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
1、 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2、 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 26、高山流水
说明:
教学的一开始从普通的话题朋友入手,重温古人的朋友之论,再引出知音一词,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下文的学习确立了主线。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说明:
教学古文必须让学生读熟课文,掌握文言文的节奏感,因此,教师(或录音)的范读很有必要;同时,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已有数次,文字疏通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 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说明:
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创造性复述课文。作为打头篇,教师有必要作细致的指导。为了降低难度,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辅助想象题想象弹琴的内容、想象两人的心理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复述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说明:
此环节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会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贵。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说明:
在感悟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高山流水的含义,懂得知音难觅,要珍惜友谊。另外,通过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的理解,再次提升情感及认识。
附板书
26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摔琴谢知音
选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边读边想象画面)
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边读边体会情感)
琴艺高超、一见如故、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师:孩子们,高山流水不仅是一种美景,也是一曲古筝曲的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去了解一下吗。好,下面我们就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说。
(你把长文读短了,把主要内容抓出来了,真是了不起。)
2.师:从两个孩子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
他们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了——板书知音
3.知音的意思是什么。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
(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4.那伯牙和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让我们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难觅知音
(1)师:俞伯牙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里什么地方概括地介绍了俞伯牙。
(生说)
请孩子们自由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有哪些了解。
生:音乐家,琴艺高超。
板书
(2)师: ①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
②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③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3)体会朗读
是啊,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真是曲高和寡呀。
孩子们,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生读)
过渡:作为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伯牙始终没有碰到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呀。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他奉命出使楚国的途中终于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巧遇知音
师:请孩子们自读课文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用“—”把它勾画下来吧。
(1)生默读勾画并汇报。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
(2)指导朗读,听懂音乐
①抓住“啧啧赞叹”体会读。
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
子期为什么会啧啧赞叹呢。
②子期听了这琴声以后是怎么赞叹的。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③品味“感叹号”读
这句话的句末用了“ 。”,这个感叹号饱含着什么?(敬佩、赞叹)
你们会怎样读,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抽生读)
评价,他读得怎样。读出了磅礴的气势了吗。
谁再来读一读。
好,你来啧啧赞叹。
④想象画面读。
a.孩子们,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b.你说。
(抽2-3个)哪些词让你产生这样的想象。
(气势磅礴、挺拔雄伟)那孩子,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仿佛也看见了那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真妙啊。)
c.让我们也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起啧啧赞叹。
(齐读)
d.通过我们的品读,读出了感叹号里饱含的惊喜,读出了语言文字蕴藏的画面。
(3)伯牙听到子期这样的赞叹,有什么反应啊。(伯牙为什么那么惊讶。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①师:这里意味深长的意思是什么。(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抽读。那你就来意味深长地读一读。
2伯牙此时的音乐一定是优美、柔和的`。请你静静聆听,一边听一边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是――被烟雾笼罩的江面宽广无边,犹如仙境一般。)(你是怎么看到的?)(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生读)
3抽生读。 (孩子,就带着你的想象读一读。)
师示范(想象着子期此时的表情、神态来说。)(自己在下面试试)
④表情朗读(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带上你的动作和表情)
⑤过渡:一曲高山流水让子期看到了气势磅礴、挺拔雄伟的泰山,让子期还看到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⑥师:一曲高山流水让男同学啧啧赞叹道……(接读)让女同学意味深长地说……(接读)
⑦过渡:这是他们一生中一次难忘的巧遇,那他们在何时何地有了这一次巧遇呢。请看课文
3、4自然段。
生:8月15日中秋节的傍晚,伯牙做官出使途中,湖北汉阳江口。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
师:就在这花好月圆之际,景色宜人之时,面对秋江圆月,伯牙借曲抒情,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于是携琴下船,弹起了他心里的歌。听——课件音乐
(4)孩子们,你们听到的就是《高山流水》,听了有什么感受。(生说)师:当时的人们也和你们一样,只觉得伯牙的琴声优美动听,可是钟子期却听出了琴声里所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当伯牙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啧啧赞叹道——(生接)当伯牙弹到志在流水时,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生接)
(5)激动
①引读。
此时的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
②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激动)
③哪些词语能体现出他激动的心情。(生说)那孩子,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吗。
(生读)
④齐读。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伯牙的心情。(生读)
这一站、一拉、一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此刻伯牙的心中是多么地激动啊。
师:就这样,他们一见如故,成了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在此相会。
3.痛失知音
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子期的身影,他心急如焚,等来的却是什么。……(默读课文第8段)
①他失约了吗。(没有)(是因病去世了)
他留下了什么遗言。抽生读(子期临终前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伯牙弹琴。)
②反问。他真的失约了吗。
总结:是的,没有。
他信守着诺言,即使去世了也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相会,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
③(齐读)此时的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坟前失声痛哭,齐读——
④抓词句体会
师:孩子们,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什么。
那么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勾画出来,一边读一边体会吧。
⑤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⑥师:到底是怎样的琴声啊,让伯牙触景生情,摔琴绝弦。
生: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师:他的琴声里在诉说着什么。
你听。课件音乐?
