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2021-07-03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掌握提取主要信息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并了解其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习重点:

  1、学习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并了解其作用。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习难点:

  作比较和举例子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荔枝被世人誉为“岭南果王”,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北方人也能吃上美味的荔枝,可说实在话,我们对有关荔枝生长的知识还真的了解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板书:荔枝)

  首先让我们先通过看一组图片,来增加对荔枝的感性认识。【图片】

  2、依次点击图片,解说:荔枝,常绿乔木,羽状复叶,果实球形或卵形。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荔枝补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

  3、问:刚才老师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荔枝的特点?

  荔枝的属类、叶子、果、得名、营养以及药用价值。

  4、问:那么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荔枝的特点的呢?下面,我们按照预习作业第二题,挑同学读一下你的信息提取。请其他同学用心倾听,用笔勾画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提取主要信息【整体感知、提取主要信息】

  (1)大家围绕中心词找到许多信息,但内容不够全面,那么怎样使所提取的信息更全面更准确呢?

  (2)结合最容易出错的 “荔枝花”部分,我们一块来完善主要信息。

  第三段写花,全段一共8句话,第一句写花期,浏览全文,它并不能概况全段。还分别写到了花形、花色、花性、数量等内容,顺着句号抓内容,联结全部要点,补充完整。

  三、 分析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1、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

  2、对,本文明显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用排除法就能判断出逻辑顺序。还能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对,梳理并分析各部分间的关系。大家一起来分析。

  3、明确:本文 2-5段写了外壳、颜色、果形、大小;6-9段写了膜、肉、核。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荔枝果实,采用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10段介绍花,11-14自然段主要介绍荔枝生产的有关情况,包括它的原产地、习性、栽培史。从全文看,这一部分是次要内容。

  因此全文采用的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四、精读课文,聚焦说明方法

  1、为了把跟荔枝有关的科学知识给大家介绍清楚,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大家拿出学案,对照课文跟小组同学交流三分钟准备接受考验。【说明方法】

  时间到,请小组代表依次回答。

  ①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

  举例子,举广东产的两个品种具体说明“荔枝也有淡红色的”。

  ②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荔枝壳表面裂片的特点。

  ③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列数字,具体准确说明了荔枝果实的大小。

  ④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作引用,引用记载的南越王进贡的事准确说明当时广东已有荔枝,从而说明荔枝的原产地在我国。

  ⑤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列数字、作引用,具体说明荔枝花多果少的特点。

  特别提示的是:(1)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时,要注意主次、先后之分。

  (2)分析说明作用时,提取同类项,综合表述。

  2、文章使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对,作引用!什么是作引用,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一遍定义,之后从课文中找出使用作引用的句子,在下面划上波浪线。(出示课件并板书【作引用】)

  (学生思考勾画完毕)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找的并不是作引用,而是举例子。那么怎么区别这两种说明方法呢?请小组交流一下。

  3、老师来总结一下区分方法:

  首先找语言标志:作引用:双引号、“据记载”等。

  举例子:“比如”“例如”“如”或某年某月等标志词语。

  其次看内容:作引用一般是名人名言或经典著作,典故谚语等。

  举例子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小练习:判断说明方法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

  4、本文大量引用诗句、谚语、古书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引用诗句做题目】

  (用板书“荔枝”跟题目作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荔枝”只写出了说明对象,而“南州六月荔枝丹”不仅写出了说明对象——荔枝,还写出了产地——南州,成熟时间——六月,颜色特征——丹,说明全面,引用诗句,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容易引起阅读兴趣。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案完成“当堂训练”的习题。填写引用的内容或是做作引用的作用。

  ①引用诗句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说明了 ——————。

  (说明荔枝的颜色是红色的很鲜艳)

  ②诗句———,形象地说明了荔枝膜的形态轻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③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原旨是借进奉荔枝一事,讥讽唐玄宗荒淫祸国,以致酿成历史悲剧。然而这件事却说明了荔枝———的特点。(容易变质,不易贮存)

  ④苏轼的《惠州一绝》,说明了———————————。(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⑤—————————,足可以证明荔枝的原产地在我国,当时广东已有荔枝。(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5、作引用的说明方法在文中出现了这么多,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作用呢?【作引用作用】

  明确:这些引用的文字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但同时要注意,每一处的引用,它们的具体侧重点是不同的。这是什么决定的呢?分析之后就会发现,这是由引用诗文所在段落的中心内容决定的。如果引用诗文和此段的中心内容“风马牛不相及”,这类的引用就是败笔。比如——

  五、欣赏发现,品味语言特色【科学性】

  1、作引用增强了科普作品的文学色彩,作为说明文,它的科学性又该如何体现呢?请快速浏览文章第三段,品味能体现科学性的地方并作以说明。

  2、学生活动后交流

  明确:为了说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性,在第三自然段里,除例举荔枝成熟后都是红色的一些事实和古人有关的诗句外,还举出了它的成熟期不论在广东还是福建都以七月为盛期的事实(“南州六月”系指农历而言,指阳历七月)。这些都足以说明陈辉这句诗有其充分的科学依据。

  3、 小提示

  说明文科学性的体现有很多方面,比如刚才总结出的“运用确凿的资料来说明问题(包括数字、诗句、事实等)”。此外还有“ 既重视引用资料作依据,又注意纠正其不确切的地方”、“语言周密、准确”等等。

  4、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再找出相关内容。

  例如:在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话之后,在第二自然段里指出第一句“壳如红缯”的确也还有不足之处;在第六自然段里指出“膜如紫绡”的形容则“是把壳肉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

  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紫色”中的“大多数”、“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径三四厘米”中的“通常”、“荔枝的肉的细胞壁特别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晒干或烘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中的“完全”,……

  “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作者用揣测语气,说将来也许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改成“将来是完全可能的事”,就变成了肯定语气,指将来必然产生的事实。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我们将语言准确周密的词语归纳了一下,大家迅速做一下笔记。

  六、结束语

  在这节课上, 我们不仅认识了一种好看好吃又难移栽的荔枝的科学知识,而且从中也学习到了一种求真求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精神和态度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大有帮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作引用 ——文学性

  语言周密——科学性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