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设计

2021-06-29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土壤里有什么

  【作 者】

  毕红叶

  【单位姓名】

  稼依小学

  【教材依据】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课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利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沉积和加热土壤的方法,来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后,了解土壤的组成,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想】

  本课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预测猜想——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课后延伸的探究。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探究技能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最重要的活动部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对岩石风化及风化的结果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生常见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探究,了解自然中土壤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是学生掌握记录观察试验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推测及猜想研究,在通过实验验证,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物。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对于土壤他们司空见惯,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可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那里来,更不会想到土壤来源于岩石,土壤的成分,他们对土壤既熟悉又陌生。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了解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③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教学难点: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

  【学法指导】:

  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新鲜土壤一袋、干燥土壤一袋、一个放大镜、一个烧杯、一把药匙、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张记录表,一个纸盒,一张报纸,五根牙签等。

  演示材料 :酒精灯、火柴 铁勺、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土地图片

  1.土壤为什么会使植物茁壮成长,土壤中有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

  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猜测。

  实验(一):观察新鲜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

  2.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

  3.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

  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

  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

  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

  实验(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

  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

  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

  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

  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

  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

  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 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

  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

  3. 结论: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焦的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三、土壤和生命:

  课件呈现图片:

  1.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土壤里有青蛙,花栗鼠,蚯蚓,昆虫 等等。)

  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

  3.自由交流。

  4.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

  5.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6.小组内交流汇报。

  7.小结: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

  四、总结引伸:阅读课本65页内容。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呈现本课小结内容)

  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让我们以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结束本课

  吧!阅读课本65页内。

  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靠我们所有人。

  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板书设计:

  动物

  生物

  土壤 植物

  组成 水

  非生物 空气

  腐殖质

  矿物

  体会与反思 :

  根据科学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课要进行科学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学 习和成长进步都有好处,我本着这一理念设计了此教案。把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学生能在自己操作的实验中,增加科学兴趣,获得科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实验探究这一环节分了两部分:观察和实验。首先,通过

【《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06-25

土壤中有什么_教学设计11-27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11-26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02-15

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反思11-27

土壤中有什么教案09-06

五年级《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07-04

《土壤中有什么》课堂教学反思01-20

关于土壤中有什么的教学反思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