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1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开始由基础性学习转向语言、情感思维性训练,有浅层阅读转向深层次理解。处于这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缺乏细致阅读的能力,对生命与生活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感悟上有限,同时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美感有余趣味性可能稍欠,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老是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在文章的要害之处加以点拨,从而实现有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3、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的诗文,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在单元学习要求中提到的“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位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篇幅不长,内容不深,语言规范优美,四季雨的情态在文章里表现得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画意美和抒情美,它给人以清新、深刻的印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范读、分组合作阅读、学生领读等阅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中优美的描写景物的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教师范读、分组合作阅读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能总结出情景交融的类型和作用,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花苞(bāo)彩棱镜(lé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淅(xī)淅沥(lì)沥 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
高邈:高而远。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粗犷:粗豪,豪放。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切。
3.作者简介
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交流点拨】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情。
2.请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段落大意。【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我”对雨的喜欢。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各个季节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抒发“我”对雨的爱恋之情。
3.这四幅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交流点拨】春雨图:轻柔而娇媚。一场春雨滋润后,整个大自然都从睡眠中苏醒过来。我们将五官都调动起来,能看到树木“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听到小草生长的沙沙声,嗅
到空气中芳甜的气味。置身其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一场春雨的功劳啊!把春雨写得如此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夏雨图:热烈而粗犷。夏天的雨让人来不及思考,经过夏天透雨的浇灌,万事万物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整段文字充盈着火热奔放的豪情。
秋雨图:端庄而沉静。在这里,作者一扫古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与凄凉,没有林黛玉“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伤感。在这里,秋雨只是轻轻地倾诉和沉思,它纯净了人的灵魂,让淡淡的情思萦绕心头。
冬雨图:自然而平静。冬雨透明,幻化为雪花精灵,给人间带来蜜情,送上一年中的最后一份礼物。
(二)深层探究
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作者把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作者把春雨比作一个娇媚的少女,把秋雨比作一个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这样写不仅很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趣味,而且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语言品析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交流点拨】
(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降临时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比作复苏的蚯蚓,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出雨后小草的生机。
(3)“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热爱。
(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一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整棵树以及她的每一个部分拟人化、形象化,使之整体富有人的形态;“明亮的眼睛”“手臂也顿时柔软”“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四)技法赏析
作者能把《雨的四季》写得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交流点拨】
(1)调动感官显色彩。调动各种感官生动形象地描绘雨在四季里的不同特点。如描写春雨,作者从听觉(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视觉(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嗅觉(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2)巧用修辞绘神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四季雨的不同妙趣。
(3)按照顺序分层次。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很清晰。
(4)融情入景巧抒情。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不管是哪个季节的雨,都融入了作者的浓情厚谊。
四、课堂小结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作者抓住不同季节雨的特征,从形、声、色、味等角度,以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雨的情趣、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从而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追求。
五、板书设计
六、拓展延伸
请你抓住某个景物的特征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语言欣赏和写景抒情方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回顾背诵有关于“雨”的诗句,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生平简介。
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2、多媒体展示字词,学生过关。
(三)美读感知
1、读雨
(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2—5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写的雨景画面用两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美。
春雨——清新娇媚(初生的喜悦)
夏雨——热烈粗犷(青春的绽放)
秋雨——端庄沉静(成熟的智慧)
冬雨——自然平静(特殊的温暖)
2、品雨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巧的修辞……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悟雨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各抒己见)
(四)美读延伸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刘湛秋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五)随堂小练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呢,试用你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雨景图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味。
4、诵读并品味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的能力,在诵读并品味文章诗化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雨丝画面和配乐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图片配诗文
2、 导语:雨是文人的宠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刘湛秋先生笔下四季之雨的不同的情致与风韵。
二、探究生趣
活动一:听雨篇
1、师生共同诵读文本。感受作者优美的`文采,想象作者笔下四季之雨的美好画面。(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其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并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2、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者笔下四季雨的美好画面。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1,初步感知文本,概括事物特点,感受画面美。
活动二:品雨篇
作者是诗人,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浓郁的诗
意来?并揣摩精美语句。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这句话运用了(感官,写作手法,修辞或用词的生动准确)表现了季节的雨的的特点和作者对雨的感受(情感)”。
(师生共同品析课后阅读提示,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
课文旁批。)
(设计意图:达成目标1和2和4)活动三:悟雨篇
1、文章开篇即点明了对雨的喜爱,那么一年四季的雨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雨这一意象。
此问目的:达成目标3、
2、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雨的四季写得美轮美奂,打动人心?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按照顺序层次清
融情入景巧抒情
活动三:炫雨篇
1、雨使你想到什么?
