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2023-05-10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思路:

  《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人物传记。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圈点勾画法。

  2.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知道这是谁吗?(课件出示居里夫人拿着镭的照片。)

  生回答后,师引导: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则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而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教学新课

  (一)走进文本,初步感知“美丽”。

  1.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速读全文,标注自然段。(教师提示学生统一标注课文18自然段后单独成段的省略号为“19”自然段)

  2.提问:本文题目《美丽的颜色》,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文章当中,大家圈点出来,告诉老师,

  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把文章这几个段落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17——22自然段。

  自由朗读。

  教师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读。

  引导归纳:在这对话中,人物情感对“美丽的颜色”从期待到确信最终惊喜万分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看到居里夫妇如呵护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镭的科学热情,读出题目“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

  它:颜色美丽,自动发光。(板示)

  (二)品析词句,体悟深层“美丽”。

  师:只是,这篇文章“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写了些什么?谁能概括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可多叫几人,反复引导。

  明确:居里夫妇探究提炼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1.师:请问,“艰苦”以及“微妙的快乐”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圈画并批注。

  (学生可同桌、前后合作交流圈点勾画。)

  2.指名学生朗读赏析,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

  (艰苦)

  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条件简陋

  工作过程辛苦劳累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微妙的快乐)

  献身科学的热情,迎难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爱。(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3.师:由此可见,“美丽的颜色”除了指居里夫妇的工作成果——镭的颜色,更是指 。(引导学生归纳:居里夫妇的美好人格。)

  师:而这,正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板示:美丽的人格)

  三、拓展对比,品析写法。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后面部分与前面我们所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以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和记叙为主。前半部分,作者却偷了懒,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后,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给人“身临其境,如经其事”的感觉。另一个,也因为作者身份的不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让我们从这篇传记中既读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为小女儿的作者对父母浓浓的爱惜与敬仰之情,使传记的情感色彩变得更加浓厚起来。(可结合课本45页“阅读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读,升华总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读后半段的“美丽的颜色”,体会居里夫妇的幸福快乐。(看哪……看哪!到完。)

  师:我们永远记得镭的美丽颜色,可是我们记住的只有镭荧蓝发光的美丽吗?

  明确:还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辉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师:是的,这光辉的美好人格是世间最美的色彩。其实,拥有着美丽颜色的镭一直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曾经的美丽健康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悄悄隐退,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白血病而亡。大家来看看这样的她还美丽吗?(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时的照片)

  明确:美!因为人格的美丽是永恒的!

  五、作业布置。

  1.选择一位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等,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要求:可借鉴本文引用传记人物原话的写法。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六、板书设计。

  随文设计(略)。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落实重点字词形音义。

  2、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3、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2、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一、导入居里夫人的图片

  自学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后齐读两遍)

  炽热沥青铀矿窒息猝至吹嘘踱步镭钋

  三、题目切入,体会美丽情感。

  1、课文题目是《美丽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找出来。

  第一次:17~18自然段;

  第二次:20自然段;

  第三次:21自然段;

  自展请学生齐读这一部分(17~25)。

  请学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对话,体会情感(期待)。

  请学生读第二处,体会情感(确信)。

  一起读第三处,提示重读的词语,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惊喜)。

  2、小结:对于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三个,温馨的期待————神秘的确信————意外的惊喜),经历这三个阶段,居里夫人的“宝宝”镭终于诞生了,它有着美丽的颜色。

  四、品味语言,感受美丽人格

  但是,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部分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概括。

  生:居里夫人探索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过程。(此处,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加以引导,提醒他们注意第一自然段,需要让孩子知道叙事性文章的概括,不仅需要把握关键事件,还需要把握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一)体会艰苦

  1、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例如: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修饰语、关联词)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单句成段,强调)

  (3)“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数字、反问)

  (4)“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做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小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探索镭的艰苦,工作条件的差,工作负荷的大,镭的神秘难以发现,这些都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苦”字。板书:苦

  (二)体会快乐

  1、但这样艰苦的日子,在居里夫人看来,却是怎样的?

  (生:美好而且快乐的。)

  (师:板书乐,你从哪里看出了美好和快乐?)

  如,感谢这种意料的发现,……像是在梦里过日子一样。

  (你能理解为什么居里夫人的快乐是“微妙”的`了吗?)

