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2021-03-27 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净沙秋》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中感悟。

  3、以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比较两首元曲的区别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导入

  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请同学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从音乐,画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秋天美丽的景色、多姿多彩的颜色)

  你能回忆起有关秋天的诗句吗?试着说一说

  (出示大屏幕):有关秋天的诗句

  师:秋天,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又有多少才子佳人为之惆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走进元代曲作家白朴眼中的秋天。

  板书课题《天净沙·秋》(元)白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介绍元曲: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这首元曲属于小令

  三、学习《天净沙·秋》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小令,读熟读通顺,学生齐读 个别读。

  2、在理解小令含义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3、理解第一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看动画。这是作者见到的真实的秋景图。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

  村,日,霞,烟,树,鸦六个景色,构成这幅秋景图。

  4、看图,读句。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思考、体会、回答。

  作者分别用了六个词语来修饰景物。“孤,落,残,轻,老,寒”,含蓄地表达了萧瑟、凄凉,伤感之意。

  5、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萧瑟冷清的秋景图

  6、过渡

  这时,有一只鸿雁飞过来了。它打破了这里的一片死寂,给画面带来了一丝的生机。

  一点飞鸿,为什么不说“一只”飞鸿呢?体会“点”的用词之妙。“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影下”,指雁影投射在地下。

  师:大雁要飞走了,它受不了这里萧瑟凄凉的秋天。它慢慢地飞去,越飞越远。作者痴痴地望着远飞的鸿雁,他仿佛就是那只鸿雁,他要到自己心中美好的地方去。

  7、课件出示下一画面。

  这幅图,也是秋景。这就是作者心中美好的地方。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呢?它由“山,水,草,叶,花”组成。分别用了“青,绿,白,红,黄”五个表达颜色的.词来修饰。

  生读体会,这个秋景与前面的秋景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这幅秋图,是明朗、美好、色彩斑斓的。

  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四、再读元曲,发挥你的想象,用你优美的语言,把这幅优美的图画描绘出来吧!

  五、体会元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本元曲,从头至尾,全是写景的,没有半个表达感情的词语。

  2、作者是借是抒情,他的感情很含蓄,包含在景之中,你能体会出来吗?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

  3、前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暗示着当时的元朝社会的黑暗,死气沉沉。而后面明朗美好的秋景图,则是作者向往自由自在地生活。表达了作者宁可归隐山林,也不愿与元朝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积累

  我们再来欣赏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

  萧瑟 静

  飞鸿 动

  绚丽 静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天净沙秋》赏析12-01

《天净沙·秋》鉴赏02-1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教学设计12-06

天净沙·秋|注释|赏析10-11

《天净沙·秋》原文赏析02-10

《天净沙·秋》翻译赏析02-27

天净沙秋阅读解析09-01

天净沙秋诗歌鉴赏02-18

《天净沙秋》古诗赏析04-11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