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

2024-06-13 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与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能力.

  难点:在画图的三个步骤的列表中,如何恰当地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问题.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函数有哪三种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2.结合函数y=x的图象,说明什么是函数的图象?

  3.说出下列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新课

  1.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其步骤:

  (1)列表.要注意适当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什么叫“适当”?——这就要求能选取表现函数图象特征的几个关键点.比如画函数y=3x的图象,其关键点是原点(0,0),只要再选取另一个点如M(3,9)就可以了.

  一般地,我们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就要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出表来.

  (2)描点.我们把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看作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3)用光滑曲线连线.根据函数解析式比如y=3x,我们把所描的两个点(0,0),(3,9)连成直线.

  一般地,根据函数解析式,我们列表、描点是有限的几个,只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这有限的几个点连成表示函数的.曲线(或直线).

  2.讲解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和例.画出函数y=x+0.5的图象.

  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自己动手画图.

  练习:

  ①选用课本练习(前一节已作:列表、描点,本节要求连线)

  ②补充题:画出函数y=5x-2的图象.

  作业:选用课本习题.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研究函数的图象,对图象所表示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更有形象而直观的认识.把函数的解析式、列表、图象三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函数的本质特征.

  2.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积极性.

  3.认识到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代替了手工绘图功能.故在教学中要倾向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

  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是特殊的数集之间的对应;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

  两集合间用对应来描述函数的概念;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2.问题.

  在初中,我们曾认识利用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义函数?常见的函数模型有哪些?

  二、学生活动

  1.复述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

  2.阅读课本23页的问题(1)、(2)、(3),并分别说出对其理解;

  3.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函数的对应本质.

  三、数学建构

  1.用集合的语言分别阐述23页的`问题(1)、(2)、(3);

  问题1 某城市在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

  (2)这几个变量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问题2 略.

  问题3 略(详见23页).

  2.函数: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f(x),x∈A.其中,所有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f(x)的定义域.

  (1)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函数的本质是一种对应;

  (3)对应法则f可以是一个数学表达式,也可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表格

  (4)对应是建立在A、B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可以是有限集,当然也就可以是单元集,如f(x)=2x,(x=0).

  3.函数=f(x)的定义域:

  (1)每一个函数都有它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

  (2)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集合,如果没

  有指明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定义域为一切实数.

  四、数学运用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集合A 到 B的函数:

  (1)A={1,2,3,4,5},B={2,4,6,8,10},f:x→2x;

  (2)A={1,2,3,4,5},B={0,2,4,6,8},f:x→2x;

  (3)A={1,2,3,4,5},B=N,f:x→2x.

  练习: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x→2x,x≠0,x∈R;

  (2)x→,这里2=x,x∈N,∈R。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x—1;(2)g(x)=x+1+1x。

  例3 下列各组函数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A.=x与=(x)2; B.=x2与=3x3;

  C.=2x-1(x∈R)与=2t-1(t∈R); D.=x+2x-2与=x2-4

  练习:课本26页练习1~4,6.

  五、回顾小结

  1.生活中两个相关变量的刻画→函数→对应(A→B)

  2.函数的对应本质;

  3.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

  六、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31页习题2。1(1)第1,2两题.

  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难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y=kx(k为常数,k≠0)

  图象形状双曲线(以原点为对称中心)

  k>0位置一、三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k<0位置二、四象限

  增减性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例题讲解

  例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一支。

  (1)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几象限?试求常数m的取值范围;

  (2)点都在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比较的大小

  例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求:

  (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AOB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

  课本P70练习1、2题

  五、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六、课堂作业

  课本P72/第5题

  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 4

<title>  从不同方向看</title>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2.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简单性质;

  3.初步了解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作图过程中由一般到特殊方法的转变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作图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

  2.经历作图过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基础上,从图象这个角度对一次函数进行近一步的研究。教材先介绍了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列表、描点、连线法,再进一步总结出作一次函数图象的特殊方法。两点连线法。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材以议一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二者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图象及性质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会熟练作出一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及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情分析

  函数的图象的概念及作法对学生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教材从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开始介绍,得出一次函数图象是条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用两点连线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在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二者之间的探讨这部分内容上,不要作更高要求,学生能回答书中的问题就可以了。教学中尽可能的多作几个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条直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下图是小红某天内体温变化情况的曲线图。你知道这幅图是怎样作出来的吗?把每个时间与其对应的体温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这些点,这样就可以作出这个图象。

  二、新课讲解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下面我们来作一次函数y = x+1的图象

  分析:根据定义,需要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许多点,因此我们应先计算这些点的横、纵坐标,即x与对应的y的值。我们可借助一个表格来列出每一对x,y的值。因为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取一切实数,所以X一般在0附近取值。

  解:列表:

  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y = x+1图象(如图)它是一条直线。

  三、做一做

  (1)仿照上例,作出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

  师:回顾刚才的作图过程,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这三个步骤。

  师:回答得很好。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作出更多函数的图象。

  师:从刚才同学们作出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

  (2)在所作的图象上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纵坐标,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y=2x+5

  四、议一议

  (1)满足关系式y=2x+5的x 、 y所对应的点(x,y)都在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吗?

  (2)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上的点(x,y)都满足关系式y=2x+5吗?