  自评

  五、体会美丽的叙事节奏。

  1、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部分里,写传记的人好像有点偷懒,文章中大段大段地“抄袭”了居里夫人的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段落可否删去?(生:不能,真实性,母亲的话更真实,也和作者的话相互印证。13、14段。)

  2、“玛丽写到的话”文章的后半部分又不见了,为什么?(生:把19自然段的他们改成我们:缺少对话细节,没有生动性。)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传记的写法,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课文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的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伟大而美丽,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今天,我们就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感受她那伟大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1904-2007),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给予她巨大的影响。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背景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三、检查预习

  生字和新词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

  微妙 燥热 沥青 骤雨 窒息 吹嘘 荧光 筋疲力尽 和颜悦色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读出声音。朗读时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居里夫人是在什么条件下提炼镭的?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总写玛丽·居里“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第二部分为第2-14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在上木屋里提炼镭那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第三部分为15-25自然段,写玛丽·居里和丈夫终于提炼出镭时的愉快与幸福情景。)

  (二)请学生看书上插图。居里夫妇。

  五、精读课文

  (一)请第一、二组同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领起全文,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请第三组同学读课文第2、3、4自然段;第四组同学读第5、6、7自然段;第五组同学读第9、10、11自然段;第六组同学读第12、13、14自然段。

  1、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这几年里,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正是因为居里夫人“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2、“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从这里同学们看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简陋,工作环境不好,但是居里夫人还是坚持工作。

  3、“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拟人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非常艰难。使语言生动、活泼。

  4、“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如何理解“反自然”?

  “反自然”是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工作环境差,超出人的身体极限。表现出作者欣赏父母两人工作的密切配合和感情的和谐,对父母在科学实验期间的协调的共同生活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请同学们再次看书上的插图。

  (三)、请男生读第15-20自然段,请女生读第21-25自然段。

  品析“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这句话。

  ”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这句话表现了居里夫妇早已把艰苦的提炼镭的过程当成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美丽的梦境,衬托出他们乐观、坚定、执着的品质。

  (四)文章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五)请同学们快速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找2个同学在全班交流。

  文章对残破的棚屋的描写: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和简陋的设备等角度进行细致的描写,反映出条件的艰苦,衬托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对人物深入细致的描写: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感觉、神态等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反映出人物的伟大性格。

  六、总结

  文章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读者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学发展的艰辛,也领略到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在叙事中,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学过本课以后,同这们要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坚韧执着、以苦为乐的精神。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并分析概括居里夫人的形象;

  3、学习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镭和居里夫人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因此,想要获得这项殊荣难度很大。而世界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自己所热爱、痴迷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了解她鲜为人知的故事吧!

  二、背景介绍

  1.居里夫人(1867—1934)

  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1903年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移葬于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创始人。

  2、写作背景

  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居里夫人

  “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爱因斯坦

  三、预习检查

  字词速查:简陋(lòu)骤雨(zhòu)窒息(zhì)沥青(lì)

  轮廓(kuò)炽热(chì)吹嘘(xū)踱步(duó)

  猝然(cù)燥热(zào)酸渍(zì)小心翼翼(yì)

  筋疲力尽(jīn)

  词语解释:炽热(火热而猛烈)燥热(干燥炎热)

  吹嘘(夸张地宣传)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

  四、品读词句,感受美丽人格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体现出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是“艰苦”的?品读并赏析,体会居里夫妇在科学探索道路上遇到的艰苦。

  (明确工作环境、实验设备、工作强度、工作难度)

  例如: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了寒带。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3、面对极端艰苦的工作,在居里夫人看来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读出的?

  4、本文在叙述中不断插进居里夫人的笔录,联系上下文,谈谈这些引用的话作用?

