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鲧禹治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
(2)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办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
(3)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解释词义。
(2)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
(3)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与方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代时,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1)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从观看图片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为理解课文、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铺垫;而对课题的理解为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大意打下了基础)
二、提纲引路,自学课文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
3、给个自然段加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分步骤自学课文,使学习的过程目标准确,且由浅入深有序进行。虽然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教师的引导是永远不可或缺的,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决定因素)
三、自学反馈,互动交流
1、分段指明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1)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2)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齐写紧凑,注意右下方有三个横。
(3)词义: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地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取走洪水,露出路地。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鲧禹父子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灾难,想办法治理洪水。鲧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来驱走洪水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的遗志,带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的方法最后治服了洪水,并被人们推举为一代君王)
(有自学就必定有反馈,在反馈中互动交流,了解学情,并于重、难点处加以指导、强调,使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
四、理清脉络,练习概括
1、快速默读课文,动笔用“‖”为课文分段,并概括断意。
2指明反馈,介绍分段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断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鲧偷息壤驱赶洪水,被杀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大禹带领人们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概括断意,使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脉络层次有个整体的清晰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学习课文,了解鲧治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思考鲧治水的原因,方法与结果。
2、指明反馈,集体交流。
①闹大水灾,大地汪洋一片,庄稼、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
(结合学生的发言,在次观看受灾画面,感受人们的苦难)
②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a、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哀求:哀告请求。
祈求:诚恳地、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b、理解:“毫不理会”,感受天帝的冷酷、无情。
(在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
③教师小结:面对苦难的人们,面对无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鲧在也不能袖手旁观了,强烈的同情心驱使着他要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2)鲧治水的方法。
①探听秘藏息壤的地方。
②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息壤便伸展开来,赶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们回到陆地上重建家园。
(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再次了解鲧治水的方法与过程,体会鲧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师小结、过渡:鲧怀着一颗同情心,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借助神力赶退了洪水,但最终的又是如何呢?
(3)鲧治水的结果。
①天帝发现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②洪水重新泛滥,人们再次体会陷入灾难。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帝的冷酷无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析、理解,体会鲧的善良、富有正义、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与天帝的无情与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育)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自由交流对天神鲧是认识与了解,感受其精神品质。
2、教师小结:面对人们身陷洪灾的悲惨遭遇,天神鲧毅然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想借助神力驱赶洪水,但最红惨遭杀害,但他的善良正义、为民造福、勇于献身的精神却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七、布置作业
1、书写课本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查阅资料,了解大禹的事迹。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结果。
2、品析关键词语,体会大禹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3、前后文对比,深化认识,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具准备
1、查找有关大禹的介绍资料。
2、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
1、说说天神鲧用了什么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最终的结果如何?
2、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评议、补充。
3、教师小结:善良的鲧冒险偷取天帝的宝物——息壤,想借助神力,用息壤驱赶洪水,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但十分快捷的方法。但很快就被天帝发现惨遭杀害,无情的天帝夺回了息壤,使人们再次身陷洪灾。为拯救人类而献身的鲧死后,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
4、指名反馈,介绍鲧死后的表现。
(尸体三年不腐,某一天,随着一声巨响,肚子裂开,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5、教师描述导入:这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大禹又是如何治理洪水的。
(复习旧课,导入学文,兼顾了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知理清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为讲述故事作好铺垫)
二、继续学文,了解禹治水
1、认真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大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最后结果如何。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治水方法: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2)治水结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和第10自然段)
3、教师导言:治服洪水谈何容易,十三年的苦战中,大禹付出多少的努力啊。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活感受。
4、学生独立阅读,品析语句。
5、四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针对重、难点处引导深入品析,从中了解大禹所作的努力,体会其精神品质。
(1)“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在当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为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四处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理解“摸清”体会大禹之所以走遍山南海北是为了弄清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寻求治理的办法。
③理解“引洪水入大海”,出示地形图,了解要想消除水灾,只能将洪水引流进大海,从中体会大禹的智慧。
(2)“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①理解“亲自”一词,体会大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②理解“成千上万”,体会受灾百姓之多,他们积极相应大禹的号召,投身于治理洪水行动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③理解“挖渠开山,疏通河道”,观看地形图,了解要想让洪水流入大海,就应当在洪水与大海之间挖出水渠,打通挡住洪水的山峰,从而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从中再次体会大禹的智慧
