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2021-04-20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秘、旋、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词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他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担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他小时候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对茅以升杰出成就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不认识的字,同桌合作识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以一点为中心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其他学生评议。

  4、指导书写:悬(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仍很重要,教学中继续坚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并加强写字的指导。】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是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学生默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茅以升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发表见解。[

  【设计意图:继续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图片;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检查朗读

  二、交流资料

  1、小组内互相交流课下准备的资料。

  2、汇报资料(图片、文字、影像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外形。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会认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三、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总结归纳,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4、引导: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思考”的语句。(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A、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B、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C、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根据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师小结:茅以升不仅会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五、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科学家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10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教学总结:

  语文教师,应把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要由侧重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点。不仅让他们获得听说写读的知识能力,还能通过实践,去体验领悟语文之外的精神方面的信息,从而主动地探索语文领域的奥秘,培养学生解剖社会,解剖世界的能力,体现人生的价值。语文教学正如布鲁纳所强调的“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始至终全部参与的过程,创新教育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并获得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时间和空间。

  这篇课文讲的是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生字教学我抓住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从课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错误有“蜡”字“虫”字旁写为“火”字旁。“形”与“型”在组词时分辨不清楚。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在朗读指导时,反复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并重点指导多音字“转”在不同句子中反复出现的不同读音。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孩子们很轻松地理解了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细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考里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学习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转动的奥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施,多媒体课件,走马灯简易实物。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了解走马灯的'构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儿歌导入

  正月十五月儿明,

  家家户户闹花灯,

  走马灯,凭气转,

  转出一片好风景,

  ……

  走马灯到底是一盏怎样的灯能够这样神奇,惹人喜爱。大家一定想看看走马灯。(出示走马灯图片)

  2.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大家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3.导入:茅以升这么了不起,却对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影响了他的一生。走马灯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想: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有感情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出示走马灯结构图片)简单说明走马灯的结构。

  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不懂就问的语句: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在这两个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标点符号?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出示实物,让学生当堂体验。(简要的介绍走马灯的制作方法)

  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4)请大家动动脑筋,除了燃烧蜡烛能使走马灯转动,还有什么方法能使走马灯转动呢?(电灯、火炉、暖气等发热的物体都能使走马灯转动)

  三、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

  四、总结: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我想把茅以升爷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少年立志,青年成才。”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走马灯。

  六、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儿歌,马上就是我们的新中国六十八大庆的日子,祝愿我们的祖国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转出一片好风景,国泰民安享太平。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宵、盏、悬、旋、蜡、烛、串、幼;要求会写的字有: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借助轻松谈话、形象、生动的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本堂的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今天老师也带大家看看花灯!(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二)刚才同学们都说有走马灯,那走马灯到底是一盏什么样的灯会这么神奇,这么惹人喜爱呢?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设计意图:兴趣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通过提问,图片交流,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有的同学说这不就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吗?对!就是这样一盏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将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走马灯的奥秘)

  (一)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

  (二)指名读生字。

  (三)齐读。

  (四)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元宵节的时间是?

  2、走马灯的样子是什么?

  3、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解疑合探。

  1、谁能说说走马灯悬挂的位置是哪里?

  2、课文在介绍走马灯的位置时用了这两个词语(悬和挂)。你知道悬和挂的意思吗?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幻灯片)悬:吊在空中,挂在天花板,没有碰到四周。挂: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物体附着在高处或连到另一个物体上。(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3、说说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幻灯片)

  (二)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1、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

  2、哪几个词语可以感受出茅以升观察的很认真呢?(板书1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4、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三)仔细读读课文,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提出了哪些问题?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提问。

  2、幻灯片出示。

  3、从刚刚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光爱观察,还爱什么呢?(板书2:勤于思考:问又提问)

  (四)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五)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六)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找出本段描写茅以升的动词。(出示幻灯片)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3: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七)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茅以升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重复的奥秘教学反思12-23

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范文09-14

探索月球的奥秘作文范文07-11

教学设计范文03-03

易经的奥秘08-30

《离骚》的教学设计范文12-25

观潮的教学设计范文11-04

人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范文07-12

灯笼走马灯制作方法06-27

《离骚》教学设计范文12-25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