  (明确文章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一方面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更能直接地表现出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对比中,更加凸显出居里夫人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四、品读对话,体会美丽情感

  1、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标题,而含有“美丽的颜色”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快速浏览这部分,画出含有“美丽的颜色”短语的句子。

  2、分角色朗读,感悟居里夫妇三次对话中蕴含的对“镭”的情感。

  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对人物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进一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的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过‘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④她小心翼翼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总结:传记不仅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还可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这一部分,作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五、课文小结

  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全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贯穿始终,形象表现出居里夫妇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同时,在传记中恰当地引用了传主的笔录以及对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传神展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六、推荐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传》——艾芙·居里

  《玛丽·居里:她的一生》——苏珊·昆

  七、板书设计

  苦与乐人格魅力

  美丽的颜色传记特点:真实性、生动性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

  2、了解居里夫人提取镭的艰辛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坚守与乐观精神。

  3、了解传记的主要特点。(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从“诺贝尔奖”导入。

  2、补充居里夫人的其人其事。

  3、明确本课的体裁:传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注音、读、写)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4、用表格概述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5、从表格所填的四个内容,你能发现什么特别之处?6、小结传记特点之一:真实。

  三、再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看看文章除了作者自己的叙述之外,还用到什么内容。

  2、除了作者自己的叙述之外,课文中多处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这是什么写法?请找出相关段落,并说说它的作用。

  3、朗读体会引用的.作用。

  4、小结传记特点之二:引用资料。

  四、细读课文

  1、学生读第2、3段。

  2、找出概括这两段话内容的句子。

  3、批注:科学研究的艰辛、困难。

  4、学生朗读第22段。

  5、比较第2、3段和第22段在写法上的区别。(客观叙述——想象)

  5、小结传记特点之三:想象。

  五、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居里夫妇语言和行动的语句。

  2、小结传记特点之四: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

  3、给以下句子做批注:

  ①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②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他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4、通过批注,说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是个怎样的人。题目“美丽的颜色”有何深刻的含义?

  六、总结课文屏显:传记的主要特点:

  1、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

  2、引用资料。以表现叙述的真实性。

  3、想象。可以发挥适当的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

  4、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动。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涂上美丽的颜色》是画图模块的第二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形工具以及“撤消”功能画出了一台电脑的边框,并且作了保存。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画图打开上一课所画的“电脑”图片,学会运用填充工具给图象着色,其中穿插了控制工具栏显示和隐藏的方法,其中“填充工具”的使用也为下一课“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认识及设置做了准备。“试一试”中的练习也是在上一课的“试一试”的基础上,对打开图片和填充工具的进一步练习。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进一步认识“画图”的界面;②初步认识文件名;③认识填充工具的作用;

  2、技能目标:①学会工具栏的显示和隐藏;②学会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③学会“填充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标:①体验电脑画画的简洁性,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②感受“画图”颜色的丰富多彩;

  4、素质目标: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图片,利用“填充工具”给图形着色。

  难点:对小图形的填色和未封闭图形的填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若干彩色的卡通画和若干未着色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打开图片”。

  教师活动: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昨天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漂亮的卡通图片,把它们保存在了电脑上,现在想把它们打开来,跟大家一起欣赏,好吗?谁知道画图软件中怎样打开图片?(教师打开画图程序,广播全体,“文件”—“打开”,打开一幅彩色的卡通画。)

  再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第二幅)这两张图片漂亮吗?其实啊,老师已经事先把这些图片存到了我们每位同学的电脑上,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去欣赏,好不好?(总共有五幅,请同学们一一欣赏。)(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学生利用画图打开图片欣赏)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主动的欣赏活动中。

  (二)、激发兴趣,给图片涂上颜色。

  教师活动: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美丽图片,你们喜欢吗?还记得上两节课我们画了什么吗?(教师打开上节课画的电脑。)把我们的电脑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比一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给我们的电脑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板书课题:涂上美丽的颜色)。

  其实,画图软件里给图片涂上颜色还是比较简单,有谁知道用什么工具?下面先请同学们来熟悉一下颜料桶工具的使用方法,请打开“填充练习”文件按要求完成着色。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翻开课本第18页查看有关的说明。

  其中第三和第四幅较难,中途进行讨论。

  好,都会使用颜料桶工具了吗?下面就请打开我们上节课画的电脑,并给它涂上美丽的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留意和保留一些色彩搭配好的作品和色彩搭配不合理的作品)

  学生活动:(学生打开填充练习,完成上色。学生打开以前保存的电脑,尝试给它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给自己电脑填上颜色的急切愿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作品展示评价作准备。

  (三)、作品展示评析。

  教师活动:

  好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别人欣赏一下。请大家来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教师指名评论,并要求说说为什么?)

