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教学评价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
一、评价的目的意义
(1)促进党的教育方针的真正落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调整教育教学各因素、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权重,控制教育教学和课内外活动向最优化、素质教育化方向发展。
(3)激励学校、教师、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4)对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成效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评价与特长评价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突出对其有益的个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素质进行评价。
2.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原则
在对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教学常规的建立与管理,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实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与效果,对单元教学效率与效果的评价。
3.坚持整体评价与抽样评价结合的原则
在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定期整体评价的同时,适时采用不定期分项抽样评价,加强对教育教学状况和效果的宏观监控和微观管理。
4.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的原则
以定性的“等级”和“评语”评价为主,以定量的“百分数”和“百分率”为辅,使评价尽量科学合理。
三、评价的基本程序
1.分级评价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价。
2.先过程评价,后阶段评价
过程评价采取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的办法进行不定期评价。阶段评价于学年末和学期末组织进行。权重分别为0.4和0.6。
学校坚持对教学过程和单元、学期教学质量进行系统评价。
四、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评价(权重0.2)
(1)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评价,主要对学校教学常规的建立、管理和教学工作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2)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评价,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听看查访”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3)评价依据《两河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标准》中的指标进行较客观的评价,每项指标达到计1分,未达到计0分。
(4)全部指标均达到为“优秀”等级;有两项未达到为“良好”等级;有四项未达到为“基本达标”等级;有五项以上未达到为“待达标”等级。
2.教研水平评价(权重0.2)
(1)教研水平评价主要对学校基层教研组织的建设、地位、活动状况、活动成效进行评价。
(2)对活动状况的评价,采取随机抽样直接参与的'方法进行;对其他方面的评价,采劝听看查访”的方法进行。
(3)全部指标均达到为“优秀”等级;有两项未达到为“良好”等级;有四项未达到为“基本达标”等级;有五项以上未达到为“待达标”等级。
3.教学效率评价(权重0.2)
(1)教学效率评价主要对各科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评价。
(2)课堂教学的评价,采取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的方法进行。
(3)评价参照《各科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依据《各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由学校评价组进行综合评价。
(4)先定量评价,再定性评价。定性评价除明确等级外,还应针对教学风格、突破创新方面、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作简短评语。90分及以上为“优秀”等级,75分及以上为“良好”等级,60分及以上为“基本达标”等级,60分以下为“待达标”等级。
4.教学效果评价(权重0.4)
(1)以分课目标为基础,以单元测评矫正补偿为关键,以阶段质量标准为准绳,逐步建立全面、系统、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2)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家长、学生三者结合,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想行为的评定、指导,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评定均采取等级制,利用班会时间,广泛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互学活动。《评定表》由学生个人管理,定期(两周)与班主任、家长见面,并评定等级。
(3)各学科的学年和学段阶段性评价,由中心学校组织进行,权重分别为0.4和0.6。非统一测试学科由各学校组织安排进行。
(4)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社会五个学科的评价,采取平时评定和学年、阶段评定结合的方式进行,权重分别为0.4和0.6。平时评定主要对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各次作业情况或各项技能、技巧、能力进行评定。
(5)平时评定分别由班主任和各科科任教师组织评定;学年和阶段面测由学校组织不少于3人的测评组评定;学年和阶段笔测由学校根据情况组织评定。
(6)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测评,教育内部可以使用百分制操作,但对外(学生、家长、社会)小学各学科均采用等级制。设“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和“待达标”四个等级。折算按90分及以上为“优秀”,75分及以上为“良好”,60分及以上为“基本达标”,60分以下为“待达标”。
(7)学生参加学校及以上级别的各种竞赛、展评、表演等活动获奖,当年相应学科的相应方面的测评可以免测,并记为“优秀”等级。
(9)对各科教学效果的统计和分析,依据统计表,按平时、笔测等不同项目分项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中,应特别重视单科达标率,全科达标率和单科优秀率、全科优秀率,增加对特长生的统计和分析。
(10)学期和学年结束,均应依据《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对学生进行全
面的分项等级评价和综合评价。分项评价表均留有一些空项,学校应根据办学特色、学生实际、学生个性和学生特长等作补充填写。综合评价应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等级+特长+鼓励”。综合评价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结合进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由学校归档保存,定期与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见面。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2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3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修文中心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如下:
一、评价内容 :
(一).体育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体育工作管理,教学教研,一小时锻炼活动与比赛,运动队训练与参加上级竞赛,体质健康测试,体艺2+1技能,器材管理
(二)体育教学质量:其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心校各种比赛。附加:参加上级竞赛获奖,包括团体奖与个人奖。
二、评价细则
(一)体育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评价(100分)
1.体育工作管理(10分)。
(1)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上级上有关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掌握其操作要领(4分)。
(2)制定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规划,方案,相关体育工作的教师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考核细则。学生学习纪律、评价办法(6分)。
2.教育教学教研工作(30分)。
(1)能够按体育课标开全、开足体育课程(2分)。
(2)每学期制定完善的体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师上课做到有教案、并进行课堂情况记载,教学工作总结(10分)。
(3)教学质量测试。每学期能够按照中心校的安排进行除中心校抽测年级外班级的测试,并进行成绩登记与统计,写出教学质量分析(8分)。
(4)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与培训,课堂教学活动。并做好教研活动笔记,及时写出反思或感想,经验总结或论文。发表在学校体育博客上(10分)。
3.课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与学校比赛(20分)。
(1)课外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12分)。
大课间:活动内容达三个项目以上,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规范整齐、学生做操是否能做到精神饱满、快、静、齐、动作准确、姿势优美,每次能做有记载,有评价(4分)。
课外活动:活动时间原则上当天每有体育课的年级进行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体育组长做到到月计划、周安排,班主任组织活动,并做好记载。冬季长跑为每天必活动内容。长跑距离一、二年级适量,三、四年级不少于1000米,五、六年级不少于1500米(8分)。
(2)学校体育竞赛(8分)。
每学年学校组织各种竞赛8 次,少一次扣一分,多一次加1分,每次竞赛做到有安排、过程记载、成绩登记、小结、照相。
4.体育运动队训练与参加上级比赛(15分)
学校根据中心校体育中心工作与学校实际情况,组织各种体育运动队,,有各运动队训练有学期计划,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工作,做到坚持不断的长期训练,训练有记载。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种比赛。
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10分)
(1) 根据上级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工作的安排,要认真、按质、按量、按时测试,上报。做到有安排、有测试成绩记录表,学生成绩登记表,各项目成绩统计表,总分成绩统计表,总结分析及相关照相。测试结果要公布,(7分)
(2)学生体质健康卡。按要求填写完整,反馈家长签名(3分)。
6.体育艺术2+1项目(10分)。
(1)体育技能的设置与申报。
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的实施方案,每学期有计划。设置学校开展“体艺2+1”项目,并向学生推荐,由学生自报(根据学校教师的特长各校应设置一项整体性体育技能)。制定各学段各项技能成绩评定标准(4分)。
(2)体育技能的训练与成绩评定
利用课堂、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各项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学段所申报体育项目的技能。按学段第一学年度初评,第二学年度总评,并发证书(6分)。
7.体育器材管理(5分)。
器材室做到整洁、卫生、制度上墙。分类摆放器材。
体育器材记账规范,有总账、分类帐、明细账,记帐有凭证,每学年进行一次器材统计。
有相关器材使用、借还、维修、损坏等登记薄。
(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100分)
1.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60%)
根据区教育科有关体育教学质量的测评精神,按合我中心校的实际,每学期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由中心校抽测 2 ---3个年级,其余年级学校自测,测试项目,一般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为主:复指成绩计算:及格率占6 0%,良好率占25%,优秀率占15%。
2.体育竞赛(40%)
按中心校组织的大形体育竞赛进行评价,一般是春学段:“田径运动会”与“蓝球比赛”;冬学段“三项”比赛与“柔力球”根据实际情况每学期按中心校实际竞赛项目按平均分计。
“田径运动”与“冬季三项赛”根据分组队数,第一名参赛队数加1记分,第二名减2 分,第三名起依次递减1分,然后将所得分乘本校达标率。
其它团体比赛按等次记分:一等记40分,二等记36分,三等记32分,四等记28分。
3.参加上级竞赛
凡代表中心校参加区级竞赛,在总复指成绩中附加:
1.以团体参加竞赛:第一、二名加6分、第三、四名加4分、第五、六名加2分。
2.以个体参加竞赛:第一、二名加3分、第三、四名加2 分、第五、六名加1分。
参加市级竞赛相应项目加倍记分(只记最高一次)
4. 教学质量总复指成绩
体育教学质量总复指 = 教学质量得分×60% + 竞赛得分 + 附加分
三、评价办法
(一)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原则
中心校将根据工作安排,及时的对各项工作作出考评。对工作过程、态度及档案资料作出及时评价,不到位的提出整改建议与改进措施。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采取灵活动多样的方法,对日常工作深入学校实地检查,送交档案检查办法进行考核评价。用优、良、中、差进行等级呈现。实现过程考核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杜绝档案资料的.假性。
学期末对各校体育工作做出整体的评价,重点对在过程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与工作程序不到位问题,整改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结合过程考核情况全面完整地、客观地、对一学期工作作出评价。
过程评价按60%记,终结评价按40%。
(二)客观性原则
无论是过程性还是终结性评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每项工作过程、态度及档案资料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在恳定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地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对以后的工作和发展作出价值判断。不主观臆断和掺杂个人情感。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多途径获取全面、真实的工作过程信息,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献计献策,并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公平、公正原则
严格按照考核评价细则和考核程序进行考核,尊重事实,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不能宽严不一,有亲有疏。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4