唯一的知音就这么走了。
唯一的知音去世后仍要把坟墓葬在江边听他弹琴。
……
可惜当他志在高山时,子期不能再对他说——
当他志在流水时,子期也不能再对他说——
于是————(齐读)
师:通过朗读,你们体会到伯牙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这一站、一叹、一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此时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
咱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吧。
⑧总结:伯牙的瑶琴曾弹出多少让人沉醉的音乐,这瑶琴曾一直陪伴在他左右;这瑶琴曾是他的最爱,可是如今知音已去,留琴何用。
于是,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过渡:是的,朋友可以很多,但想觅得知音却是难上加难啊。
伯牙阅人无数,也不过觅得一个知音—子期,现在这唯一的知音也走了,所以他——(摔碎瑶琴以谢知音)
5.体会题目内涵。
师:现在你觉得伯牙碎的仅仅是琴吗。
生:不,还是他的心。
师:是的,他的心碎了……孩子们,你现在对高山流水的意思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师:所以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弹琴。
好一曲感人至深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
好一曲刻骨铭心的―――高山流水
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
四、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总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啊。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
孩子们,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五、积累好词佳句。
孩子们,《高山流水》是一篇让人深受感动的文章,其中有不少的好词佳句,加上老师刚才送给大家的名言,请拿出你的笔记本,摘抄下去,好好积累一下。
板书
高山流水
知音
俞伯牙―――钟子期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题入手,质疑问难
1. 解题:“高山流水”指代什么?“知音”又指什么?结合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2. 结合课题和最末一段,提出疑问。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 通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特别是“捺”字的'读音。
2.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 结合课后2题,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提出疑问: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自己的知音?伯牙得子期赏识后,为什么激动不已?
(2)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5~7段,勾画描写子期和伯牙的神态、语言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交流。
(4)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 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1)提出疑问:为什么钟子期要留下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听伯牙的琴声?伯牙为什么会失声痛哭,进而把琴摔得粉碎?
(2)请学生重点理解课文8~12段,勾画感受最深的语句,边读边体会。
(3)交流。
(4)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 自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如果来到碎琴山,登上古琴台,你会说些什么?
2. 交流。
3. 积累本课词语,完成课后第3题。
参考资料
☆俞伯牙诗两首
其一
忆昔去年秋,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 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其二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的音色、古琴的文雅深邃等风格特征。
(二)通过自学探究,使学生了解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拓展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二)古琴深邃的历史文化。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一)导入
1、山高水远,琴声袅袅,叙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配乐讲述伯牙钟子期的动人故事。学生的讲述更能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2、欣赏音乐故事《流水》(课件资料),同时第一次欣赏到《流水》在琴声中感受故事。音乐故事气氛的升华。情景中感受音乐更加深刻、更加难忘。
3、一曲《高山流水》、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音乐、走近古琴,来感受中华文人情致、感受——高山流水志家国。(出示课题)在这种气氛中进入课题。让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进入到主题就不会感到枯燥,而是追求一种意境!
