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2021-04-11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分析: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香港的的秀丽风光,赞美了香港的美丽、迷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5个自然段,通过对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热爱。文章图画美,文字也美,是精读课文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倾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香港的美丽、繁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感情。

  解决措施: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香港的美。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解决措施:熟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模仿文中句子。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交流欣赏,导入新课。

  2、声文结合,整体感知。

  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4、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5、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依据的理论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读促悟,以读促学。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音像资料,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香港在哪里。学生展示收集查阅的有关香港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欣赏浅水湾美丽沙滩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资料,增加对香港的认识,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他们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初步感知体验香港的美景,并把感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交流出课文主要写了:“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三个美丽场景。

  学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师指导成绩差的学生,纠正读音、并作相关指导。

  2、联系课文想想“东方之珠”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和恰当的图片资料使学生感知到香港总的印象,留下美的'回味、获得初步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感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句式、引导学生练习写句子

  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沙滩的迷人,,用“倾听”说话,课件感受浅水湾的美。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公园的举世闻名,找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感知小动物们表演的精彩。

  提问:

  1、你喜欢那个自然段,就认真地学习哪段,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2、交流学习,感受沙滩的迷人。3、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公园的著名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在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感官,走进了香港,领会了香港美丽迷人的景色。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感受街市的繁华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带领学生交流,认证倾听,适时指导。

  提问:

  1、同桌朗读,说说这段在写什么地方?

  2、写香港夜色只写了什么?

  3、总结全文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感受街市的繁华,,课件出示香港夜色灯的多和美,,用“繁华”造句。

  齐读最后一段,:篇末点题,总结全文。

  拓展练习:你想对香港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感知了香港夜色的美,灯火辉煌的情景。仿佛自己就置身在香港的夜色中,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教学反思:

  一、重视朗读。东方之珠》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香港的美丽、富饶、繁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音乐、声音等资料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香港迷人语句赏析,想象,感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重视训练,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训练用词造句,模仿“总——分”的段落形式写句子,训练了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课文。

  2、理解词语“琳浪满目、物美价廉、一应俱全、璀璨”能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学会围绕中心句写几句话。

  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1、板书:齐读课题一遍:东方之珠。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东方之珠”的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遇到生字多几遍。

  2、检查预习生字词,多音字词组情况。

  香港(gǎng) 贸(mào)易 琳浪(láng)满目 物美价廉(lián) 粤(yuè)菜 佳肴(yáo)

  一应(yìng)俱全 海豚(tún) 清澈(chè) 闪耀(yào) 霓(ní)红灯 璀璨(càn) 应(yīng)该 答应(yìng)

  3、理解不懂的词语。

  (1)提出不懂的词。

  (2)指名理解不懂的单词说说侈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师归纳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词典。③问父母。上网。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1)让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2)保说说你知道哪段主要写的什么。(学生想说哪段就说哪段

  5、了解本文主要内容。

  6、再读课文了解香港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感知。

  1、师生共同写课题“东方之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东方之珠”的哪里?美吗?

  2、 请你用“东方之珠”一词说一句话。

  (“东方之珠”是我同的香港。“东方之珠”是“美食天堂”。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

  二、细读课文。

  1、看录相,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课文是怎样写出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先默读第一片自然段。

  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我知道了“东方之珠”的是香港。香港在祖国的南端……)

  3、细读2、3、4、5自然段。结合录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些?为什么?读后交流。

  4、认真再读2—5自然段,喜欢的段落多读读,体会你喜欢它什么?

  5、细读第二自然段。

  (1)第一段写的什么?用一个来形容。(繁华:师板书)哪些同时写出了香港的繁华?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2)认我们去看看她的繁华吧。(看录相)

  (3)多么繁华的香港啊,你看了后心情怎样?(高兴、激动)请你怀着此刻的齐把第二自然段读一遍全班齐读。

  6、细读第3自然段。

  师:香港我们领略了香港的繁华,认我们去看看香港有什么好吃的。

  (1)看录相,看了后侈想怎么样?

  (2)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3)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作“美食天堂”?读后交流。

  7、细读第4自然段。

  (1)喜欢海洋公园的同学请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师生引读。

  (3)你觉得香港的海洋公园好玩吗?为什么?

  (因为公园里有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一会儿……有时……有时……)

  (4)既然海洋公园这么好玩, 海豚海狮多么可爱,你愿意把这段背下来,以后讲给你的小伙伴、爸爸、妈妈听吗?

  8、细读第5自然段。

  (1)每当夜幕降临,整个香港流光溢彩,显得更加美丽繁华。

  (2)自由朗读看看书上怎样写灯的。(灯的海洋)

  a、用“﹏”勾出中心句。用“=”勾出中心词

  b、“灯的海洋”从何看出来。读好比喻句。

  c、你得香港怎么样?(用了一个描绘、美丽、漂亮、繁华都可,师相书:美丽。)

  (3)结合录相,指导有感情的的朗读。

  9、香港的海洋公园是那样的迷人,街市是那样的繁华,每一个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 师小结:这颗“东方之珠”在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年后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是回来了,我们衷心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三、作业。

  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任选其中一句写一段话。(注意带点的词)

  课外时,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

  妈妈事非常细致。

  小明很爱学习。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03-24

东方之珠说课稿8篇11-13

《东方之珠》课文字词理解12-11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4-02

绝句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04-15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望月》教学设计04-20

教学设计课件02-17

桥教学设计04-06

《植树》教学设计04-03

识字4教学设计 《小花猫找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