建立起正确的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导向,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考核评价直接影响教改的进程,只有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保护教师从事教改的积极性,才能树立起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促发展的观念,正确引导教改走向深入。今后对教师要从一般的管理性评价,转向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重点要素的评价。
一、评价的方向和原则
新的教师评价,要定位在拉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方向上。要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课堂;要有利于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要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分析、反思与改进;教师评价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研、教改及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以学生考试成绩、综合素质和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重点要素并重的原则。
二、评价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教师自身、学生实际,运用“六步实效教学流程”深化教学改革情况。
看课前参与集体备课情况,学案设计合理情况,合作考试试题实用情况。重点看运用“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中“点拨自学、交流解惑、合作考试、定向反思”几个环节,来解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课堂的问题。对于仍用“满堂灌”式授课的教师考核要实行一票否决制。
2.主动承担“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中重点环节有关课题的研究、运用、推广情况。
要看教师有没有承担有关课题,课题是不是拿到课堂上、实际中研究,是否取得成效,是否形成成功做法,是否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对于没有申报有关“六步实效教学流程”课题的教师视为将来培训的对象。
3.消化性考试的操作情况。
要看消化性考试的试题质量,组织形式,取得实效的情况。
4.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情况。
剔除题海战术、杜绝拼时间的低效劳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5.以论坛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情况。
参与绥棱教育论坛情况,重点看教师所获会员级别和发帖的质量(经论坛组织确认并被置顶的帖子视为高质量),看教师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情况。
6.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情况。
要看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整合、增减等,重点看县本、校本教材的合理运用。
7.参与实战式培训情况。
要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实战式培训工作,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为能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开展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重点看教师参与出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及在实战式培训中发挥的作用。
8.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情况。
是否把分层教学策略与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困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空间。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实施跟踪管理,以科学分层的方法,促进学困生成绩的逐步提高。做好控辍工作,降低流失率。
9.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情况。
教师是否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利用课堂教学、课外谈心、学生互助等形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品格意志行为训练,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愉快中健康成长。
10.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
看学生自治组织参与学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效果;看学生自治组织在合作学习和成绩提高中发挥的作用;看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
11.学校关注的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其他内容
学校关注项目由学校自行掌握。包括教师专业成长(基本功、业务学习等),参加集体组织的活动(根据次数及质量核定分数),以及其它重要事项。但不得用于教育局规定不准考核的日常项目。为了集中广大教师对重点工作的注意力,把他们从繁重的琐事中解脱出来,给教师以应有的信任和人文的关怀,对日常工作纪律、准备授课的教学设计、批改学生作业等事项,不再进入教师考核的范畴,由学校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一般性关注与管理。
12.总分外加减分情况
教改有突出贡献、师德师风、获得荣誉、工作量方面,采取在总分外加减分的办法考评。对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有创新成果、提出过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被上级组织采纳)的教师,要酌情加分;师德师风看遵守“七不准”情况;对于获得国家、省、市、县、校各项荣誉的教师要视荣誉的级别进行相应的有梯度的加分;对于超工作量和不满工作量的要适当加减分(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被教育局选为研究室成员和进修校选为兼职教研员的教师要加分。加减分不超过5分。
上述内容是考核教师的主要项目,同时各校还要设置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考试成绩权重。小学、初中学生考试成绩占教师年度考核比例为30%,高中学生考试成绩占40%。
三、评价方式方法
1.各校要建立考核领导小组,制定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及细则,并把制定的考核评价方案及细则上报教育局。
2.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要让领导、教师、被评价者、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采取领导测评、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学生和家长测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扩大信息反馈渠道,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位教师,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参考材料,以便自身提高。
3.要重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师平时工作考核与学期末考核结合起来,使评价的内容更加具体,评价的过程更加完整,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
四、考核结果运用
教师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晋升职称、提拔干部、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对于个人素质好、研究能力强、在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要进行重奖,并在这部分教师当中继续加大取消坐班制的范围。
总之,各校要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工作,进一步激发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不断完善,促进教改深入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5
一、总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搞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保证,为促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依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校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二、教学常规量化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加强教学研究的同时又突现教学常规是教学的基础的指导思想,依照各学科特点,特制定本校教学常规工作最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工作和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参照。
(一)教学情况 37分
根据随堂听课、巡课、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一是了解落实课程计划情况,二是了解学科教学计划制定情况,三是考评课堂教与学情况。
1、落实课程计划 2分
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程表上课,凡不按课程安排,随意挪课、调课者不得分。
2、学科教学计划 5分
能按照学校安排完成各学科教学计划者得5分,未完成者不得分。
3、备课、编写教案情况 20分
教案评价分一类、二类、三类三种评分。 一类教案分值20分;二类教案分值15分;三类教案分值10分以下。
要求:语、数学科主写本学科教案外,还应完成所兼技能科的教案(简案),此技能科简案检查时以年段为准,相应提供一份;技能课老师兼两个年段以上者(包两个年段),主写一个年段的教案,另外年段的教案可写简案。未完成者,将不得分。
教案评价标准:
一类教案:分课时教案,体现“三维”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能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有作业设计、每篇教案有突出的教学随笔及教后反思,并有余粮。
二类教案:与一类教案相同但教学随笔及教后反思不突出。
三类教案:教学随笔及教后反思不足三分之一。
4、课堂教学评价 5分
以行政随堂听课为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能力等考评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措施及学生对“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情况,酌情得分。
5、辅导、转化学困生情况:5分
期初依据上学年期末成绩如实向学校上报学困生姓名、成绩并且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有转化措施工作记录及总结,得2分。
期末质量检测,所任学科学困生考查成绩合格率达100%,得3分;若末达100%的,按学困生合格比率得分。
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受学校以上批评,此项不得分。
(二)学生作业 30分
1、语、数学科从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是否工整、作业设计是否科学(有弹性、有创新、形式多样)、作业量是否适中、批改是否规范等考评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其中语文作业包括:作文本、练习册、写字本、读书笔记、周记
数学作业包括:作业本、练习册
2、技能科从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训练量是否适中,训练是否面向全体,是否有弹性,是否有创新,训练形式是否多样等考评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度情况酌情得分。
3、作业批改合格者语、数得30分,非语、数得总分的80%。作业量上缴率为97% 以上不扣分,95%以上扣1分,90%以上扣2分,以此类推。作业以抽查为准,未改1次扣1分;作业不订正或订正后不批改每次扣0.5分;作业批改不规范者1次扣0.5分。
(三)教学效果20分
1、此项分数根据《蕉城三小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效果综合评估方案》文件进行计算,所得分数结果乘20%,此项得分分值不封顶。
2、教学效果的奖励方案根据《蕉城三小素质教育教学奖励方案》文件进行奖励。
(四)听课 5分
每学年完成规定听课节数,并有听课笔记,笔记记录完整、评析具体(有随笔、总评),经教务部门检查合格得5分,少听一节扣0.5分,无课堂随笔和总评的每节扣0.2分,扣完为止。
(五)校级公开课 3分
按学校的规定任务要求完成,承担校级公开课,(35周岁以下包括35岁的每学期上一节校内公开课;35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的每学年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得3分。未完成者不得分,并扣3分。
(备注说明:各年段语、数组教师上、下学期均要推出一节教研组公开课,其余人员方可在各年段里完成公开课教学任务;技能组教师公开课教学任务全部在教研组完成。)
(六)教研教改工作(包括课题实验) 5分
1、承担市级以上(含市级)、区级(包括片区、城乡互动)、校级(对外)的教研活动或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者,每次奖5、4、3分。
2、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者的教师,并对教研教改、课题研究等情况展开交流、切磋及完成各项课题任务得4、3、2分。
3、此项得分可累计计算,但不超过总分5分。
(七)教师获奖情况(附加分 40分)
1、公开课、指导教师情况 10分
2、承担国家级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得10分;
3、承担省级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一等奖得9分,二等奖得8分,三等奖得7分;
4、承担市级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一等奖得7分,二等奖得6分,三等奖得5分;
④、承担区级、片区教研、送课下乡范围组织的公开课教学,得5分;
⑤、接受市级以上(含市级)、区级检查的随堂听课,教学效果良好的,每节得4、3分;
⑥、优质课评比获奖者,视同级公开课给分;推荐参加各项教学比赛者末获名次的参评者得4分;
⑦、在同一学年内,教学内容相同(相仿)的公开课,考核计分时,级别上取高不取低,不重复记分。(执教公开课的教师要求提供公开课证明、教案、评议内容末完成者不予加分。)
⑧、各类公开课(或优质课)的指导教师,得分情况为上课教师分数的'一半为准。区级以上指导教师团队以学校发文为准。(市级及其以上指导教师3-4人;区级、片区教研、送课下乡指导教师2-3人;校级<教研组公开课>1人)。
1、师徒结对子 5分
能按时完成“师徒结对子”的相关任务完成者得5分,其内容包括:指导教师拟定“师徒结对子”的教学提高计划、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间有相互听课记录、被指导教师撰写师徒结对子成长体会。
2、撰写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 10分
