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2023-03-07 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凋零、含苞、绽放、袭击、辗转、空旷、暂停、身躯、同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

  一、课前谈话

  二、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 揭题,学写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其中,海峡的峡是本课要求写的生字,拿出你们的手跟着老师一起写。 这个峡是左右结构,昨天是山字旁,写的时候要写得窄一些,右边是一个夹(三种读音)。请你翻开课文,在题目旁边写一个峡字,

  2、质疑:

  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是生命桥?(你很会思考)

  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你很有想法)

  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你的问题很有新意)

  三、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初读

  师:对呀,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会有生命桥?生命桥是怎么跨越茫茫的海峡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朗读,师巡视,发现学生好的读书习惯,反馈时表扬)

  2、学习生词

  ①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老师把它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来看第一组:

  幻灯片出示词语:凋零、含苞、绽放

  齐读三个词语,同学们,读着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绽放和凋零是一对反义词(你可真会学习)你带着同学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这三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你能说说他们的意思吗?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你能不能找出来读一读啊?(指名2个学生读)同学们都找到了,幻灯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齐读句子。在课文中这三个词语又指什么?(指名2个说)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原来啊,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组词语:幻灯片出示词语:袭击、辗转、空旷、骨髓、暂停、身躯、同胞、余震

  a小老师领读(读一遍)这组词语中,你有没有对哪个词语的意思特别不理解的?

  b辗转:你能读吗?你能带着同学读吗?对,你读的很好两个都是翘舌音: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www.jiaoanba.com叫2个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说辗转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呀?(读课外书)你真会学习

  生:说辗转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呀?(读课文)你通过结合课文,读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关于辗转的意思,老师在字典里查到了两种意思,谁来读读?(请一学生读)

  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吧

  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开一列火车读齐读(一个读一遍)

  3、应用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你能不能选第二组的一个或几个词语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叫3个学生起来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中,强调概括一件事要强调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全班一起讲。

  4、重点研读句子:

  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丝丝的香气。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章主人公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为话题展开,让学生自由地发言。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仔细倾听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通过这样的发言,理解课文的含义,也能初步理解海峡两岸的状况。

  二、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对白血病不怎么了解,不知道它到底有怎样的杀伤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生命的珍贵。

  2.在展开话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知道怎么说,但是不会主动举手回答,师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发言。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点拨指导,在谈话中理解课文的含义。

  七、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板书课题,导入情景。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

  1999年的9月22日,杭州和台湾这两个城市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读完这个故事后很感动,我想同学们也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是什么感动了我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六要求。

  3.认读生字,组词,相机正音以及补充词汇。

  4.划出难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初步感受生命的珍贵。

  学习难读的句子。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读的过程中,对于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学生一开始不能很好的读清楚,建议学生多读几遍。)

  2.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辗转,通过动作来体会这个词的意思。)

  3.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让学生表演步履匆匆,注意走路时的表情)

  4.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理解突如其来,指导这句话的朗读。)

  四.小结课文

  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题目)课文主要说了哪些人?

  生答: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

  那么文中的小钱到底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由。

  二.感悟课文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围绕小钱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这个话题展开,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畅所欲言。)

  教学预设

  (一)认为小钱是不幸的.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明天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象即将凋零的包含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适当引导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这几个词语来解读小钱是不幸的。

  师:你见过含苞的花朵吗?(还没有开放的花)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生机勃勃,美)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可是小钱的生命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花一般的小钱,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小船,随时都会被巨浪吞没。

  B.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C.带着这样的心情,请你读读这几句话。

  (二)认为小钱是幸运的

  1.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B、骨髓移植对小钱来说是多么重要,十万分之一的几率被小钱碰上了,所以他是幸运的。

  C、想象一下,当小钱知道有了跟自己匹配的骨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跟刚才悲伤的心情与现在开心的心情比较一下,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当时这场地震夺去了两千多人的生命,可是这位青年并没有受伤,他躺在病床上,等候李博士来抽取骨髓。所以,小钱是幸运的。而且,这位青年还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他已经把小钱当作了自己的家人。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中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时候,余震还在侵袭着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才是安全的?可是事实上呢?

