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缘由:拿到八下语文书,翻看目录,我看到了一篇陌生的文章《落日的幻觉》,而且它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我翻看了文本后,有些失望,它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优美散文,而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者给读者解说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于是我在想,学生看到《落日的幻觉》会不会有我同样的感受呢?到班里了解了一下,学生果然有我一样的感觉。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落日”本身给人的是一种情绪化的感觉,想到的也不免是情感的抒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应该关注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于是我想以“落日”为话题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课,但是又得凸显科技说明文这一重点。第一课时预习《落日的幻觉》,理解文章内容,知道是一篇介绍落日幻觉形成原因的文章。课后让学生感受“落日”,写一篇以“落日”为题的文章。第二课时,补充了一篇散文和一篇小说,与《落日的幻觉》进行对比阅读。下面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功用,能说出科技说明文的功用;
2、感受不同文体的语用思维;
3、能说出科技说明文与文学作品的描写时的不同思维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已经读过《落日的幻觉》、《观长江落日》和《落日》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分别是什么文体呢?《落日的幻觉》是什么文体?
生:科技说明文。
师:那《观长江落日》是什么文体?
生:(有说)记叙文,(有说)写景的文章
师:是写景的散文。
师:《落日》是什么文体?它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小说。
师:《观长江落日》是散文,《落日》是小说,再加上诗歌、戏剧,这就构成了文学四大体裁。
二、师:今天我们关注散文、小说、科技说明文。我们读文章关键在于有所得,那么读了这三篇文章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读了《落日的幻觉》,你获得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为什么会产生落日的幻觉。
师:他用了一个“懂得”来表达收获。
生2:读《落日的幻觉》,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和亮弧时,西方填空会出现迷人的紫色。
师:他用了一个“明白”来表达收获。
生3:我了解了落日为什么会是扁的。
师:他用了一个“了解”来表达收获。刚才三位同学用“懂得”、“明白”、“了解”来表达自己的所获,可见,我们从中获得的是什么?
生:知识。
师:下面,我们来看大家能从《观长江落日》中获得什么?
生4:感受了长江落日的美。
生5: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山河都很美?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
生5:因为落日霞光下的长江很美。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用了什么动词来表达?
生:感觉,觉得。
师:这就是我们读散文的时候要注意的,带着我们的感觉,感情去读,从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师:《落日》是一篇小说,你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呢?
生6:我觉得日本人对我们的侵略,他们就像落日一样走向了结束。
生7: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顽强,日本侵略军最终还是投降了,像落日一样的完结。
师: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读了三篇文章后的所得。
三、师:下面我们要一起来做一道非常有意思的题目。
出示PPT:选词填空: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1、在《落日的幻觉》中,作者落日的幻觉。
2、在《观长江落日》中,作者落日。
3、在《落日》中,故事落日。
A、寄情于B、相似于C、解释了
师:你们会怎么选?
生:CAB
师:为什么这么选?先说说第1题的理由吧。
生1:因为《落日的幻觉》中,作者解释了很多落日幻觉的原因。
师:哦,解释了落日幻觉的形成原因。前面我们说了《落日的幻觉》是科技说明文,从这我们可以知道科技说明文有什么作用?
生:说明。
师:科技说明文可以解释某种事理,或者介绍某种事物。
师:第2题,谁来说理由。
生2:《观长江落日》中写出了长江落日的美。
生3:在《观长江落日》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许多内心感受都和景物融为一体了。
师:是作者的情融入到了长江落日图中,用长江落日来承载作者的情感。
师:第3题,谁来说?
生4:体现出山田的悲惨命运与落日的相似性。
师:能用“悲惨”这个词吗?首先你要明确你自己的立场,然后再来读这篇小说。用什么会更好?
