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通过这些描写,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在那个闷热的傍晚,来到公园里的露天剧场,和所有的观众一道感受那热切与激动的气氛。艺术家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音乐、歌舞,刻画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可能和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远,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看得更多的可能是电视,电影,或是玩游戏等等。看传统的戏剧的人可谓凤毛翎角,没有现实生活的经验,要表现好这一课,的确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教与能力目标: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学类型】
新授课、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铿锵、颦、婀娜、蜃楼、屏住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学生活动:
识记字词、回答问题。】
三、阅读、探究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
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2.画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体明确后,板书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要求:
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六)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七)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声音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词“滚、滴、溅、落”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四、当堂练习
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六、布置作业
A:完成《伴你学》相关习题。
B:联系本文生动描写,谈谈对民族戏曲或音乐的体会和感受。
【板书设计】
看戏
叶君健
膨胀、涨
蜃楼、彩霞
暴风雨、雷鸣
【教学反思】
《看戏》一课是初二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这节课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新课标的要求,现对其做如下几点反思: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教师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总之,这节课教师仅作为引导者,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们面前。“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
3.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2.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
教学设计
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
1.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
1.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
1.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
1.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完成课后第2题。
六、朗读想象,体会感悟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5.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
6.师生交流感受。
七、补充资料,欣赏艺术
1.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梅兰芳京剧表演的音像资料供学生欣赏。
2.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
3.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
4.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八、朗读全文,升华认识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九、自主积累,完成书面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读一读。
2.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练习写一写有关的场面描写。
4.交流自己写的精彩片段。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3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当年在北京露天剧场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动人场景。赞美了梅兰芳高超精湛的演出技艺和我国京剧艺术的辉煌成就。本文重点突出,描写独具匠心。一方面着力对表演者的唱腔、身段、台步、表情、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使人身临其境,另一方面对观众的描写更是浓墨重彩,以观众的反应变化,侧面烘托大师的声望与无以伦比的艺术造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
1.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文,引出下文
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当时,天那么热,人那么多,剧场却是那么静。板书:静,这是出场前观众的反应,出场后,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交流,相机板书。
三、品词析句、深入研读(4、5节)
1、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过渡: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出场的精彩,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
(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2、三个“从……中”。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帮助理解。
过渡: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不叫观众着了魔呢?刚才通过联系上文理解观众的着魔,谁还能结合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品读五节、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教学反思:
《看戏》一课是四年级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本文时,整个教学流程都注意体现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教学,我悟出了如下几点思考:
1、拓宽学习空间。
语文学习不应是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应该把目光放到课本以外,课堂以外,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课前,学生通过收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可以了解到梅兰芳的生平,他的代表剧目以及他的艺德,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开发了课程资源,由课内扩展到课外,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同时,将课外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课堂教学也充满了活力。
2、善于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利用收录机,播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录音,导入新课。婉转优美的唱腔,让学生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学习。
3、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课文时,学生自由分析品评,畅所欲言,满足了他们的个性要求。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巧妙设计问题。
本节课由“你认为,在作者眼里梅兰芳的表演精彩吗?”一问贯穿整个课堂,由此拓展开去,让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扩展思维的空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板书也随着课文分析的展开由问号变成句号,水到渠成。
5、语言极有亲和力。
教师是学长,应用极富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比如“你能教教老师吗?”“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一下吗?”这些语言的运用都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也体现了“学长式”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6、作业具有选择性。
冰心的《观舞记》和刘鹗的《绝唱》都描写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关于京剧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了解京剧的历史,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这两项课后作业,我设计成可以选择的,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了一刀切,达到了分层布置作业的目的。
总之,我在教学《看戏》一文时,仅仅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都展现在我的面前。“给学生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这种教学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去感受那动人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联系。对声音的描写。
2、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对声音的描写。
教具:
录像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引导学生正音,辨字形,释词义。
3、指定两人分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三、阅读新课,引导分析
1、师范读课文第1~2自然段,学生思考:
(1)题目是“看戏”,开头段在写到剧场以前先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些?
(2)接着写剧场的什么情景?怎样写出这种情景?
