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2023-06-03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 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 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2

  内容与要求:

  1、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萌发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

  2、能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大胆表现侧面人和正面人的各种动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知道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课间活动,萌发向往小学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情感。

  难点:能运用多种绘画材料表现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并大胆表现侧面人和正面人的各种动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歌曲“十分钟”音乐。

  2、提供刮蜡纸、竹签笔、各色颜料、毛笔、蜡笔、记号笔、纸等多种材料。

  3、教师自制有关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ppt。

  幼儿已有分组合作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引起兴趣。(了解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1、播放“十分钟”音乐,引导幼儿倾听

  师: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响了,你知道小学里下课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呢?

  2、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一些小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

  师:哪些事情是课间十分钟一定要做的?

  3、小结:课间十分钟是给小学生休息、活动的时间,可以和同学到操场上活动活动身体。也可以做些小游戏。还可以看看书、聊聊天。但是一定要做好一些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上厕所、喝水、更换上课的书本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二、看看说说,示范讲解(感受人物动作的特征,提示绘画方法,为幼儿绘画做铺垫)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画画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

  1、选择照片上的人物动作进行示范讲解。

  如:侧面人提示幼儿侧面人手与身体的前后位置以及脸部特征。

  动的.人提示幼儿改变头与身体的位置以及四肢的方向变化人物动作。

  2、观察教师提供的绘画材料。

  师: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什么?

  3、根据绘画材料进行提示

  (1)线描画、刮蜡画:注意运用各种粗细线条、图形、色块装饰。

  (2)点彩拓印画:变化小纸人四肢的动作再进行点彩拓印。

  三、合作画画,操作表现。(关注幼儿绘画中的问题,提示幼儿)

  1、三人一组进行合作画。

  2、引导小组协商创作:课间十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3、提示采用“点彩拓印画的小组”先点深色再点淡色。

  提示采用“刮蜡画的小组”加粗刮出的线条凸显画面。

  四、展示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激发幼儿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1、你能看出课间十分钟在做什么事情么?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呢?

  五、后延部分

  播放“十分钟”的音乐,让幼儿学学小学生做做课间十分钟要做到事情。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1)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较好地达到了《细则》的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内容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课问十分钟"不仅是幼儿现在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又是他们即将上小学面临的一个比较难把握的问题,所以开展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了"体验"的过程。只有当幼儿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生变化时,学习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只有幼儿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得到迁移并在实际中去运用。尤其是"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只有让他们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来亲自感受、体验,才能了解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和活动的关系,了解时间对于我们合理安排活动的重要意义。

  (3)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对于大班活动提出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要求。注重了自主性、连续性、共同学习。例如,通过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的计划,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完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调整计划,很好地调动了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的清单,都想在课间十分钟内完成,有的想出来了却不会用标志表示等。

  这正是老师了解幼儿真实经验的好机会,老师根据幼儿出现的问题才能用更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这样的过程才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好处的,朱老师在此方面把握很好。

  我上了厕所、喝了水,还看了书,但没画画就上课了。我没上厕所,人多,后来就忘了。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小结模拟活动的情况,使其感受内容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调整计划的'必要。

  2、集体总结:

  教师:你们认为"课间十分钟"必须要进行哪些活动?

  幼儿:上厕所、喝水、准备下一节课的书、休息。

  教师:你认为"课问十分钟"做什么内容的游戏合适?

  幼儿:与小朋友说说话、玩翻绳、玩折纸、跳绳……

  教师:怎么安排这些活动呢?

  幼儿:上厕所可以人少时去;应该先准备下次用的书;可以先喝水。

  教师利用图示,帮助幼儿梳理与提升经验,获得调整计划的依据与策略。

  3、本次活动是过程性的活动,而非结果性的活动。

  幼儿对于"时间"的体验是不能通过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时间"对于幼儿来说的确太抽象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不仅利用"课问十分钟"这个点,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加丰富的体验活动,例如,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来观察时间,什么时问开始的?什么时间结束的用了多长时间?让幼儿慢慢积累对于"时间"的经验。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4

  一、设计意图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围绕儿童学习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开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教育建议中指出“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的有趣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下课十分钟”是《我要上小学——小课堂》里的一个集体活动,其主题经验是:模拟小学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的设计围绕主题的核心经验来展开。