提示:有关雨的诗词,歌曲,谚语,文学作品,电影……
2、美文四读(自由选读其中一段)音韵美正确读
意蕴美理解读
境界美品味读
人性美感情读
三、拓展延趣
1、虞美人听雨(作者蒋捷)
设计意图:拓展视野并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2、请仿照本文结构、语言等,写一写《风的四季》。
设计意图:巩固并运用本文写景的思路和方法。
3、课外阅读有关雨的诗文,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梁遇春的《春雨》等。
设计意图:拓展视野并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2.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学会抓住景物特点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难点:揣摩描写春雨的语言,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显相关诗句)先请大家一起欣赏这些诗句——
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这些诗句的共同点是——都是写雨的。
师:最后的雪呢?雨雪相连,雪由雨变来,雪是雨的精灵。
师:是啊,雨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宠儿,雨也是现代文人眼中风情。这堂课,咱们来欣赏《雨的四季》,一起领略现代诗人刘湛秋笔下的雨的风情。(屏显并板书课题)
二、赏文赏析文中优美句子,(一)雨景特点。
文章开篇就点出我很喜欢四季的雨,因为“它是美的。”在作者的笔下四季的雨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春雨:美丽、娇媚(像一个娇媚的少女)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像一个大胆泼辣的女子)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像一个端庄的夫人)
冬雨:自然、平静(像一个沉着朴实的夫人)
(过渡)那么,作者对雨如此钟爱,让我们选择一幅最美的画面——春天的雨,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雨景,领略春雨的风采。
(二)、欣赏雨景。
1、听老师范读,圈画句子,看春雨的特点是什么?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
全段写“春雨”之美丽、娇媚。大树、水珠、小草。
2、一场春雨,会给大地的景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请看例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每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萌发的'树叶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油油的波浪。(拟人、比喻)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对比)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比喻,听觉、视觉、嗅觉)
3、过渡: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运用多种修辞,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春雨的美,让我们再看一个春雨片段,去亲近雨,体会春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
清晨,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在这时,在空气中你还能嗅到一股清香的泥土的气息,只要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就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雨点就是她送给大地的礼物。远处,房屋朦朦胧胧,近处,植物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
过渡:这也是一段饱含感情、细腻生动的笔墨。和今天文中春雨的描写方法很接近。(师: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又描写了雨后的世界,牵动着美妙的联想和想象,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
4、作者在描绘四季的雨时,都采用了哪些手法?
(1)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2)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5、春雨这么美,在你的眼中它的到来又会给大地带来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大家说的时候注意运用一些修辞或写作方法抓住春天的特点来说)指名说后。
过渡到写: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是吗?同学们,我们这样试一试好吗?结合你的生活和同学们刚才说的,把你看到、听到和嗅到的春雨的到来会给大地带来什么样的景象?用自己的笔写出来,可以吗?
(三)描写雨景。
1、学生练笔,分小组讨论,整合成一个精彩段落。
2、展示:老师,刚才在下面发现了有几位同学写得比较快!我们就请他们和我们来分享好吗?(大家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写的呢?运用什么样的修辞呢?非常棒,老师都被你们的优美句子给陶醉了。)
3、下面是老师的几段描写春雨、春风的美景,大家自由读一读。
春雨走过田野,看见麦子姑娘还在睡觉。于是,春雨姑娘轻轻地走过去用她那长长的辫子挠挠麦子姑娘的脖子,麦子姑娘就在笑声中醒来。
春雨来了,它如同明亮的珍珠,滑润的碎玉,零零散散,断断续续,无声无息,飘飘扬扬地挥洒着。它们似乎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滴滴答答的落在雨伞上,像是在伞上手足舞蹈。
春雨姑娘走过草地,看见小草宝宝们正在嬉戏。头上渗出一滴滴汗珠。春雨姑娘赶忙下下春雨,就春雨绵绵,它润醒了小草,小草织起一张张茸茸的地毯;润绿了柳枝,杨柳轻携,婀娜多姿,润开了苗翠绿欲滴,雨是春天的使者。
三、课堂小结。
过渡:难怪呀,人们特别喜欢春雨,从古到今,不少诗人都拿春雨做题材,创作了许多动人的诗句。过渡:其实,美无处不在,只是在生活中我们只有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写出事物的“形”,平时多注意修辞的运用,才能写出事物的“灵性”只有喜欢这种事物,才能使描写生动感人。不单单是春雨这么惹人喜爱,其它事物,其他季节的雨,也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很多招人喜爱的地方。就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发现吧。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多种感官,写一个精彩的片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如何启发学生将展开联想与想象后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1、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二、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配乐展示四季不同的雨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感受雨的气息,提高学生对赏析本文的兴趣。今天,我们进行一个“联想与想象”的训练。所谓“联想与想象”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此及彼,要么由表及里,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与丰富。就让我们利用这种鉴赏方法来品读刘湛秋先生《雨的四季》,来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吧!