  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这里的静静和前面第2自然段中的静静一样吗?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杭州和台湾的距离并不远,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因此,李博士要带着骨髓经过十几小时奔波才能到杭州,才能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所以,小钱是幸运的。

  5.小钱得救了。

  也就是说小钱是幸运的。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是却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其实,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甜丝丝已经预示着这个美好的结局。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要说。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爱心血脉亲情)

  全班齐读两遍。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十、作业设计

  假设一年后的一天,当健康的小钱个台湾青年相见,那将是怎样的情景呢?拿起笔,写下当时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小钱心中的感激之情。

  问题研讨

  如何教学更能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3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生读时不理想,鼓励后再读有进步,表扬。)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

  课后感想: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可以,教师自身的素质比较好,富有激情,而这样的课,情的渲染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在设计中,教师重视了文本中词语、句子的朗读、感悟,符合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成信息,引导得也不错。但是,正如张祖庆老师所说的“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忽视整体的现象,这种整体的缺失,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很多老师往往在学生还没有对文本获得整体初步感悟的前提下,就急于进入对课文局部的分析。这样的分析,肢解了文本,使得学生的理解缺乏一种整体感。第二,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某一部分的时候,喜欢孤立地在屏幕上展示某个句子,而不是将之放在整个文本语境中去解读。第三,忽略对最后一个整体的回归。课文一段段分析完了,往往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了。”我想,这是一节第一课时的课,初读部分时的整体感受文本是否有缺失现象?过早地切入文本的深读研究,对于不少中下生来说,是否合适?

  因为自己以前都是教低年级的,对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涉及不够,对于四年级,我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录像、投影片、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9月22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这一天,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他的命运而跳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的,让我们到杭州医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钱吧。自由读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段话中,用心去体会,你体会到什么?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

  3、过渡:

  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大约在十几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看看那动人的一幕。小声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用心想一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体会、朗读感悟。

  ⑴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⑶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5、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

  6、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脉亲情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同桌两位同学,一个作为小钱,另一个则是台湾青年,向对方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2、指名说。

  3、播放录象,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

  4、学生贴亲情卡,播放《爱的奉献》。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相关部分,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数人回答,主要着眼于字形、字音和自义。其中“骨髓”这个词读错的人较多,教师作了强调,但在后来的反馈中还是有学生读错,教师自己也老是读错。还对“间隔、暂停”等词正了音。还有学生提了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课件出示了“袭、暂”的田字格。)

  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

  (生数人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好几个学生“白血病”的“血”读错,教师正音,但感觉引导得还不够,其实在三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现了血的两个读音,区分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与性质地位”一章开宗明义:“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里,“人文性”被提升到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既是一种科学素养,也是一种人文素养。它重视语文教学过程,重视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一篇课文。文中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大陆青年不幸身患白血病,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家人的安危,为这位大陆青年捐献骨髓;台湾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抽取骨髓,两岸人民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正是一个人文教育的好的载体。

  一、在期待中学会关心,接受人文

  师:这个年轻人的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却不曾开放就将凋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你的心情呢?

  生:小钱肯定特别伤心,因为他快要死了,可是他还很年轻。

  生:我也认为他会非常难过,我内心里也为他痛苦。

  师:你为他痛心,跟着自己的感觉读一读这句话。(生感情朗读)

  生:我为他着急。

  师:急什么?

  生:急救他命的可能性太小了。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唯有……才能……”看出小钱生命只有一线希望。

  师:是啊,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骨髓都有可能不相配,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

  在20万人里面才可能找到可以为他移植的骨髓。小钱生的希望多么渺茫啊!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感情朗读)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求。探求什么?

  这是老师的责任。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围绕关心来组织教学是诺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张。那么,对教育来说,又该从哪里入手来教会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自己和爱他人呢?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能够培养孩子学会关心的教育呢?本课开始,我就引导孩子直接探求、关注杭州青年的命运,一句“真让人痛心啊”敲击着孩子的心灵,激起学生读书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关怀。孩子们热情投入、真情流露、以心契心,是收获人文思想的时候。

  二、在文本与心灵的对话中体验感情价值——感受人文。

  生:同一时刻,在台湾刚刚发生过大地震,可是医护人员却在为小钱抽取捐

  献者的骨髓。

  师:当你了解到这些,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最强烈的感受是非常感动。

  师:哪些地方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请再次读这段文字,用心去默读,划出

  令你感动的词句,先完成的同学可以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生:这里让我感动,一场大地震刚刚过去,可台湾的人们却在为小钱忙碌着。

  师:好,书暂时放下,一提“地震”,你脑海中肯定会出现一幅画面,描述一下好吗?

