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24-07-22 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此时此刻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同时,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2.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

  (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意学以致用。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在学习表面积时,安排了大量的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物体表面积的内容。

  (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积单位等。即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在学习容积时,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体积单位,就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引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由此引出体积单位。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 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这部分教材根据以往教学实践的`情况,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如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再如,由于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注意从各方面来进行认识,所以体积和表面积不再安排例题进行对比。

  教学建议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

  一、单元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五、单元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实物教具。

  六、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5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 2 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 2 课时

  整理和复习 ..... 1 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4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 2 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 2 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7 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 2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 2 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 2 课时

  整理和复习 ..... 1 课时

  4. 探索图形 ..... 1 课时

  5. 容积和容积单位 ..... 3 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 2 课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1 课时

  6. 整理和复习 ..... 2 课时

  7. 单元测试与讲评 ..... 2 课时

  七、单元教学具体步骤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5 课时)

  1. 第一课时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如冰箱、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形状特点。

  拿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填写观察记录表格,总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师讲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指出模型的长、宽、高。

  2. 第二课时

  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引出正方体。

  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对比长方体,讨论正方体的特征。

  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们之间的关系。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 第三课时

  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行知识梳理。

  展示一些由长方体和正方体组成的组合图形,让学生判断是由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记录下来。

  4. 第四课时

  拿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指出相对的棱,思考如何求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讲解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进行计算练习。

  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

  完成课堂练习,加强对棱长总和计算的掌握。

  5. 第五课时

  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长总和的计算等。

  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讲解和练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4 课时)

  1. 第一课时

  展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制作这个纸盒需要多少纸板。

  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展开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 + 长×高 + 宽×高)× 2 。

  进行例 1 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 第二课时

  复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提问巩固知识。

  出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表面积。

  讲解无盖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要根据实际情况减去不需要计算的面。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类型的长方体表面积。

  3. 第三课时

  复习长方体和无盖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引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 6 。

  进行例2的教学,让学生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4. 第四课时

  设计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给教室粉刷墙壁、制作鱼缸需要多少材料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面积知识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 课时)

  1. 第一课时

  拿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体积大。

  引入体积的概念,讲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举例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通过实物让学生感受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大小。

  2. 第二课时

  复习体积单位,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

  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它的体积。

  引导学生用体积单位去摆一摆,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体积 = 长×宽×高。

  进行例 1 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 第三课时

  复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提问巩固知识。

  展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进行例 2 的教学,让学生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4. 第四课时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练习加强计算能力。

  讲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5. 第五课时

  复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进行知识回顾。

  出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题目,但已知条件中的单位不一致,让学生先进行单位换算,再计算体积。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体积单位换算和体积计算的综合运用。

  6. 第六课时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展示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求组合图形的体积、在体积计算中运用单位换算等,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检查计算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7. 第七课时

  安排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目,教师巡视监考。

  收齐试卷,进行批改和评分。

  针对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四)探索图形(1 课时)

  1. 展示一个用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引导学生思考大正方体表面涂色后,小正方体的面的涂色情况有几种。

  2.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拆分大正方体,观察并记录不同位置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

  3.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发现不同涂色面数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棱长的关系。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容积和容积单位(3 课时)

  1. 第一课时

  拿出一个容器,如杯子、盒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讲解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介绍容积单位:升和毫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容器上标有容积单位,并感受1升和1毫升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 1 升 = 1 立方分米,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2. 第二课时

  复习容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出示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的容积。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容积的方法与计算体积的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进行例 5 的教学,让学生计算容器的容积。

  3. 第三课时

  复习容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提问巩固知识。

  讲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如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可以将其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测量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个鸡蛋或一块石头的体积。

  (六)整理和复习(2 课时)

  1.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等。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让学生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互相补充和完善。

  2. 第二课时

  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涵盖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如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讲解易错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八、单元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时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合作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3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措施

  1.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自主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时间安排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1 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1 课时

  练习课 1 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 课时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1 课时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1 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5 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1 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1 课时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1 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1 课时

  4. 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知识梳理和巩固练习 1 课时

  综合应用和拓展提升 1 课时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3. 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4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

  四、单元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操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展开图等,在操作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安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单元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模型。

  2. 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剪刀、尺子等学具。

  六、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为xx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xx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 xx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 xx课时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 xx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 ..... xx课时

  正方体的表面积 ..... xx课时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xx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 xx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 xx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 xx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 xx课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 xx课时

  4. 整理和复习 ..... xx课时

  5. 单元测试与讲评 ..... xx课时

  七、单元教学具体步骤

  第一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xx课时)

  1. 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如冰箱、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触摸、测量等方式,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征。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总结长方体的特征,介绍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练习: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第 2 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展示正方体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与长方体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正方体的特征,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练习:完成正方体特征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xx课时)

  1. 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展开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小组讨论并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拓展: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2. 第 2 课时:正方体的表面积

  回顾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讲解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强调其特殊性。

  练习:完成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xx课时)

  1. 第 1 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利用实验演示,如将石头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观察水溢出的现象,引出体积的概念。

  介绍常见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通过实物比较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大小。

  练习:完成体积单位的认识和换算练习。

  2. 第 2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探索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推导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举例讲解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 第 3 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类比引出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计算和推理,得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

  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加强对进率的理解和应用。

  4. 第 4 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介绍容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认识常见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计算容积的相关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5. 第 5 课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演示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测量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并完成相关练习。

  第四部分:整理和复习(xx课时)

  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3. 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第五部分:单元测试与讲评(xx课时)

  1. 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批改试卷,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3.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评,重点讲解易错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八、单元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和观察:通过课堂提问和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2. 作业和练习: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检查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时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能力。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09-29

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3-1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01-24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选22篇)02-27

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9篇03-11

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9篇)03-1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03-25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精选17篇)03-26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13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