校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每篇得2分;区级教育刊物,获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发表得2分;市级教育刊物,获一等奖7分,二等奖6分,三等奖5分,发表得4分;省级教育刊物,获一等奖9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7分,发表得6分;在CN级教育专业刊物发表每篇得10分。同一篇文凭最高级别得分,不同论文可以累计加分,论文获奖或发表的刊物、举办单位要以区教育局、学校认可的正规单位及出版社为准。
3、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5分
经学校推荐指导,培养学生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联办的活动。指参加本学科竞赛活动,获校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分别得3、2、1分;获区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得5、4、3;获市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得7、6、5;获省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别得9、8、7;获国家级,奖10分。指导教师分数折半计算,同学年内同类项取最高奖项,不同的项目可累计得分,总得分不超过15分。
(八)其他
1、教务处布置的各项任务,不按时间完成迟交每次扣2分,拒绝完成或未完成者每次扣5分;
2、代课作为课时量计算,对教务处或年段长安排下来的代课应自觉接受,若有特殊情况应自行调整,拒绝代课以拒绝完成任务处理。
3、若发现旧生有流生或转学手续不健全的班级,将取消评优评先的资格。
4、教研的考勤按考勤制度执行。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6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
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全面性原则
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3、主体性原则
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一节课就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定论。
5、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准则的特征描述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2个评价项目,8个评价要点。现对各评价要点描述如下:
1、 学生学习
(1)参与状态
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积极学习。
(2)交往状态
生生之间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否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是否充分。
(3)思维状态
学生的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
(4)生成状态
学生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是否能总结学习所得,是否能得到相应发展。
2、 教师教学
(1)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与探究时空,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2)教学设计
联系学生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暴露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3)教学技术
重视反馈,把握教学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应变能力强。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合理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4)个人素质
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丰厚的数学功底,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自然。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量表
略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7
一、考核对象
在职在岗的全体教师。
二、考核内容及方法
考核从道德规范、教学常规、研究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特色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总分800分(不包括加分)。
(一)道德规范(100分)
1.政治表现(5分)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师德素养(10分)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举止文明端庄;团结同志,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公正、公平、严谨客观地行使监督评议职责,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
3.遵纪守法(5分)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不准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耻视、不排除差生。
4.出勤(80分)
遵守学校作息时间,遵守学校工作纪律。
旷课1节扣10分,无请假或临时请假(特殊情况除外)事假半天、会议扣3分,事假半天扣2分,病假1天扣1分(住院期间不扣分),迟到、早退(包括会议、活动、上课)1次扣1分。
(二)教学常规(300分)
1.计划、总结(10分)
教学教研计划应符合学情、教情,符合课改新理念;教学总结应对典型课例、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法指导等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
2.备课(100分)
按校教学管理备课要求执行课前必须写好教案,教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各课课时达到规定要求。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完成95%、80%、60%和60%以下的分别计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课时超2—5课时、刚好、缺5课时以内、缺5课时以外的分别计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
按备课的常规要求进行计分,平时检查和期末检查相结合,以上两项以百分比相乘结果进行分档计分。
3.课堂教学(90分)
按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要求执行。
以90分、80分、60分进行分档计分。
4.作业批改(100分,以40—48人为准,每超或少1人加或减1个百分点)
按校教学管理作业要求执行。采取抽查作业和调查了解的办法进行评估。可以从作业数量、质量、批改分析记录和分层作业等几个方面评估分优、良、中、差。平时检查占50%,期末检查占50%。
(三)研究与提高(100分)
1.教材研究(50分)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校级研讨课10分,课后反思按要求完成的得10分,每缺一份少1分
2.培训提高(50分)
(1)听课评课(25分)
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记录要反映教学过程,对授课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与使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项目进行评价,对所听的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完整一节记录得1分,最高20分)
(2)业务学习(1O分)
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
(3)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水平(10分)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熟练地使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器材。
学校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作好记录,按教师使用次数的多少和熟练程度分档计分。
(四)教育教学效果(300分,以40—48人为准,每超或少1人加或减1个百分点)
1.德育工作(在班主任考核方案中记分)
所有班级任课教师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既教书又育人;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有健康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正、学风浓,无违法犯罪现象。
2.学生综合素质(300分)
(1)学科成绩(300分)
学校可根据每学年期末考试成绩对任教教师进行量化,量化标准如下:
优秀率占60分、合格率占120分、学困生率占60分、平均分占60分。
计分方法:优秀率得分;班级优秀率/30%*60分
合格率得分:班级合格率/90%*120分
学困生率得分:(1—班级学困生率/20%)*60分
平均分得分:班级平均分/100*60分
(五)特色工作(加分),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级各类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论文评比活动,在市级以上立项并取得重大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举办比赛,并获奖,按获奖情况分档计分,相对应班级的班主任加5%。(见附表1)
(六)其他工作
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和突击任务工作,根据参加活动的次数、效果分档计分。
出色完成、按时完成、没按时完成但没影响学校工作、特别拖延影响学校工作或没完成的,分别计20分、10分、0分、—20分。
三、加强组织领导
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加强对教师考核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小学教师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要注意总结往年考核工作的经验,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使考核结果符合实际;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考核程序、标准和结果及时公布,增强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工作有序进行。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8
一、教学评价的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1、教学评价
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把获得的学生学习的信息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12 P354)
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资料,并通过量化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性判断,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教学的完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
是通过各种测量,系统地搜集证据,从而对学生通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
2、 “地理教学评价”
以地理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方法系统的收集信息,对地理教师教地理的理念、策略、方法与学生学地理的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变化进行判断的过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夏志芳P321)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地理课程目标,对地理教学的要素、过程与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新编地理教学论》)
根据一定的地理教育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对象、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地理新课程测量评价》)
根据一定的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师工作职责,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的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和地理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和决策的过程。(《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P200)
(二)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1、古典教育教学评价萌芽时期
教学评价伴随教学的产生而产生,最早的教育评价形式是针对学生的学力检验。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学记》
2、科举时期
中国持续了13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评价形式。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为统治阶级选拔有才。这种与评价相关的选士活动,主要依靠主观判断,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
从隋炀帝创科举制度开始至清末废科举止,科举制度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网罗人才、选拔官吏、扩大统治队伍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考试标准、内容及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乃至对近代各国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3、教育测量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将心理测验的方法应用于教学领域,实现学业成绩考核的客观化、标准化和数量化。
4、教育评价时期
随着新心理学和新教育学的发展,教育测量逐渐受到批判,教育测验逐渐向教育评价发展。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教育评价与课程论专家泰勒。
桑代克,19发表《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他被喻为“教育测量之父”,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量运动的序幕。
美国1933年发起“八年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
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这就是“泰勒评价原理”——“行为目标评价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
