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教学设计

2024-05-18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道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道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理解本课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黄道婆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时间过得飞快,在快乐的学习旅程中,我们已来到了第3单元,这一单元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昨晚同学们经过预习,相信收获不少,现在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学生介绍黄道婆资料。(师出示黄道婆像)

  3、师相机出示陈列于北京博物馆里的塑像和松江布。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刚才同学们在热烈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了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老师交给你们的任务。

  出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查工具书。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事)

  (3)你认为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检查自学情况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虐待憔悴花卉赢得歌谣媳妇效率举目无亲

  2、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3、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是由一件件事情展现出来的,课文是怎么将黄道婆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眼前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研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出能体现黄道婆特点的句子。

  预设的句子有:

  (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A 、“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一顿,锁地柴房里)

  B、带点的字告诉我们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儿)

  (2)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A、从“常常”一词看出了什么?(特别思念家乡)“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由此看出什么?(黄道婆对家乡的热爱)

  B、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月是故乡明”,是啊,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拿起纱线纺纱的时候,她更想念,由此你觉得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2、细读第5自然段,完成表格,想想表现黄道婆的什么精神。

  3、小结:正是黄道婆的这种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家乡的变化,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出示松江棉布)

  三、说写结合,升华情感

  1、当黄道婆去世后,人们是怎么纪念她的?(立祠修坟)

  2、出示各种各样布的图,问:看到这一切,你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畅所欲言)

  3、出示黄母祠,问:假如同学们去上海的“先棉祠”参观,面对黄道婆的塑像,你又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笔下生辉)

  4、总结: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令人敬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棉神”。

  四、布置作业

  把黄道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板书设计

  11 黄道婆

  传授棉纺技术

  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

  革新棉纺工具

  《黄道婆》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黄道婆》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黄道婆的几件典型的事例。

  2、了解纺织技术的演变及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同学们,在上海一带的劳动人民世代相传这样的一首民谣,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吧。你知道这首民谣上的黄婆婆指的是谁?(板书:黄道婆)她还有一个著名的称号叫做——棉神(板书)。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把人称之为神?对了,就是非常厉害的.人。(这首民谣和这个称号都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纱技术非常高超。)黄道婆这个被称之为棉神的人在去世后,当地人民凑钱公葬她,还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提名“先棉祠”,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她的坟墓,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出示黄道婆的公墓、祠堂),看到这些,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

  2、引导质疑:黄道婆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会让人民如此纪念她呢?想知道这个问题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

  3、在学习课文之前,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文章讲了黄道婆的几件事?(板书)

  (1)少年黄道婆做童养媳时受到了百般伤害;

  (2)冲出牢笼之后就流落崖州;

  (3)在崖州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4)回到家乡传授技术。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根据问题自由读文,并在文中作批注。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小故事进行学习,思考:黄道婆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注意学习技巧:边读边画出句子,然后在旁边作批注(可以是人物的品质或自己的感受、收获)。

  (二)小组内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三)刚才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都交流得很热烈,相信各组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逐个故事进行学习。

  1、有哪些小组是选择第一个小故事的,请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你们小组是抓住哪些词语或句子进行体会的?(公婆和丈夫的残暴与狠毒、黄道婆的敢于反抗的精神)

  A、汇报学习成果。

  B、感情朗读。

  2、黄道婆流落崖州之后,生活得怎样?哪些小组来汇报一下?请没有选择学习这个故事的小组一起通过朗读感受黄道婆坚强不服输的品质。

  3、就是在这种坚定的信念下,黄道婆在崖州生活得怎样啊?(衣食无忧)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小故事。学习这个小故事的小组请举手。

  A、汇报学习成果。

  B、引导学习理解“百感交集”一次,通过体会黄道婆的矛盾心理来突出她很热爱家乡。

  4、还有最后一个小故事,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学习收获。好第六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哦,你从这句感受到黄道婆的无私精神,谁还有补充对黄道婆还具有创新精神。她都在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和改进呢?

  A、集体口述完成表格

  b、嗯,完成得真不错,大家看通过对比发现,经黄道婆的创新与改进后,不单效率提高上去了,织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这个小故事吧。

  (四)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在黄道婆的影响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乌泥泾从事纺织业的人日益增多,极大地推进了松江地区棉纺职业的发展。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一)接下来,老师要带着你们一起去参观黄道婆的墓园和展馆。

  (二)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家为如此地爱戴黄道婆了吗?对呀,正因为黄道婆这样一个坚强、无私、勇于创新的人,为当地老百姓造福,才会得到了大家的爱戴。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具有这样精神的人,你能列举一两个吗?

  四、总结反馈,拓展延伸

  (一)谈收获和感受。

  师过渡:看了这些名人故事,你有什么感悟?(自强不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多为祖国家乡做贡献。)

  (二)接下来大家阅读一个名人小故事,你通过阅读告诉老师短文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吗?噢,你们真是阅读小能手,这么快的速度就了解了文章的主旨。相信平时的写作一定也不差。

  (三)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和刚才的阅读,作者都是怎样写出人物的品质的?

