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A、在学习中了解杰克·伦敦小说的创作特色。
B、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C、小说的象征意义:展示“人”的伟大与坚强。
过程与方法:
采用快速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内容,运用寻读、精读的方法品味人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与关键性词句,进行评点与批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这篇小说,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坚强与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每一健康健全的人应当有自己的理解与追求。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要有奋斗、前进的拼搏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引申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放音乐朗诵诗歌: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同学们,正如诗人所说,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相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2、展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和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完成《热爱生命》基本信息积累表
2、理清思路
饥饿觅食——产生幻想——遇病狼——与狼决斗
三、研读与赏析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然后想一想课文、哪些语句令你感动,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1、主人公遭遇了那些困难?
2、他是如何克服的?
3、克服的动力是什么呢?
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1、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2、小说的象征意义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四、品味与启示
作为淘金者,他遇到了饥饿、寒冷、野兽这些困难,但是凭借他的`意志,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他人生的辉煌,他的成功。其实每一种职业,每一个人,包括你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有自己的困难,该怎么办?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五、想象和联想
1、是否能联想到某些名句、来加深感悟吗?
2、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讨论话题
课外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任意选一个话题)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安妮日记》这篇课文,我们的眼前仿佛还浮现着安妮“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地用身了撞击那沉暗的铁条”的身影;我们的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安妮那“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去!”“必须好好活下去!”的声音。小安妮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憧憬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歌颂生命的文章:《热爱生命》。教师领读文中最震撼人心的情节:“人狼搏斗”。
二、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幼年穷苦,自食其力。曾到北方阿拉斯加参加淘金者的行列。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长篇小说:《野性的呼唤》、《海狼》等,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在逝世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这篇小说为何有如此的魅力?
三、学生初读课文,概括中心
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受伤的淘金者在唯一的同伴抛弃他之后,孤零零地一个人在草原上拼命寻求生路,他以热爱生命的巨大内在力量和坚强的耐心、意志,维持了生命,战胜了病狼,并最终被科考队员营救的故事。
四、学生再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1、故事的开端(1~4段)
主人公从极度虚弱中终于醒来,感到了新的恐惧,发现了一头灰狼。
板书:发现狼。
2、故事的发展(5~9段)
一个晴天,他来到河边,看见无际的大海,模糊的觉得有了希望,继续前行,但是一条和他一虚弱的但仍贪婪的病狼始终跟着他,并用饥饿的眼光看着他。
板书:与狼同行。
3、故事的继续发展(10~15段)
内在的生命动力逼着他前进,他发现了同伴遗留下来的口袋,但不想拿走,一直提防着病狼。
板书:继续与狼同行。
4、故事的高潮(16~21段)
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用尽全身力气,咬断了狼的`咽喉,吸了狼的血,维持了生命,战胜了狼。
板书:杀狼
5、故事的结局(22~23段)
他被捕鲸船上的科考队员发现,被救上了船。
五、三读课文,自主学习
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为下节课的人物分析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⑴ 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⑵ 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⑶ 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⑴ 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⑵ 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内容后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结和单元主题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在搜集的资料中确定自己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直入主题。
师:第五单元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文章?
师:本节课我们就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进行写作。
板书课题《感悟生命》
二、写作指导
1.回顾课文、剖析写作方法。
师:第五单元中那篇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从中感悟到了什
么?
预设:A《触摸春天》通过描写盲女安静捕捉丛林中的蝴蝶,从中感悟到:谁都有享受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B:《永生的眼睛》告诉我们一个人给予他人的最大的帮助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通过对一家三代捐献眼角膜的事来写的。
C:《生命生命》通过介绍砖缝中的小瓜苗、求生的飞蛾及自己的心跳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可以将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无限的价值,要珍惜生命。
D:《花的'勇气》花能迎风绽放那是它的勇气。
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1)介绍张海迪、杏林子事迹。
你有什么感受?
(2)干裂土地中生长的小苗及汶川地震中求生的小男孩。
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生命的意义?
