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2024-09-26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认识立体图形》精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

  (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

  (二)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硬纸板上,滚一滚,问学生: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为什么不是?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还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4.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

  5.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正方体这组积木问:你们把这几块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了一起,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摸”。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板书“数”。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板书“看”。

  小结:我们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大屏幕中长方体的积木问: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2.师:请你从这堆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比比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样数的?

  【通过“数”的反馈,引导学生掌握“有序地数”的方法。】

  (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①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②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做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③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④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倒在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五)基本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游戏2:问学生:你们想得到什么形状的东西?谁能实现他的愿望?

  (请一个学生上来,根据同学们指定的形状摸一个物品)

  游戏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做这个游戏。

  【神奇魔术师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用手摸一摸,对各个形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

  (二)超级侦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藏着一样东西,这回不许看,也不许摸,只能用耳朵听一听,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猜一猜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你们能行吗?

  游戏1:教师把盒子左右晃一晃。问: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能猜出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吗?(球)

  你能肯定是球吗?还可能是什么?(圆柱)教师再把盒子前后晃一晃,转圈晃一晃。问:现在你能肯定里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球)打开看看。你们猜对了吗?

  看来,通过听我们也能判断出物体的形状。板书“听”。

  游戏2:再拿出一个盒子,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晃,让学生听。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里面的物体可能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声音猜出可能是长方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圆柱。)

  在大家出现了不同意见时,我们想知道谁猜得对,应该怎么办呢?

  生:打开看看吧!

  (教师打开后,把里面的东西放到实物投影下边。让学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面是正方体,学生猜是正方体,这时再举起来让大家看。是长方体)

  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会看错?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超级侦探的游戏,则是通过“听”使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沟通了形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发现图形特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可能性思想的渗透,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时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渗透观察物体、考虑问题时要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五、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一)欣赏

  “五一”放假期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儿,发现周围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建筑使我们城市越来越美了。请你们欣赏一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种建筑物的图片)

  (二)数一数

  1.小动物们看到我们的城市这么美,它们可羡慕了。他们找来了一些材料,准备建一座动物乐园,你们看看他们都找来了什么形状的材料?

  2.(出示图)动物乐园建好了,请你帮助统计一下,他们所有的建筑材料的数量。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层的玩,是让学生无意识地玩,学生是在原有的对积木认识的基础上玩。(这时的积木在学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层的玩,是让学生整理积木。学生在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蕴涵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无意识的玩开始向研究数学知识的方向转化。

  第三层的玩,则是在学生发现了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摸一摸、猜一猜”。学生在袋子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积木的过程,就是对图形的特征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第四层的玩,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性练习──让学生用“听”的方法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每个图形特征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几个图形特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学会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那现在我们要根据形状特点,把形状相同的宝贝放在一起,把你们这些宝贝分一分,看哪一组分的又快又好。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合作的都特别好。现在请高向朝这一组上来把老师的这些宝贝也分一分,其他同学看他们小组是怎们合作的?

  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咱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特淘气,总也待不住,老爱跑,它是谁呢?

  生:球

  师:现在请每个人从宝箱里拿一个球并做好。看谁拿的稳。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后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后谁能说一说球的特点。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

  生1:圆圆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师:老师说它还爱跑,说明它?

  生:会滚

  师:说的真棒!

  师:谁能把球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它这么爱跑,我们赶快把它放回宝箱里。(动作特别的有:赵鹏涛,高亚婷等)

  师:除了球会滚,还有一种物体也会滚,它是什么呢?

  生:圆柱。

  师:既然它也会滚,那它和球一样吗?(让生独立思考)出示圆柱,和生一起观察圆柱的特点。现在每人从宝箱里拿一个圆柱并坐好。和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并说特点。

  得出: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并且平平的;放到能滚,立起来能站直。

  师:谁还记得这两个物体叫什们?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两者的特点并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以致用

  师:现在请你们把小眼睛轻轻的闭上,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刚才这四种物体的特点,我们来做游戏。

  1.猜谜语(师读,通过蒙层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宝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觉得你们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题吗?

