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2022-08-22 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散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⑴ 扫除字词障碍。

  ⑵ 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⑴ “我”劝母亲散步;

  ⑵ 全家一起散步;

  ⑶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

  ⑸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⑹ 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⑴ 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⑵ 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 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⑴ 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⑵ 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精读、研读课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3、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4、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难点:

  比较阅读。

  教学突破: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搜集尊老爱幼的故事,准备课前说话训练。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五分钟:

  交流课前搜集的尊老爱幼的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教师导入:看到这样的动人情景,同学们都有很深的感受.广告里的一家人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温暖。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沐浴着亲情。亲情,是一声问候甜蜜在心头;亲情,是一杯热茶温暖在冬夜;亲情,是一种期盼照亮在旅程……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

  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2、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3、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激发: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3

  【课文说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莫怀戚,是一篇文质兼美、歌颂亲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其中包括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子女对长辈的敬爱。亲情是人世间最永恒、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身边事,诉心中情,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领悟课文中浓浓的亲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课文中的语句和片段所体现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点拨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让爱住我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认识亲情:

  1、听课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找生概括文章内容。

  师:课文已经听完了,下面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在一个春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终我同意跟随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按照孙子的意思走小路,这一家人非常的和谐。

  师:谁能概括的在简练一些?

  生:我们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和谐。

  生:幸福。

  生:温馨……

  三、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并画出你认为文中比较美的句子来。

  2、小组内进行“美点寻踪”。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画了很多优美的语句,我们给你们所画的起一个名字,就叫“美点寻踪”。什么是“美点寻踪”呢?

  师: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辞美;句式美;用词精当美;景物美;文章结构美;句子含义深刻美……(出示幻灯片)现在就请四人小组谈论一下你们小组所找到的美点,并说一说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的句子很美。

  师:那么还有其它景物描写吗?

  生:文章第七段写母亲看到小路的远处的景物。

  师:那我们给它归纳成为四个字:美在景物。请其他小组再来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点。

  生: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儿子虽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们把它归纳为句子美。

  师: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吗?我们给这样的句子起个名字,你们觉得应该叫什么?对,就叫对称句,它的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生:老师我还认为这一家人很美。

  师:我们应该把它概括为美在温馨的一家,你们认为呢?

  四、研讨课文,拥抱亲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的权利最大?

  师:课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这样美的环境下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生:发生了分歧。

  师: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的最好,谁的权利最大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我认为文章中的我的权力最大,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的权力最大,因为儿子听从母亲的话要走大路。

  生:我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最大,因为最终我们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大。

  生:我认为在这个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权利的大小。

  师:是这样的,这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亲情链,他始终是链在一起的,

  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2、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学生质疑。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我们心中涌动的这份深情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师:谁能替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是抚养我的人,我的儿子是我要抚养的人,母亲和儿子同样重要,所以说,他们两个就是整个世界。

  师: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

  3、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们要尊老爱幼。

  生:我们要关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师:文章体现了尊老爱幼这样一个主题。

  4、归纳写作手法。

  师: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

  见大”,也可以叫“小中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运用到这样的写作手法。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国的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读最后一句时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1、观看幻灯片,谈感受:

  师:其实当我们慢慢的闭上眼睛的时候,头脑中肯定会闪现过很多很多感人的画面――到底是谁在日落昏黄的时候倚在窗口焦急的盼我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的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多帮父母干一些及所能及的活,为父母分忧。

  生:我们应该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生: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最亲的人,我们应该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2、教师小结:

  师: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要忘记你的父母。生活中亲情的体现,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悄悄滋润我们的生命。

  师:爱是责任,亲情是忍让与付出。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

  1、比较阅读《三代》;

  2、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把这份厚重的、特殊的礼物送给你的父母。

  七、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师:亲爱的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横批:相亲相爱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师: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最后请同学们和我共唱一首《相亲相爱》。

  【板书】

  散步莫怀戚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字里行间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重要阶段,他们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观察生活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渲染亲情

  我们的父母为了抚育我们成长,为了生活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和劳动,有道是,没有衰老的残酷怎会有青春的亮丽?父母终有衰老的一天,孱弱的身躯再也担不起生活的重担。作为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老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莫怀戚看他们一家搀扶母亲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大屏)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师配乐朗诵,学生初步感受亲情。

  ⑴标出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抢答文中六要素。(大屏)

  3、自读课文,理解亲情;另拟标题,说明理由。(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准备事物鲜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学生手握鲜花到讲台回答。)(大屏)

  4、请为文中的人物戴上合适的修饰“帽子”。(指名回答,大屏)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学生自己找出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读一读。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是怎样理解“慢慢地,稳稳地”这两个词的意境的?(大屏,指名答)

  四、小组讨论问题:

  1、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齐读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母亲摔跌,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也表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整个世界”是否大词小用?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屏,指名答)

  2、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大屏,指名答。师板书:孝)

  3、师小结: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一家四口人或者祖孙三代;

  (2)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屏,中心,齐读)

  师:过渡语:这样的画面美不美?让我们也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美,好不好?