扩展主题、确定写作对象。
师:你还知道那些事物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呢?
(1)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
四、方法提示: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热爱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治病救人的医生、护士,忠于职守的警察叔叔……他们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满光彩。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观察小动物,从小动物开始,写热爱生命的故事。
2、观察植物,从描述花草树木的特点开始,写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
3、从遵守交通法规方面谈一谈热爱生命的意义。
五、确定主题,进行写作。
1.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你的文章题目是什么?
2.学生创作。
第二课时,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一节课的写作,进行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修改符号修改文章。
教学过程
一、修改题目
教师:昨天我们进行了写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成果。先来看看几名同学的题目
(用幻灯片展示习作的题目,学生浏览)
教师:浏览了题目,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发言)
教师:是啊,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出示:“巧设题目”)
二、展示精彩的语句
1.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其他学生说一说好在哪里?
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点说:用词准确、修辞方法、完整、语句优美。(学生一读、其他学生评价)
2.教师:有的同学没有机会来展示,请你们去发现、去赏识他。(四个人一小组交换浏览画出好的句子)
出示:“赏识建议”:
1.展示介绍他人习作中最精彩的地方。方式自由。
2.用简洁的词语把精彩点写在黑板上。请画上两颗星。
三、寻找病因。
1.出示病句,寻找病因。
(缺少主语、用词不当、不通顺等)
2.学生组内互改,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出示:拜师求教)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运用修改符号)
五、二次创新行文。
六、总结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不断的读文章、修改,再读文章再修改一定会修改出一份满意的作文来。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 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重点
1、 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热爱生命》全文;
2、 作者的有关资料;
3、 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
1、 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
2、 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
3、 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教学设想
1、 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
2、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课后进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义。
3、 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有时是极其脆弱的。瞬间,它可能就会化为乌有。可是生命有时又无比强大,让你不能不为之惊叹。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就给我们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二、自主合作,整体把握
1、 让学生谈谈本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本文写一位淘金者在与同样病弱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歌颂生命的无比强大。
2、 浏览课文,作批注。
教师讲: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在勾画圈点中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创造性地理解文章。批注能帮助我们梳理结构、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炼字)、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划,运用不同的笔色符号和旁批、总批等形式,批与注结合,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乱画、不粗心、勤动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处,即书头、地脚、段尾等空白处,批注的`阅读心得、评语、订误和校文等。该法的优点在于:
(1)批注所感。如对作者的思想观点、文学赞叹、异议、质疑、评价等感受,顺手利用文章的空白处,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注一闪念。采用眉批,能及时将阅读中所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3)利于理解、记忆。眉批留下的墨迹,有利于读后研究,加深理解、记忆,还有助于发挥独到见解。总之,眉批后,每隔一段时间,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发挥,否则,时过境迁,与时俱逝,前功尽弃。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给课文作批注。
1、 教师范例: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对狼嚎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荒野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
2、 学生快速阅读,对“荒原觅食”部分作阅读批注,然后汇报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合作学习,自述所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谈谈自己自读之所得,听听别人的收获,互相取长补短,扩展知识面。
(交流以个人所得为起点。有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但没有无可交流的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在交流中体验成功。交流以范围分为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以内容分为全面交流和专题交流。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顾个人交流、汇总交流、专题交流几种形式。)
四、质疑解疑,把握内容
1、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2、 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一些问题。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5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学常识。
2、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
体会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感知人热爱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用音乐开启学生心扉,可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悟音乐旋律中迸发出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2、导入新课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
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一个破产农民家庭。童年时他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这期间,他开始阅读大量的小说和读物。16岁失业,他参加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出狱。出狱后,他拼命干活,同时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后来受淘金热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描写贫民和工人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
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4、背景介绍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是描写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慌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亡的积极思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把握小说情节
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教师引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抛弃,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迷了路,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一二条水塘中的小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喉咙,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他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来。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3、学生重点研读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与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小说的象征意味也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中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而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4、学生联系《荒岛余生》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三、研读,体验延伸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难等。
3、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疫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选读其长篇小说
《我的生活故事》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遭遇,选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四、课堂小结
生命是宝贵的,只要心中生命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让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理解诗歌主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领悟语言的含蓄美——难点
3、情感目标领悟文章的哲理美,感悟生命、热爱生命——重点
二、教学方法
诵读与讨论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入,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最宝贵是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么宝贵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呢?