(3)“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任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①展开想象,理解“汗流浃背”“磨出了血泡”“毒虫猛兽的袭击”“冻得坚硬的土地”,体会环境的恶劣,以及大禹为开凿龙门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②理解“仍然不停地干着”“毫不在乎”“三过家门而部入”,体会大禹为开凿龙门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
③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
④体会作者选取经典事例围绕一个中心句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
(4)“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①理解“由南到北,由西到东”,体会大禹带领人们所疏通的河道之长。
②理解“十三年”,体会治洪工程的历时之久。
③理解“苦战”,体会治洪工程犹如一场艰苦的战役,体会治理洪水之艰辛。
④理解“终于”,体会疏通河道治服洪水之不易,是大禹与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付出多少血汗才实现的。
⑤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7、教师小结: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大禹也被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8、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自读感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析文中重点词句,体会大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对比鲧禹治水,再悟精神品质
1、鲧禹治水的原因: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同情身陷洪灾的人们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拯救人类,让他们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2、鲧禹治水所用的不同方法:鲧是冒险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借助神力治水;大禹则通过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3、鲧禹共同的精神:为民造福、无私奉献。鲧为治水付出生命的代价;大禹为治水不怕辛苦,不畏艰险,三过家门而不入。
(回归整体,前后文对比理解,通过再次了解鲧禹治水的原因及采用的不同方法,深入感悟两者共同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在这篇神话传说中,人们通过天帝登冷酷表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但灾难无情人却有情,善良的天神鲧偷宝物拯救人类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美好愿望;而大禹率领百姓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治服洪水却有着现实的意义。从中也告诉我们,虽然灾难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御用智慧,通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灾难的。
2、出示洪水被治服后的太平景象,学生欣赏感悟。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大禹的资料,进一步认识人物。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把《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3、搜集中国的其他民间传说,加以阅读。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鲧禹治水》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一片汪洋”等词语;读懂故事,了解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和方法,以及他们的精神品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析,体会其表达效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读、辨析、组词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历理解词义;边读边想,读议结合,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删繁就简,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品析,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鲧禹父子为民造福,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二、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赏读、体会句了子表达的意思。
关键:弄清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和办法。
三、学情分析:
该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基础,对生字的音、形、义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但学生的思维水平、文本理解力、自立自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四、学具准备:
查阅名师精典案例,了解《山海经》等相关背景,设计“阅读思维”自学卡。
五、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师:近期欧洲等地又遭受了极端恶劣天气。我国东北也深受其害。地球人不断遭受自然灾害的侵扰,当你看到洪水泛滥之时,首先想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小结:是啊,可怕的洪水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在上古时代,人们深受洪水的灾害,在与洪水的抗衡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板书:鲧禹治水
(二)、释题:你了解鲧和禹吗?他们是谁?又是什么关系?“治水”是何意?(治理洪水,为人类造福)
(三)、范读全文:勾画生字词,在不懂的地方标上“?”
(四)、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词,巧借工具书加以理解。
(五)、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书写左窄右宽,右边写紧凑。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
(六)、给全文分段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书写生字 ,积累词汇。
(八)、指导交流“思维自学卡”。
1、我所了解的相关背景
(1)《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孝、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等故事都很有名。
2)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3)“洛河得书”的故事:明白水文地理知识,制定了九种治理水患的方法和线路。
4)咏大禹的对联: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危微见道心
康熙28年,因为“治水功德和治国之能”,玄烨南巡祭禹时所撰。 2、本文的文体: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按文章的类别分类:记叙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公文
神话故事按文学类别分为: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 神话 童话 寓言
为什么这个故事会流传至今并选入课本?使学生了解远古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崇高精神,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品质,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3、我从“题眼”中猜测出了文章的叙述重点是:鲧和禹治理洪水的具体经过。
4、我会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上古时代,中国发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民不了生。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民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宝物——息壤,赶退了洪水。天地知道鲧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杀死了鲧。鲧死后,尸体三年都没腐烂。一天,从鲧的肚子里钻出了儿子禹。大禹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经过十三年的苦战,他终于将洪水彻底制服。人们推举他为君王。
师总结归纳段意的方法:1)、扩写课题(文题扩展法)
2)、段意相加(分段,总结段意)
3)、摘句归纳法(抓关键词语中心句和重点段落)
4)、串联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起因,经过,结果)
5、我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阅读时应注意什么?
本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阅读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6、我最欣赏文中的词句,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向神求助,十分诚恳而殷切地希望与请求。
斥逐:排斥,驱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2)描写方法
概括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心理描这写 细节描写——写人物的六种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声音描写,劲舞描写,心理描写。
间接描写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等。
3)修辞手法:
对比:天帝的冷酷无情对比鲧的热心善良。
7、我会仿写:夏天……冬天…… 夏天的中午……
春天……秋天…… 冬天的早上……
8、我心中的疑问
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天帝不救老百姓?
9、我的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五年开黄龙门,十三年治服洪水,建立千秋功业,留下万功英名。而今,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没有人不为中华民族远古先民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而深深折服。黄河,修建葛洲坝,放眼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令世人瞩目。展望明天,我们满情豪情,胜利永远属于勤劳、智慧、英勇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