  生:声音震耳欲聋,房屋倒塌……

  生:地震很可怕,这种自然现象的破坏力很大。

  生:地震可能会让一座城市变成废墟。

  师:7.3级的大地震来临,顷刻间就是墙倒屋塌。地震过去后余震随时可能袭击人们,危险随时存在,台湾青年应该想的是什么?

  生:他应该想自己躲在那里,怎样保护家人。

  师:可他实际想的是什么?

  生:他实际想的是小钱。

  师:你从哪读出来的?

  生: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引读:台湾青年为他人着想,这是一种优秀的品德——

  生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师引读:对于他来讲,这是一个坚定的信念——

  生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

  的骨髓。”

  师引:置自己安危于不顾,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大陆青年,这是多么崇高的

  精神啊!请同学们再读——

  生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这件事中,感动无处不在,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

  《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

  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独特性;让学生亲密地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从而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从“让我们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悟情、生情。抓住了“这位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这鲜活的形象、铭心的场景、抓住“沉着地站在病床旁,”等感情强烈的内容来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灵的感动。学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从而在情感、态度、价值等精神领域产生影响,感受到语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以上是对本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审视。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学习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表达不够充分,例如:重点理解“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可贵,体会到生命将逝的悲哀,感受到骨髓移植的必要性,急迫性。应读出这些感受来,学生朗读时并没有把这种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到位。课堂上这一环节就让学生读了两遍过去了,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还有,学习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学习和感悟。如:在学习本课字词这一环节中,好多同学把间隔(jiàn gé)读成了jiān gé,那么对字音地纠正就可以联系这个词的意思,但在教学中却是采用了反复读词这一原始的方法。还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引导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提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读懂文中的关键词句,品味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等医务人员奔波的艰辛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酝酿血脉亲情

  1、师: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细细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感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三次引读课题,交代学法)

  2、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小诗,边读边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词。

  桂树飘香,阳光灿烂;花苞凋零,满怀希望;

  地震袭击,海峡彼岸;台湾同胞,心系小钱;身向空旷,才更安全;余震暂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绽放;血脉亲情,代代相传。

  3、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再讲讲故事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诉板书: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根据板书全班一起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小结:引导学生运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关键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潜心对话,感悟血脉亲情。

  过渡:因为故事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读起来格外令人感动。同学们想一想,故事当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生自由答)

  师:台湾同胞冒着余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3、 4、5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刚才同学们用心品读了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台湾青年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

  出示“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哪个词最令你感动?交流感受。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静静地躺着”

  1、在静静中感受台湾青年的品质。

  预设:1生答:

  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那一场地震。(师出示课件)

  所以台湾青年就是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教师接读: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知道什么是余震吗?意味着什么?(房子随时倒塌,危险随时发生,生命随时受到威胁,骨髓抽取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从“余震”引出句

  二、句三:(可引出第五自然段)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余震带来的可怕后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不得不停止)

  教师评价:(由此可见这余震可不一般那!余震的破坏,也有如此之大。突如其来,它就是说余震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刹那间来的,随时随地。是呀,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降临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险。)

  教师:面对如此危险的环境,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了涓涓流出......

  师引导:如果是平时,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预设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的危险。)但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过渡:如果你就是这次大地震幸免于难的一人,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师追问:“台湾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亲戚朋友是否还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还能和亲人相见)

  教师评价: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还是(读——)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当余震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身下的病床咯吱咯吱作响,那位青年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当余震再次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那位青年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总结:这位台湾的青年认识小钱吗?而他却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舍下亲人的安危给他捐献骨髓,一个“静静地”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台湾青年?这样一个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的青年怎能不领我们感动呢?

  2、在“沉着”中感受李博士的品质。

  在这场与死亡争夺生命的行动中,还有一个人的举动也令我们感动,他就是“台湾花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交流令你感动的词语。

  (1)“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哪个词令你心中一动?“沉着”,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镇定?李博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保持沉着?

  预设“冒着生命的危险沉着,大地仍在摇晃,手术里可能什么还在摇晃,稍有地震知识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什么地方最安全?可他却没有离开,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等什么?等余震的间隙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

  (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一次又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从小钱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火种;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浓浓的爱心;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在余震中做手术的李博士来说,意味着——成功的喜悦;看到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读者来说,意味着——深深的感动。

  (3)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静下心来读第6自然段,看看哪个词深深印在了你的心里?