(二)正课1、欣赏由演奏家演奏的《流水》全曲。(视频课件资料),其实是第二次欣赏《流水》。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直接进入音乐。这一时刻从意境中过渡到直观的看演奏家演奏古琴,从而从故事中过渡到知识——古琴上来。
2、古琴(视频课件资料)顺其自然的了解古琴不产生任何枯燥感觉。
3、在《流水》的音乐中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关于古琴的知识与图片。畅谈古琴文化用《流水》音乐作陪衬,了解古琴文化始终音乐不断,气氛不变,既加深了《流水》的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象,又使了解古琴文化不显枯燥乏味,反而增加了这种文人情致的气氛。
4、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坛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千百年来,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是一座无尽的.宝藏。xx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而《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太空船上带有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它即便过十亿年也仍锃亮如新。唱片上录有27段世界名著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聆听这一段总结性言语其实是对学生们发言的一个概况性总结,这段文字特别的精湛,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及热爱本民族音乐的情绪,最后和《流水》的总结性文字相连,是为了点题。对本节课的正课做一个小结。
(三)拓展与探究
1、欣赏第3题中《梅花三弄》、,《十面埋伏》谈听后感。
2、第4题中有关编钟和埙的资料搜集,欣赏编钟音乐及埙的视频音乐资料。欣赏、发言讨论、欣赏这一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传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四)总结一曲《流水》让我们结识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曲《流水》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华古琴的渊源文化,从而又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中华传统音乐的精髓作品,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去传扬,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音乐要靠你们来发扬光大!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信心,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朋友的。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
1、 请画出钟子期赞赏伯牙所奏音乐之美 的句子,并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2、 请划出描写伯牙被赞赏后,感觉找到知音而心情激动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自己朗读、标画、写体会,再与小组内同学交流。5分钟可以吗?)
1、自学质疑: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2、合作释疑:在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划出描写伯牙被赞赏后,感觉找到知音而心情激动的句子
3、展示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巩固深化:欣赏图片感受高山的雄伟,江河的宽广。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子期赞叹的话,相机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 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自由读8——12自然段,划出表现伯牙丧失 知音之痛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句 子,找出其中一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4分钟后,比一比谁最棒。)
1、自学质疑: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在组内按要求自学。
2、合作释疑:在组内交流自学的成果:划出表现伯牙丧失 知音之痛的神态描写、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
3、 展示评价: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4、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站、叹、摔”),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并谈自己的体会。
(1、)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2、)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 时琴被摔得粉碎。
(3、)“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六、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一)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二)总结全文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
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分析
《高山流水》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遇知音,第二部分为悼知音。这都在第二课时中的教学内容。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见了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第二部分: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真妙啊,我看见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唯一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第三部分: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19、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气势磅礴)
俞伯牙难觅偶遇痛失纪念
钟子期志在流水(烟波浩渺)
深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情境进行教学,下面我将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情感脉络流畅。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传说,我按照知音难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纪念知音这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2、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如: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这几句话,分层次的指导朗读。学生先自己体会读,再理解重点词语后,最后再配上图片和音乐读,学生的感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从如泣如诉这个词中,你感觉俞伯牙会诉说什么呢?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这样,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内容的把握也有帮助。这堂课,我也感觉有很多的不足:
感觉学生虽然读出了感情,但是还不是很到位。
自己语言的组织能力需要加强。
给学生体会、思考、交流的时间有点少。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7
一、说教材
《高山流水》是古筝名曲代表作之一,乐曲表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雄伟的高山绵延起伏,让人不禁感叹江山秀丽,波澜壮阔;潺潺的流水如安静的少女期待着它的知音,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画面。
本乐曲共分为三段欣赏,第一段表现了雄伟的高山绵延起伏,乐曲第二段流利美妙表现了潺潺的流水,乐曲第三段表现了山水合一的美丽景色。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非常感兴趣。
