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谜教学设计模版

2021-06-29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学科、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培养对科学

  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3、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4、想象未来月球,进行习作准备。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江花月夜》。

  2.学生课前收集并整理、阅读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等。

  第 一 课 时

  一、字词学习

  1、反馈预习效果

  展示预习时学生预错或易错的生字,引导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纠正、提醒、归纳、巩固)

  2、根据学生已知,设定巩固字词的方法及所需时间。

  [评析]碍是一个重点,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导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想象皓月当空的景象,小组内交流对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月球之迷。(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评析]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

  [评析]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评析]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评析]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评析]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1.四大组轮读课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师梳理板书)

  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

  [评析]的机会。

  3、师小结:每个谜的提出都是先列举实验结果,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中的神秘之处。

  4、感情朗读课文。

  [评析]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同时,设计问题注意层次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附: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提出的“谜”调整、补充)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四、课外延伸,拓展知识面

  1、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请同学们课后再阅读和月球之谜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月亮相关的诗句等,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 二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三、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课后诗句;课外收集的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评析]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同时注意照顾差异。

  四、发散思维,大胆想象,拓展练笔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准备去做什么?

  2、结合园地六中的习作,进行想象作文(进行课堂习作片段练习)

  [评析]于月球的大胆想象,如何在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每一个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想象作文是一个既省时又能照顾全体的方法,同时也使教材整合,使教学的语文味更浓。

  教后反思:

  一、识字教学——以学定教,让孩子快乐学习。

  三年级的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在预习时,及时扫清

  字词障碍是一个重点。运用“提前预错----互相提醒------及时纠正”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可根据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以学定教,强调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等,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关注差异,让孩子快乐学习。

  例: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环节时,教师设计了:你在阅读中发现

  了哪些月球之谜?要求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推测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月球之谜的谜底。此处设计体现差异教学,问题分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让孩子快乐学习。

  课堂上,孩子提出的关于月球的问题五花八门,其难度和深度可不是我们老师可以解决的。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孩子课后广泛阅读,了解自己有兴趣的问题。其实,这些关于月球的问题有很多是目前人类无法解开的谜团,但我们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及阅读的过程,不是吗?这才是语文课语文味的体现,而“谜”只是激趣的手段。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 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由于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月球探测一度有所降温。然而,人类还是反抗不住月球独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再加上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月亮之谜教学设计模版】相关文章:

《月亮之谜》教学设计01-28

《月亮之谜》教学设计范文07-03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模版12-05

教学设计模版05-17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8-01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02-22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11-29

《旅鼠之谜》教学设计02-26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