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2、交流、明确:
(1)这样写是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
有这位艺术家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2)剧场里的人多。“人海”的比喻,表现出剧场观众非常多。说明广大群众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人多、暑热和静静情景的对立统一,衬托出梅兰芳艺术的巨大吸引力,也表现了观众的修养和热情。
(3)本文的中心是看戏,上面两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
(1)速读课文:要求:画出比喻句,讨论其作用。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介绍剧情从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
(2)讨论、明确。
2、分析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句子,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2)学生读相应的语句。
(3)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4)讨论
(5)交流
(6)“唱歌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中四个动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7)自读第4自然段。
3、分析第5自然段。
(1)听到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
(2)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出句子,并理解其作用。
(3)这两段与第2自然段比较,对于全文及中心来说有什么特点?(详细,直接突出中心。)
(4)齐读第5自然段。
4、齐读结尾段,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三、课堂小结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二、学习场面描写和对声音描写的方法。
三、学会详写和略写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
1.对声音的描写。
2.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详写、略写与中心意思的关系为难点。
教学方法:
定向——自读——答疑——小结四步。
课进:2课时。
1.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2.这声音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3.这些小山太秀气。
4.这地方冷得可怕,简单冻死人。
5.刘胡兰十分痛恨敌人。
6.他跑得太慢。
7.队伍已经出发了。
8.把小食品全拿回家去。
9.他渐渐苏醒过来。
10.他曾经说起此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京剧是祖国文化长河中一朵绚丽多彩的浪花,而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更使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大师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热情,在《看戏》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二、导读
1.检查预习,听写下列生词。
颦:pín皱眉。
liǎn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ì屹立:像山像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而不可动摇。
屏住bǐng抑止住(呼吸)。
蜃楼(大蛤gé蜊lí)shèn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
奸谗:chán奸邪,说坏话。
矫键:iǎ强壮有力。
铿锵:ēng qiāng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婀娜:ē nuó(姿态)柔软而美好。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静。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忠心耿耿:gěng形容非常忠诚。
2.出示幻灯,学生订正。
3.齐读词语
4.范读课文,思考段落的划分。
课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意思是什么?
——本文以“看戏“为记叙中心,以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为划分段落的标准,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节)交代了演出的时间地点和演出前的全场盛况。
第二段(3~6节)描写梅大师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热烈反应。
第三段(7节)点明中心,提示艺术家身份。
第一段:
开头,就直截了当点明了“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天气非常热。
“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没有风”。“暑气并没有收敛”的夜晚,一点风也没有,就显得更加闷热。
接着点明了演出地点是“露天的劳动剧场。”
剧场里的气氛怎样呢?
——也是静静的。
是不是剧场里没有人呢?不是的,相反的,“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简直像一个人海”,这说明人多;“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这说明剧场里的空气更加闷热,天气这么热,挤满人的剧场里为什么却能静静地呢?这就设置了悬念。
在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作者突出了天气闷热,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这是何种艺术手法?有力地衬托了梅大师演出的无穷魅力,为梅大师的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从侧面表现出观者对梅大师演出的热情。
这是衬托的艺术手法。它为梅兰芳的出场做了铺垫,设置了环境和氛围,吸引读者和剧场里的观众一道去等待。
第二段:
第3小节写了开幕后的舞台场面。“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热烈而欢快地舞蹈;“灯光……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舞台像“一座蜃楼”。这样描写,就为女主角的出场创设了热烈的舞台气氛。
(1)这段中是怎样描写梅大师精彩表演的呢?请划出有关语句。
(2)哪些语句直接表现了观众对梅大师演出的高度热情的呢?划出来。
——“像着了魔”“看得入了神”“像潮水一样涌”
教师简析:第二段,一方面写大师表现得非常精彩,表现艺术家的'热情;另一方面写观众完全被大师的表演所征服,从侧面进一步表现大师的高超技艺,同时也表现出观众的热情。
第三段:
梅大师是一位男演员,在这次演出时,已是66岁高龄,在舞台上却成功的扮演了年轻美丽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女英雄穆桂英的形象,实在是一个奇迹。
五、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精彩场面,赞美了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在写作上。描写细致议论精当详略处理恰到好处,场面描写很有层次,对声音的描写更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地认真阅读和深切体会。
六、指名朗读全文。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
3、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艺术家表演艺术的精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欣赏一段戏曲,感受氛围。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老师不是一个专业的戏曲演员,今天作家叶君健为我们请来了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看戏》。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审题,揣摩内容。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主要写了怎样一件事?
