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2023-06-23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从五个版块组合盛唐时期艺术成就内容,分别以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来分类展现各个领域的代表杰作,再现盛唐时期的工艺、书法、绘画、建筑等取得的成绩,展现盛唐独到的艺术审美特色。欣欣向荣的盛唐文化不仅承载于艺术品更是将盛唐气象——政治、经济、文化特色显示于其中,而通过作品的欣赏不仅要理解跨时代的审美特点还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民族自豪感。本课所选艺术作品反映当时社会背景兼具艺术审美及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历史、唐诗的学习对于“唐朝”这个概念有了系统的概念化的构建,但这些基本停留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和一些诗歌文学等的赏析,对于其他艺术成就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的掌握通常以名词的概念组合知识,这些都是点的掌握;而且通过旅游、影视作品等才对于唐朝形象和一些唐朝文化风俗特色有了基本概念。就笼统地来说,各科的学习是“唐朝”这个形象的骨架,而不是更深入地理解一些艺术美和其内在含义。

  教学思路:

  唐朝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前后的发展分不开,以一种对比的眼光审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成就。所以本课以人文历史发展为主轴,穿插艺术发展。如果单单把艺术从历史文化发展中分块出来讲是不全面的,学生应该了解历史发展缘由,艺术承载于历史的缘由,以及今后发展的区别,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完整的,单独讲艺术品的成就是单薄的,所以这将是一堂人文历史化的`美术欣赏评述课。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将基本了解盛唐时期的各种文化艺术成就和当时的审美特点,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并初步了解盛唐文化艺术特色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特色。

  难点:如何理解唐文化的盛大气象及丰富内涵。

  教学流程:

  导入:

  1、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喜欢在自己的国号前加“大”,觉得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有哪几个朝代能称得上呢?大宋?大明?大清?我觉得都不是,他们虽然也是曾经比较强盛的朝代,但是仍旧称不上“大”,

  我觉得“大”是一种胸怀,一种容纳百川的胸怀,一种气质。

  2、大家印象中的各个朝代中的美人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审美标准呢?宋朝以后几乎就是纤瘦弱不禁风,你要是说她很丰满,大概就是一种侮辱了,那唐朝的女人呢,要是放到宋代,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但是为什么唐朝以胖为美呢?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她们那么胖却是那么自信呢?

  3、盛唐的时间在安史之乱前,之后便是中唐,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盛唐和它的艺术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得同学们思考,并在本节课中去探究艺术成就之后的历史原因。

  深入学习:

  1、唐朝的开国历史、疆域、盛唐长安的繁荣状况;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通过描述,大致了解盛唐时期长安的状况以及今后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2、李世民的政策,个人对唐朝的影响;《步辇图》。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历史了解统治者对一个时代发展的影响和对唐朝气象的理解。

  3、书法艺术、昭陵六骏的雕塑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师讲解分析,了解盛唐时期的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今后朝代的影响;通过浮雕昭陵六骏了解唐朝的审美和审美缘由、背景。

  4、提取马的形象,联系《虢国夫人游春图》,对盛唐的丰满美学做讲解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一步步深入了解盛唐的审美文化和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才能充分理解盛唐的意义。

  5、联系女性的丰满美学,过渡到唐三彩中人物俑像,进一步分析盛唐气势的展现和盛唐的整个社会大坏境。

  设计意图:层层的分析理解,学生能够较清晰地对盛唐气象产生自主性的理解。

  6、由唐三彩的自由随性对比手工艺品精巧,展现盛唐文化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更清晰地认识,从多方面展现盛唐文化,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盛唐”何谓“盛”的含义,与印象中的工艺品作对比。

  小结:

  对盛唐的各方面做一个总的概述,梳理各个知识点,加固对盛唐形象的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篇2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课程标准5-1:选择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而这正是课程标准5-1里提到的选择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尤其是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与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这正是课程标准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所要求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三)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帝国新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唐朝国家政治体制和科举制的一些情况。有部分同学观看过《贞观长歌》等影视作品。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3)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干巴巴的历史课,他们最想把历史学活,能学以致用,能亲身体会和参与,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历史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各举出具体的一到两个例子。

  2.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 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学方式

  以本课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启发法和讨论法为辅。使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思考、讨论问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七)教学用具

  曲辕犁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布置学生查找资源。了解曲辕犁的构造;收集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的图片。探究:为什么在唐玄宗时期会出现唐朝会出现盛世景象?探究方向:农业生产情况,手工业状况,商业繁荣状况。

  (二)新课导入部分

  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诗中描写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开元盛世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还是中国古代社会鼎盛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盛唐气象》。

  设计意图: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时代──开元盛世。

  (三)师生互动部分

  1.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导入新课后,老师出示三幅图片,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继续设问: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唐朝进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唐玄宗所处“开元盛世”时代的.知识掌握。而对唐朝进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则需要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唐太宗所作所为,还要学习本课所涉及武则天“贞观遗风” 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对“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到“开元盛世”这样一个递进发展有了初步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与他前几任的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础有关。

  (2)探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设问:除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积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开元盛世的出现还与当时的政局稳定、唐玄宗任用贤人和励精图治等分不开。

  设问:出现《忆昔》诗中所描写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景象出现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唐朝国势强盛,百姓富庶,粮食产量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密不可分。从而引出两个新出现的农具。

  2.唐朝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

  (1)曲辕犁与筒车

  设问:筒车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什么好处?

