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

2021-07-03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二、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 读均可)

  三、分析课文

  1、提问: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分成3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 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 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3.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 是蓝腾腾的后生。

  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4.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5、提问:作者与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壮阔、豪放、火烈)。

  6.提问: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 没命了。

  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7、提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 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8、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 亢奋)。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9、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写? (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0、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1、提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四、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 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 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 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2、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 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3、“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 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4、: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5、提问、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6、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 升华!” 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 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7、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 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8、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 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五、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匈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 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 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 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 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2、提问: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六、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七、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四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分享的《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01-08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模板12-03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模版11-20

课文《安塞腰鼓》的优秀教学设计01-17

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01-30

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07-15

语文课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01-06

课文《安塞腰鼓》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1-06

语文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