  “下课十分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学习内容,在这十分钟里可以做什么,让孩子分享、安排十分钟活动,在孩子了解这些活动后,了解什么是必须和选择做的,目的让孩子更清晰、有条理、有目的性地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乃至合理、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为终身学习和提高生活品质打下基础。

  在我们幼小衔接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有参观过小学的经验,也从成人口中听到过下课十分钟这个词,个别化活动中也观察过图片,有过相关的表征的记录。但幼儿的这些经验都是比较粗浅的、零碎的、个别的。需要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统整幼儿的零碎经验,需要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来提升粗浅经验,更需要在一个逼真的情境中通过真实体验来感知和内化,体验下课十分钟的内涵,进而内化为合理、有序安排自己生活的一种能力。

  在幼儿园课题《幼儿园学习活动益情趣融合的实践研究》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园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以“益、情、趣”三个要素融合的基本线索,通过理解综合主题课程内涵,尊重幼儿学习特点,采用适宜适切的方法、策略,使三个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彼此影响,互为作用,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学习品质。要努力对这种设计与实施的指导思想进行认识与理解,转化为实现“益、情、趣”实践意义上的融合。

  二、活动目标

  1、模拟小学课堂,尝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2、了解下课十分钟必须做和可以选择做的事,体验并向往小学生活。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活动难点:下课十分钟必须做和可以选择做的事。

  三、活动准备

  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绿领巾、时钟等;幼儿前期经验的记录。

  四、活动过程

  (一)回忆已有经验

  1、讨论:小学生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什么时候上课和下课的?

  2、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3、观看时钟:10分钟是多长时间?在钟上怎么看?

  小结:小学里会用音乐或者铃声提醒同学们上课和下课的时间,下课可以休息10分钟。也可以看看时钟,时钟的长针(分针)走两个数字就是十分钟。

  (二)交流讨论

  1、你觉得小学生下课十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2、你觉得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可选择做的?为什么?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分两栏记录在题板上。

  (对一些有意见分歧的问题引发幼儿生生互动,作进一步的讨论)

  小结:下课十分钟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以及一些学习用品,这样才能保证上好下一节课。有些事情是可以选择做的,

  如:看图书、下棋、聊天、散步等,为上好下一节课放松一下身体和心情。

  (三)摸拟下课十分钟

  1、学做小学生,戴上绿领巾。

  2、模拟下课,休息十分钟。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4、按上课音乐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5、交流。

  (1)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下课十分钟所做的事情。

  (3)评论:哪些事情适合在课间十分钟做,哪些事情不适合?

  小结:课间的十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先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做好小便喝水

  这些事情,保证身体的健康,做一些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这样的十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五、活动反思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参观经验谈起,避免了说教。这样的讨论交流既是参观活动的延伸,又能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幼儿理解课间十分钟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录像短片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察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安排。观看后、教师有意识地提供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交流讨论、再与小学生互动,并及时小结。这样的设计使幼儿主动地提出“为什么要有课问十分钟。怎样安排课间十分钟才是合理的”等问题,并积极商讨解决的方法,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邀请小学生来“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一年级的小学生能与幼儿平等沟通,孩子们也更乐于接受并模仿,因而活动效果较好。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 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快乐得像只小鸟。

  这首儿歌可配上动作,作为课中操。

  三、 行为指导。

  1、听老师说下课后做些什么。

  (1)下课以后,准备好下课要用的课本、文具。

  (2)要大小便的小朋友上厕所。

  (3)休息一会儿,做安全有益的游戏。

  (4)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2、进行上述事项的行为操练。

  下课的各项常规,要结合班主任工作,经常检查,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2、养成学生遵守纪律、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

  教学难点:

  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教具学具:

  制定课间活动调查表

  摄制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

  1、布置学生课间观察同学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将先做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下来:

  课间活动调查表

  地点

  项目

  二、走进操场做游戏

  1、分组讨论,确定活动项目

  2、到操场开场活动

  3、活动结束,谈谈体会

  三、小小谈论会

  播放录象,边看边思考(活动场景)

  下课后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

  大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采访活动

  1、自由分组,组成采访团

  2、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3、主题,放学后,回家做什么?