(三)教学评价的目的
1、确定以有水平(教学前评价,测定学生学习的准备状况)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先决技能,对教学起点进行合理设定。(最近发展区)
2、测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教学的策略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向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汇报
3、调整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测定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诊断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对症下药。
4、促进学生学习(诊断性评价,测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策略,把评价变为学习的过程。
(《教学设计》盛群力等编著2005.12 P354 P358-359)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评价渗透在教学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
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和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学习论》施良方著1994p333)
二、我国地理教学评价现状(《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李家清主编)
1、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
以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中考、高考等高厉害性考试为主,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
传统地理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①评价功能失调
②评价重心偏离
③评价标准机械
④评价方法单一
⑤评价对象被动
(万国平,李家清,张胜前.“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新视点.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
2、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与传统相比的转变:
①评价目标发展化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主体多元化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内容
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
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
4、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5、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四、地理教学评价的方法
1、课堂观察与提问
2、交流式谈话
3、纸笔测验
4、问卷调查
5、成长记录袋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
1、诊断作用
2、导向作用
3、调控作用
4、激励作用
六、地理教学评价功能
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引导地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2、促进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3、促使地理教师参与地理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策略
1、促进学生改进学习
2、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李家清2009 P200)
七、评价方法与工具
1、纸笔测验
2、表现性评价
3、评定量表与检核表
4、档案袋评价
5、口语评价与轶事记录
(《教学评估——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李坤崇著)
八、教育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指的是“谁来评价?”的问题。形成性评价设计应当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学生以及身居课堂之外的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1)学生——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学习,同时本身也参加评价。
(2)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也根据学生的状况被评价。
(3)家长和当地居民——根据学校的说明获取评价相关信息,同时也基于不同立场参与评价。
(4)教育行政机构——根据学校家长提供的评价信息和行政机关实施的各种调查信息,为学校和学区提供支持。
(5)第三方机构——由学校和教育部门以外的人员构成的,进行外部评价的机构。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 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 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 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 面做出评价。
一二年级低段
一、评价目标:
1、巩固本学期的新知识、新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
二、考核对象:
一、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考核时间:
第18周——第19周
四、考核方法:
评定等级:成绩可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定。
五、考核内容:
(一)平时考核,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占总成绩的20%)。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参与表演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给一个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一部分。
(二)趣味考核,给学生自由的展示舞台(占总成绩的80%)。
1、歌曲演唱(占50%) 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歌曲,要求是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加分内容:加动作进行表演)。
2、你唱我点(占30%) 教师选定考核的范围从中选择一首歌曲让学生唱,要求学生完整演唱,咬字清楚,节奏正确。 注:歌曲有两段的以唱第一段为主。
三四年级中段
一、评价目标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项目
音乐成绩考核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1、学习态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欣赏表现、音乐知识学习运用能力等综合评定。(40分)
2、基础知识: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30分)
3、基本技能:演唱能力。(30分) 演唱水平: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所唱的歌曲,歌曲范围为本册学唱歌曲。
要求: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大胆不喊不耻,表情自然大方。
3、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三、评价注意事项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
2、要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地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我们老师进取,完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六年级高段
一、评价目标: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评价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掌握音乐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今后有效学习;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绩,鼓励和支持学生有针对性学习。
二、评价对象:
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评价方法:
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日表现与期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的评定占20%,终结性评价占80%。将最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音乐学科的有效成绩(采用等级制)。 评定等级: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四、评价内容及标准:
1、形成性评价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因此,音乐教学要将对学生的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录,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音乐课代表辅助音乐教师进行记录。 评价内容:
(1)上课认真,带齐音乐学习用品;检查书籍爱护程度。(态度)
(2)能认真演唱歌曲。(唱)
(3)能用悦耳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情感)
(4)能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听)
(5)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说)
(6)能随音乐律动并会编简单舞蹈。(创编)
(7)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练习)
(8)能与组员一起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合作能力)
(9)参加课外音乐艺术活动。(兴趣爱好)
2、终结性评价 评价内容: 基础知识、唱歌 考试形式: 随堂考试。
考试范围:
(1)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欣赏)——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卷面考试 年级全册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乐理知识、音乐常识、作品分析以及音乐欣赏等。
(2)歌曲演唱——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考试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 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 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 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方 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原则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评定学生音乐成绩时:一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二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条件做出公正合理的综合评定。
四、评价内容:
看、唱、听、表。 看(注意力集中、看老师、看黑板、看书、看同学表演等);唱(演唱、唱游、说唱等);听(倾听、听辨、听同学发言等); 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敢于标新,结合相关知识、作品,表达自己的体验、自由表演等)。
五、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予充分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科学性。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的方式,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由于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
六、学期终结评价
学期终结评价是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总结、了解学生一学期或学年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形成、能力培养、知识掌握等,它包括课堂练习、纪律、学习情感态度等,这一评价一定要和平时的综合素质形成评价和教材最后的期末测试相互结合起来。
综合终结评价表 看 唱 听 表 总评
1、评价等级:A、B、C、D四个等级。
2、采用自评和组评的方式 音乐测试应该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评价方式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评、同学的互评、教师的总评相结合。要做到即尊重学生又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即是了解教师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手段,也是激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1
四届三次职代会议上,以80%的多数票原则通过了《岳阳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标志着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无疑,将对学校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教育教学质量制度化、规范化评价在我校起步较晚,还需在运行中不断改进与完善;需要每一个管理部门、每一个教师积极参与,需要大家共同来呵护。正因为如此,本文就这个方案谈几点想法。
一、 《方案》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把“加强教育立法,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评价和监督制度”列为发展教育这个战略重点的主要政策。1985年6月,教育部在黑龙江镜泊湖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起步。尔后,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不断涌现。在岳阳市教委年终目标管理评价中就有明确规定,要求每个学校都要有对教师的评价方案。随着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评价已成为当前科学管理学校,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根据这一精神,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运用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等功能,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势在必行。
