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因此,学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你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课文导学:
思考:
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⑵.哪位同学试着给我们说说悼词的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⑶.据此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3--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三.讲解文章第一部分。
㈠.导读设计:要求学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停止思想、对于、不可估量、空白。
思考:
⑴.文章开头第一句按悼词的规范格式,写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但为什么要如此具体的写出时和刻呢?
明确: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⑵.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明确: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⑶.还字能否删去?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⑷.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
⑸.在安乐椅上睡着了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品质?
⑹.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底睡着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而委婉底表现了恩格斯怎样的心情?第一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脏停止跳动代替停止思想?
明确:讳饰手法。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⑺.能否把第二段中的第二个对于、不可估量、空白分别换成和、巨大、严重情况?
明确: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⑻.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自然段两句话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㈡ .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先由学生各自朗读,然后指名朗读,酌情指导。
四.讲解文章第二部分。
思考:
⑴.在这一部分,恩格斯写了马克思的什么伟大的贡献?第一个贡献是什么?第一个发现具有什么意义?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伟大来?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通过和达尔文发现的比较能够表现马克思发现的伟大意义?
明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创造人的宗教落后的观点;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人事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者同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⑵.纷繁芜杂和哪个词构成对比?这最简单的事实又是指什么?你能否用更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个条件复句的意思?
明确: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析上层建筑,而不能由上层建筑来解析经济基础。
⑶.试对第三段作语法分析(复句作单句的一个成分以及复句的层次划分)。
⑷.学生集体朗读第四段。
⑸.思考:不仅如此的此指代什么?马克思的第二个发现是什么?你能否简洁地归纳一下?马克思的这两个发现有何不同?为什么说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为什么说马克思前面的一切研究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模索这一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不仅如此的此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剩余价值(见注)规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一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⑹.马克思一生只有这两个发现吗?为什么作者还要概述马克思在其它领域的发现?每一个很多、独到、不肤浅分别从那些角度去阐述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引申进行思想教育,马克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发现,在科学领域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
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和详与略的关系。这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绩之大(深度和广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马克思具有顽强刻苦的治学精神,恩格斯用马克思的其它的发现来证明不是偶然的,这是马克思近30年的长期呕心沥血,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贫困、饥饿、病、 丧子、亡妻、嫉妒、*谤的折磨以及大量艰辛的研究才获得的,正如马克思自己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身体力行的人。
⑹.以上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表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科学理论)
五.讲解文章第6-7段。
论证完了理论贡献,接下来应该是论证实践贡献,那么作者是如何实现理论贡献向实践贡献的过渡的呢?请看课文的第六段。
思考:
⑴.第六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它应该划归上文还是下文,为什么?(双重过渡)
⑵. 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明确: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表明对马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⑶.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承上又启下?为什么?
明确: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⑷.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然后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能否把它们颠倒一个位置?
明确: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去理解
⑸.出示马克思的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你们能从这个墓志铭悟出第七段的内容吗?(改造世界)
⑹我们能否具体说说马克思做了那些改造世界的工作?马克思改造世界的具体事实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明确: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⑺.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断谓语是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这一句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具体指什么方式?
明确:是的主语是使命,宾语是两个参加事业(动宾短语)。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以战斗的风貌第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指不管是理论发现还是革命实践,不管是宣传群众还是组织群众;
⑻.两个参加是从什么角度说的?
明确:两个参加,第一个是从推翻旧制度说的,第二个是从建立新制度说的
⑼.这一段是从什么方面去表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革命实践)
六.回扣讲解第二段:
⑴.回顾本文的题材:以议论为主的带有较强悼词性质的演说词。演说词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有三要素,本文也是如此。现在大家找找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段内容。
⑵对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和对于历史科学的损失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谈损失的?
明确: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这就是中心论点的两个方面
⑶.大家再来看看,恩格斯在论述这个论点的两个方面时先后次序颠倒了,这是不是思维前后不一致而导致位置结构的不严谨呢?
明确:符合人们由近及远的认识思维规律,这种结构也称倒影结。 现在大家明白第二段的作用了吗?
现在文章的论点、论据都有了,那么文章的结论在那?
七.讲解文章8-9段
思考:
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其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万不得已的时候指什么时候?
明确: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万不得已的时候指有损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时候。
⑵.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⑶.拥护、爱戴等词能否颠倒次序?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⑷.从议论文的角度讲,文章的第八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明确: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不可估量的损失。
⑸.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思格思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8.总结全文。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一生的评述,热情赞颂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沉的悼念之情。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作为演说词的主体部分,第二自然段通过两个对于提出议论中心,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分别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的贡献进行正面论证,进而从敌我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进行侧面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结构前后连贯,步步深入,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7-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11-2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07-0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0-2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模板11-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模版11-2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模板12-0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教学设计模版12-0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范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