  “奔波”——(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路线,老师解说时间表。)这样的行程花费了12个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紧张、漫长,艰辛)

  师:这个紧张,漫长,艰辛的十几个小时,就是“奔波”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已经十分疲惫了,他休息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到的,“连夜”但他并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

  同学们,李博士认识小钱吗?他却冒着余震的危险抽取骨髓,不辞辛劳为小钱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一个“沉着”一个“奔波”一个“连夜”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博士?这样一个医德高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的李博士怎能不令我们敬佩和感动呢?

  三、回顾课题,点明中心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这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小钱得救了!”

  是谁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是两岸同胞用什么为小钱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是啊,这座跨越海峡的不仅仅是生命桥,还是两岸同胞共建的爱心桥啊!

  四、拓展,深化主题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李博士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他会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小钱捐献骨髓台湾青年

  白血病余震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献精神。

  3、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一、背景资料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白血病的图片,师话外解说,学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严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读

  在杭州,有一位18岁的青年小钱,他就得了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这个青年的。

  1、点名读句子,进行适当点评:

  师激

  朗读:18岁啊,含苞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就该怎样来读好这2段呢?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名个别读。

  3、重点语句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导朗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三、过渡

  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在十万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与他匹配的骨髓!这十万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读课文,从3~6段找出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围绕主线,探究理解

  1、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点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随学生的介绍可以打乱顺序讲。)

  ⑴出示地震的相关图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练习:“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组练笔,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全班跟读。)

  ⑵从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余震是非常强烈的,余震来了,会有哪些影响?

  句型练习: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口头练习,汇报。)

  ⑶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进行评议后齐读。

  ⑷从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这个过程的艰辛。

  六、阐明结局,激发情感

  一场历经24小时的生命救助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你们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这座生命之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吗?

  (爱心。)

  在这座爱心之桥的.搭建过程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七、小结

  也许人为的阻碍能阻隔两岸人们之间的来往,但那亘古不变的亲情是什么东西也隔不开的!

  再读第七段,升华感情,达到最高潮。

  (音乐响起。)

  八、课外拓展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和什么人说呢?请你们写一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9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课后,学校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记人叙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如六要素概括法,讲人物之间发生的事的方法),进而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2、通过独立学习或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全体学生能够把课文读正确、多数同学读流利。

  3、学习在听读或朗读中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包含的感情,并试着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

  1、带领学生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识。

  2、让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解决字的读音问题,画出容易读错的词、不知读音的词和不理解的字词。

  一、导入。

  1、直接导入,师生共写课题。

  2、指导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1)、观察“跨、海、峡、的、桥”都属于什么结构的字,再观察每一个字的左右两部分,发现有什么特点。

  (2)、学生书写,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3)、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提出建议。

  3、提出问题,解决部分问题。

  预设问题:海峡什么意思?生命桥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对于“海峡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可以出示课件,直观了解。对于后两个问题,先暂时搁下,放到理解课文后再解决。)

  二、读书闯关第一关。

  1、介绍第一关闯关规则:下面我们要读课文了,对于读课文,我为大家设置了读书的六个关卡,请你试一试你能闯过几关。首先我们听一听我们读书第一关的闯关规则。活动规则是这样的:请你再次浏览课文,把易读错的'词或确定不了读音的词写到黑板上竖线的左侧,把不理解的词写到黑板上竖线的右侧。如果哪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能把所有的字音都读正确并能解释一两个词语,那么这个小组就算闯关成功,下面大家可以先往黑板上写词语。前面同学写过的,你就不要再写了。

  2、学生到台上写词语。

  3、读词解词。

  注意鼓励。

  三、读书闯关第二关。

  1、介绍规则。现在进行读书闯关第二关。规则是这样的,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可以读一到两个自然段,要求合作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完。组长和副组长不允许读错1处或有1处不太流利。其它组员可以出现1处。谁能按这个要求把课文读下来,谁就算闯关成功。现在请组长分配每人读的内容,并练习读。时间为两分钟。