  (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有什么特点?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例1做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点评:作一次函数图象时,通常选取的两点比较特殊,即为一次函数和X轴、 y轴的交点,在列表计算时,分别令X=0,y=0就可计算出这两点的坐标。正比例函数当X=0时,y=0,即与x 、 y铀的交点重合于原点。因此做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只需再任取一点,过它与坐标原点作一条直线即可得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从而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在作图时,只需确定直线上两点的位置,就可得到一次函数的图象。一般地,作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六、课后练习

  随堂练习习题6.3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认识,得到作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殊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数形结合,找准这两个特殊点坐标的特点(x=0或y=0),让学生理解的记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 5

  一、背景分析

  1.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讲述内容为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二节,也这一章的重点。本节课是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其图象和性质的过程。

  本节课前一课时是在具体情境中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概念。函数的性质蕴涵于概念之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是对其内在规定性的的认识,也是对函数的概念的深化。同时,本节课也是下一节课《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的基础,有了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便于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问题和解释问题。

  传统教材在内容和编写意图的比较:传统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仅有一节,新教材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增加至一章。本节课中的作函数图象的要求在新旧教材中并不一样,旧教材对画图只是一带而过,而新教材中让学生反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下一步性质的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在学生进行函数的列表、描点作图是活动中,就已经开始了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而且通过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整和,逐步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整体性认识。在旧教材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只是简单观察以后,由老师讲解得到,但是在新教材中注重从操作、观察、概括和交流这些数学活动中得到性质结论,从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重视获取知识过程体验的新课标的精神。

  (1)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和;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3)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2、对学情的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对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了反比例,但都处于浅显的、肤浅的知识表面,这对于他们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没有多大的帮助,但由于本节课采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比较形象,便于学生接受。

  二、教学过程

  一、忆一忆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是怎么作出一次函数图象的吗?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图形?

  生:作一次函数的图象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

  生乙: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师:大家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对过去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那么同学们想一下,y=4/x是什么函数?

  生:反比例函数。

  师:你们能作出它的图象吗?

  生:可以。

  点评: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为后面的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做好准备。

  二、作图象,试比较

  师:请填写电脑上的表格,并开始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

  师:再按照上述方法作y=-4/x的图象。

  (学生动手操作)

  师:下面大家分小组讨论:对照你们所作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师:讨论结束,下面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1:它们的图象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

  生2:y=4/x的图象的两条曲线分布在一、三象限内,而y=-4/x的图象的两支曲线分布在二、四象限内。

  点评:这里让学生自己上台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细观察,找规律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观察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当k的发值生变化时,函数的图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小组讨论有什么规律。

  (展示图象,让学生观察y=k/x的图象,按下动画按钮,在运动中观察值的变化与函数的图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们充分讨论)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刚才讨论的结果。

  生:我发现函数图象的变化与k的值有关: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看来大家都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对规律总结的也比较完整,下面我们一起把刚才两个环节的知识点一起总结一下。

  (1)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所组成的。

  (2)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一、三象限;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在二、四象限。

  (3)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师:如果我们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绕原点旋转180后,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生:我发现旋转后的图象与原图象完全重合了,这说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师:大家做得很好。那么,如果我们在图象上任取a、b两点,经过这两点分别作轴、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分别为s1、s2,观察两个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并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题目:

  (1)拖动k,使k变化,观察k不断变化过程中,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2)拖动函数上的点,观察矩形面积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结论。

  生: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中,不管k值怎么变化,矩形的面积始终不变。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总结得也很正确。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让他们分组交流,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意识。结论主要有学生来发现,体现了新课程理论的精神。

  四、用规律,练一练

  1、课本137页随堂练习1

  生:第一幅图是y=-2/x的图象,因为在这里的k<0,双曲线应在第二、四象限。

  2、下列函数中,其图象唯一、三象限的有哪几个?在其图象所在象限内,的值随的增大而增大的有哪几个?

  (1)y=1/(2x)

  (2)y=0.3/x

  (3)y=10/x

  (4)y=-7/(100x)

  生:其中(1)(2)(3)的图象在一、三象限;(4)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五、想一想,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甲:我今天知道了怎样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生乙:我今天知道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所组成的。

  生丙:我还懂得了:当k>0时,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生丁:我还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性质解题。

  师:看来大家今天学到了不少知识,只要大家能保持这种对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在数学上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总评:本节课很好的反映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首先,就是将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尤其是采用了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教学,在本节课从进入课堂到结束,始终有多媒体教学的参与,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也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可以看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其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始终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气氛中进行,如在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就在小组内进行了广泛交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新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同时教师也主动的参与进去,把自己也当成了教室里的一员,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教材的钻研、教学内容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生学情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比较顺利,对重难点内容也有效的进行了突破,尤其是电脑的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于成了课堂的主人,所以在课堂上保持了高涨的热情,因此这堂课的效果也较好。

  • 相关推荐

【函数的图象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二次函数图象教学反思07-08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07-26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教学设计(通用5篇)01-3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反思的内容06-25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设计07-28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说课稿12-29

高中物理《波动图象的应用》的教学设计06-26

数学函数教学设计(通用12篇)06-0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3-09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教学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