生4:用山田的下场。
生5:因为落日代表了一种结束,日本已经投降了,他们对我国侵略就要结束了,与落日有其相似性。
师:日本侵略军也该像落日一样消失了。
师:通过刚才的选择,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得想想自己到底要写哪一种文体,假如写的是科技说明文,那我们就要想着怎么来解释这个东西;假如我们写的是散文,写的时候就全身心地投入感情,把你的感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上;假如写的是小说,尤其是以某种事物为题的小说,你就要想小说的故事、主题与这事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下面我们来回想一下国庆期间写的有关“落日”的文章。
出示PPT:在我写的《落日》中,我落日。
生1::在我写的《落日》中,我写的是人生相似于落日。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就像落日一样,但是,人生又像落日一样短暂,如果你不珍惜时光,等到老时才回头,那就已经太晚了,岁月如梭。
师:那你寻找的应该是人生与落日的相似点。
生2:在我写的《落日》中,我诠释了落日。告诉大家落日之后的休息也是需要的,落日之后还会有朝阳。也就是说只有了结束,才会有新的开始。
四、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文体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落日。下面我们就要来推荐一篇文章给《科技报》的编辑了。推荐理由写在《课堂记录》上,要求能够列出三条理由。
出示PPT:假如三篇文章中选一篇推荐给《科技报》的编辑,你会选哪一篇?并说明理由。
四分钟后交流。
生1:我推荐《落日的幻觉》,理由一:文章开头引用了古诗文;理由二:它是一篇科技说明文;理由三:清楚详细写出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
师:刚才这位同学关注了《落日的幻觉》文章的本身,其它同学有补充吗?
生2:它运用了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师:大家觉得这样去说理由行了吗?要是你是《科技报》的编辑,你会接受他的推荐吗?
生:不会。
师:周凯(生2),你自己能补充吗?
生2:《科技报》是给大家介绍科学知识的,《落日的.幻觉》刚好是《科技报》所需要的文章。
师:一方面要讲《落日的幻觉》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讲《科技报》的特点,两者都提到了才会更具有说服力。还有其它理由吗?
生3:《落日的幻觉》这篇文章是比较容易让读者看懂的,《观长江落日》和《落日》是需要读者进一步思考才能理解他们的主题的,但是《科技报》是需要很清楚的把知识传达出来。
师:各位对刚才的发言有意见吗?
生摇头。
师:读《落日的幻觉》就不需要思考了吗?
生:需要。
师:有没有同学推荐《落日的幻觉》之外的文章?
生:没有。
师:那你觉得推荐其它两篇文章容易吗?
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容易。
生4:我觉得推荐《观长江落日》比较容易。
师:请推荐。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学得很美,读者看了就会有人爱上落日,然后就会去观察落日,在发现这些奇特现象之后,他们就会去寻找原因,最后同样会获得更多的科普知识。
师:非常美好的愿望,不过估计《科技报》的编辑还是不会接受你的推荐。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科普不够直接,往往会事与愿违。
师:看来推荐其它两篇文学作品给《科技报》着实不容易,大家都明白《科技报》的服务宗旨——推广科普知识。文章不管什么文体,关键要看用在什么地方,不能单纯地说什么文体的文章好,什么文体就不好。我们要为用而写。
五、师:刚才我们做了文章的推荐,通过推荐,我们对三篇文章的整体有了一个了解与把握,下面我们就要深入到文章内容,了解一下,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时候的想法有什么区别。
出示PPT:划出《落日的幻觉》和《观长江落日》中描写落日下的情景的句子(景色描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人的感受用波浪线划出),读一读,感觉一下它们各自的作者在写的时候有些什么想法。
我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想(心情是)。
师:大家先抓紧时间拿起笔来划。
四分钟之后交流。
师:大家在划的过程中,发现两篇文章中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生:《落日的幻觉》中的景物描写中很少插入人的感受,而《观长江落日》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很多人的感觉。
师: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在写散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感受融到景色的描写中,而写科技说明文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客观的来描写。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我要说的话基本都说。我在《观长江落日》中划的时候,经常会停下来。你们觉得为什么吗?
生:停下来思考到底是景色描写,还是人的感受。
师:是的。但是我在《落日的幻觉》中划的时候却没有这种感觉,很顺利的就划下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落日的幻觉》中的描写,大部分都是景色描写,而《观长江落日》中作者把景色描写和人的感受融为一体了。
师:那你们回想一下自己写的《落日》是属于哪一种情况?