  2、组长分配任务,练习读。

  3、在组内正式开始闯关读。

  4、鼓励闯关成功的同学。

  四、读书闯关第三关。

  1、回忆以前学习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用以前教师教给自己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挑生讲,老师注意倾听,发现学生说的不到位的给以引导或纠正。

  4、教给学生其它的方法。

  五、读书闯关第四关。

  1、介绍规则:听老师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练习本上记下你心中的感觉并能把这种感觉基本上读出来,就算过关。现在请大家合上书,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范读。

  2、学生汇报感觉并读出这种感觉。

  六、读书闯关第五关。

  下面我们进入我们读课文闯关的最后一关:请你自由朗诵第2自然段,如能在最有感受的句子旁批下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就算闯关成功。

  七、谈收获和疑惑。

  再次读课文,看板书,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和疑惑。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东。(打一交通设施)

  (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教师由此谈话:

  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

  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

  2、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

  (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略)

  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

  1、提: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理解读)

  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

  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拓展小资料: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捐献者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3万份。而台湾有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库存资料30多万份。)

  生2: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2

  一、复习导入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除了小钱和台湾青年,一旁还有忙碌的(李博士)他又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些什么呢?读第5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二、感知课文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那应该跑到哪里才安全?(空旷)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呢?

  在这摇晃当中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沉着得站着等什么呢?(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你觉得是什么呢?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这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课件)

  3、现在,从大陆到台湾已经通航了,小钱和台湾青年已经有机会再见面了,现在他们终于见面了,小钱会对这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

  ⑴过渡:

  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台湾、青年、李博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

  1、过渡: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出示练习: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他想:也许()但是()。

  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但是()。

  5、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杭州、钱畅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生接读。

  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8、师:骨髓终于抽到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这十几个小时,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补充资料)结合箭头、画外音来了解整个运送的过程。

  ⑵看来刚才的媒体介绍,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⑶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李博士千辛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仅仅是骨髓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师总结:

  是啊,李博士千心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不仅仅是骨髓,还送去了爱心……

  3、师:出示练习:

  也许,钱畅是不幸的,因为()。但是,他又是(),()。

  同学们,请大家完成这个练习。

  4、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用“也许……但是……”句式来练习说话,一方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再次来体会钱畅的幸与不幸的原因所在。)

  5、点题,再齐读题目。

  6、让我们满含激情地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更是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爱心台湾

  钱畅血肉亲情青年李博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程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读题

  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学文

  1、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

  ),台湾同胞在(

  )中,冒着生命的危险,用(

  )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

  2、学习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小钱就非常幸运,得到了台湾同胞的帮助。默读课文的3---5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1)学习句子“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什么情况下抽骨髓?

  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播放地震的片断)请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南投县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为什么?快速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时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来不及去空旷的地方(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时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将会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时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么大的(决心),多大的`(爱心)。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台湾青年他想着什么?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海峡那边的小钱什么样的希望呢,我们来看看。

  A、配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听老师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词?(绝望、悲痛、死亡)

  凋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把小钱比喻成什么?

  是啊,正直如花的小钱此时此刻就要凋零了,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个句子。

  静静地,说明什么?(奄奄一息,缺乏生气)苍白,(没有血色,生命很微弱)

  那么小钱的希望有没有成功,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骨髓已经成功抽出啊(3)学习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骨髓从青年身上流出容易吗?从哪个词看出?指导读一次又一次(读出不容易)

  从一次又一次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此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同学们,请你用心体会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李博士、台湾青年这种不顾危险、忘我的精神呢?(齐读第五段)

  (4)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上午7:30,台湾花莲滋济医院,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8:50,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10:20,李博士带着台湾青年的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下午2:15,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赴香港。3: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晚上8:45,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8:50,浙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警车开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人们翘首期盼的生命火种,终于如期传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艰辛、艰难、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牵肠挂肚、漫长而又短暂)

  李博士为了帮助小钱,他有没有休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连夜)。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3、学习第七自然段

  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师引读: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三、拓展延伸

  1、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他写下来!

  2、全班交流

  四、板书

  22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桥的形状)

  (爱心的形状,形状内写上血脉亲情,世代相传)

  大陆小钱

  台湾同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在上节课中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问题引导,启发质疑。

  出示句子:“小钱得救了。”

  1、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

  3、教师梳理并归纳出以下问题:

  ((2)小钱是怎样得救的?