(3)同桌互相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正音后,齐读。
(2)说说课文记叙顺序及主要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人们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词语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议: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议: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扣“每个……都是……连……都……”、“简直”、“人海”等重点词句体会看戏的观众多。
3、感情朗读第1、2自然段,体会观众对梅兰芳先生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3、4自然段,体会梅兰芳表演艺术精湛。
1、学生自学课文第3、4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认真读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①戏开始了,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画出有关词语句子。
②女主角是怎么样出场的?观众们的反应怎么样?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演出很精彩?说一说你的感想。
(2)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2、读议:根据以上问题读议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情达意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蜃楼”和三个“有……也有……”句,体会戏台虚幻而美丽的场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通过“轻盈而矫健”“陡然卷起了暴风雨”“触了电似的”“雷鸣般的掌声”等词句把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认可、热情、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用怎样的方法写出了观众的反应?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写得如此具体细致?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女主角表演艺术精湛?又是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通过“颤动”“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女主角歌喉圆润;
通过“像珠子似的”“滚下来”“滴在”“溅到”“落进”“引起”等词语体会其演唱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婉转圆润,充分体现演员唱功精湛、美妙和娴熟。
(方法:提出问题——找、读句子——理解句意——理解重点词语——领悟表现方法——再读)
3、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梅兰芳先生在演出这出戏时,已是66岁高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梅老先生正是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与长期的勤学苦练,才能在66岁之时仍能步子轻盈、矫健;身段婀娜、优雅;歌喉圆润、婉转。他用自己美轮美奂的表演使观众们与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这样好的戏曲,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样好的艺术家,我们怎么会不喜爱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齐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
四、作业:
1、继续收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7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并积累有关生字新词,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揣摩表达顺序
(3)紧扣重点词句,在美读与品析中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4)了解京剧艺术,激发学生对京剧等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在美读中,紧扣重点词句、调动生活体验,并联系上下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三、课前准备:查阅梅兰芳的生平资料(文字、图片、视频)
四、教学用具:PPT、视频
五、学习时数:三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第四---六自然段
学习目标:感悟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湛和观众对梅兰芳的认可与热爱
学习方法
:1、美读法
2、调动生活体验品析词句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幕已经拉开,女主角即将出场,那么他的表演究竟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4—5自然段,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二、师生交流读后感受。
三、品、读“观众的反应”。
1、过渡:观众看了他的表演后的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2、【PPT】要求:
①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按女主角出场、表演中途和高潮的顺序,用横线分别勾画表现观众反应的语句。
②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个句子,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朗读体会。
3、【PPT】出示品析示例:
① “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观众看到女主角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比作雷鸣,我体会到观众们对女主角的认可和喜爱。)
②提示:除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外,文中准确的动词也可以进行重点体会。
4、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喜爱、折服】
四、品读“女主角精彩的演唱”。
【PPT】过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演唱竟让观众们如痴如醉,到了着魔的地步呢?请同学们默看第四自然段,用 “ ”勾画出文中描写女主角表演的语句。
1、交流并全班齐读勾画的语句。(2句)
2、品析语言。
(一)过渡: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女主角精彩的演唱的呢?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一句:【PPT】“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①指名朗读,其余同学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问作者这样写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②师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明确:不矛盾,这表明女主角的唱腔富于变化。【板书:唱腔】
③全班齐读。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朗读高手来读一读描写女主角表演的第二句,谁是朗读高手呢? 【PPT】“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从“唱词像珠子”你体会到什么? 明确:声音清亮圆润。
▲品味“溅”:谁能说说“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溅到空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并朗读:
①联系生活实例理解“溅“的意思。
明确:溅就是液体受冲击向四外飞射。如:小孩用力踩水,顿时水花四溅。 ②文中作者用“溅到空中”来形容女主角的唱词,是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表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铿锵有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品味“一粒一粒”“滴”。
思考:这句话中作者说“唱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的滚下来,滴在地上”你体会到什么?