三、作者介绍
刘湛秋,当代诗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四、整体感知,鉴赏文章
(一)朗读课文配乐,教师范读2—5段,要求同学在听的同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并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
(二)分小组讨论,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参考答案(不必强求一致):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静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三)宋代苏轼曾经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刘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深刻独到的观察,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现在,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交流、讨论,发散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注:此处可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春雨,但也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操作,不给定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基本要素是课文原句、修辞方法、画面描述、艺术技巧等。学生可读、可写、可朗诵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四)师生在充分欣赏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后,再来想象,作为一个能这样细腻地体会身边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该有怎样的一种胸怀?你觉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注:此处答案灵活多变,强调发散性思维,学生可回答如李乐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讲出共同点,言之成理即可。)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重点训练了通过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与想象,自己鉴赏散文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课本是为我们自己以后能够独立地鉴赏文章服务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必局限于固定的题目、答案,要学会自己去寻找美文,鉴赏美文。
六、作业
根据本文所学习的细节描绘的方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描写一幅你所想象的夏雨过后的情景,不少于3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一、感受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鉴赏能力;
二、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重、难点:
欣赏文章画面美,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比较阅读,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设想:
作为散文,画面美是本文最为突出的特色,因此,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同时联系相关文章进行深入感受以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感情是教学的第一步;
优美的语言及外露的情感是本文的又一特色,所以在写作手法的总结中,由学生共同归纳并安排相应的练习以明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屏幕展示雨丝飘洒的画面,同时配以音乐“献给爱丽斯”)
一、导语设计。朱自清的'《春》里,有一幅图叫春雨图,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雨在其他季节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去领略不同季节的雨的风姿。
二、介绍作者。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他的散文《雨的四季》、《伞》、《卖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录中学语文课本。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三、听雨。(配乐诵读,初步感知课文)(多媒体配乐及画面,提示三种欣赏方式,即看课文听读、轻声和读、闭目倾听。)让学生自由谈谈感受体会。(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话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听读这篇文章,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写四季的雨的?四季雨景图,各有怎样的特点?
四、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提问: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一幅画面?为什么?
五、品雨。春雨图这一段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笔下的春雨具有怎样的特点?春雨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快速的从第二自然段里找出来。
六、讨论与活动。分析了春雨图,还有夏、秋、冬季雨的景物就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由各组代表讲诉你们组的分析结果。提示:可围绕景物、特点和作用来分析(略)
七、悟雨。雨给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记忆,雨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可爱。那么作者对四季的雨倾注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呢?从哪些段可以感受到?爱恋喜欢,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作者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心
八、寻雨
拓展链结:古代描绘雨的诗句有很多,你能打开你记忆的宝库,找寻出描写“雨”的诗句吗?
描写“雨”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虞美人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九、课后作业:
1、请模仿《雨的四季》选取某一事物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如风、树、花、草等。)
2、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雨的文学作品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抓住景物特征,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3)学习鉴赏方法,提高文章的鉴赏能力。
(4)感悟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赏析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完成课前的常规性预习,能自行解决生字词及初步感知文章结构。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导入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如诗似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二、每课一背
限时三分钟,请同学们把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背诵。谁先背完谁举手。
三、初读感知
(一)作家简介
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
(二)听配乐朗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思考: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四、合作探究
(一)读第1自然段,了解其作用。
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二)默读2—5段
思考:
1、说说每幅雨景图中最打动你的景象。用两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美。
2、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4.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5.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明确:
1.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初生的喜悦;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青春的绽放;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成熟的智慧;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晚景的真淳。
2.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3.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4.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三)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思考: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2·1·c·n·j·y
(四)读第7自然段
思考:
1、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2、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原本的`篇名?原先的标题妙在何处?