学校改制之初,就在探索一种较好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虽然带着这个问题到一些县、市和学校去学习,并走访了一些老师,根据我校实情制定了几个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都没有进行实际应用。
学校法制化、民主化管理的不断深化,急切呼唤一种客观、可信、有效、实用的评价机制。因为:
(1)有利于通过对教育教学评价实现学校的管理思想;
(2)有利于使教师的积极性不因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而受影响;
(3)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其从“工作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4)有利于在教师中形成既有序的教学竞赛,又能“老带新”,“能帮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和谐的工作环境。
(5)有利于为教师构建一个体现自我,展现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让教师处在一个“做好做坏一个样”,没有压力、没有动力的平庸的环境之中。
(6)有利于确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时得到可靠的信息。
2004年下学期,人事制度的改革,标志着学校办学思想初步形成;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又有了两届高考的经验;教师的“三个梯队”已基本形成;生源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向管理、科研要质量成为了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据此,为制定和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教研处在广泛听起老师们的意见后,起草了该《方案》,再经学校行政会多次修改后,于2005年初交四届三次职代会审议。
二、 《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
教师的工作包括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德育是首位,教书先育人,“育人”是衡量教师的工作水平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但育人的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诸多层面的多种因素,因而,对它的评价只能根据学校特点,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侧面,也是一个受多层面,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效应,使教师通过评价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肯定性的判断,从而不断地通过“诊断--治疗--巩固”的循环往复,使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同时,通过评价为教师晋级、评优提供客观的材料,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为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的内涵。按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所以,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考分的高底,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与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 、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评价最后的结果,还要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2、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虽然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等,但学生的学习活动,极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启发下,按照教师设计的教学要求、教学程度、 教学目标有序地进行的。学生愿不愿学,会不会学,学得怎样等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所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按系统论的原理,应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即重视过程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每个教师全面了解自己,自觉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努力争取达到规定目标,使评价不仅成为管理手段,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而且也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机制。
3、教学虽然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全部,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所有教师的全貌。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要与教师工作(整体)评价指标有所区别,它只能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
4、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确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通过关键点研究来确定。同时,还要尽可能做到避虚就实,体现公平、客观,以便于“操作”;要把结果评价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进而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目标:崇高的思想品德与过硬的知识技能。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促进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确定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引导教师不断学习,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6、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还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能由于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学校工作造成重大不良影响。
7、学校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之间的教育教学要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循序渐进。同时,教师之间又要有有序的竞赛和团结协助、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只有实行全程评价,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才能达到客观、公正、公平、全面、合理、有效的目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教师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设有A:思想品德、B:全员育人、C:教学质量、D:教学常规、E:教学调查、F:教育科研等六个评价指标。
1、全员育人:这个指标的设立是学校“以人为本、德育首位”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作为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来说比非全寄宿制学校要少一点,班主任的责任更大,每一位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而且还要协助班主任、年级组、政教处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全体工作人员都应在本职工作岗位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
2、教学质量:教学中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联系实际,分层教学,既要有高的合格率,又要有高的升学率。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立了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三个子项。每项的得分不是非常严格的排名,采用一种分级的模糊评价,这样做的理由有
(1)考分的高低教师是主要因素,但学生的基础不可能十分均衡,在随机、均等分班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差别也是可能的。
(2)减少了同一个备课组教师之间的竞争力度,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学习,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相互交流,都能达到较高的成绩,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质量评价不会产生影响。高三年级要加强班级中各科目的整体推进,防止“本桶效应”的发生,加强学生薄弱科的学习,提高高考总分。因此,高三的优秀率、及格率都以班级上线人数确定。
3、教学常规:是教学过程的`管理,扎实地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质量的前提与保证。教学有强烈的不可逆性,它不能象制作单个的零件一样,没有做好的还可以重来,因此,教学常规落实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4、教学调查:能全程跟踪教师教育教学过程的只有所教的学生,学生的意见是反映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学生还在成长阶段,各种判断、分辨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因此,教学调查只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教育科研:长期以来学校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可能在一个局部在一个短时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整个学校教育系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要求每一个老师要做“学习型”、“专家型”老师。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并且要将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公开,形成共有的教学资源。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6、修正值η:我们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种校内的、封闭的相对评价,要使学校有竞争力,就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评价,而目前在大范围内的可信的信息非常少,所以采用这种修正值的办法也就提高了各教研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只有各学科三个年级的教师齐心合力,修正值η才会大。老师的教学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研组全体老师产生影响。这也体现了对教研组整体评价的思想。
三、实施《方案》的要点
让《方案》起到正效应,关键在落实。评价时,坚持客观性原则,尽量做到“教师个人”是唯一的自变量,尽量减少主观因素。落实好《方案》有几点值得注意: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评价方案。方案制定期间,对各级评价指标与权重在老师中广泛地征求了意见,经过了多次修改,再提交职代会表决。《方案》已经发到了各备课组,由备课组组织学习,提前了解方案,就能用它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这样,所有教师才在同一起跑线上。
2、公开评价过程、公开评价结果。教师大量的教育教学成果要转化为数据,要通过大量的计算,因此,公开评价过程,接受老师的监督。评价的结论给每一位老师排了一个位置,公布结果,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通过对比,才能发现自身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3、各处室要对所负责的评价指标制定详尽的、可操作的细则。如:“育人个例”的实施细则、“常规检查”的评分细则、“考试命题、阅卷、成绩录入”的规定、“班级人数”的规定、“论文、课题级别”的界定方法、“问卷”的科学化合理化。在操作过程中也要避免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4、充分合理地利用评价结果。教育教学评价含盖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它的实质就是教的工作质量,在定岗定编的人事制度下,工作质量占有工作业绩的大部分。因此,评价结论既成为选拔教师的重要依据,又为年度考核、评优选好、教师聘用、职称评定、工作质量奖励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事项提供可靠依据。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2
为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规范和完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现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省属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指导性意见》(xx教人〔20xx〕4号)和《xx工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暂行)》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目的和考核对象
1、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形成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2、所有承担本院归属课程的本科生教学任务(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课、综合实验、实习实训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各教学环节)的教师都必须参加考核,外聘教师参照执行。
二、考核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力求简单易行,适合现阶段校情、院情。
2、坚持科学、客观的原则,考核过程强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实行“三公开”,即公开考核标准、公开考核方法、公开考核结果。
4、坚持正面激励和引导为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5、坚持分类考核的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体育课等不同类型教师应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
三、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
