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并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经验;了解相关诗歌流派和诗人风格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形象思维来理解诗歌的能力;加强通感训练;加强朗读训练、仿写训练。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景物并用语言加以描摹;加强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对第三小节的理解;将“通感”的修辞手法融会到诗歌学习的日常逻辑当中。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预习第14课,查找有关秋天的古代诗词。
一、导入:古诗文中的秋天
这两天深圳变冷了,我看很多同学都穿上了长裤外套,深圳终于渡过了它漫长的夏天,进入到了……秋季。不过秋天啊除了让人加衣服外,也是很能惹人思绪的一个季节,许多大诗人以秋为主题写下众多动人的诗篇,打开你们的搜索引擎,想一想,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秋的诗词。
学生答。
明确:悲秋(冷秋):
喜秋(暖秋):
今天呢,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名字就叫《秋天》,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何其芳)之前我们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告诉我,它是一首……(《现代诗》)。很好,我们刚回顾了古体诗中的秋天,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现代诗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模样。
二、解题:何其芳的秋天
古人说“知人论世”,对于我们这首诗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可能不是何其芳的生活在哪个时代啊或者做什么的,而是他的经验,他记忆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而这一点和作者的什么最相关?(家乡)对啦,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刚去北京读大学,在此之前,他几乎都是在自己的家乡四川万县也就是现在的重庆万州渡过的,有人去过这个地方吗?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大家可以先看看,对何其芳的秋天有一个初步的推测,他都写了什么呀,又是怎么写的呀。好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何其芳笔下的秋天。
三、交流探讨:
1、学习诗歌重在诵读,下面就请大家大声地、有感情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边读边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你认为重要的、值得注意的字词,请用笔画出来。
2、品味语言,梳理文意:
(1) 何其芳的“秋天”里都有哪些景物?请用笔画出来,然后举手告诉我。(提问2)
学生答。
露珠、幽谷、镰刀、瓜果、背篓、农家、江面、冷雾、网、青鳊鱼、乌桕叶的影子、芦篷、白霜、小桨、渔船、草野、溪水、牛背、笛孔、牧羊女
(2) 何诗写了这么多景物,你们都见过吗?选择其中的一个,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形容一下这些景物。如果加入想象元素呢,这些景物又是什么样子呢?(提问3)
学生答。
(3) 同桌讨论,请为这些名词加上你认为最合适的形容词。(提问4)
每个名词找一个同学写到黑板上,竞赛性,前三组分别写三节,第四组看哪个组又多又好,并对照原诗做小裁判,看看小作家们和大诗人谁更厉害?)
我们的冠军已经产生,第*组同学要更胜一筹。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对这些景物已经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那对这首诗的理解会不会更深入一点呢?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朗读一遍,把你对这些景物的经验和想象都加入其中。
学生朗读。
我们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到,虽然都是在写秋天,但每节写的对象是不同的。那它每一节各自在描绘怎样的图景呢?
第一节写的是……(农家的秋)农家秋天的……(丰收),第二节是……(渔家的秋)渔家秋天的……(晨归),第三节是……(牧野的秋)主要写牧羊女的……(思恋)。
前两节比较好懂,第三节写的就比较含蓄了。你们哪里可以看出,它其实是一幅思恋女思恋图呢?(问题5)
学生答。
夏夜、笛声。寥阔清冽的冷感。有一句诗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典型的……(以静写动),这首诗的第三节也借鉴了这样的写法,没有了笛声嬉戏的人儿,整个草野都变的寂寞了。
3、 品味节奏,训练朗读: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各节的内容,读起来岂不是要更加得心应手?丰收的图景应该是……(欢喜的),晨归的画面应该是……(闲适的),思念的时候呢?该多一些……(甜蜜的惆怅)。很好,那我们就来比比看,看谁领会的更到位,表现得更传神,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握音节间的停顿,何其芳总爱给一个名词加很多形容词来修饰,所以该怎么断句也要想清楚。好的,准备好了吗?
4、品味意境:秋天的温度
今天给大家准备了一个道具,一个很萌的温度计,下面就请大家拿着这个道具,量一量这首诗歌的温度。哪里会让你觉得冷,哪里会给你热的感觉。看看整首诗都是一个温度吗?如果有变化,你能不能找出一点规律?(问题6)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清疏)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繁密)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清稀)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灵动)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清冷)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闲逸)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清寂)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浓热)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这种冷热交替的感觉,在诗歌研究中,被称为“张力”。这首诗相较前面学的两首诗在艺术上要更胜一筹,正是因为无论是它的音调还是意象都独运匠心。其实这首诗可以讲的地方还有许多,但现阶段我们先止步于这里。
四、拓展:仿写
秋天 沉醉 在 枫红的叶子里
五、作业布置:
好的,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是作业:
1、背诵本诗,仿写一节诗歌;
2、完成《知识与能力测试》第14课;
3、5句摘抄。
秋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露珠、幽谷、镰刀 江面、冷雾、网、 草野、溪水
瓜果、背篓、农家 青鳊鱼、乌桕叶的影子、 牛背、笛孔
芦篷、白霜、小桨、渔船 牧羊女
(板书,学生选择填写)
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3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2、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适于朗读,所以讲析文章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绘的自然美。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5、反馈调控措施
根据我所授课班级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的现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在“品秋”“写秋”环节中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5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在此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智力素质中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②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五)、板书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能够摈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分析、讲授诗歌意境为主的做法,积极尝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设校本实例及校本意境,尽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积极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孩子们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大语文”的氛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狼》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咏雪》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12-06
散步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2-06
胡适《鸟》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0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学设计11-02
高三英语的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范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