《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同时这也是一段历程,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
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五)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1.回忆《春》中“春风图”调动不同感观写景的语句,学习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写景的方法。
例: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描写雨后世界,牵着美妙的联想和想像,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
2.分析: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学生活动: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感官、修辞、情感等角度来谈)
例:第2段:“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第3段:“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特点。
五、课堂总结
(一)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二)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三)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手法写景。
六、拓展阅读
赏析刘湛秋的诗歌《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七、作业布置
一场雨是凄清落寞、是豪爽痛快、还是缠绵旖旎······可能攸关那段故事、那份回忆······
请同学们完成一篇有关“雨”的散文。
教师范文:《雨》
前段时间大旱,然后搞人工降雨!这下好了,连绵的春雨一连下了十数天,早先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荡然无存,心中不免有些焦躁,学生发消息对我说下雨会导致人自杀的,焦躁的心突然就安宁下来,呵呵,毕竟,生命还是很可贵的!
其实我是很喜欢雨的,年少时,总喜欢在雨中散步,绵绵的细雨总让我在淡淡的伤感中获取一丝宁静,自己似乎被那雨丝侵润,融化开来,散入天地之中。道家的天人合一大约就是这般感受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雨的情感愈发丰富起来。雨中漫步也多了几分放纵的感觉,正如苏轼所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茫茫雨帘不仅为我隔绝了喧嚣尘世,更能洗去红尘中翻滚的烟尘,重新抖擞抖擞精神,鼓起满腔的豪情,再趟趟那滚滚红尘。
而今已过而立,对雨更是难以割舍。少了走入雨中的勇气,更多是站在屋檐下,默默看那飞舞的丝,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敬畏之情。那雨凭空多了几分凝重。
不知道,在过十年,那雨又是什么景象,也许会变的空灵起来,也许会变的如儿时一般。也许......也许......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2、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例如:
课件出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逐一显示诗句,生逐一起诵)
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检查预习成果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的预习卡,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师集中订正)
2、明确自学要求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
(2)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
①扫清字词障碍;
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
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诵读;
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
⑤品味精彩的语言;
⑥仿写与应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任务:
(1)在听录音的同时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节奏之美;
(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找出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
(生交流,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春雨的特点:温柔、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静;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本文通过对雨的四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渴望之情和热爱生命之情。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第2—5段):描绘四季的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6、7段):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3、研读课文,分析标题
小组讨论:既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绘“四季的雨”,为什么题目却定为“雨的四季”?
预设?①这样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满情趣和意境。②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和前两篇课文一样,本文也是用几幅图来呈现主要内容的,我们姑且简单地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和冬雨图。让我们用圈点批注法来学习这几幅“图”。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圈点批注”读书法应从抓关键词语、找重点语句、关注修辞三方面入手。圈点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动感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同时重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段所展现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注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感悟。
1、自学第2段——春雨图
(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阅读旁批精读第2段,教师可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圈点批注”。
(2)生交流批注情况。
预设
批注1:
这一部分写的景物有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等。
批注2:
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与“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3)根据你的理解与批注,尝试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部分。
提示:朗读前提前在文章上做好停连及重音的标记,并读出情感。
3、归纳总结
(1)这四幅雨景图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春雨图:温柔而娇媚。夏雨图:热烈而粗犷。秋雨图:端庄而沉静。冬雨图:自然而平静。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师:刘湛秋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1、自主探究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预设
课件出示: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将树拟人化,赋予了树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四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清新、甜美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六、析读课文,明晰写法
师: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通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温柔、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
七、课外延读,仿写创造
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总是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
八、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体会作者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
2、模仿本文的写法,以“xx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9
一、设计意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四时之景”,共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散文,天然适合组文联读。初中生虽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长期被学业和电子产品所牵制,很少能有时间、心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写作选择时,常常避开写景类型。再加上考试题目往往是写人或叙事,缺少训练,即使面对美景,情动于中,也往往无从下手。但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获得审美体验是身而为人必不可少的素养,学会写景是学生应学、必学之技能。故借助教材,解构例文,训练学生学会写景。
二、学习目标
1.朗读《春》《雨的四季》,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解构例文写景顺序秘密;
2.选读《春》《雨的四季》开头和结尾,朗读赏析,解构例文首尾秘密;
3.美段美读,聚焦细节,解构例文绘景秘密,并尝试创作。
三、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四时美景,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随朱自清、刘湛秋两位散文家一起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齐读作者相关信息:
屏显: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景》《欧游杂记》《你我》等。
刘湛秋:当代散文家,诗人。
师:请同学们在课下注释中圈画批注,齐读。
(二)活动一:绘导图,学顺序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两篇课文,遇到不会的字词,参考导学案资料,批注掌握,然后划分段落,完成课文内容结构图。
生自主朗读,完成绘图,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向同桌说明你的绘图,在交流中补充完善。
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来吧,请同学们在两篇课文中任选其一,对全班同学说明你的成果。
生1:我选择《春》,朱自清的《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段“盼春”,3-7段“绘春”,最后三段“颂春”。
师:谢谢你的回答,段落划分非常好。谁能把“绘春”部分再具体细分一下?