  (四)课后作业。

  1、阅读名人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品质。

  2、小练笔(选做)模仿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人,注意抓住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黄道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资料书掌握本课的生字及生新词,并理解积累。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3.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人物:黄婆婆)师板书课题

  2、生出示课下搜集的资料。(师评价)

  出示幻灯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你从这两小节知道了什么?

  生: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

  生:人们为黄道婆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并提名“先棉祠”。

  生: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2、读完这两小节,你有哪些疑惑?(生讨论交流,提出疑惑)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学习课文第二段,出示幻灯片,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怎么样的生活?“决心冲出牢笼”看出她又怎么样的性格特点?)生说师板书:勇于反抗的精神

  2、出示幻灯片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百感交集”是么意思?她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辛苦,如果传授先进的`植棉技术和纺织技术就好了;体现了她热爱家乡和人民。)

  3、学习课文第五段,出示幻灯片

  a、在家乡,黄道婆无私的想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他耐心的教人们用新式的工具纺纱织布。(突出她无私贡献的品格)

  b.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棉、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勇于创新)

  4.教师总结: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就闻名全国,赢得了“衣被天下”声誉。出示幻灯片欣赏松江布

  5.当黄婆婆逝世后,人们怎么纪念她的呢?出示幻灯片

  (生说师总结:凑钱公葬她;建造了一座祠堂;重修她的坟墓;种树、见墓园;北京博物馆里陈列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黄婆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或者讲给父母听,有机会还可以去瞻仰黄婆婆的塑像和看看松江布。

  板书设计:

  黄道婆

  棉神

  传授棉纺技术无私奉献

  革新棉纺工具勇于革新

  《黄道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虐待”等词语,积累“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道婆的经历以及她在棉纺织业的贡献。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教学难点

  体会黄道婆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黄道婆的资料。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黄道婆是哪里人?她是怎么学会的先进的纺织技术?搜集她的相关资料。

  2、为什么要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黄道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教师设置悬念,导读: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黄道婆的经历和事迹。那么,课文讲述了黄道婆的什么事情?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交流读写生字上的注意之处。

  2.勾画下列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3.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述了黄道婆什么事情?留给我们什么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词语。

  ⑴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⑵全班齐读。

  ⑶教师:这一课生字较多,而且有些字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强调“虐、悴、赢”的写法。

  ⑷指名逐段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读情况。

  2.指名反馈词语的理解。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举目无亲: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百感交集: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事。黄道婆是一位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人。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的?

  第一段(1):讲一首民谣所唱的“黄道婆”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

  第二段(2~4):讲黄道婆无法忍受公婆与丈夫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岛的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百姓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由于她思念家乡,在老年的时候,她回到了故乡。

  第三段(5、6):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

  第四段(7):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建造了“先棉祠”来纪念她,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四、初识人物,鼓励探究

  1.指名说说黄道婆留给我们的印象。(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

  2.教师:人物的性格及特点是由事情展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刻画黄道婆的性格特征的?

  3.小组合作探究。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自己对黄道婆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黄道婆是如何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成词。

  州( ) 谣( ) 效( ) 虐( ) 筒( )籽( )

  洲( ) 遥( ) 郊( ) 虚( ) 桐( ) 仔( )

  2.补充词语。

  欲哭无( ) 百感交( ) ( )目无亲 ( )名全国 衣食无( ) 衣衫( )( )面容( )( )图案( )( )色彩(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歌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应运而生 百感交集

  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黄道婆。课文是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1.教师:找出课文中体现黄道婆勇于反抗、热爱家乡、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语句。

  ⑴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

  ①“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她从小做童养媳,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

  ②教师: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定冲出牢笼。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是一个具有反抗、叛逆精神的女孩子。)

  ⑵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

  教师:“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一是她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不愿意想起往事;二是毕竟是自己的家乡,不能不思念;三是家乡非常贫穷,人们劳作非常艰辛,如果能传授先进的植棉方法和棉纺技术就好了,就不会那么穷,那么累了。这段话可以看出黄道婆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

  ⑶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她耐心地教人们用新式的的纺纱织布。这两句话表现了黄道婆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的品质。)

  ⑷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了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黄道婆具有一种什么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进一步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称赞、佩服、语气)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的介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

  4.教师: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鲜明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便闻名全国。黄道婆的努力极大地推动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的发展。到了明朝,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可以这么说,我国的棉织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黄道婆的无私传授植棉技术、革新纺织工具的基础上的。

  5.当她去世后,人们是怎样纪念她的?

  (一是凑钱公葬她;二是建造了一座祠堂纪念她,题名为“先棉祠”;三是解放后,重修了她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四是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

  三、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她的故事

  1.提出讲述要求: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2.学生在小组内按要求讲述黄道婆的故事。

  3.小组代表在全班讲述。

  四、总结全文

  教师小结:同学们,黄道婆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五、布置作业

  是啊,黄道婆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让人敬佩。同学们可把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好吗?

【《黄道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道婆》教学设计06-24

黄道婆教学设计01-20

《黄道婆》的教学设计06-02

语文《黄道婆》课文的教学设计06-21

黄道婆教学课件(黄道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7-21

语文五年级《黄道婆》的教学设计06-18

黄道婆教案07-21

黄道婆作文07-14

黄道婆作文[热]12-10

黄道婆作文【荐】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