  4、汇报交流

  二、操作比赛

  赛前指导

  1、比赛内容的确立

  (1)你们在家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项活动?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分组操作

  车模组:

  ①车模材料的准备

  ②制作车模的工具

  ③人员的分工

  提示:

  ①材料齐全

  ②使用工具安全

  ③制作过程守时

  3、自由组合,展示喜欢的多样活动

  4、比赛开始

  5、成果展示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7

  设计思路:

  在五月初的一次谈话"我要上小学啦"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谈到我们是幼儿园里最大的哥哥姐姐,我们马上要上小学啦,而且在谈到上小学时流露出一股自豪感和一份向往,于是我及时抓住了这个兴趣点,引发了《我要上小学啦》的一系列生成活动。这次活动是大班学习活动"我要上小学"这个主题下的一个活动,在这个主题的开展中,孩子们发现在幼儿园里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离开上小学越来越近了,前段时间我们参观了小学,回来后孩子们谈论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小学有上课下课但幼儿园却没有,后来他们会问我小学一般上课时间多久,特别几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关心上课时间长不长;再后来他们关心的重点从上课转移到了下课,起先觉得下课的时间很短,后来发展到在自由活动中,不少孩子在谈论到了小学下课的时候能干什么事情。于是我抓住了孩子之间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孩子现在对于时间概念不是十分明确,每当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仓促收拾东西的现象,我开展本次活动,解决孩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容与要求:

  1、尝试合理安排十分钟的下课时间。

  2、感受小学生的课间活动,向往做小学生。

  材料与环境创设:

  课件、记录表、笔

  活动流程:

  讨论交流——模拟体验——分享小结——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课件解释:

  一个班级里的小朋友,他在下课的十分钟内玩玩具做小舞台的观众、跳绳等做了很多事情,10分钟过去了,到上课铃响了,他很着急地跑去上厕所,结果上课迟到了。

  一、讨论交流

  1、还有一个月我们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知道小学和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幼1:下课的时间不一样

  幼2:要上英语课、语文课

  幼3:厕所在外面(师:你发现了时间安排不一样,课程安排不一样;位置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你能用小学里是什么样?幼儿园是什么样的话把话说完整吗?

  2、师:嗯,你们刚刚说下课只有十分钟游戏的时间;那怎么知道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呢?

  幼1:会有下课铃的(师:听铃声知道的)

  幼2:看钟(师:看钟表知道的)

  3、十分钟在钟表上怎么走的?

  小结:时钟上的长针走两大格,就是十分钟。

  师:那十分钟长不长?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对有的小朋友来说,十分钟挺长的,可以做好几件事情;但对另外一些小朋友来说,十分钟很短;可能连一件事也做不完;

  4、我们班级的一个小朋友也安排了他的课间十分钟,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安排的?(播放课件)讨论:

  1)你看到这个小朋友十分钟里安排哪些事情?哦,你发现了一件事情?谁发现了和他不一样的事情?或有不一样的发现吗?

  师:那他一共做了几件事情?

  师:那四件事情中;那他先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噢,你们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做了这样事情之后结果怎么样?)

  2)他上课怎么了,迟到了。

  他为什么会迟到?

  师:上厕所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放在最后合适吗?哦,所以我们要把重要的事情先做。

  师:那我们短短的十分钟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师:那你觉得课间十分钟什么事情最重要?为什么?

  师:哦,课间十分钟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如果有时间我们再做其他的事情;

  师:刚刚你们说了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她做了4件事情;你们觉得数量多吗?哦,原来课间十分钟里做的事情不适合太多。

  小结:哦,原来课间十分钟我们要考虑做几件事情;还要考虑这几件事情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把重要的事情先做;这样才是合理的安排。

  二、模拟体验:(10分钟)

  师:你们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那现在寇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课间安排表;那现在就请你们试着合理的安排你的十分钟吧。记得把你的安排记录下来;一会我们比比看谁安排的最合理。

  指导:

  1、观察幼儿安排了几件事情?

  2、观察幼儿安排了哪些事情?安排的是否合理?

