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春联的内容和方法,懂得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学会赏读春联,并练习创作春联,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教学重点:
在赏读和揣摩春联中领会春联的对仗美和声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尝试写春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播放《春节序曲》: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春联》,置身于今天的课堂,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继续学习这一课。齐读课题:春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一二两句话。请大家先来读读这两句话。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日的欢乐祥和,读出春联的多和美。
3、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读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把你的心融入这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一起读好这两句话。
4、春联是诗,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联是歌,吟诵着幸福的生活,春联是画,描绘着美丽的春光,春联是梦,寄托着美好的祝愿。春联到底多在哪美在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各种各样、万紫千红的春联中,共同去发现,用心去揣摩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请大家接着读第一小节,找找这里蕴含了哪四幅春联?每一幅春联写了什么内容?
5、逐一揭开春联,理解内容,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春联的声律美。
A、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指名读。这幅春联表现了什么内容?读着这幅春联,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能把这美丽的春光读出来吗?再指名读。你读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这就是春联的声律美。女生齐读)
B、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这幅春联写的是什么内容?看着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你会联想到哪些成语来赞美?读读练习7上的8条成语。指名领读。看着神州大地一派兴旺的景象,令我们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呀!注入这样的感情到春联中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男生齐读。)
C、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幅春联写的又是什么内容?指名读。是呀,勤劳能致富,劳动最光荣,家和万事兴!一起读好这幅春联。)
D、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这幅春联写的是什么内容?读着这幅春联,你似乎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明媚的春光中,在热烈的爆竹声中,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美好的祝愿。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幅春联,把新的一年的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你、我、他,送给我们亲爱的祖国吧!)
6、四幅春联连起来读,让老师再次感受一下各种各样、万紫千红的春来年给节日增添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感受一下春联那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美。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春联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写春联,更是其乐无穷。春联究竟该怎么写?课文第二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一节。
2、交流。春联最讲究对仗了,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请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具体说说春联该怎么写。再挑一幅春联说说。
3、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幅,可是顺序打乱了,你能帮忙整理一下吗?
出示:田园无限美风光逐日新
事业随春长山河分外娇
高歌盛世年年好灯照吉祥岁岁欢
花开富贵家家乐九州同唱奋飞歌
万众共书开拓史笑看神州处处春
师生对读整理好的春联,然后再填一填:
出示: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再万紫千红的白花园中。春联中,有的赞美了自然风光,如:,
有的描绘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有的表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如:,
有的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生活,如:,
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如:。
四、对对子,写春联。
1、要想写春联,首先得学会对对子。先来考考你:
出示:
1、桃红对()
蓝天对()
古木参天对()
凯歌迎大地,春色满()
2、有一幅没填好的春联,请大家想想,可以填哪些字?
出示:
风拂千条柳
雨()万朵花
学生交流,师引导学生好好揣摩,填哪个字比较妥帖?(润、揉、戏等均可)
通过细心揣摩,我们似乎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奥妙。
五、总结延伸,引导课外积累。
春联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炎黄子孙,春联是感情的纽带,把华夏儿女赤诚的心联结在一起,春联是长城、长江、黄河、黄山,它树起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它奔流着中华儿女的激情和智慧。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之中,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
六、布置作业
1、妙对春联:(师讲述一个妙联故事,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阅读的兴趣)
门对千棵竹短命
家藏万卷书长(?)
2、请同学们搜集几幅自己喜欢的春联,并给同学、亲友推荐几幅。
【《春联》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春联》教学设计01-18
《春联》教学设计12-06
《春联》设计教案12-15
四年级春联教学设计05-13
《春联》语文教学反思03-11
《春联》说课稿01-06
苏教版四上24课《春联》说课设计12-16
教学教学设计06-15
《天鹅》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对岸》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