  老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曲辕犁实物,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农业生产工具,说说曲辕犁功用。老师一旁释疑。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粗略讲解筒车的功用,着重讲解曲辕犁。通过实物认识曲辕犁并了解它的构造和用途。和过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对比,感受曲辕犁的优点: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性,既便于深耕,节省畜力。先进的生产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一: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

  现在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特派四组记者为大家就盛唐时期的农业做现场报道

  画面一:采访正在河边灌溉农田的农民

  画面二:采访当地主管仓库的官员

  画面三:采访正在农田犁地的农民

  画面四:采访当地主管户籍的官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所模拟的情景让学生回到唐朝,在刚才老师对唐朝开元盛世的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四个画面中的某一个来反映盛世情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都围绕一个中心,从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个方面的表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请阅读学习P94~P95的相关内容后,合理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展示照片──这学期学校新来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来设计活动,创设情景。

  创设情境:高薪急聘!!!

  北环卫视《盛唐气象》专题报道组唐朝都城长安城里外国人很多,报道组与他们沟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译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币!你们觉得谁最适应?老师觉得这一个人比较适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变化”请同学们设想斯科特到达唐朝后衣、食、住、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圣诞节你最想要的礼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学校主持圣诞party。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请你写一件最想让他从唐朝带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并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用时比较长(从阅读相关课文材料、思考礼物、书写纸条、老师读幸运学生纸条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钟)规模大、参与学生人数多的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怀着兴趣,带着任务去有目的的、主动的阅读课文中描写唐朝盛世期间手工业、丝织品、瓷器、商业的繁荣这些内容,又避免了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听这种乏味场面。活动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外籍教师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视觉上一下就引起学生们的注意。第一个情境的设计斯科物来到唐朝开元年间,他会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可能吃胡饼、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个情境的设计回老家将准备带些什么礼物,正好可以把书上的唐代的丝织品、唐三彩、珠宝等考虑进去。这两个情境的设计很好地把书上的唐代的社会生活这个内容运用起来,把唐代的手工业特色反映出来,这些内容更好地说明了唐代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设计问题:安史之乱的时间:唐玄宗统治后期

  叛乱将领:安禄山 史思明

  影响: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由老师从本节课所学大唐帝国的鼎盛,过渡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此部分,老师略讲。

  4.你还有哪些疑惑?

  老师接受现场学生的提问,出现个别解答不了的问题,可放到课后师生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老师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对可能暴露出来的认识误区和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给予弥补和更正。

  (四)课堂总结部分

  一根主线:唐朝的繁荣 原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表现:农业(粮食产量增加、生产工具的改进)

  手工业(丝织品、瓷器)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安史之乱:时间:

  叛乱将领:

  影响: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附:板书设计

  盛唐气象

  一、“开元盛世”

  1.原因:唐太宗的新政→武则天的发展→唐玄宗的鼎盛

  政局稳定、任用贤人、励精图治

  2.表现:农业(筒车、曲辕犁)

  手工业(丝织、唐三彩)

  商业的繁荣(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社会生活(中西交融、胡汉交融)

  二、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优点:1.《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这个环节的精心设计,把学生都调动了起来,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巧妙设计问题,突出了盛唐的农业情景。如其中选择在农田劳作的农民这个画面的小组,他们有两个人扮成牛,嘴里还哞哞的叫,当问扮演成农民这个同学问题时,他还操着非普通话再讲,引起了同学们一阵大笑,教室里立刻活跃起来,其它小组也纷纷要上台表演。我在这节课中一共设计了的三个活动,改变了老师一味讲历史的局面,使历史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并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模式。

  2.反复推敲,使之不断完善。在《时空连线 梦回唐朝》这个环节的设计过程,我第一次设计时就让学生去报道唐朝的农业情况,第二次设计时的问题是你打算通过什么来展现盛唐的农业情况,这两个设计总是感觉不满意,后来经过反复推敲,根据忆昔这首诗设计了四个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容易操作,又突出农业繁荣的表现。

  3.使用实物,增加直观性。利用各种途径找到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曲辕犁、筒车和唐三彩。找学生现场演示曲辕犁、筒车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去看唐三彩的色彩,这样既有趣味性,又使学生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及时的总结,回归课本。这节课学生上的轻松,课堂上讨论声热烈,笑声不断,学生被老师设计的三个活动完全调动起来,但热闹之后的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剩下的五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归纳本课。围绕一根主线──盛世气象。

  探究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盛世气象的表现和唐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把原因中的两点写出来,表现中的四个方面写出来,其中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里面的表现也要写出来,这样这一节就做到了有放有收。

  不足:活动的时间把握上较难,处理好3个活动时间安排,更突出本课的重点,是我要认真修改的地方。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06-06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2-27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03-31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2篇02-09

李白《将进酒》:牢骚、怨怼中的盛唐气象11-13

历史教学设计12-12

历史教学设计12-12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01-03

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下册02-24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计划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