1、教学质量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以下简称“教学效果”,满分100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含“质量工程”,下同)、日常教学规范等三个方面。
2、教学效果考核重点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主要采用学生评价(学生测评,下同)、教学单位评价(以下简称“单位评价”)等方式进行。其中,学生评价、单位评价分别占50%,即:
教学效果评分=学生测评分×50%+单位评价分×50%
(1)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由学生所在学院于每学期期末组织实施,主要从师德师风、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分100分,具体测评内容见附件1)。两学期均有学生测评分的,其评价结果以两学期平均值计算,只有一个学期学生测评分的,以该学期测评为据。学生评价结果由教务处提供。
(2)单位评价。单位评价主要包括同行评价(满分100分,占50%)、领导评价(满分100分,占50%)。同行评价由本系、教研室老师依据同行听课等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教学组织及完成、课堂教学、教学效果等情况;领导评价由单位领导、教学委员会委员、督导组负责人、教学秘书、系、教研室、实验中心主任等,依据领导听课、督导听课等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建设、教书育人、在教学课程组、教学团队中作用发挥情况、教学效果等情况(具体测评内容见附件1)。单位评价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每学年组织一次。
3、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主要是评价教师项目承担和完成情况(含指导学生参加学科和技能竞赛等)(具体加分项目见附件2)。
4、日常教学规范主要由校、院二级管理部门、教学督导组等根据日常教学检查结果(由日常检查与听课、校长信箱、处长信箱、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员等渠道所反映的属实情况),对本年度所有授课教师的日常教学规范进行评价,对达不到学校规范要求的(含教学事故)进行相应减分(具体减分项目见附件2)。日常教学规范减分由各教学单位汇总进行。
5、根据教师教学效果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加分和日常教学规范减分等形成最终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总分,即:
评价总分=教学效果分+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加分+日常教学规范减分
6、教学考核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周期为本教学年度。
四、考核程序
1、每学期期初,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对学生评价、单位评价、日常教学检查、专家评价等工作进行安排。
2、学校教务处、学院组织对本学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评分。
3、各单位汇总学生测评、单位评价等基本数据,并按上述考核方法形成教学质量评分初步结果。
4、评价结果由各教学单位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处理公示意见,并形成建议考核结果,于7月中旬前报教务处。
5、教务处汇总全校考核结果,按本办法进行复核,报学校考核领导组审核批准、公示。
6、公示、申诉处理。公示期内,教务处会同人事处、相关教学单位处理公示及相关申诉意见。
7、教务处形成最终考核结果,报学校考核领导组批准后上报教育厅,并反馈到各教学单位、学校人事处等相关部门备案。
五、考核结果及应用
1、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分数按从高到低排序,优秀等次比例不得超过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25%(含第25%名次,以四舍五入计,下同),合格和不合格比例不得低于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15%。优秀等次的考核总分必须大于或等于85分,良好等次的考核总分必须大于或等于75分,合格等次的考核总分必须大于或等于60分,考核总分低于60分的为不合格。评价学年度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主持人直接定为优秀。
2、教学工作量满额的教师方有资格参加优秀、良好等次的评定。新引进教师进校第一年、学校计划内进修教师进修期间工作量不满额的,可直接定为合格,因不接受教学任务等个人原因造成的工作量不满可直接定为不合格。评价学年度有教学事故的,依据教学事故等级直接定为合格或不合格。
3、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暂停其原任课程的讲授资格,限期提高业务能力,经重新考核通过后,方可重新认定原任课程的讲授资格。连续两次不合格的教师,教学单位应将其调离教学岗位,或停止其承担该教学任务至少一年,一年后试讲,考核通过后方能重新上课。
4、考核结果与课酬挂钩。各教学单位根据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划分为若干等级付酬。优秀等次的前20%名次的,课酬系数为1.5,余下80%优秀等次的系数为1、2;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各等次课酬系数分别为1、1、1、0和0.5。
5、教学质量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其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聘、项目评选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良好等次的,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个人项目申请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合格及以下等次的,不得申请集体项目。
6、考核结果与单位教学工作考核挂钩。对单位年度教学工作考核优秀或较差的单位,其优秀等次比例适当增加或减少。
六、考核组织和领导
1、艺术学院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领导组,在学校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对学院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
2、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学办公室),具体协调学院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
七、其他
1、学院考核领导组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2、本办法由教学办公室负责解释;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进一步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动态检查和监控,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章 评价目的
第二条 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条 为教学管理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全面了解教学情况,不断收集、分析、综合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第四条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为教师业务考核、教学评奖、职称评审等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章 评价对象与时间
第五条 在我校承担全日制本科课程教学任务的全体专、兼职教师。
第六条 每学期评价一次。
第四章 组织领导
第七条 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评估处处长任副组长,由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教务处、评估处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指导和监督全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具体工作由教务处教学质量科负责组织。
第八条 各二级学院成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评价小组”)。评价小组一般由二级学院领导、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员、系主任、部分骨干教师以及学校指派的校教学督导员等组成,全面负责本单位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工作。
第五章 评价指标
第九条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及《xx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制订,分为两类:
(一)《xx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同行用)(见附件1)。
(二)《xx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用)(见附件2)。
第六章 评价体系构成及评定办法
第十条 评价体系构成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价三部分构成。
(一)学生评教
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每学期所修读全部课程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学生评价工作由学校安排,一般在每学期的选课之前进行。
(二)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以系为单位,同一个系的教师在互相听课的基础上,对本系教师进行网上评价。同行评价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结束前进行。
(三)专家评价
专家组成员一般包括二级学院领导、系主任及部分骨干教师,以及学校指派的校教学督导员。各二级学院应于下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将评价结果交教务处教学质量科。
校级教学督导员及中层干部的随机听课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采集的'信息,可以为二级学院课堂教学水平监控提供参考。对于校级教学督导及中层干部随机听课、学生教学信息员提供的信息中,涉及任课教师违反教学运行的相关规定(具体按照《xx师范学院关于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试行)》执行)的情况,经核实后,除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外,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结果中按照Ⅰ、Ⅱ、Ⅲ级教学事故分别扣除10、8、5分。
第十一条 评定办法
(一)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每一方面的评价结果均按百分制给出评价分值。
(二)教务处教学质量科每学期开学初对上一学期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情况进行统计处理,汇总得出每位教师的最终得分。
第七章 评价结果反馈与处理
第十二条 评价结果反馈
(一)教务处教学质量科将汇总后的结果将以书面的形式下发到各二级学院。
(二)各二级学院负责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单独反馈给每位参评教师,评价结果不对外公开,不互相查阅。
第十三条 评价结果处理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将作为任课教师的年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奖励以及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学校设立“优秀教学质量奖”,近两年内教学质量评价分值均位于本二级学院前20%,或位于前30%且符合一定条件的教师将获“优秀教学质量奖”,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课程教学质量得分排在本学院参评教师总数后5%的教师,由其所在系对其进行帮扶;连续二次排名在本学院参评教师总数后5%的教师,不得参加当年度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奖。由本人写出书面分析、改革提高的期限及措施,交所在学院,由二级学院根据具体情况,负责对其进行帮助、督促落实,提高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或变换工作岗位。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若有教师在同一学期开设多门课程,且这些课程同属于一个学院,教师最后评价得分为这些课程的平均得分。
第十五条 院、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组织与管理情况,将作为优秀教学管理先进集体评选的依据之一。
第十六条 二级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小组成员要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师授课情况和教学运行情况。
第十七条 各二级学院要进一步树立教学质量意识,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关键工作,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任务,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十八条 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4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和《临沂市中长期教育改革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区小学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教学理念,按照“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习惯养成”为主线,开齐开足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两项任务,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三项措施,即建设优良教风学风,规范教学常规,加强教师培训,健全四项保障,即健全制度保障,科学管理保障,评价引领保障,督促落实保障,促进我区小学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设好校长、教研员和教师队伍,规范落实教学常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使我区小学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具体目标如下:
1.实现我区小学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总评高于周围县区。
2.各学校考试学科成绩(平均分、合格率、优分率)有显著提升;考查学科成绩全部合格。
三、主要措施
(一)以强化“岗位责任”为抓手,强力提升教学责任管理水平
各学校要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思想,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进一步落实“区为主导、乡镇为主体、校长负全责”的教学管理体制。
1.区教研中心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职能。做到理念引领、方法引导、经验提炼、典型推广等工作。镇教研员要坚持“三三三”时间制度,三分之一时间在课堂教学、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指导与检查;三分之一时间在研究与培训。要经常开展“教师点菜,教研员下厨”的订单式服务和草根式教研活动。