  三、分享小结:

  讨论十分钟发现的问题:

  请个别幼儿(2或3个)来分享。

  合理:请你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合理吗?

  合理在哪里?有谁觉得自己比他的还要合理?

  不合理:你们觉得怎样调整呢?那我们要好好的调整一下了。

  小结: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合理的安排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寇老师希望你们到了小学都能为一个很会安排课间活动的小学生。

  四、活动延伸:

  那我们现在尽情的去体验我们的快乐十分钟吧。

  活动反思:

  收获:

  课间十分钟活动是小学生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对此却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有意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也不错;模拟体验的环节;孩子们玩得项目和小学里真正的十分钟还是有区别的;原始教案的这个环节是让孩子记录;我觉得简单得记录不能让孩子很好的体验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有的孩子想得很好;但是做又是一回事;所以我把这个环节稍稍改动下;让孩子边记录边体验;孩子们还是有收获的;在PPt中我结合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实际问题;结合幼儿身边的事情会让让孩子更有理解和领悟。我也结合了以前的表现收获了以下几点。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2.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3.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交流法、合作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几本薄厚不一的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在我们教室里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2.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老师和XX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板书:高矮

  二、探究新知,尝试交流。

  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跟这位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高矮”的知识。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观察这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画上画了谁?

  这张图还有那些事物可以比高矮?

  三、精讲点拨,深入探究。

  1.学生看图比较淘气和笑笑的身高,发现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他们不能比高矮,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感知比较高矮要在同一水平线上。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2.我们也来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3.比较长短。

  学生观察图中比较两根跳绳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长短的方法: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教师出示两条长短差不多的绳子,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从而引发争论。

  请两名学生上台用比较长短的方法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从而进一步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4.选哪个钉子合适?

  学生看图完成。

  引导学生选择钉子时要根据板凳的薄厚来选择;并不是最长的就合适。

  四、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21页练一练2题。

  2.比较课本和字典的薄厚。

  五、拓展延伸,迁移提高。

  在班内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六、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方法,在进行比较

  时一定要注意: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出高矮和长短。

  板书设计

  下课啦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9

  【学习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

  【学习过程】

  活动一、情境创设,比身高

  师:请同学们看,愉快的课间到了。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在干什么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孩子?

  生: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有的在比个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围着花圃走路。

  师:那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真观察。

  比个子

  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同学比高矮,我找两个同学来上台比高矮。谁来试试?(老师想问同学们,我们在比高矮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站直了。

  师:是面对面站?还是背对背站?

  生:背对背。

  师:不过我想要跟其中一位同学说说悄悄话行吗?

  老师轻轻的对其中一位孩子说,对白雅欣说把脚点起来。开始!谁高呢?

  生:白雅欣高。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她垫脚跟儿了。

  师:刚才老师跟白雅馨说了句悄悄话,让她把脚跟儿抬起来,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一个同学在地面,一个同学的脚没有在地面。

  师:这样公平吗?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比?也就是说两个人一定要站在同一起点上,不能够把脚提起来。那现在让这两个同学采纳我们建议,试试。这样公平吗?

  总结:通过2个同学比个子我们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比?

  师:要在同一起点上,我们要找到相同的起点,就可以2个同学的高矮了。

  活动二、层层递进,比跳绳

  师:接着我们再来看,还有2个同学在跳绳,那这2根跳绳谁长?谁短?你有什么办法?

  要是你,你会怎么比?请同学们轻轻的拿出你准备的绳子,跟你的同桌来比一比谁长谁短?

  生:把它们都拉直了。

  师:师示范手上拿的绳子,我只是这样比可以吗?

  要把跳绳拉的直直的,来比较,你还有建议吗?光拉直了来比就行了吗?

  还要怎么办?

  生:还要把一头对齐。

  师:咦,为什么要对齐呢?让绳子的两端在同一个起点,然后怎么办把它拉直之后?看一看绳子另一头谁在最后,所以谁就长,谁的另一头在靠前谁就短。

  同样的起点,我来看它的终点。我们在比跳绳的时候,要先拉直,然后起点对齐,相同的起点我们看的是?终点。

  在比跳绳和刚刚比高矮的活动,这两件事再比较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之前我们在比高矮,现在我们比跳绳,2次比较哪些是相同的?