二、说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导要点提到,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依据《纲要》实施细则和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喜欢欣赏音乐,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认识民族乐器古筝,知道其音色特有的特点。
4、感受美的意境,并尝试用画笔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1、民族乐器古筝
2、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3、视频《高山流水》
三、说方法
(一)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不紧亲切而且温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法:初步认识民族乐器古筝,与幼儿交谈,引出以下的环节。
2。欣赏法:运用幼儿容易理解,且简单生动的动画片和幻灯片,引起幼儿兴趣,并引出主题。
3。绘画法: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乐曲内容并用画笔表现听到的景色。
(二)说学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与听说能力贯穿始终。分段倾听理解乐曲内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幼儿学习:
欣赏法:本教学活动主要运用了此方法,依据《纲要》精神,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多数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
四、说过程
本节活动课共分为八个步骤,以倾听为首要目的,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并知道每段乐曲所表达的'含义,直到理解乐曲优美的旋律。采用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方法来组织活动,流程如下:
(一)交流谈话认识民族乐器古筝
以谈话引题,避免了单一的方式引题形式,做到生动充满童趣。这一环节加上出示实物?古筝,并引起孩子学习兴趣。
(二)听音辨声了解粗细弦音不同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让幼儿认识并对古筝有初步的了解。
(三)欣赏音乐整体感知高山流水
此环节通过欣赏音乐,引发幼儿对乐曲的联想。
(四)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内心感受
根据幼儿年龄段的特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五)分段倾听比较发现各段主题
本环节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分段倾听,让幼儿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六)闭目欣赏想象祖国山河美景
让幼儿闭目欣赏乐曲所表达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理解的含义。
(七)边听边看理解乐曲思想感情
采用动画片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并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反思
《高山流水》是幼儿喜欢的一节音乐欣赏活动,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4个目标,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乐于参与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所带来的乐趣。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了解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目标。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我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一下几点。
1、当幼儿欣赏倾听时,我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幼儿,有的幼儿没有安静的注意倾听。
2、在分段欣赏时,应提醒孩子用连贯简洁的语言表述每段乐曲的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8
一、说课标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志之高山流水志家国,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以及中国民乐之首的古琴,根据课标要求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音乐文化种独具特色的瑰宝。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节课我将围绕古琴曲和古琴文化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二,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两首古琴曲来了解中国古琴的相关知识点。其中两首古琴曲都是我国古代经典名曲,这两首古琴曲中,《流水》可将作为欣赏的重点。 《流水》只要是通过古琴的各种技巧来生动的表现各种流水的形态。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了解,体验古琴音乐的风格
2、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点(这两个教学目标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指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流水》,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1、情景创设法: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乐曲《流水》顾名思义,乐曲表现的是各种流水的情景,如果让学生只是去聆听,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2、故事引导法:通过作品相关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问题预设法:在欣赏时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五、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音乐鉴赏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听到音乐。引入:欣赏古琴片段的表演,采用问题预设法设置了两个问题引入
1、片中的乐器叫什么?
2、其音色有何特点?引出古琴。内容一,内容一,古琴相关知识点
1、问题:古琴形制如何,有哪些演奏方式?
带着以上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补充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琴深厚的文化底蕴。
3、通过一段视频进一步了解古琴的演奏及其制法技巧,音色特点。内容二,《流水》内容二,《流水》,《流水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欣赏,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了解曲子,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1,主题辅助欣赏: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弹奏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聆听并熟悉。问题一,老师弹奏的每个片段表现的什么景象?问题二,试着给老师弹奏的片段命个名字。 ——引出《流水》,通过主题欣赏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印象,为跟好的欣赏作品打下基础
2、分段欣赏法:这一部分我采用的问题预设法和情景设计法。问题:每一段在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变化?每一次变化分化描绘的是那种流水?与相对应的图片练起来(图片展示各种流水)(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3,在欣赏过程中,运用故事引导法插入高山流水觅知音和航行者号的故事,增加学生学习欣赏的兴趣。