2.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的直接责任人。校长要认真学习,大胆实践,扎实做好落实课程方案、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等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督查,使各项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校长落实带课制度,其他教干带课不低于半个人工作量,坚决杜绝挂名不上课的现象。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关注研究教育教学前沿动态,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反思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理顺教研关系,做到职责明确。镇中心小学要加强对本镇域小学的管理,充分发挥监督、指导、调控的职能,建立中心小学校长领导下的镇教研室具体负责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镇域内建立“乡镇教研室—乡镇学科中心教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教师”的工作体系,各学校要形成“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教学管理体系,各学校落实教干包靠学科组活动制度。
4.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管理责任。要将学科教学质量作为对教师业务能力、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从严、从细、抓实、抓小的原则,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对教学常规(包括教学计划、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培优辅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成绩分析、教研活动、业务培训、课题研究等)定期检查,量化公示。
(二)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抓手,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各学校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布批、学生辅导、检测补偿、听评课、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的监控。
1.备课。个人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其他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规范教案撰写。禁止抄袭现成教案和课件。各学科要做到超周备课,考试学科、专职艺体类教师使用簿本备课,考查学科必须有备课,备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各学科鼓励使用多媒体上课。
2.上课。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案,因材施教。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个研究课。各学校以后每学年要组织新教师达标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学科组上交流课、外出学习上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活动。长期开展1+1听评课活动。
3.作业。作业设计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增强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做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
4.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提前候课,站立讲课。上课关闭手机,严禁上课玩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缺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
5.课外辅导。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指导。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纳入教师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课外读书、学科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家庭访问活动。通过考试及格率查阅教师的辅导情况。
6.检测补偿。每个学科每个单元要进行一次测验。做好阅卷、讲评工作。认真实施矫正教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7.健全听评课制度。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评课3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评课20节以上;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教干每学期听评课50节以上。做好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加强与执教教师的交流研讨。鼓励开展校际间听评课活动。
8.搞好教学研究,规范教研活动。各学校放学后每周不少于两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每位教师担任活动主讲不少于一次。加强对学科教学重要问题的研究,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个主题研究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好活动记录。
要实施学校教学业务双周查、乡镇教研室月查与不定时抽查、区教研中心双月查与不定时抽查等制度。各学校的自我监控与中心小学对全镇的监控结果要在三个工作日内通报给教师,并对问题进行限时整改。
(三)以“落实课程开设”为抓手,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小学教学工作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视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等课程,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书法教育等。要积极开展科技问题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要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每个学年坚持对艺体类等学科进行抽测计入成绩分析,各学校要重视起始年级的零起点教学(一年级各学科教学和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区教研中心根据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课程表、时间表、教学进度表督促学校检查落实。
(四)以“教师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每个学期要开展一次“教风”反思活动。可以通过论坛、典型案例交流,通过类似活动提升教师师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各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开展书写教育教学叙事活动。各学校每月每位教师写不少于两篇教育教学故事、教学实践反思、体会等叙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校每学期组织交流展示。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坚持“引进来讲,走出去学”。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业务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养目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把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教研部门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讲座,指导教师看专业书籍,钻专业知识,研教材教法,学课程标准,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等,要定期组织学科论坛、经验交流会,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各学校认真落实拜师结对,实施青蓝工程。并把名单张贴公布,接受监督。认真落实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的5%要求,切实推行教师三年内要有计划的至少参加一次市级培训活动。
(五)以“习惯养成”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要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堂、学校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细节抓起,逐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规范书写、自觉阅读、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礼貌、卫生整洁、遵守秩序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抓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探索不同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形成具有“轻负、高效、优质”共同特征的不同学科的授新课、评讲课、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2.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研究“教与学”,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优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率。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实验仪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教学之必须。教师应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坚持“实用”和“科学”的原则,把握好使用的时空,用得恰到好处。
(七)以“质量监测评价”为抓手,切实提升教学评价管理水平
1.建立质量监测制度。学校要构建“课堂检测—单元检测—学期检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乡镇教研室要依据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指标体系,制定教学质量测试方案和预警通报制度,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进行单元、章节过关检测和期末考试和考核,实行同进度、同试卷、同考试、同阅卷、同分析,建立教学质量数据档案,实现质量监测的常态化。
2.建立质量分析报告制度。严格按照“一分两率”进行质量分析,区教研中心要及时做出质量分析报告,定期召开校长质量分析会,通报成绩,分析情况,在横向纵向比较中找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差距,以便知得失,明方向,拿措施。
四、工作要求
各学校校长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估计提升教学质量的困难,切实把学校工作中心转移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各学校召开提升教学质量动员大会,要制定可行的学校提升质量实施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和措施,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定期检查、调度推进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经验、培植典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各项目标的实现。
五、责任追究
区教体局坚持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为引领,详见(《临港区小学教学评估细则》),各学校严格保障省、市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前提下,突出教学质量,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将教学质量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教师重要指标,设立小学教育质量奖、教学质量奖等。根据区教研中心每年所进行的质量评价报告评出获奖学校、班级和教师。每学年度定期召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大力表彰教学质量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小升初考试中处于全区最前列的学科教师荣获市级教学质量奖,学科位居周围县区最前列的教研员荣获市级教学质量奖,各学科总评高于周围县区最前列的校长(主任)、中心小学校长(副校长)荣获市级教学质量奖,优先参加省培、国培学习活动,其他市教学质量奖表彰按先进单位分配。充分利用教学质量的杠杆引领学校教学工作,在教学质量上,凡是低于周围县区平均水平的学校和个人,一律不在评选树优之列。学校教学成绩总评高于周围县区,按照教学成绩加教学常规工作实施奖励。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5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及时准确地把握我校教学质量情况,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的影响力及竞争力,现根据我校教学现状,特制定《晓义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通过监控与评价的实施,系统、科学、有效地评价各个学段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而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作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各学段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为主要评价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二)导向性原则
着眼于人才的培养,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评价指导实践,实践完善评价,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实效性原则
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实际效果,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切行为的准则,客观准确地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科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促进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激励性原则