介绍随笔: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随笔的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综合议论,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
介绍作者: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或译《随感录》)2卷,于1580年出版。
他的散文对英国培根、莎士比亚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和戏剧家的影响颇大。蒙田以博学著称,他的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文章亲切活泼,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范读
教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出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然后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2、师生共同点评该生的朗读后用投影仪呈现知识目标
3、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畅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引导学生赏析课文
(1)第一段中,作者对度日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坏日子,天色不佳,令人不快,“度日”是“消磨光阴”,要飞快地度;好日子,风和日丽,要慢慢赏玩,细细品尝,领略美好时光
(2)第一、二段中,“哲人”、“我”和“糊涂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对生命的理解不同,“哲人”认为是苦事、贱物。“我”认为是优越无比,糊涂人认为是寄托来世,
对比论证:不同的生活态度
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希望寄于来世
聪明的人:享受生活充实
作者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格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却对这句话没有作任何评论,是说明认为生命是一件苦事,随便打发时光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哲人”,而是真正的“糊涂人”。真正的希望不在于来世,不在于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于生命本身,取决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这也是作者对生命的态度。
(3)第三段:“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题目是“热爱生命”,为什么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要谈到死亡?
答案:史铁生《我与地坛》: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把死亡当做一个节日去看待,正是体现作者乐观豁达心胸和战胜死神、战胜困难的勇气
(4)作者认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享受生活?
抓紧时间,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有效的利用时间,弥补流逝的光阴。
文章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感到苦恼。无论是作为常规生命形态的.活者还是特殊生命形态的死亡,作者都在昭示人们一个深刻而朴素的道理:热爱生命。而同学们刚才提出的享受生活乐趣的方法如此之多,只因为生命诚可贵。
(5)举例谈谈该如何热爱生命。
黄美廉,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医生判定她活不过6岁。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黄美廉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最后,她以一句话作
天津塘沽爆炸: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截止13日12时,此次爆炸事故已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住院治疗520人,其中重症伤员66人。
在所有人惊慌失措地逃离事发现场时,有一群人,他们义无反顾地冲进仍在爆炸的火场中,用命去浇灭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灭火过程中又不断有新的爆炸发生,一起冲进火场的战友们,很快就有一些人被烧焦然后被抬出,直接送到了太平间。另外还有一些战士,他们在冲天的火光与硝烟中失踪了。他们的消防车,也一并被炸毁。消防战士们知道队友遇难后,边哭边继续灭火。那些牺牲了的人的对讲机里,还不断传来其他队员的声音。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逆行。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四、结束语
许许多多的人用尽毕生的精力在诠释着生命领悟着生命发掘着生命的真谛,不同的人因不同的经历而对生命有着不同的思考,生命永远是一曲值得称颂的歌。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7
(一)明确目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二)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四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在上节课对生命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这篇散文以说理为主。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
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提问后明确。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也就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2.比较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几方面
我们已经对两篇文章进行了理解分析,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题材都是谈生命;都从“我”的认识,感受来写;两文都是文约意丰,内容深邃。
不同:
①谈论的方式不同。一篇是写景抒情引发出敬畏生命的感悟;一篇是从日常的词语理解入手引发出热爱生命的议论。
②语言风格不同。一篇是景物描写细致逼真,语言富于形象化;一篇是采用议论方式,语言较概括。
③构思线索不同。《敬畏生命》的线索是从“诧异和震撼”到“敬畏”,《热爱生命》是从“要热爱生命”到“怎样热爱生命(不虚度此生)”。
3.组织同学讨论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发言,对于生命,我们是由“敬畏”到“热爱”,还是从“热爱”到“敬畏”?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这两篇谈论生命问题的文章,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了,我们应该爱世界上一切的生命,特别是应该珍惜我们每一天的时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关于生命的名言是这样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主人公保尔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珍视生命,立志让自己的青春闪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热爱生命》第二段。
2.预习下一课。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8
从容说课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渎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踉跄、窒息、辗转、吹毛求疵、奄奄一息”等词语。
2.了解杰克·伦敦的人生及创作经历。
3.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能力目标
1.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2.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德育目标
体会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高尔基语),描写细致是课文的突出特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研讨探究法 在主人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人格理想和美学追求,引导学生研讨探究,理解小说的象征意味,激发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
3.引申比较法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七年级下册中的《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进行联系引申,在对照中更为深刻地体会主人公的拼搏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感知情节结构,梳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研读探究,理解作品的象征意味。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演播美国西部风情及淘金图片)