  给图片涂上颜色简单吗?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涂怎样的颜色才能让我们的电脑更加漂亮,美观。

  我刚才也画了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的画。(将老师的画展示给大家,同时把教师机上“画图”的“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谁发现老师的电脑有什么不对劲?谁会帮我把它们找出来?(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我们可以点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和颜料盒,将它们隐藏,当然也能将它们重新找出来。请大家也试试。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打开坦克和楼房中的一幅,并进行着色。

  学生活动:(学生隐藏工具栏、颜料盒和状态栏,并能将它们重新显示。学生纷纷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学生尝试给坦克和楼房着色。)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技能得到提高,审美意识得到培养。

  (四)、扩展训练。

  教师活动:

  有许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卡通图给大家做着色练习,同学们可以打开电脑中的线条图1-5,给它们也涂上美丽的颜色。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图片,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训练,使学生的涂色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将教学内容升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最后我想问大家: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来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个总结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7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

  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 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 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 ,要在院子的露天 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 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 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 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 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小传。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本文先从诺贝尔 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不足之处

  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

  2.分析居里夫妇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简陋(lu)炽热(chì)沥青(lì)

  骤雨(zhu)猝至(cù)窒息(zhì)

  吹嘘(xū)搅动(jiǎo)筋疲力尽(jīn)

  镭(léi)钋(pō)嘎嘎地响(gā)

  踱着(duó)气氛(fēn)酸渍(zì)

  荧光(yíng)轮廓(ku)小心翼翼(yì)

  2.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克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并因此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比埃尔·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现象,并提炼出金属态的纯粹的镭,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在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艾芙·居里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和处事态度,让读者体会到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二.情景导入: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记述了居里夫在棚屋里用了四年的时间发现了镭。

  2.在发现镭的过程中,居里夫妇感受到了“极端的艰苦和微妙的快乐”;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快乐”又指的是什么呢?

  交流点拨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我认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和繁重。表现在①有时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铁条搅动沸腾的东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②在院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凌乱,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壮工的工作;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要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的材料,是极累人的工作。

  四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精读课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妇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具体材料说明。(用“我认为居里夫妇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来。”的句式回答。)

  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居里夫人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

  2.“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的态度和。

  五课文拓展延伸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人类谋幸福!”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

  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

  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读到此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这样一个毫无自私自利,全身心的投身于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乃至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的女科学家,让我们敞开心扉为她唱出最美的赞歌吧!

  六拓展提升

  为居里夫人写一段颁奖词。

  附:板书设计

  环境艰苦

  美丽的颜色工作繁重坚定信念献身科学无私奉献

  收获喜悦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9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传主是先后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课文节选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记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居里在棚屋中通过艰苦努力,终于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见到镭的“美丽的颜色”的过程。

  文章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绘简陋、恶劣的工作场所环境。第二部分(7—19段),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既为我们再现了居里夫妇提炼出镭的科研过程,也为我们展现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忘我奉献的人格魅力。

  学情分析:

  一般学生都对本文的传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传主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所以,学习起来有一种心理上的亲切感。另外,八年级学生已经阅读过较多写人散文,具备阅读写人散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写人,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时,通过对前一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学习,对于传记类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适度想象等,已经形成基本认识。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3、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人物特点。

  2、品味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美。

  教学难点: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创意:

  因文识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体会情感;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教学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巾帼不让须眉”,把这句话用在法国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那么,关于居里夫人,同学们了解多少?

  (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资料或小故事。

  (三)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这些资料或小故事,用“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评价居里夫人?

  学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为自己的母亲所写的传记《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看看她笔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们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传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必做过多过高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心理铺垫。)

  二、我印证: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或个人品质的句子。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级内交流。

  示例:我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写居里夫人选择男人的职务,她的工作虽然艰辛,但她一直坚持往下做,可见她对科学的热爱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打破固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事件印证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既引导学生重新关注文本,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发现:多角度的表现手法

  (一)教师置疑:一般的传记作品都是由作者对传主进行客观地叙述,但是在本文中,却有多处由居里夫人自己来说,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记,这是否合理?