通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奖励先进,激励薄弱学校,促进我校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五)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要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学科组,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
以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线,关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关注发展的成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一)主要方式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检查,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期初、期中和期末的定期检查,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调控。
2、教学督导评价——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随机性的督导评价。
3、专项监控评价——对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内文体活动、教学质量评价、综合素质评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专项目标评价。
(二)具体方法
1、实地观察
通过实地考查,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就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以听课、参观、情境测试、常态下随机测试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2、访谈
访问者根据设计好的访谈问题或提纲,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互动、专题研讨,集体座谈、个别谈活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中非文字表述性的内容。
3、问卷调查
通过书面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的生思想和学业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状况,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
4、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是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学校以及教师中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种文件、论文、研究成果、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业成绩记录、教学数据统计报表、质量分析报告、专著、经验材料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教学质量的辅助材料,以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趋势。
5、学生学业成绩测评
每学年对几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学科进行测试。这种测试以纸笔测验为主,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如情景测试、实际操作等。
6、个案研究
针对学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式,在群体测验与调查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样本,结合校本教研,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五、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保障
(一)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学科组二级评价体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分解和细化为评价目标,学校、学科组二级监控评价组织,根据管理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分层监控、分项监控。对各相关因素作出及时的监测、准确的诊断、科学客观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矫正。
1、校级评价组织主要负责学校的教学质量的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的评价领导机构,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对评价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反馈等具体工作。
2、学校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常态监控的最有效、最关键的环节。根据中心校的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学校各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网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操作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对各学科、各年级、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常态监控,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及时地分析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始发时期。
(二)制度保障
1、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学校(中心校)教学质量二级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上,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对小学教学质量以及评价体系的运行进行督导。
2、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制度,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控。
3、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制度。
4、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按照县、中心校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办法的要求,建立对小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抽样测评的制度。
5、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年度分析评价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对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今后改进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6、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奖励。
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运行实施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以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的完善。根据实施的情况、学科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每学年工作特点不断修改和完善。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积累有关资料,对照本方案认真实施。每学年采取撰写自评总结,自评打分,由教导处组织进行评定。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 16
一、总体要求
1、每位教师必需在开学后一周内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具体实际,制订出学期班级工作和教学进度计划。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3、汇总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对教育质量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时反馈给有关当事人。逐步实行教考分离(流水阅卷)。
4、期末每位教师必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自评,写出学期工作小结。
5、分管领导对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评价。每学期至少面谈一次。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
1、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我校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观、要坚持全面的质量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和要坚持均衡发展的质量观等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2、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全面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那就是严格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课程和课时,进行教学和辅导,切实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实用主义的应付考试的所谓教学。
这种教学质量是逐步的有阶段性的,是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的,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止境的无限度的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谋取高分,超前地学习学生不堪重负的学习内容,不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学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实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校领导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强教学研究和探讨,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课堂检测和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讲多练,注重实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校长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学工作。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质量负全责。校长要深入教学管理、深入教学改革、深入课堂教学,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家人,做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领路人,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发言人。校长要负责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学管理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者的作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深入学校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抓好过程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到思想端正、工作科学规范,使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坚持每周至少听一次对本校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课,及时了解教学工作情况,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带头上研究课或示范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并认真作好相关记录。
3、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主渠道,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学校要深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工作,要以《中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为指导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我校要把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使广大教师形成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2)重视单元教学评价,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我要加强单元教学的管理,以单元教学质量检查的形式(月考),及时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从管理及教和学多个方面,分析影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及时加强薄弱环节的工作。
(3)做好阶段教学分析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措施。教研组要定期召开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评价教学。学校和教研组密切配合,通过教学视导、教学访谈、师生问卷等实地调查方式,师生教与学成果资料分析方式和学生学业成就水平测试等多种形式,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对教学工作存在问题的学校,学校和教研组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措施,帮助提高。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11-05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精选11篇)09-19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精选17篇)12-12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9篇11-05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12-15
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12-10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集锦9篇)07-26
小学教学评价方案(集合9篇)11-05
音乐教学评价方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