4、整体把握作品,完整欣赏。进一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重点,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内容三,《广陵散》内容三,《广陵散》,《广陵散通过故事引导法讲述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了解作品内容,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欣赏片段体会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其相对应的情绪的变化。拓展探究通过本节课两首作品的欣赏学生对古代音乐及古琴有了相关的了解,下面让学生自己通过同样的欣赏方法来完成课后第三题《梅花三弄》,体会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其相对应的情绪变化,并判断这首作品的主奏乐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欣赏完成后,教师简单的讲解编钟的相关知识点,补充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并完成课后第四题,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其他一些古代音乐和乐器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
巩固练习
本节内容是历届高考的重点,节选几道高三考试试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六、总结指导自由想象:
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赏一段音乐,它是表现什么的?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9
一、教材分析
《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它是学生学习中华古典文化,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树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佳作。
同时,作为本组课文的首篇,它也担负着单元训练的重要任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文本中伯牙弹琴、子期听琴的内容成为复述训练的好题材。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篇古文之前,学生曾有过学习古文的经历(如上学期的《古文二则》和本学期的《蝴蝶泉》)。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朗读存在的难度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对文言文中的语句如何释义有了一些浅显的办法。基于以上学情,教师可让学生先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而后通过朗读、交流、结合书中的注释疏通文义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内涵。
本课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人间真挚的情谊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深、读透、读中悟情;同时,适当地通过情景再现、补充资料,感悟两人的深情厚谊。
本课学习中,还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复述本身对学习困难生来说有难度,更何况是创造性复述。所以,在教学中既要设置好相关练习,又要能够体现层次性、广泛性,让学生的“口”充分动起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想要读懂文言文内容,必须先疏通文言文的词句。本课后面已有注释和译文,因此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完成这项目标。
着重理解的词有:“鼓”、“方”、“志”、“善哉”、“巍巍”、“少选”、“洋洋”、“破琴”、“绝弦”、“无足”、“复”等
着重理解的难句有: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中古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对古文反复朗诵及背诵,从中品味古文的语言美,领略古文的节奏美,体会古文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目标三: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本单元正好是继续进行创造性复述的单元,有了前一单元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肯化时间、舍得放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产生丰富多样的表象)、想象(想象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情节如何)、转换人称等方法说一段话。
本课的复述是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辅助想象题——想象弹琴的'内容、想象两人的心理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进行复述。
目标四: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感人肺腑。在教学中,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等,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感悟人生中的知音难求,从而珍惜现实生活中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加强感情朗读,提升对文本的感悟力。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文言文比现代白话文更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给人以非常优美的韵律享受。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朗读。一是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文时,要求读准每个字音。二是注意节奏停顿。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如何正确停顿,要结合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出示带有停顿符号的全文。三是读出韵味。通过教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特别是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心情的理解来进行有感情朗读。
同时,朗读也有助于创设文章情景,再造意境。通过反复朗读文章精华所在(主要是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会对文章产生丰富的想象,很快进入到字里行间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来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再造意境,那么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功,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没有把说话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上,特别是受考试指挥棒——只考笔试、不考口试的制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说的训练方面都被忽视了,成为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中的薄弱环节,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单元正好是继续进行创造性复述单元。作为教师要肯化时间、舍得放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产生丰富多样的表象)、想象(想象画面的背景、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情节如何)、转换人称等方法说一段话,这样会留给学生广阔的想像空间,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提高。
本课的复述是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本环节设计了两个辅助想象题。1、想象弹琴的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分角色朗读,准确地演绎文本中丰富的信息;2、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通过想象这些动人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心的人。
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对内容进行复述。这样,学生复述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适度拓展延伸,丰富文本的表现力。
在本设计中,“知音”一词是主线,围绕这个词展开全文的学习。教学开始前,学生对“知音”尚未理解,所以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
此时,学生一定会记住了 “知音”这个词。在课文行将结束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知音”的含义。
