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

2021-04-07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综合素养。

  2读书方法——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学生:搜集八字成语。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庇“——”勾画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说,再理解成语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较: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2)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摔死了。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小结:在句子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简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2读书上的四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带点成语的意思。

  3比班交流成语意思。

  4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典型、系统、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成语是现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历史典故的“活化石”。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过渡:成语都是四个字吗?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1我们要见识一下八个字的成语,自由读成语,读熟,尽量达到背诵。

  2与同桌、全班、老师等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背成语。

  3做个小游戏。

  游戏:我说你对或你说我对。

  (1)同桌合作做游戏。

  (2)师生合作。

  4你有什么发现吗?左边是讲争斗的害处,右边是讲如何对待别人,都是讲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交流搜集的这种结构的词语。

  6可以收集其他字数的成语,我们再组织开展一次“成语擂台赛”。

  三、互动平台

  1你们有读书的好方法吗?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2学生们的方法都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可自己放声读、默读、与同桌分角色读,甚至请老师与你一起合作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3比班师生对读。

  4还想到些什么。

  (1)读书后,要做好笔记。

  (2)读书笔记的好处:

  a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b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c有用材料,开阔视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d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内容:一是读全文写体会,一是摘录重点句写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

  5讨论后指名说。

  6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由此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口语交际

  1孩子们都认识蚂蚁,你了解蚂蚁吗?指名说。

  2老师要介绍两只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蚂蚁。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想。

  3进行辩论。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在谈感受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有真情实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伤害别人。

  4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都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一样。

  五、习作百花园

  过渡:读了两只蚂蚁的故事,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体会等,在口语交际中,不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事例加以说明。如果把你刚才所想、所说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习作。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背词汇,知道这是关于刻苦求学的词,能从学习过程中受到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故事内容,学习这位孩子从小爱动脑筋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动脑筋克服困难,并能把这样的事例在班上说一说,并写成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词语意思,从中受到刻苦学习的教育。

  2、体会故事中的小孩爱动脑筋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3、指导学生将自己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例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

  1、指名背有关写秋的成语。

  2、指名背有关写冬的成语。

  二、完成“读读背背”部分内容

  1、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部分有关描写刻苦学习的成语。(投影有关成语)

  2、自由读,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寝 苟 聚 贯 恒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

  5、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词语说说意思,并用该词口头造一句话。

  6、引导学生围绕以上所讲几点,检查自己是否都已做到?应该怎样去改进?

  7、指导背诵。

  三、完成“阅读”部分

  1、出示插图,引导看图。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这个小男孩为什么这么过河?

  4、生讨论后发言。

  5、打开课文,图文对照,看谁说的推测与文中相似。

  6、指名读文,画出不理解的词,互相解疑。

  7、再读短文,完成课后练习1。

  8、启发谈话,完成课后练习2。

  9、指导感情读文。

  四、小结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刻苦、持之以恒,还要精益求精、多动脑筋,力求更好地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成语。

  2、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读准音

  2、读懂

  (1)、理解字词:穷、三千界、八百盘、坎井。

  (2)、你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

  3、赏句:你喜欢这些名句吗?为什么?

  (1)、懂得道理:只有登高才能望远,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知道应该学习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发展是无止境的。既要树立远大志向,又要象流水和树木那样有根有源,扎扎实实地努力。要坚持进步,否则将被代谢掉,这是历史的规律。要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

  (2)、含义深刻,读来受益;语言精练,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易读易背。

  4、同桌互背互议。

  二、阅读(我是中国人)

  1、自读课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吉鸿昌的所作所为中受到了什么?

  2、交流理解。

  (1)、一次,吉鸿昌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人走在美国的大街上,让翻译严肃告诉不怀好意的拦路人“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侮辱。

  (2)、吉鸿昌在美国邮局寄东西,大声告诉明知故问的工作人员“我是中国人!”受到对方的嘲笑。

  (3)、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吉鸿昌做了个有“我是中国人”、下有英文的牌子,出门挂在胸前,昂首阔步在美国的街头。

  3、感受吉鸿昌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

  三、口语交际——怎样过“六·一”

  1、读要求:交际什么?(过“六·一”的好主意,制定活动决议。

  2、怎样交际:小组讨论,商量活动建议。各组汇报,最切实可行的为班级决定,讨论分工,分头落实。

  3、口语交际。

  四、巩固练习

  把“读读背背”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

  一、读习作要求,结合习作的内容谈谈对自由写的理解。

  1、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

  (1)、“自由写”是我笔写我心,写自己喜欢的、最想写的、最需要写的内容,而不是不用选材了,写什么都行。除了可以写“习作”中提到的“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还可以写……只要是我笔写我心,写什么都行。

  (2)、“自由写”同样要注意表达方法,而不是怎么写都成,甚至乱写一气。“习作”中指出:

  A、写之前要先定出明确的中心,首先自己必须清楚要告诉别人什么。

  B、要按一定顺序写。

  C、写具体写清楚

  D、自命题目

  E、写完修改。

  二、在表达方法上面,除了“习作”的要求外,你还有什么补充?自己命题应该怎样做?

  1、不同体裁的文章,写景的、写人物的、记事情的,写应用文,如日记、书信、建议书、产品介绍等,除了按“习作”统一要求外,还应按各自的特点去写。

  2、命题要概括文章内容,简短通顺,生动吸引人,有兴趣可写象征性命题,如“桃花心木”等。

  三、组内交流:写什么?怎样写?

  四、完成习作

【积累运用七教学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积累运用一》教学设计12-31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精选13篇04-06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13篇)04-06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13篇04-03

《积累运用二》教学设计13篇04-03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课件02-27

《积累·运用四》课件设计05-04

精选《积累与运用八》课件教学教案03-14

注重积累 学会运用──《观潮》的教学反思11-10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