  生:得在一个起点上。

  a

  师:然后我去看它的终点。

  看来在比较高矮和长短的过程中都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找到相同起点再看终点。

  活动三、谁走的路长。

  情境图中有2个小男孩,小明和小亮在走石板路。他们走的路线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小明走的是凸出来的凸字形路线。小亮走的是Z字形路线。他们两个谁走的.路长?为什么?先跟你的同桌小对子说一说。看谁不仅爱动脑筋还会表达。

  小手抱壁,脚对齐,背挺直,头抬起 。

  哪组小搭档来跟大家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1、小明走了几个格子?小亮走了几个格子?让小朋友数数,然后让他们回答:7个

  那走了相同多的方砖数,是不是就走的路一样长呢?

  老师来帮你。

  总结:也就是说,小明与小亮虽然走的方砖的时候,起点与起点一致,终点与终点一致,但长度一样吗?因为什么?中间的路线不是直直,而是有弯曲,所以我们要数出经过的线段各有多少个,从而判断出所经路线的长短。

  四、练习

  1、说一说,谁高?谁矮?

  (1)松树和柳树,先找相同的起点,相同的起点是谁呢?生:地面。明显松树高,柳树矮。

  (2)红塔和亭子,谁高谁矮?先找相同的起点,然后看终点,谁高啊?红塔高。

  (3)小女孩和老爷爷,谁高谁矮?大家一起说。

  2、哪根绳子长,请在最长的后面画对勾。

  打开书翻到21页,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一会我请同学上台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准确。

  (1)第一个绳子和第二个绳子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位置。那应该一样长啊?

  但是第二个绳子打结了,打的这些弯儿如果我把它拉直了,一定比第一个绳子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个绳子。

  (2)谁来介绍第二个图?像刚才那个同学似的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

  生:第一根绳子绕了2圈,第3根绳子绕了3圈,第二根绳子绕了5圈,所以第2根绳子最长。

  师:她把3根绳子都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了最长的哪根。谢谢你请回,核对一下我们的结果,你作对了吗?对了。

  3、想一想、说一说

  (1)智慧老人的徒弟小红帽想要考考大家,它搭了一座桥和一个小汽车,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同桌2个人说说。

  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小汽车能从桥洞里面钻过去吗?

  找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大家指着说。

  生:

  师:他比的对不对?太好了,这个桥洞有多大空间呢?1层,2层,3层。

  而我们的小汽车要想过去需要多大的空间呢?

  生:4层。

  师:咱们一起数数,1层,2层,3层,4层。看来真过不去。

  要想过去怎么办?

  生:可以把车灯卸了,但是卸了会发生什么?因为是正好3层,所以过去的话,小汽车正好蹭着这个桥顶。

  这个问题我们也用到了比较,并且用到了数字3层4层来比较特别好。

  (2)看来数格子也可以帮助我们比较。

  有关比较你还有问题吗?我们来看,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比较,在相同起点上,来看它的终点,或者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看长短线的方法来比较,下节课我们在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越学越好,越学越聪明,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2、养成学生遵守纪律、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

  教学难点:

  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教具学具:

  制定课间活动调查表

  摄制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查

  1、布置学生课间观察同学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将先做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下来:

  二、走进操场做游戏

  1、分组讨论,确定活动项目

  2、到操场开场活动

  3、活动结束,谈谈体会

  三、小小谈论会

  播放录象,边看边思考(活动场景)

  下课后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

  大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采访活动

  1、自由分组,组成采访团

  2、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3、主题,放学后,回家做什么?

  4、汇报交流

  二、操作比赛

  赛前指导

  1、比赛内容的确立

  (1)你们在家喜欢做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项活动?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分组操作

  车模组:

  ①车模材料的准备

  ②制作车模的工具

  ③人员的分工

  提示:

  ①材料齐全

  ②使用工具安全

  ③制作过程守时

  3、自由组合,展示喜欢的多样活动

  4、比赛开始

  5、成果展示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下课啦》教学设计09-05

《下课啦》教学设计09-03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07-12

《下课啦》教学心得06-11

语文一年级备课教学设计11-16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07-31

一年级语文《太阳》教学设计06-17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6-13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3-07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