  (二)学生朗读上述段落,小组讨论。

  (三)班级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大量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既为读者补充了未知的历史细节,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读性,使人如临其境,仿佛随传主回到了历史现场。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理解文中大量引用传主自己信札和日记中的话的作用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但不能由教师生硬抛出结论,而要引导学生先读再思,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

  (四)除了引用传主自己的信札、日记,文章还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如第2、3段),通过写棚屋的简陋和条件的艰苦,侧面表现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的科学精神。正面描写(如欣赏“美丽的颜色”部分),写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谦逊、低调。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特点,而非单一的以事写人、正面描写。)

  四、我品味:含义隽永的语言

  (一)师:文章在正面描写居里夫妇想象、欣赏“美丽的颜色”时,语言特别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场景特别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华彩部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二)学生朗读,注意重读、语速、标点符号。

  ①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②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③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④“看哪……看哪!”这个青年妇人低声说着。

  (三)师生共读。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此处美读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师要做好示范。)

  (四)赏析课文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

  明确:“美丽的颜色”既是指镭的颜色,也比喻居里夫妇对待科学的精神和品质。

  《美丽的颜色》教学反思

  一、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使朗读的功能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

  朗读,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将朗读贯穿教学,不断地去钻研朗读的技巧、方法,并将其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与理解文本融合。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速、语调、语气进行朗读,以表现自己的理解。学生的语感更是在反复诵读、涵咏、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桥这头的读者,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走向桥那头的作者。我想,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恰恰是在守住语文教学的灵魂。而本节课在朗读指导上,还应更细致些,在前后内容勾连,具体情境中去朗读,才更易使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走进画面,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资料链接拓展知识,文本不是语文课堂教学唯一的阵地。

  教师应常常把文本当成一扇“窗口”,扩宽文本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它,了解更多的知识,既加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把握,又增加了语文知识的外延和内涵。比如,本节课链接了原传中的一段话,以帮助学生理解居里夫妇不仅是一对亲密、默契的伴侣关系,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为了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战的战友关系,这是一对彼此嵌入灵魂的伴侣。但是,链接资料、知识教学的穿插,既要“得体”,又要“得法”。

  三、钱钟书先生说过:“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方概知全篇或全书之指归”,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沉浸文本,同时又应“以大观小”,建立学生阅读中的整体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必须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并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在阅读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语言。本次教学也是紧贴着文字,采取咀嚼型品读,在朗读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读,把学生的思维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养成细腻感受文本和深入阅读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以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理解“美丽的颜色”的多重内涵。既有镭光的美丽,也有居里夫妇精神的美丽,更有两人之间温情的美丽,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作者对居里夫妇这两位伟大科学家的爱慕和敬仰之情的美丽。品析角度包括修辞、描写、写法等,哪怕是细微之处的一个标点符号,但品析的角度还可以再多元化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更全面的预设,选好品析的“点”,在学生的生成基础上,给出更具启发性的引导。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本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我以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语文课。当我们用语文之心去思考语文的时候,语文才能真正进驻到我们的内心,化作“美丽的颜色”,与每一位语文人做出许许多多美丽的相逢与碰撞。

  我们本身并不完美,也无须强求完美,但我们必须要知晓一个最普通的常识:行走,抵抗虚无!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运用批注法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文章语言中的情味。

  2.把握传记文章真实性、文学性的特点。

  3.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丽的,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来感受她那美丽而伟大的灵魂。

  (板书:美丽的颜色 艾芙·居里)

  【设计意图】

  通过对居里夫人简单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她的兴趣,引导学生去了解居里夫人的伟大之处。

  二、预习检查,整体感知

  1.预学展示

  作者简介;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字词清单”栏目)

  2.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以“人物+地点+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预设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娄蒙路的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炼镭的事情。

  【设计意图】

  通读概括,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批注阅读,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品味其语言特色并做批注赏析。

  1.赏析式批注

  课件出示: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预设 这段话中“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是指居里夫人踏上了科学新征程,开始了对镭的研究;“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是指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之路上的收获,艰苦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观上感受的却是快乐。

  师:就让我们顺着这句话,细读文章,看看居里夫妇经历了哪些艰辛,又收获了哪些快乐。

  课件出示: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

  预设 把棚屋比作“温室”,写出了夏天棚屋内的燥热。“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棚屋的残破。写棚屋的燥热、残破表现居里夫妇生活、工作环境的艰苦,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从事繁重的、艰辛的科学研究,突出他们献身科学、乐观坚定的崇高精神。

  课件出示:

  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预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镭”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镭”的神秘性,以及提炼它的艰难。这里反映出居里夫妇发现“镭”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现了……”的答题模式来赏析语句。