A、男女生分别朗读原句和改句。
B、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调动生活体验去分析并指导朗读:
①生活中我们常用“一粒一粒”、“滴”来形容什么? 明确:“一粒一粒”是用来形容很细小的东西,如一粒米、一粒沙、一粒灰尘等,而“滴”字,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说水滴、泪滴、雨滴等,它们也比较较细小。
②珠子“一粒一粒”的“滴在地上”给你什么感觉? 明确:“滴在地上”说明珠子落下时很轻柔。
③作者用“滴在地上”是来形容珠子的吗?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明确:文中是用来形容唱词的。从而可见女主角当时唱歌时声音很轻柔。
(4)品析“滚下来”
教师预设:这个词对于学生而言体会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因而教师可继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作相应引导。
【PPT】依次出示:
①这句话中,作者是用“滚”来形容什么的?
②作者说它是从什么地方滚下来的呢? 请从文中找到原句读一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③作者说唱词从从女主角的表情中、服饰中、动作中、身段中滚下来,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辅助理解:教师可相机让学生模仿珠子从讲台上“滚下”的情形。 【相机板书:表情、服饰、动作、身段】
3、讨论交流:在具体的品读完这部分后,你对女主角的表演有个怎样的评价呢?【板书:技艺高超】
4、以指名和齐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女主角精彩的表演。
5、读中学写。
A、师问:【PPT】为了具体展现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呢?
B、交流并【板书:比喻 排比 动词】
C、【PPT】小试牛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作者用“山崩地裂”来比喻大潮来临时巨大的声响;在《听泉》一文中,作者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来比喻他夜宿庆云寺时听到的各种泉声,今天在《看戏》一文中,作者又用“珠子”滚下,滴落、溅起来巧妙的比喻女主角演唱时声音的圆润、柔和、铿锵。 那么,同学们,你是否也能模仿这些优秀的作家一样,调动你的想象,准确运用动词、比喻、排比等方法来描写你听到过的一种声音呢?例如下暴雨的声音、打雷的声音、刮大风的声音、放学时教室的喧闹声等,让我们也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展示台出示】学生创作并交流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F、【PPT】名家作品片段欣赏。鲁彦—《听潮》
五、教师小结并过渡:课题是“看戏”,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观众的反应呢?同学们,这位技艺高超,让观众折服艺术家是谁呢?让我们齐声诵读第六自然段。【板书:侧面烘托】
六、教师总结全文:
【PPT】梅兰芳先生一生上演的剧目数以百计,在他不断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并形成了鼎鼎有名的梅派风格,成为中国京剧上的光辉典范。所以哪怕已是66岁的老人,在表演《穆桂英挂帅》时,依然步法严整、姿态优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大师的崇敬之情,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大师!
同学们,也许我们还不了解京剧,但请大家记住,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名片,是中国的国粹,值得每位中国人去喜爱、学习与尊重! 。 相机板书:崇敬 尊重
七、拓展:继续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分小组办一份以“国粹---京剧”为主题的手抄报。
八、自由试背课文第四自然段。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 篇8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看戏》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领略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学习本课,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描写梅兰芳先生唱腔的句、段,鉴赏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衬托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侧面描写,对修辞方法也有所知晓,因而对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而对文章的详略安排不易把握,是本课要分析的重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多角度多方面描写渲染、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
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教学难点:
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和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法与学法:
运用以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进行活泼、活跃的学习思路,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京剧,是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京剧行当划分细致,在其中有一类最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男扮女装的旦角,我国有四大名旦,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大家看图片,猜猜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地点出由左往右依次为: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这几位京剧名角的表演各成一派,独具风味,他们当年的表演真可谓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看戏》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正是梅兰芳先生当年演出时的动人场面。让我们也来看看这场精彩的戏吧!(3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由2-3个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
叶君健,湖北红安县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著有童话、散文、小说多种,译作有《安徒生童话全集》等。
【四年级《看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看戏》教学设计12-21
看戏教学设计03-29
《看戏》教学设计12-06
《看戏》教学设计01-17
《看戏》教学设计08-29
看戏的教学设计10-12
《看戏》的教学设计10-26
《看戏》教学设计12-18
《看戏》教学的设计12-10
《看戏》教学设计推荐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