生2:“绘春”部分可以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编排呢?能不能把这几幅图换一下顺序?
生3:不可以,由脚下的春草,想到春花;有吹在身上的春风联想到春雨,最后是人。
生4:老师,我也觉得不可以,但我的理由和他不太一样。我认为是由低到高,最后聚焦到人身上。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作者行文构思,特别好。第一个同学重逻辑分析,第二个同学从空间位置出发,都有理有据。
师:写景就像我们朋友圈的九宫格图,哪个图放在哪个位置是有讲究的。我们接下来分析《雨的四季》。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雨的四季》的结构划分。
生1:《雨的四季》属于总分总结构。开头总起作者对四季的雨的喜爱,结尾再次抒发自己对四季的雨的喜爱之情。中间分别写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师:不同于《春》,《雨的四季》明晃晃的告诉我们它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作者开头结尾都在表达对四季的雨的喜爱,那题目应该改为“四季的雨”吧?同学们先思考,再讨论。
生2: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四季的雨》,因为作者全篇都在写雨,通过描写不同季节的雨表达对雨的喜爱。
师:有思考,敢质疑,非常好!
生3:我不认同,我觉得应该师《雨的四季》作者开头结尾只是引出和总结,主体部分在强调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强调的是雨在四季的不同。
师:两个同学分析的都非常好。作者不但写四季的雨,更写雨带给四季的不同。另外,雨怎么会有四季呢?这是什么手法?
生:拟人!
师:对,《雨的四季》更灵动,更有情趣和意境。
师:那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发现写景作文构思的秘密。
生七嘴八舌的说:总分总结构,按照一定顺序。
师:是的,写景有绝招,我们齐读。
屏显:
总起总结有首尾。
分段描写有顺序。
(三)活动二:读首尾,学抒情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两篇文章的首尾,我们先来大声朗读。
屏显:
《春》
开头——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家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雨的四季》
开头——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结尾——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生大声朗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说说你发现的秘密。
生1:我发现开头和结尾作者都写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春》营造意境,发挥联想,把我们带到作者得情感中;《雨的四季》直接抒情,情味很浓。
生2:我发现结尾比开头字数更多,篇幅更长。
师:文字背后是作者浓烈的情感,结尾的情感浓度远远高于开头。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结尾,反复品味,学习怎么强烈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赞美。
师:好,我们先来分析《春》
生3:《春》结尾连用三个比喻,反复强调春的美好。
师:三个比喻句也是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形成排比,全面深刻的表达春之新、春之美、春之力。
生4:这三句还有拟人手法,还有动词,春天好像就来到我们身边。
师:你品读的非常细致,结尾处“我们”二字很容易就把我们带入作者创设的意境。第一人称抒情浓郁。
生5:老师我想说《雨的四季》。《雨的四季》也是第一人称,拟人手法,还连用三个“你给我……”带来,形成排比句。
师:这和《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6:《雨的四季》中有非常多的叹词,像“啊”,“我爱恋的雨啊”,“使人爱恋的雨啊”。
师:还有感叹号,强烈的直接抒情。
生7:《雨的四季》结尾处还有对比手法。用北方天气的干燥、雨的稀少表达雨的珍贵,让我们更加强烈感受到作者对雨的渴望。
师:强烈的感情不仅在对比中,还在“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中呢!
