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

2021-06-1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了解作者;

  2、学会根据具体事件,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特点;

  3、品味文中语言的质朴、真挚,极有分寸感;

  4、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传统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

  1、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现代史上,曾有这样三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安徽绩溪中屯村人,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小吴庄人,冯友兰的母亲;一位是鲁瑞,浙江绍兴东北乡安桥头村人,周树人(鲁迅)的母亲。她们在身世际遇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第一,都出生在农村;都嫁给了读书人或小官吏;第三,年轻时都不幸丧夫,年纪轻轻就担负起了抚育幼小子女的重担;第四,她们都识字,有文化。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应该好好感激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又是怎样的。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

  资料一:

  胡适,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文绉绉(zhōu) 庶(shù) 翳(yì)

  责罚 管束 气量 宽恕 质问

  3、你说说看,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身份:

  “我”的母亲、当家的后母、死了丈夫的寡妇。

  三、理解人物

  1、请用一句原文,概括作为“我”母亲的人物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也用一句话概括:

  ⑴ 学习上的督促:

  天刚亮,母亲叫醒“我”,“催”我去早上学;

  ⑵ 做人上的训导:

  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

  3、从这些事中,你感受到母亲的什么品性:

  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既严格又慈祥。

  四、品读体验

  1、找出你认为母亲最感人的细节,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⑴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

  胡适的母亲深感教子的责任重大。丈夫去世后,对孩子的教育全部落在了自己头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更要对得起去世的丈夫,所以,她想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⑵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充分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2、作者感人至深的爱戴、感激之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加以表现的:

  通过质朴、真切的语言来自然流露的。

  五、课堂小结

  母亲,一个伟大的名词。作者的母亲,一个备受生活磨难的旧中国妇女,她对“我”教之严,爱之慈。作者以饱蘸深情而又质朴的文字,抒写下儿子对她的尊敬、感激,读来确实让人泪眼朦胧。

  六、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母亲的慈爱;

  2、课外阅读《尝试集》,了解胡适的文学贡献。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简答下列问题:

  ⑴ 作为母亲,她的人物特点是什么?

  ⑵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开头,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母爱的细节。

  二、理解反思

  1、作为当家“后母”,母亲和家人是怎样相处的?表现出她怎样的品性:

  资料二:《九年的家乡教育》(附后)

  ⑴ 除夕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善良的品性。

  ⑵ 处理与“我”大嫂、二嫂的矛盾:

  表现母亲的容忍、温和的性格。

  2、作为一名寡妇,母亲又怎样的处世为人:

  受到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让五叔认错陪罪。

  表现母亲“刚气”的一面。

  3、为什么作者用较多笔墨,写了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主题,其实不然。母亲对我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如何“教导”上,更多地体现在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这与家人的相处,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既写“言传”,更写“身教”。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除前文所讲的三位母亲外,还可补充徐庶之母凛然自尽、孟母三迁、《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母亲等故事。

  三、品味语言

  1、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体现在哪里: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

  (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

  2、这种感情,却是用极质朴、极有分寸感的语言来表达,形成形质统一。试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⑴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双重否定,加强对“打了一点底子”的主观肯定,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也是谦虚的说法。

  ⑵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混”,表明了作者谦虚的态度,也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⑶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在表述时,用了“如果”,表示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不是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

  3、仿句:

  请续写两句,与前文构成排比。

  母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母爱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母爱是……

  (学生写作、交流、点评)

  四、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我的母亲”,这是能够引起我们共鸣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赤子曾讴歌过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尽管时代不同,“母亲”的形象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每个时代都相通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感受母爱,用实际行动报答母爱吧。

  (播放歌曲《懂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语文作业本》;

  2、课外阅读关于母爱的文学作品: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3、阅读参考资料。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7-01

我选我教学设计方案06-12

秋我教学设计方案06-12

我选我优秀教学设计方案06-12

《我的母亲》的教学反思07-04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6-10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04-17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12-30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