1、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通过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再如,学习“伯牙破琴绝弦”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破琴绝弦”的原因,特意引用了课外一段内容:(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通过听琴者的对比,来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会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贵。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 10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谈谈我对《高山流水》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传说:俞伯牙琴艺高超却难觅知音,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知音钟子期,两人相约来年再聚,不料俞伯牙等来的是钟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俞伯牙痛失知音,碎琴祭友,后人为了纪念这段“知音”友谊,将伯牙碎琴所在的小山命名为“碎琴山”,并将“高山流水”这个乐曲的名称固化为成语,象征友谊。这段流传几千年的佳话让我们认识了一对忠贞不二、相互敬重的知己,也明白了“千金易得,知音难觅”的道理,教育我们要珍惜友谊,真心对待身边的朋友。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是训练学生快速读文、概括文章大意的好素材;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是抓住这些内容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培养写作方法的好范文。
二、说教学目标
除了常规的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教学目标之外,我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同学作为另一个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点是体会伯牙的惜友之情;教学难点是理解伯牙碎琴的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本文多以人物神态、言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准备“以读代讲”,学生做到读句子,想画面,用心感受,用情朗读,边读边思,划词句批感悟。
四、说教学流程
本文的教学准备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通过自学完成生字词掌握、文章整体感知、课文分段、文章大意的概括以及初步实现感情朗读等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有:自学检测、导入新课,精读课文、感悟真情,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第一步自学检测、导入新课
此环节准备检测学生生字、词的掌握以及熟读课文的情况。
1、听写“磅礴”、“渺”、“捺”四个字,检查学生书写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老师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设计检测“一见如故”、“心急如焚”、“如泣如诉”等;
3、按小节轮流读文,教师适时帮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4、回顾文章大意,并板书文章的四个小标题——难觅知音、偶遇知音、凭吊知音、纪念“知音”。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步骤既检测了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读文和整体感知课文的情况,又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同时基础知识的落实也为精读课文、感悟文本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精读课文、感悟真情
设计初衷:“偶遇知音”和“凭吊知音”是文章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两者一个表现出兴奋,另一个表现出悲痛,在情感上又形成了对比和反差。考虑到学生学习思路的自然衔接和有意注意的有效利用,我准备在板书小标题后,直奔文章重点。
(一)偶遇知音激动万分
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导学课文第二部分:一曲《高山流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让伯牙和子期相见恨晚,那么“伯牙为什么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1、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
2、师生交流。(择机板书“激动万分”)
①简要回答上述问题“伯牙为什么说子期是他的知音呢?”。
②抓住“啧啧赞叹”、“意味深长”以及钟子期的两句话,体会钟子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③抓住俞伯牙听到钟子期的评价后的言行举动,来体会俞伯牙偶遇知音的兴奋;
④为什么伯牙遇到能听得懂自己音乐之人竟如此兴奋?引导学生回头体会课文第二段的内容。指导学生读出“琴艺高超”的'自豪和“始终”的遗憾。
⑤抓住“一见如故”进行拓展。什么叫“一见如故”?结识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在伯牙和子期共处了日子里,他们会做些什么?
⑥总结学法: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设计意图:对一见如故的拓展是想加深对“知音”内涵的理解,“知音”不仅是听懂音乐,更是“知心朋友”;对学法的总结,为下一环节自学提供方法。
(二)人散曲终重情重义
俞伯牙琴艺高超,然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满怀的志向得不到赏识,伯牙的心无人能懂,与子期邂逅自然喜出望外,一见如故。但“月无常圆”,当伯牙第二年如约来到汉阳江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听到的是子期病逝的不幸消息。接下来导学课文第三部分——“凭吊知音”。
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依据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
1、自读文章8—12小节,用“——”画出伯牙的语言,在描写伯牙神态的词语下面加上“△”符合,在描写伯牙动作的词语下面加上“·”。
2、想想伯牙得知子期病逝后是什么样的变现?为什么会这样?
1、学生自学汇报……
2、教师点拨、补充:
我准备这样设计,处理伯牙摔琴这个句子:
①学生试读,通过读好“忽然”、“站”、“摔”、“粉碎”,体会伯牙此刻的心情;
②把“摔”字换做“扔”或“丢”行吗,换一下读读看;
③加上导语,导读此句。a、千金易得,知音难求,上天安排给我的知音为什么又不辞而别呢?伯牙——(示意学生齐读)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b、是呀,去年今日,子期与我弹琴论道,共话人生,如今子期却舍我而去,伯牙——(示意学生齐读)……c、从此再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要琴何用呢?——(示意学生齐读)……
④为什么伯牙在得知子期死讯后会摔碎瑶琴呢?连个反问句道出了其中缘由。请大家齐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通过改写成陈述句,对比体验,并理解伯牙碎琴的原因。
3、教师小结:从此,伯牙的琴无人能懂,伯牙的心无人能解,伯牙碎琴既是对知音失去的惋惜,又是对知音的敬重。岂止伯牙如此,子期对这段友情也是敬重的。(板书“重情重义”)(指引学生找出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伯牙对子期的敬重和对子期病逝的惋惜之情,在上述的朗读和交流中学生一定会充分感悟,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完成。伯牙敬重子期,子期敬重伯牙,二人重情重义,结局虽悲,但友情至真至纯,永存人间。
第三步把握主旨、拓展延伸
1、“珍惜友谊、团结同学、真心待人”是学习本文的首要收获,为了准确把握这一主旨,我让学生学文后立即整理、交流自己的收获;
2、但是,千百年来,对伯牙摔琴之举的意义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学生会有怎样的看法呢?我让学生尽情地发表见解。针对伯牙摔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或批评、或劝慰,既能体现自己对伯牙的理解,又学生情感的完善和情商的培养。
如上是本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流程设计,下面说说板书设计。
- 相关推荐
【《高山流水》的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程教学设计10-19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07-10
小学课程教学设计07-10
祝福课程教学设计02-27
《弹力》的课程教学设计09-23
《弹力》的课程教学设计03-01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12-29
科学课程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