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意图说明

2021-06-12 教学设计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意图说明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是什么感觉?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吗?

  出示各种硬币。

  谈话:请看老师收集的这些硬币,1枚硬币有1千克吗?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入: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硬币的轻重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二、引导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谈话: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感受1克的轻重。

  (1)学生掂一掂2分的硬币,感受2分硬币的轻重。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枚2分的`硬币,右边放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2分的硬币重多少?

  提问:怎样才能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学生可能提出在左边多放几枚2分硬币的方法)

  讲解用标尺上的游码称低于10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教师示范操作,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3)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轻重。

  3.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谈话:其他的硬币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其他的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学生活动,并组织反馈。

  (2)称一称。

  教师用天平称出三种1角硬币的质量:1克(2000~2003年发行的1角硬币)、2克(大的1角硬币)、3克(2005年发行的1角硬币)。

  (3)掂一掂,估一估。

  让学生掂一掂1克、2克、3克的轻重,再估一估5角、1元硬币的质量。

  学生小组合作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

  [设计意图:通过掂、估、称等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硬币,使学生认识到克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1克、2克、3克……的物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克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

  4.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闭眼掂、估硬币的质量的游戏,使学生对克的认识更深刻,强化学生的感知。]

  5.比一比(感知比1克轻的物品)。

  谈话:将老师课前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哪些物品比1克轻。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克虽然很轻,但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克轻的物品。]

  6.找一找(感知几十克、几百克)。

  谈话: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再掂一掂。

  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克的认识”教学设计和意图说明】相关文章: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设计04-08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04-09

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7-06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04-10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09-14

关于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6-23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模板07-01

《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06-25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