同学们,说起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我们自然会想到他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拼搏中蕴蓄生命的北方小说。北极地带严寒自然情境中毅力坚强的人们,传递着的是撼人心魄的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热爱生命》,去了解一个美国西部淘金者绝境求生的艰难历程。(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杰克·伦敦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情节结构,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
①(身体)翻来覆去。
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
教师提示小说情节: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筛选、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种硬汉精神。
3.学生重点研渎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和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顽强、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探究:小说的象征意味非常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清揣摩文中显著的象征物“狼”的隐喻。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杰克·伦敦“为生存而拼搏”并获得成功,他喜欢用”狼”自比,小说中的场景构设无疑是他对社会进化论思想的体现。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直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奄奄一息的狼所面临的选择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的“狼”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4.学生联系《伟大的悲剧》(茨威格)中探险家斯科特归途覆没和《荒岛余生》(笛福)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张海迪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绝顶》,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8年开始创作,耗时四
年,共计35万字。责任编辑胡玉萍第一次与海迪面对面交谈时,心中就担忧——以她这样的身体状况,能完成这部长篇创作吗?后来,她了解到,张海迪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就继续艰难地创作。张海迪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去年岁末,胡玉萍拿到书稿后,确确实实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她也小心翼冀地捧着,仿佛是捧着海迪那脆弱的生命,然而,确乎是沉甸甸的……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极大的痛苦,高声呼喊着“生命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出示思考题:
a.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b.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c.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3)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1、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轻声吟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反复读。
二、研读与赏析
1、师: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2、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1)“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2)“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3)“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2、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篇10
一、揭题。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经历着或欢喜或悲伤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事令我们感动,那里面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温馨的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平分生命》,感受其中浓浓的亲情。
2、现在看着课题,你的心中是否会产生什么疑问呢?(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
1、指名分段读文,读通顺流利,思考: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时,而医院缺少血液,他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与妹妹平分生命。(板书:男孩 妹妹)
3、男孩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他的行为真让人敬佩,他的话语真令人吃惊,看看男孩怎样说的吧!教师出示“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或50年!”找2名同学读。
4、这话语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那这是什么呢?——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找2名学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诺言吗?能帮它换个词吗?(承诺、誓言)说得太正确了,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6、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心中一个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说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可由学生提出)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快速地小声读文,感受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三、精读。
1、你感受到了男孩的什么特点?(勇敢)
2、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男孩的这个特点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找到句子读出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男孩稍一犹豫……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2)“犹豫”指什么?(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只是一瞬间)
(3)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男孩,医生在征求你的意见,你在犹豫,你为什么犹豫呢?把你的担忧你的思考说出来。
(4)学生谈犹豫的原因。(男孩的内心中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而妹妹是他唯一的相依为命的亲人,不输血妹妹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最终他对妹妹的爱促使他下了死亡的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妹妹的幸福)
(5)小结:生命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呢,所以他一开始————(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妹妹他下了死亡的决心,他真的是太勇敢了!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这句话。个别读,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勇敢的男孩抽血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生找出句子读,师出示句子“抽血时……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
(3)那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一滴又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如果你就是这个男孩你不感到害怕吗?你不感到疼痛吗?你在想些什么啊,竟然脸上还带着微笑望着妹妹?
