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2023-07-1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

  2.难点:小篆。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

  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

  【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 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 (一) 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 (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2.甲骨文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学设计】

  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

  化过程。

  投影: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 牛 虎 鸡 狗 猪 兔 羊 猴 龙 蛇 马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

  (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讲: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 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 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

  投影: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 投影: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影:《张旭狂草图》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04-21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篇04-21

中国汉字的历史演变06-23

汉字教学设计11-05

汉字的演变过程小故事03-11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06-10

关于汉字手抄报的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08-26

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03-07

汉字教学设计(精选21篇)06-15

《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