师:我们在聚焦首尾段中有了新发现,请同学们读——
屏显:
表白利器
语气助词+第一人称+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比衬托+多角度多层次=浓情蜜意
师:情同学们再次大声诵读这两篇课文的首尾两段,感受作者的抒情之妙。
(四)活动三:读美段,学绘景
师:请同学们认真品读作者绘景的段落,鉴赏批注,诵读积累。
生诵读、批注、积累,师巡视。
师:来吧,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作者虽然在每一段都围绕一个中心,但写的东西却很丰富。比如由草到人;由花到果,由果到蜂蜜。写风也是,由风到母亲的手,到泥土气息,到鸟儿和牧童。
师:你的观察真敏锐,我们请其他同学接着你的话往下说,行不行?
生2:由雨到灯,到人,到草屋。
生3:由风筝到孩子,由孩子到大人,由城市到乡下。
生4:由雨到树枝、树叶、花苞、小草、果子。
生5:由雨到人到大地到荷叶到蝉声蛙鼓。
生6:由雨到人们的情思。
生7:雪是先远远的写,再近近的写。
师:是的,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作者在每个段落中都以一个图景为中心缓缓展开,由眼前景想到心中景,由此物想到彼物。在综合多感官的描写中充分展现景物之美。现在就请同学拿起笔,写下你心中的美景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2.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设计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 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 的美,以及雨的美。
2.作者简介
刘湛秋,男,19 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 家,评论家,《诗刊》前副 主编 ,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 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 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 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 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 抒情诗选》为广 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重点生字词检查
斗笠(lì) 吝啬(lìn)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洗淋淋(lín) 畅快(chàng) 驱走(qū)
诱惑(yòu huò) 粗犷(guǎng) 漾出(yàng) 干涩(sè)
掩饰(yǎn shì) 绿茵茵(yīn) 瓷色(cí) 瓢泼(pō)
淅沥( xīlì) 花苞(bāo) 咄咄逼人(duō duō)
睫毛(jié)
2.词语解释
静 谧:安 静。
高邈:高 而远。邈,遥远。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造访:拜访,书 面 语。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端庄:端正,庄重。
吝啬:小气,不大 方。
3.本文结构脉络解析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
第二部分(2-5):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 表达 了对雨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6-7):抒发对雨的赞美之情。
三、 深 入研讨,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文中感兴趣或是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疑问,而后汇总出问题提纲,教师视其难易或重要程度归纳总结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汇总如下:
1.“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有不同。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灵。
2.本文通过写雨在四季中的不同情态来抒发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作者为什么以“雨的四季”为题而不是以“四季的雨”为题呢?
明确:
作者没有把笔墨局限于对“雨”的描绘上,在表现四季的 雨的不同特点时,也借雨展示出不同风格的美丽的四季图。以“雨的四季”为题,给读者留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
3.“我站在这里,也是一棵柏吗?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 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
写各种类 型的柏,实际也是在写各种类型的人。这两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的感慨,对自己的人生的审视与自勉。
四、写作技法探究
1.技法运用
(1)意境优美。如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将夏雨同夏天的性格相比照,将夏雨描绘得脚步疾快、力量足劲,给自然万物带来勃勃生机,使夏雨的意境热烈、 粗犷、奔放,给人以美的享受。
(2)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文章在写春雨时主要描绘了春 雨后的景观,侧面烘托了春雨的生机;在写夏雨时,写了夏雨给人的感受;等等。
(3)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在描绘冬雨之前,先写了一句:“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然后笔锋一转,描绘 赞美了冬雨的“灵性”和“蜜情”。
(4)直抒胸臆的写法。文章除了在描绘四季的雨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雨的喜爱与 赞美之情外,在开头和结尾,直接 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2 .语言运用
生动优美的语言 。
本文作者以诗 一样的语言去描绘雨在春夏秋冬的不同画面,生动而又典雅,特别注意语言的变化。另外,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也使文章增添了许多魅力。如“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 端庄而又沉静了”,这 些句子,把雨在不同季节里的情态和特点刻画得生动形象。
五、归纳小结
本文是 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写出了雨的可爱,寄托了对雨的赞美与喜爱,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作业布置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完成课后习 题一、二、三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07-01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雨的四季》11-28
初三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06-30
《四季的雨》教学设计06-04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11-29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06-11
《四季的雨》教学设计06-04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11-13
语文《秋天的雨》的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