  五、小组合作,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师通过大屏点拨。(大屏,指名答)

  《散步》,美在......为什么?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师:

  提要求前后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每组推荐组长发言、点评)

  1、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2、明确:人性美,亲情美如:和睦温馨美

  如第四段,齐读体会指导朗读(大屏)

  为什么美在写景?与前文写母亲有没有关系?

  有,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我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感悟到生命(大屏)

  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要珍爱生命

  菜花桑树鱼塘(第七段热爱生活)指导读(大屏)

  小结:

  所以作者选择初春有生命力的季节去散步,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语言朴实美,特别是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板书:

  人性美 景物美 语言美

  幻灯展示:

  教师示范语言对称美,将书写美结合,并由学生抄写积累

  小结:

  《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

  六、讨论:

  本文的写作特点(大屏: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尺水兴波?借景抒情)

  师过渡语: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七十多位诺贝尔获得者在联合国会议中达成共识:拯救21世纪全人类最好的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当中那里才是全人类的希望,因为它符合人性——人类的天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可把人类带到和平﹑幸福﹑安乐,21世纪必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纪!“孝悌”排在了首位,可见,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意义深远!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7

  一、导入

  散步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经历。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散步只是一种休息方式,但是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则成了一个凝聚亲情的纽带。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莫怀戚一起散步,共同体会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我们的预习导学案。

  三、师生合作,探究文章。

  1、师: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课文,大家觉得作者的家庭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关系角度出发)

  2、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额朗读课文,想象这一家人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①散步的时间?(初春)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

  ④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产生了分歧,作者解决了分歧)

  3、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分歧在亲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爱中解除了。)

  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爱住我家》,感受温馨的家庭,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言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跟着他们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师生配乐朗读(老师示范第1、2段,学生接着齐读),

  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为“和美”)

  3、引导学生“说事”。

  4、反馈、点评、小结: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研讨。

  ①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

  儿子乖巧、可爱。

  四、探寻美点、品赏语言

  (1)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师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动描绘。

  B、对称句式的使用。

  C、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浅显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语言。

  (2)师生共同赏析

  景美

  生深情朗诵第4段春景描写。

  生赏析,第4段描写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对称句式美

  ①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②生赏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③学生深情赏读文中对称句式:领读—跟读。

  ……

  五、赏读入心突破难点

  1、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2、反馈:“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以小见大”手法)

  六、拓展运用畅叙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从字里行间去感悟、发现。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家是温馨的港湾。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爱幼更尊老的故事。(板书课题和作者。)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明确: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勾画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

  2、思考问题,快速抢答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设计相关问题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1、散步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为了年老多病的母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在母亲不愿出去散步时,我怎样劝说母亲?明确: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在。(板书:劝)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但我们一行人却是与众不同的。我和妻儿陪着又熬过一个严冬的母亲去欣赏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将会使母亲获得新的活力。请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明确:“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明确:“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表明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尔也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我们在笑声中散步,在岔路口,却发生了分歧?

  明确: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板书: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两全,只能顾一头,面对矛盾,该怎么办?(板书:让)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

  7、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

  明确:爱幼。奶奶疼爱孙子,总是谦让,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还是宠着孙子。

  8、体现了奶奶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奶奶是一位温和慈爱,谦让体贴的老人。

  7、矛盾解决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我和妻子怎样做?明确:作为主心生命骨的我们,郑重其事地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深沉朗读末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架起两代人心灵的桥梁。含蓄地写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书: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内涵。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语言赏析,美点寻踪,探究质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

  1、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平实质朴的语言美

  (五)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设想晚饭后,全家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小组讨论)

  (六)小结:

  “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

  送给同学们最真诚的话语。孝心,永存心头。亲情,永存人间。

  (七)写作指导作业

  给予我们写作的启示。写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笔,抒写实感。

  作者懂得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再次发扬光大。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散步》的教学设计12-10

课文《散步》的教学设计范文07-04

《散步》课文教学设计12-11

课文《散步》教学设计范文07-16

课文《散步》的优秀教学设计06-29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6-30

小学课文《散步》的教学设计范文06-29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6-30

课文《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