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2021-03-31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1

  1、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水能直接饮用吗?如果不能,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得到我们饮用的自来水

  学生回答:”可直接饮用的有泉水,井水。而河水,海水却不能直接饮用“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推进新课

  提问:浑浊的河水在静置一些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回答: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相对清,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存在。

  3、实验演示

  净化桌上的一杯泥水(由于加了红墨水而显红色),加入明矾

  分析: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称为絮凝剂 。

  提问:如何将这些沉淀和水分开?举出生活中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提问:这些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析:实验室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与水分开

  现象: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清

  思考:井水也可用明矾净化

  回答:用沙漏将饺子和汤分开,用滤布将豆浆和豆腐渣分离等

  回答:都是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加深认识絮凝剂的作用

  4、学生实验

  分析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指出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

  提问:比较过滤前的过滤前和过滤后有什么变化?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清?

  过滤后的水仍为红色,为什么?如何将色去掉?

  展示: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能吸附水中的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除去色素和异味

  设问:自来水厂是如何将江水河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的呢?

  展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提问:经过以上处理后的水,清辙透明,是不是纯净水了?为什么?

  分析: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可溶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和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的钙和镁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就会生成沉淀——水垢,像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

  的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的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提问: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提问:硬水有哪些危害?

  分析:其实硬水的危害还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健康,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如人们说的“水土不服”。

  过渡:如果我们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的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同时起到杀菌目的,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请同学们观看“蒸馏水的制作”过程

  实验演示

  分析: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成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

  提问:不同的水质不一样,水的软硬程度也不一样,长期饮用硬水不利健康,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是否会对健康有利?

  学生实验操作

  回答:过滤后的水较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这些小石块,沙层时起到过滤的作用。

  学生动手将活性炭加入过滤后的水中

  回答:不是,水中还有细菌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回答:加一样多的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总结: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的危险。

  学生观察

  回答:对健康不利,虽然纯净,但少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加深认识过滤的作用

  明白一杯净水来之不易

  加深认识硬水的危害

  5、课堂练习

  1、活性炭净水器能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什么?

  2、对于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

  (1)上述操作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2)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是:

  (3)综合运用上述4项操作净水最好的是: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天然水(水 + 不溶性杂质 +可溶性杂质)

  ↓ 去↑除 去↑除

  净化方法(静置→沉淀→过滤 )→ 吸附→消毒→自来水

  ↓

  自来水(水 +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

  用肥皂水 ↓检验

  ———————————————————————

  ↓ 生活:煮沸 ↓

  硬水 —————————————————→ 软水

  (泡沫少)实验室:蒸馏 (泡沫多)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净化。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2)· 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2)· 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3、 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 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

  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小结: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

  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

  思考回答:属于混合物

  讨论分析河水、矿泉矿泉水等的的组成成分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组交流组织讨论了解原理

  同学们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化学教案《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请到过自来水厂的同学介绍自来水厂的净水设备(看图)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学生介绍自来水厂的净化设备、净水的过程。

  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

  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活动探究锻炼技能学会方法

  让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水的`净化过程和过滤操作的要点

  1、 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 制作过滤器

  3、 过滤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操作要点。

  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

  思考

  加入明矾后静置,现象如何?

  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

  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找代用品

  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

  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软水的概念。

  硬水和软水如何来区分呢?请你们设计方案

  小结: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易产生泡沫 的硬水。

  思考水中的杂质,有没有去除干净;

  思考 :水垢形成的原因,了解硬水和软水的特点。

  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各种方案,如可以把水煮沸,洗衣服看泡沫多少等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出示图片了解硬水的危害。

  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呢?

  观看图片对硬水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考虑并回答:生活中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刚才所用的软水是蒸馏水,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蒸馏是重要的实验操作,它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通过实验来制取蒸馏水

  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了解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操作

  学会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选择《水的净化》中沉淀、过滤、吸附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的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过滤的装置及操作过程,体验化学的“实验美”, 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2、教学难点

  过滤操作技能。

  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法:

  四、教法:

  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五、教学过程:

  流程图:

  呈现自然界浑浊的水,提出除去杂质的问题→实验:明矾净水(沉淀)→探究活动:过滤→过滤装置与操作程序→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说明这些水仍非纯水。

  六、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

  一、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方法

  1、沉淀

  2、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

  3、吸附

【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精选3篇)】相关文章:

水的净化中学化学说课稿【精选】03-25

水的净化说课稿7篇12-07

化学实验试题教学设计10-21

《化学式》的教学设计范文04-27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04-14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04-19

高二化学教学设计(五篇)03-15

化学课教师教学设计案例02-15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5篇04-14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14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