  三、细读文本,研读品味。

  ◆解决第一个问题。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小钱得救前的情况?

  2、出示重点句,引生品读。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抓住比喻句和“凋零——绽放”这组反义词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①想一想,这个句子是个什么句?(比喻句)

  ②好了,各自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结束,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还发现了什么?(凋零和绽放是反义词。)

  ④这对反义词更加突出了什么?(更加突出了小钱的不幸,是呀,生命如花,不曾绽放就将凋零。)

  (2)指导感情朗读。(教师配乐引读)

  3、引生理解“谈何容易”和“几经辗转”的意思。

  小钱这朵生命之花要想开放必须要经过骨髓移植。然而骨髓移植容易吗?(不容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读句子,教师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理解“谈何容易”和“几经辗转”。

  ◆解决第二个问题。

  1、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了解小钱是怎样得救的。并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词句,想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在旁边作简要批注。

  2、汇报交流。

  (1)指名朗读句子。

  (2)读了句子,你有何感受?(或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3)带着你的感受来读。

  其间相机引生品读两个重点句: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播放“地震”视频,想象人们的所作所为。

  ②抓住“沉着”、“静静”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③指导感情朗读。(教师引读)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读了这句以后,你有何体会?

  ②引生理解“奔波”,进一步体会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③从“奔波”这个词更能说明李博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1、齐读最后一段。

  2、读了本段,再结合全文,想想“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板书:血脉亲情)

  3、师生配乐朗读由最后一段改写成的诗。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过关达标,拓展延伸。

  1、把自己对台湾青年、李博士、台湾同胞或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提示:可以用上本文的好词佳句。)

  2、指名交流,激励评价。

  五、教师小结,总结拓展。

  (完)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

  亲情

  小钱李博士:沉着

  得救台湾青年:静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6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⒈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⒉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

  ⒈交流曾经见过怎样的桥?

  ⒉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⒊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⒉再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合作解决,也可以请教老师。

  ⒊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⒈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⒉展示读:读自己愿读的部分,要读出情感。

  ⒊划分段落:

  第一段(1-2):在杭州某医院,生命垂危的小钱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第二段(3-6):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并连夜把骨髓送往杭州。

  第三段(7):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分节朗读课文。

  ⒉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二、品读感悟第一段

  ⒈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后的心得体会。

  ⒉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⒊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用一个较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这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②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③师:“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⑶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⑷所以,小钱只能……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理解:从“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感受到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

  ⒋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⒌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请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出示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三、品读感悟第二段

  ⒈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⒉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谈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⒊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⒋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⒌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出示: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⒍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师: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情感升华,想像拓展

  ⒈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出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理解: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⒉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根据提示,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它还是一座桥,因为。

  ⒊想象: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⒋归纳中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通过叙述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表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五、作业布置

  ⒈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可以写一写。

  ⒉欣赏歌曲《感恩的心》《爱的奉献》。

  六、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小钱李博士、青年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有感觉阅读文字。

  2,阅读文字内容,了解跨越海峡两岸的桥梁意义。

  3,抓住文字的关键词,体验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了别人的高贵品质,两岸血肉和血缘同胞的感情。

  关键点:指导学生通过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赠骨髓的风险,以及两岸医疗工作者的冲动,跨越海峡两岸生活桥梁的意义。

  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首先,审查整合,揭示主题。

  1,在上一课

  2,进入主题,黑板问题。

  二,问题指导,受到启发质疑。

  显示句子:小钱被保存。

  1,有感觉读这句话。

  2,阅读这句话,你可以问什么问题?(学生问)

  3,教师梳理并总结出以下问题:

  (2)如何省钱?

  三,阅读文字,学习味觉。

  解决第一个问题。

  1,从文本中可以看出哪句话可以省钱之前的情况?