(4)学生谈微笑的原因。(他不想让妹妹为他担心,让妹妹心里不要感到害怕;抽血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他宁可把痛苦恐惧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妹妹;自己虽然离去了,但妹妹可以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妹妹每天都可以开心快乐。)
(5)小结:从男孩的这些内心想法中你又能感觉到男孩的一个什么特点?(无私)孩子们,这微笑真是发自男孩的内心啊!带着你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悟男孩的这个微笑的内涵吧。开火车读,齐读。
(6)这真是世界上最幸福、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啊!血抽完了,手术完毕了,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脸上的微笑还有了吗?学生找出句子读“抽血后……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7)看第一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目不转睛) 为什么呢?(内心在深深急切地关注着妹妹的手术情况;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特别希望看到妹妹好起来。)
(8)因此这时他用怎样的声音问医生(颤抖)找2名学生读男孩说的那句话。
(9)从这颤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更加体会到了男孩的勇敢无私)
(10)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个男孩的勇敢无私吧!配乐男、女生读。(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
5、学习第5自然段。
(1)男孩的勇敢无私让在场的医生们心灵为之一振啊!因为——(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他一生的坚强!)齐读。
(2)这个10岁男孩的行为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承诺吗?这是——教师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齐读。男孩的举动能用平平常常的誓言所概括吗?不能。因为——教师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齐读。
6、学习6、7、8自然段。
(1)受到震撼的医生手心都渗出了汗,握紧男孩的手说(老师握住男孩的手和学生对话。)
(2)这时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学生和老师对话)
(3)一瞬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男孩的世界中充满了希望,这时他又有什么举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句子“男孩从床上蹦到地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4)男孩刚开始可是犹豫的啊,现在他得知自己不会失去生命时,脸上这回又是怎样的神情呢?(郑重其事),你能理解男孩此刻的心情吗?先试着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说。(配乐读)
(5)让我们全班同学都来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配乐齐读。
7、学习第9自然段。
(1)看着男孩的举动,听着男孩的话语,医生真的震惊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平分生命……爱的诺言!”齐读。
(2)男孩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话语让我们震惊,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平分生命……爱的诺言!”齐读。
(3)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怎么被称之为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呢?无私在哪儿?纯真在哪?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4)学生谈自己的理解。(10岁的小男孩要把自己的一半鲜血给妹妹,他对妹妹的爱是无私的,不乞求任何的回报,只希望妹妹继续她的.生命;在他认为自己输血就会失去生命时,在他必须在自己和妹妹的生命中做一次艰难的选择时,他选择了放弃自己,拯救妹妹,他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一心要救妹妹,因此他的想法是纯真的;从中能体会出男孩的勇敢无私和对妹妹深深的爱。
(5)这无私的纯真的爱的诺言中饱含着男孩对妹妹深深的爱,这也是人世间最可贵最伟大的————亲情,面对着这份伟大的亲情我们怎能不震惊呢?因为“这是……”教师出示句子。
(6)孩子们,这个勇敢无私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让你对他说上两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7)学生自由谈。
(8)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男孩的赞叹和敬佩,妹妹拥有这样的哥哥一定会感到很(幸福)。我们也替她感到快乐。我们也永远会记住“平分生命,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配乐说读)
四、总结全篇。
1、这个勇敢无私的男孩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这份流淌着的亲情让我们深深感动。其实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平平凡凡的琐事中我们又何尝不被亲情所包裹、萦绕?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希望你们课下好好地去感悟。教师出示名言的句子。
2、同学们,想让阳光更加灿烂、花儿更加鲜艳吗?想让鸟鸣更加清脆、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吗?那就让我们都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吧!
- 相关推荐
【热爱生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18篇)05-19
英语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心得06-11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6
语文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17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03-12
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06-22
《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07-11
《热爱生命》的教学设计11-24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