  师:老师还把这四种物体拍成了照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依次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这些,老师还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们看到并大声的说出它们的数学名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37页的第1、2题。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三)再次分类认识图形特征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师:看到我手中举起的物体,请大家根据它的形状判断它是那种图形,然后快速找到这种图形,它们就互为好朋友。我说嗨、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要说嗨、嗨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声叫出他的名字。想玩吗?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五)总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每小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各一个。

  橡皮泥一盒。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老师在网上下载了几张图片,非常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看?请欣赏!

  (点击出示课件。)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建筑物。)

  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些建筑物,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看到的一些建筑物都是由长方体、正方体、……构成的。)

  师:对,这些建筑物都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新授。

  (点击,出示例3的四幅图。)

  师: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图形分两类,你打算怎样分?说说理由。

  (学学生讨论后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圆柱、圆锥为一类。)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

  (学生回答: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面分为一类,而圆柱、圆锥都有曲面分为一类。)

  探究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摸一摸,体验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归纳填表。

  师:好!我们就按照第一种分类来整理复习,先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再探讨圆柱、圆锥。

  师:(宣布复习要求)摸一摸你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记一记它们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它们在点、线、面上各有哪些特点?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整理归纳。合作完成表格一。注意用简练的文字归纳。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好,小组活动开始。

  (点击,出示表格。)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线

  面

  (师及时发现并表扬最先完成的小组。)

  2、展示汇报:

  师:谁上台将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看看,向同学们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长方体特征 正方体特征

  顶点 有8个顶点 有8个顶点

  线 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都相等

  面 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相对的两个面都是正方形),每相对的两个面

  面积相等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共同讨论:

  师:想一想: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小结:相同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不同点:(1)“线”上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棱分别相等,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而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叫做正方体的棱长;(2)“面”上的不同点: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而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探究二: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忘记圆柱、圆锥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拿出圆柱、圆锥,摸一摸,感受一下它们的特征,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表格二。

  (点击,出示表格。)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高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表格内的内容。)

  圆柱 圆锥

  底面 2个大小相等的圆 1个圆

  侧面 曲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3、小结: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它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圆锥也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只有1条高,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三、练习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

  1、看图回答:(课本P109/练习十九11、)

  2、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顶点,()条棱,()个面;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2)用一根长13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棱长应是()厘米,如果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宽、高的和是()厘米。

  (3)()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

  (4)()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

  (5)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展开会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它的宽等于圆柱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点。

  (点击,出示表格进行小结。)

  五、作业。

  (1)海关大钟时针长2.7米,时针绕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右图中,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分别以AB,BC,CD,DA

  为直径画半圆。求这四个半圆弧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三、实践操作、分辨立体图形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2、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一个盆子,每个盆子里都放了以上的物品。)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

  【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

  【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

  2、议一议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请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咱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最好。

  【过程说明】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初步了解物体外形的特征

  1、评一评

  师:有的小组把以上物品分成了五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④积木块、魔方。⑤三棱镜;也有的组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四类,即①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②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③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④三棱镜。大家有没有意见呀?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小组商量商量,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师肯定小朋友们的分法是对的`。

  【过程说明】学生互评,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交流能力,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打基础。

  2、讲一讲

  (1)、为什么把“易拉罐、茶叶筒、接力棒”分为一类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师指出:我们给这样的物品起个名字,叫什么呢?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名字很好听,老师也说一个名字行吗?“圆柱”,师用多媒体出示“圆柱”二字,并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2)、小朋友们把“排球、皮球、足球、乒乓球”分为一类,为什么呢?