  2,产生关键词,引用产品阅读。这只是18岁以上的年轻人人们,患有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死去的花芽,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花绽放。

  (1)抓住隐喻和死亡—绽放这组反义词,以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①想想这句话是什么句子?(隐喻)

  ②好吧,读自己的'阅读,比较,哪句好,为什么?这个年轻人只有18岁以上,患有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死亡的花芽,只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花生活绽放。这个年轻人只有18岁以上,患有严重的白血病,生活即将结束,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③请读同学,其他同学想想:你也找到了什么?(死和绽放是反义词。)

  ④这对反义词更明显些什么?(更突出的小钱的不幸,是的,生命苍蝇,从来没有绽放会死)。

  (2)引导读者的感觉。(教师音乐介绍)

  3,导致理解容易谈论和几次后的意义。

  这朵开放的生命之花的小花必须经过骨髓移植。但是骨髓移植容易吗?(不容易)你能在哪里看到它?(学生阅读句子,老师提出)然而,找到适合骨髓移植,如何容易。如果没有关系,大约有十万人可能找到适合骨髓。小钱是幸运的,几个后,终于在台湾人找到了。理解很容易谈论和几次后。

  ◆解决第二个问题。

  1,沉默阅读文字3?6自然节,了解如何节省小钱。并绘制最多的话,让你感动,思考你的原因是什么,在下一个简短的评论。

  2,报告交换。

  (1)命名阅读句。

  (2)朗读句子,你感觉怎么样?移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与你的感觉。

  期间摄像机引用了两个关键词:

  李博士仍然站在床边,年轻人安静地躺在床上。

  ①玩地震视频,想象人们做什么。

  ②抓住平静,安静的经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一个为了别人崇高的品质。

  ③引导感受大声朗读。(教师阅读)

  骨髓保留期仅24小时用刚刚拔出的骨髓,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赶路,赶到杭州,当地医护人员晚上为小钱做骨髓移植手术。

  ①以后读这句话,你怎么样?

  ②引导理解匆忙,进一步体验李博士为别人的崇高品质别人的崇高品质。

  ③从急急的话可以解释李博士是怎样的人?

  ◆了解生命桥的意义。

  1,阅读最后一段。

  2,阅读本段,结合全文,想想生活桥指什么?(黑板:血家)

  3,教师和学生的声音阅读最后一段重写诗。

  两岸肉体和血同胞有爱

  在海峡两岸设立生命桥。

  也许

  小钱和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连在一起

  那血亲

  就像生命之火

  将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第四,通过标准,扩展扩展。

  1,对自己台湾青年,李博士,台湾同胞或两岸血肉和血缘同胞最想写下的话。(提示:你可以使用本文的好话。)

  2,名称交换,激励评价。

  五个老师小结,总结发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8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感知给予的快乐

  (吃蛋糕比赛。)

  (出示大屏幕),有三块蛋糕,第一块5寸大,第二块7寸大,第三块10寸大。

  1、现在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吃的蛋糕多,我们假设你们吃的速度一样快,你先吃哪一块?

  2、下面进行第二轮测试,还是这样三块蛋糕,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块?

  3、总结:

  你们让我很感动,因为你们不仅聪明,还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为此,我要送你们一句名言,是我从书中读到的──“给于是快乐的!”(学生齐读)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那么,假如需要你给予别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我们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远回避,我们要在学习中思考。

  今天这节课,张老师想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以“给于是快乐的”为主体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导语过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或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

  凋零 绽放 辗转 步履匆匆 突如其来

  空旷 暂停 身躯 白血病 同胞

  3、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 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深刻体会

  1、导语:

  故事发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谁──小钱

  什么事──患了白血病

  2、重点句理解:

  这个刚满18周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齐读;

  ⑵ 你读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绽放(反义词)。”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

  ⑶ 18岁,如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没来得及开放,如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因为患了白血病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缓啊。但是,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我们祖国的台湾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

  3、全班交流?预设重点句:

  ⑴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① 理解“同一时刻”“步履匆匆”;

  ② 为什么李博士会步履匆匆?

  ③ 有感情朗读。

  ⑵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① 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② 理解“沉着”。

  ③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什么李博士仍沉着地站着,青年还静静地躺着?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④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⑤ 小结: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4、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学习第七节:

  ⑴ 导语:

  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那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

  ⑵ 齐读最后一节。你又读懂了什么?

  ⑶ 教师小结: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四、总结诗朗诵

  宝岛台湾同大陆被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师借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钢琴曲伴奏,朗诵《乡愁》。

  五、想象拓展,启迪心灵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2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

  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如: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心中难以平静,他在想些什么?余震不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不知道什么?当小钱得救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他又想些什么?这些说话、写话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实践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的过程。在说写中学生的体验融进了精神和灵魂,学生的感悟不断升华,真正由“文”走向“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1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06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02-0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02-1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11-1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11-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02-1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设计02-0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模板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