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设计

2021-07-03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像小猴子这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动作词。

  教具准备:

  课件、小猴子的头饰。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 、讲授新课

  (一)感知课文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情况。

  课件出示的生字词有:玉米地 桃树底下西瓜地

  掰 扛扔摘捧抱追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学习第一节(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怎么做的呢?(板书:玉米地)

  电脑出示:[小精灵儿童网站]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板 书(掰 扛)

  2.理解"掰扛"两个词语。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同学们请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4.小结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一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怎么做的?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词。

  3.表情朗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课文1、2、3、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利用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③议一议:找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 桃树底下 (扔 摘 捧)

  西瓜地扔(摘 抱)

  回家路上扔(追)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过渡: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打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空着手回家?)

  1.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送词:喜新厌旧)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象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小猴子下山》课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2-26

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07-09

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模版11-20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8-0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1-22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07-13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07-09

《小猴子下山》的教学设计08-06

课文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