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的家》教学设计

2021-06-22 教学设计

  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随之深入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要求学生“不但要从课文中识字,还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因此我对《我的家》这一课做如下设计:先由本单元“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丁丁幸福的一家人,引入到冬冬的家,观察冬冬家后练习说话;接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读文中的词语及句子,在此基础上认读本课的一、二类字,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拓展识字空间;然后以“摘果子,做拼盘”的游戏进行一句完整的话及变句的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和同座进行“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交流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的相片或图画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分享,加深对家的情感体验,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最后进行写字的训练。

  上述设计在凸现课改理念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而教学过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就建构主义的理论而言,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1、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朗读课文,在对老师同学朗读的听读中学会自己不会的字,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律,体验感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合作记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学习似乎要求过高,课堂上也难免有些混乱,但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理念,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掌握基本的自主合作的技能后,他们获得的将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1、《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儿童学习语文要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缩短语言文字和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

  刚入学的儿童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这一过程由“听、读、认”三个相互不同又紧密相连的环节完成,本课在听(接触汉字)和读(学习汉字)这两个环节完成,进行认(巩固汉字)的活动时,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教师启发:小朋友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或街道上,或广告里,或校园里,或父母同学的名字里),由于学生耳濡目染地生活在汉语的环境里,所以说出了“大乐大卖场”(一超市名)、“快乐大本营”(一娱乐节目名)、“大风车”、“梁家扬”(班上一学生名)等词,使识字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语文学习获得生机与活力,这种生机与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郑国民《关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正如教育专家蒙泰梭里指出的:“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

  2、语文不仅具有开放的特点,还具有综合、实践的特点,《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1)本课设计在完成识字过程后,为让学生明确认识一句完整的话并为下一个口语交际活动做准备,本课设计了一个游戏,用“我”、“爸爸”、“”妈妈”、“老师”、“有”、“爱”、“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等词做成长在智慧树上的聪明果,它在学生熟悉的游戏“摘果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做拼盘”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摘下的词语果子做成拼盘,拼成一句完整的话。当学生几人合作拼出了“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几句文中出现过的句子,树上还有“老师”、“同学”、“温暖”、“里”这几个果子时,教师点拨:“还有怎样的拼法?”学生通过自己变换水果的位置,又拼出了“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及“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同学”等句,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拼出了“一个幸福的家里有我”这个句子时,下面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都禁不住鼓起掌来。没有刻意追求,没有强加,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乐融融。

  (2)本课还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活动,让学生就自己课前准备的相片或亲手绘制的图画,告诉周围的同学或听课的老师,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最开心的时候。此项活动不仅注重与艺术科的交叉整合,还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交际话题和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

  3、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还弹性地处理教材,将“语文天地”中的一些内容有机的安排在教学中。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我们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目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相一致。因而作为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1、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爱亲人,爱同学,爱家,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幸福、温暖”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学生和文本表露的情感的交流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课设计让学生课前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相片,画一画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家人是如何爱自己的,并说说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再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家、亲人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还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情感特征,让生字以字宝宝的形式出现,充满了童真童趣,“宝宝”形状的生字卡片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较好的培植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热爱汉字的感情。

【课文《我的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课文《我的家》教学设计10-26

课文《我的祖国我的家 》教学设计与评析12-03

课文《蝴蝶的家》的教学设计07-09

课文《家》优秀教学设计02-12

课文《家》教学设计范文02-04

语文课文《家》教学设计10-08

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01-31

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07-03

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的教学设计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