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了解主要人物林冲的性格特点。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法,在理清情节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性格变化过程。
3、把握小说民反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情节结构,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变化,把握小说民反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中的故事情节发展,视频放完了,大家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吗?没错就是《水浒传》。那林教头被贬沧州后又发生了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就让我们走进新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去了解一下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①同学分享课前收集资料,介绍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
明确: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关于《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②初读课文,结合文章标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三)深入研读
1、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请大家默读课文并以语文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序幕,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高潮结局,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2、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角色扮演、小组交流)
①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明确:忍辱求安、逆来顺受,他明知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称高俅为“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②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明确:表明高太尉仍想杀死林冲。当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从这可以看出林冲当时有初步反抗但并不坚决。
③林冲知道看守草料场是什么态度?
明确:随遇而安,委曲求全。这是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仇人相遇,刀剑相向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相反,局势又平缓下来。林冲被派到草料场,得到一个“好差使”,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又占了上风,他复仇的念头淡了,想得更多的是熬过刑期,回家团聚。这既表现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也把他被“逼上梁山”的曲折过程表现得更充分。
④草料场火起,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
明确:奋起反抗。陆谦等人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把林冲逼上了绝境。林冲终于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毅然杀死仇敌,走上了与黑暗政治决裂的道路。
(四)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社会背景,结合历史背景思考林冲形象具有什么典型意义?
明确:从林冲的个人遭遇,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政治状况,像林冲这样的中层官吏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不是更痛苦、悲惨吗?为了活下去,民众才不得不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林冲被逼上梁山的社会含义就是“民反”。课文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结束课堂。
作业:本文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极有特色,请同学们课后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下节课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
针对小说教学,理清故事情节是第一任务,整篇文章的人物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表现出来,所以先明确情节,再次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性格,能够明确林冲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从而理解民反的主题。在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人物形象。第二课时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物象“酒”的作用,全面理解小说特色,从而完成三维目标的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有所收获。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组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以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
作品《水浒传》和《红》《三》《西》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浒》的版本以很多,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 相关推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04-2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1-2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读后感02-2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05-09
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相关知识点02-27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范文05-0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范文02-2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优秀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