  ①请小朋友们用手摸一摸,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给予表扬。

  ②用同的方法给这一类物品起名字,并用多媒体出示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3)、小朋友们,我们为了给这些物品起名字,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积木块、魔方”分为一类好呢,还是分为两类好呢?小朋友们说说看。学生再一次交流,同意把它们分为两类。

  ①小朋友们准备给“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起什么名字?为什么呢?小组商量商量。

  ②学生交流后,师用多媒体出示名字和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

  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

  【过程说明】学生经历“摸一摸、滚一滚、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标准》的新理念。)

  3、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三、实践操作

  1、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组间交流,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③议一议。a.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b.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说明】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搭一搭

  ①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搭一种造型。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小组的同学们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3、游戏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P33第2题。

  4、质疑:粉笔和削过的铅笔是圆柱吗?

  5、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说明】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创新意识 和合作意识。这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从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 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设计:

  实验操作学法设计: 小组研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

  3)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各组派代表介绍礼物)

  2、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揭示概念

  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你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作业布置:

  P36页的第2题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物品,让学生认一认。

  2、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物品,找出和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之间合作,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了解各立体图形的特点。

  (1)教师拿出正方体模型,同学之间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先找一找与正方体形状一样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说一说正方体的特点。

  (2)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先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有6个平平的面,这些面有大有小,再让学生动手找一找长方体。

  (3)教师分别拿出圆柱和球,让学生找一找,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2、教师展示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们再找一找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师生一起总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第1题。

  2、回家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1.通过“看、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每组一袋各形状的的实物、立体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数学王国一游好吗?数学王国里有很多的物体,(出示课件:立体图形的漂亮盒子)快看,和平鸽还给你们带了一份礼物呢!想知道漂亮的盒子里都有什么吗?(想)我们赶快打开看看吧,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同学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同学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结合小朋友说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饮料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等实物)

  【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参观活动引入,抓住了“童心”,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情趣。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

  1、分一分。这么多物体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指导小组合作)

  2、说一说。请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课件)

  3、揭示概念

  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说教师在电脑分出的各类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并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接着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将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认识上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

  (二)、认识物体的外形特征

  1、认识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学具袋中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面有大有小我是看出来的。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还有平平的地方。

  ③教师小结: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认识正方体。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来认识正方体,拿出正方体学具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

  ③小结: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有平平的面。

  3、同样方法认识圆柱、球。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圆的,上下两个圆的面一样大。

  球:光光的、鼓鼓的,能滚动(提示: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题醒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4、小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它们的名字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他们都是立体图形。

  【过程评析】让学生经历 “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类物品的特征,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5、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圆柱,哪些物体是球吗?

  【过程评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操作体验

  1、玩一玩 比一比

  ①请小朋友们每个人在礼物袋中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品,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说)

  ②汇报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能推动但不能滚动,圆柱和球都能滚动。(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③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过程评析】让孩子在玩一玩、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找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了圆柱与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立体图形物体的本质特征,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游戏:摸物体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从学具袋中拿出一个立体图形给另外两个同学看并叫出它的名字,然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物体,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3、搭一搭

  师: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各小组的同学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有创意。

  (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以用。) ②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说明】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益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学的开心吗?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

  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建立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2

  活动目标:

  1.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在很多的图形中辨认这几个立体图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用到了哪些图形?

  2.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说的平面图形与搭建作品中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

  二.简单认识立体图形

  1.认识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的积木,请幼儿找一找和图片中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顺着一个方向滚动,对幼儿进行提问,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分别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请幼儿找出和图片上的哪个图形是一样的?它们叫什么?找一找它们都有几个面?(6个平平的面)

  (2)请幼儿找出它们的不同点。(长方体:长长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样)

  三.帮助幼儿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分别出示不同的`立体和平面图形幼儿说说名字。

  2.教师描述一种图形的特征,幼儿猜出相应图形的名字。

  四.幼儿操作

  1.分发幼儿操作用书,请幼儿翻到第14-15页。

  2.请幼儿看看14页画面上的积木有哪几种,并进行点数,将玩具卡上的数字取下,贴到方框里。

  3.再请幼儿看第15页的画面,引导幼儿从数量和积木种类上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积木造型。

  • 相关推荐

【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08-26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8篇05-24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1篇05-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11-28

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反思03-20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7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04-17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说课稿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