一试:
1、同学们看看书P65图5怎么画,这个太阳的半径为80步,光芒长20步,二者间相距10步。
提示:先想想分几步,每步画什么?
(第一步:画一个圆;第二步:将海龟抬笔移到圆心;第三步:画类似“米”字形的空心光芒。)
2、大家从书P66图6中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用LOGO命令画出来,大小可以自己决定。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评价,激起读书兴趣。
2.学生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课文,自己评价。
(2)同位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4)教师总结。
(四)细读讨论
学生细读课文,读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爱。教师提出问题:月亮刚开始说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商量,让明天有个好天气,可是后来月亮为什么想让明天下雨?大家讨论。
(五)再读课文,思考
课结束前,教师布置学生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讨论上节课布置的问题
(二)学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
(1)从课文中找生字读。
(2)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互读,互查。
2.教师检查读生字。
(1)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
(2)按序将生字贴在黑板上,要求自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快。读后开展计时读字比赛。
(3)打乱生字后指名读。
3.教师检查生字的识记。
(1)你觉得哪些生字容易记?学生看黑板上的生字找一找,找出后自己说说是怎么记的。还可以回忆一下学过哪些同偏旁的字。
(2)其他难记的字,可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识记。
(三)巩固生字
教师课前准备好课件或投影片,把结构相同的字分别放在一起,教学时依次出示给学生看,学生读后找出其中的秘密。读过生字,同座比赛组词,最后出示全部生字,学生快速读、拍手读、比赛读。
(四)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巩固读生字
1.按序读卡片。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教师读出一字,学生快速拿出卡片,并读出生字和反面的词语。
(二)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点、难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在书上练写,互相评价。
(三)听故事或交流课外阅读情况
五、资料袋
1.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2.听故事,念童谣
故事:《乌鸦爱妈妈》
经过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大又壮,飞翔的速度很快。而乌鸦妈妈渐渐衰老,终于飞不动了,整天只能呆在窝里。
大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在鸟窝里,肚子一定很饿。大乌鸦将虫子带回家,让乌鸦妈妈吃饱之后,自己才吃剩下的。附近的鸟类都称赞大乌鸦非常孝顺。
有一天,森林发生大火,鸟类纷纷逃离。大乌鸦想带着乌鸦妈妈飞离灾区。妈妈飞不起来,大乌鸦非常着急,绕着大树飞来飞去。
孩子!你赶快逃走吧!不要管妈妈了。乌鸦妈妈说。不!我不能丢下妈妈!我要想办法救妈妈。大乌鸦说。其他鸟类也都劝大乌鸦不要管妈妈了,自己逃命要紧。不!我要留下来救妈妈。我爱妈妈。大乌鸦不肯飞走,它用力鼓动翅膀,企图将大火扇灭。
火势还是很猛。大乌鸦凭着一股孝心、勇气,决心要与森林大火搏斗。其他鸟类看见大乌鸦并没有放弃,深受感动,纷纷飞到它的身边,一起鼓动翅膀,希望能将大火熄灭。
忽然间,刮起一阵大风,吹来浓浓的乌云,一场大雨将森林大火浇灭了。大乌鸦得到风、雨和百鸟的帮忙,阻止了这场森林大火。它救了乌鸦妈妈,也救了整座森林。
又湿又累的大乌鸦飞回鸟窝,乌鸦妈妈张开双翅,紧紧地抱着它,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
童谣:《大乌鸦》
大乌鸦,抓只虫虫喂妈妈。我要学习大乌鸦,爱爸爸,爱妈妈,做个孝顺的好娃娃。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七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