生:都不是。
师:但给我的感觉是很多同学写的是散文,但是描写却偏向于科技说明文中的这种描写,缺少自己的融入。
师:那么他们各自作者在写的时候会有些怎样的想法呢?请各位同学揣摩一下。左边两组同学揣摩《落日的幻觉》的作者,右边两组的同学揣摩《观长江落日》的作者。揣摩《落日的幻觉》的同学请用“心想”,揣摩《观长江落日》的同学请用“心情是”。
四分钟后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看《落日的幻觉》的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2: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想:我直接把所看到的现象写下来,那就更明了,更容易解析。而如果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许多景象就解析不了,所以我应直接写自己所看的景象。
师:两位同学都是围绕写作的目的来思考,我应该怎么写,怎么表达。
师:我们再来看看《观长江落日》的作者在描写落日的景象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3:我的心情是非常的感慨,从头到尾,先是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时,看着那滚滚的江水和壮丽的夕阳,我的心情十分地激动;当太阳完全落下地平线时,风平浪静,世界进入一片黑暗时,我的心情又是带有一点遗憾和怀念。
生4:心情:生活在美丽的崇明岛上是多么的幸运啊!她是大自然奉献给祖国母亲河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一颗镶嵌在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
五、师:上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样的收获?请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1:我懂得了散文和说明文的不同。
生2:我了解了写科学说明文时,景物描写一定得更客观的描写。
生3:我知道了要根据文章的用处来选择文体。
生4:我明白了:写散文时,要把思想情感和景物融为一体。
生5:我懂得了写散文,要把情感与景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
生6:我明白了科技说明文要具有科学性。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所收获。知道了科技说明文的作用,散文和科技说明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不同写法,不同文体有着不同的写的思维。
点评:
教材的创生和重构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体系中,我们有明确的课程目标,系统的教材,但是却没有清晰的课程内容,面对教材,更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什么,全凭老师自己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理解来进行选择。于是同课异构风声水起,于是就有了教材的创生和重构。
《落日的幻觉》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全文从落日的描写开始,由现象到本质的揭示了落日幻觉形成的原因。兰老师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方法、特点、顺序的分析,而是把文本当成一个“用件”(王荣生教授将教材按功能不同分成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同时引入了小说《落日》和散文《观长江落日》两个文本,一共三篇文章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课堂上教师设置了如下问题或活动:1、读了这三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2、选词填空3、在我写的《落日》中,我落日。4、选择一篇文章到《科技报》,并说明理由。5、对比《落日的幻觉》和《观长江落日》中对落日的描写。6、完成句式,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六个活动从语言、目的、意图和自身的实践等方面不断的向学生强化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同时也在对比中不忘指出学生日常写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可以说这堂课后,学生不知道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但绝对不会搞错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因为这三种不同的文体特征在本课中已经如烙印一样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
有一教学流派“得得派”,以华东师范大学附中语文教师陆继春为代表,提倡“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仅仅“一课”,不必求贪多贪全,只须“一得”而已,但从长远看,这“一得”仿佛一个个细胞,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组成完备的语文体系,我想本课就达到了这一得,它让很多学生初中三年都没搞清楚的文体特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有了明确的概念。
当然,本课也存在着环节重复的问题,如推荐文章到《科技报》的活动,明显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重复,属于无效教学。第六个活动,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其实也与第一个问题“读这三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有重复之感。因教师在讲解中时穿插对写作的指导,因此如能把重复的环节删除,剩余的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件具体的事物分组作不同文体的片段写作练习,或许效果会更好。
【《落日的幻觉》课堂设计】相关文章:
《落日的幻觉》同步习题05-01
《落日的幻觉》同步习题2篇05-01
落日作文07-26
《三亚落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03-24
描写落日的优美段落08-27
描写落日的语段08-14
落日即景写景作文01-26
有关落日的语段精选10-14
关于描写落日的语段08-15
《南辕北辙》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