  课件出示: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

  预设 这里连用四个“转向”,最后定格在“他们的镭”上,仿佛一个慢镜头,把人物内心的激动、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提问式批注

  课件出示:

  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设问1: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再现了居里夫人炼制镭时的情景,“在院子里”“被风吹”“周围的烟”写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飘起来”、“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写出了她炼制镭的劳动强度之大,工作之艰辛,突出了她不畏艰难、热爱科学、乐观坚定的科学精神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品格。

  课件出示: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设问2:这一句可否改为“四年过去了,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预设 不可以。原句运用顶真的手法,突出镭的发现之旅的漫长和种种不可预料的困难,说明虽然经年累月地超负荷运转,但居里夫妇始终勇气十足,坚持探索。改句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设问3:第17、18两段,从居里夫妇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

  预设 居里夫人“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的神态,表明她对科学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心与期待。他们的对话是浪漫甚至孩子气的,似乎与严肃客观的科学研究格格不入,但这却恰恰表现了居里夫妇醉心研究、热爱科学的赤子之心。

  设问4:第24段,对居里夫妇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预设 对他们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坐下了”“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这些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他们提炼出镭之后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尤其是居里夫人望着镭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足见她对科学的热爱和痴迷。

  设问5:在叙事的同时,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传主的话?

  预设 补充历史细节,展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生动灵活。如第6段的引用,补充了他们在旧棚屋的生活细节,展示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们坚定乐观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第15段的引用,写出了居里夫妇在科研路上虽然孤独、困难,但二人相互鼓励,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交流,体会到的是平静而专注的快乐,表现出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补充历史细节,展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生动灵活。如第6段的引用,补充了他们在旧棚屋的生活细节,展示了他们当时的心理感受,突出了他们坚定乐观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第15段的引用,写出了居里夫妇在科研路上虽然孤独、困难,但二人相互鼓励,为了共同点目标而奋斗,并且和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交流,体会的是平静专注的快乐。

  设问6:根据本文和材料,你能概括出传主的精神品格吗?

  课件出示:

  补充材料一: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一天,一位朋友应邀来到她家里做客,一走进屋里,就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拿着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在玩,不禁大吃一惊,说:“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可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这个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是想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补充材料二:镭炼制成功后,有人劝居里夫妇申请专利,垄断镭的制造以此获得财富。居里夫人却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究,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该借此来谋利。可是,她自己却因为买不起一克镭而无法进行重要的科学研究。

  预设 坚定的信念;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时刻保持专注;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的重要性;任劳任怨;淡泊名利。

  3.总结传记特点

  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总结传记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预设

  (1)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

  (2)为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有时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

  (3)可以适当地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

  (4)记录典型语言和关键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质,感知传记文体的特点。

  四、一语双关,聚焦文题

  师:这篇文章在选入教材之前,曾经有三个题目——《镭的发现》《伟大的发现》《美丽的颜色》,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预设 最喜欢《美丽的颜色》。“美丽的颜色”一语双关,不仅指镭发出的光的颜色美丽,更指居里夫人高贵的精神品格、灿烂的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

  在文字里畅游后再回看题目,学生的理解和初读相比,会更进一步。

  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资料助读1:

  课件出示:

  居里夫人长期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恶劣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致使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了她的身体健康,最终得了恶性贫血白血病。镭射线在无声地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美丽而健康的容貌在悄悄消逝,逐渐变得眼花耳鸣,全身无力。

  师:重病中的居里夫人,在你们心中、在人们心中还美丽吗?

  资料助读2: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师小结:镭有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更是具有美丽的颜色,而且这种美将是永恒的!希望你们永远记住美丽的居里夫人,永远记住居里夫人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设计意图】资料助读+追问,将学生对人物精神品质的理解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本课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两大亮点:一是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自主感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情节,感受传主的精神品质;二是引导学生关注传记文体,体会传记的文体特征。教给学生阅读传记这一类文体的方法,即按照传记的方式去阅读传记,读出传记的故事、启迪、写法。

  • 相关推荐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部编教材秋天教学设计07-07

部编教材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13篇)08-22

部编教材观潮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0篇)09-08

部编版教材《桥》教学设计(通用10篇)03-26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05-16

部编教材《江南》的说课稿04-07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通用15篇)09-13

部编教材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通用5篇)11-04

部编教材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3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