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22-03-23 教学计划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数学科教学工作,全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7人。由于三年级是新分的班,但班里有许多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教过的,对于他们的一些情况也有所了解,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有一部分学生是插转来的和以前是其他班的,对这些学生我还不太熟悉,因此,本学期重点工作除了继续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对新来的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尤其是同级两位教师,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

  三年级共有5个教学班,我任3班的数学课。本班有学生有67名,其中男生40人,女生27人。同学们对课程学习和课堂常规等各方面基本上已适应。由于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打工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子女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涣散,课堂上随意说话,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个别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

  我是上学期最后时刻接手的这个班,所以针对这些现象,本学期数学课上的不仅要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在其中,树立学生学好数学课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思路: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数学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趣味性、简洁性、思考性,要能将学生引领到自主探索中去。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敢于放手,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3、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和估算的意识与技能。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多从学生身边挖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去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困生的转化和尖子生的培养:

  学困生的转化

  本班学困生普遍存在口算能力差,解决问题不会分析。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小数和分数。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会计算简单的小树、分数加减运算。

  3、感受平移、旋转的现象,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4、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二)数学思考

  1、能用语言和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平移、旋转现象的认识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五、内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第三单元时间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小数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数的认识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数的运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4、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常见的量

  6、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探索规律

  8、探索乘法计算、简单排列和图形变化中的简单规律。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旋转与平移

  第六单元测量

  第八单元面积

  测量

  1、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图形与变换

  5、结合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

  第五单元统计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3、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4、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共4个活动)

  气球装饰方案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投沙包结合统计和测量单元设计,

  今天我当家结合生活中的小数单元设计,

  铺地面结合面积单元设计。

  1、经历观察、操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位置与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统计4、年月日5、两位数乘两位数6、面积7、小数的初步认识8、解决问题9、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

  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难点:

  1、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

  2、1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

  突破方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4、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7课时进行教学。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估计、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一元硬币、大头针、铅笔芯、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两条同样长的垂直相交的线段

  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确定吗?(学生:用尺量)

  2、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你量量看。

  教师提供自制小尺:一把是一格1分米的,一把是一格1厘米的指名学生到前面用教师提供的尺分别量两条线段

  师:量得准吗?你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学生:用我们自己的尺量)

  (依据新课程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来设计这一环节。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自然地提出了细化测量单位的要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3、师:请你把自己的尺拿上来量一量,是()厘米带()小格。

  指名到前面量,并报出测量结果:都是9厘米带3小格

  师阐述:原来两条线段一样长。这说明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量一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知1毫米

  师:看来同学们的尺作用真大。观察自己的直尺,它和老师的两把尺有什么不同?

  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的尺格子很大,而我们的尺有很多的小格子,能量得很准。

  师:直尺上每1厘米之间都有很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板书:1毫米)指名到投影仪下找一找1毫米,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尺上也找一找。(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1毫米)

  师: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学生自由说1毫米的特点)

  2、探索1厘米=10毫米

  (1)演示课件,让学生在截取的1厘米上找找1毫米,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也就是()毫米。指名学生到电脑上找一找,数一数

  (2)请学生任意选直尺上的相邻的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一数有几毫米,可以用笔尖指着数。(学生自由数)

  集体交流,根据交流发现规律。

  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厘米中有10毫米)

  课件出示:1厘米=10毫米

  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告诉同桌。

  3、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20毫米吗?指名到前面找一找

  师:你还能在哪儿找到20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出不同区域的20毫米,如4厘米到6厘米,8厘米到10厘米。

  师:你能找到40毫米吗?指名上前找

  师:很好!你能画一条40毫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画,其余同学观察画法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33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画好后,互相检查,选几个画得比较规范的进行展览。

  4、量一量,读一读

  (1)课件出示回形针图片,

  师:你能读出回形针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27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27毫米的?

  生:是2厘米带7小格

  (2)课件出示铁钉图,

  师:你能读出铁钉的长是多少毫米吗?

  生:39毫米

  师:你是怎么看出尺上是39毫米的?

  生:是3厘米带9小格

  师:你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0毫米少了1格就是39毫米

  师:你的观察方法真独特,值得我们学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条边的长度。集体交流,指名到前面量

  2、估一估

  师: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拇指宽多少毫米。

  学生大胆估计后,指名到前面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接近。

  3、两人合作测量信封中的物品(大头针、铅笔芯、一元硬币),并填写资料卡

  (1)先估计每一个要测量的数据,并填在表中

  (3)然后两人合作测量,完成数据表

  估一估量一量

  数学书的厚度()毫米()毫米

  大头针的长度()毫米()毫米

  铅笔芯的长度()毫米()毫米

  一元硬币的厚度()毫米()毫米

  集体交流后,提问:一元硬币的厚度你是怎么量的?(学生到投影仪下汇报测量方法并演示)

  4、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题目:

  (1)小鸣的身高是12米。

  (2)豆豆的铅笔长16毫米。

  (3)毛毛一下子能跳14厘米。

  (4)欢欢的牙刷长15分米。

  (5)匆匆数学本上的日期格长4厘米。

  (6)我们的新教学大楼高11分米。

  指名口答,改正题目中不恰当的长度单位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哪些收获,你能在生活中应用这些本领吗?

  2、测量生活中的小物体并以毫米为单位记录下数据。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任教班级学生现状分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我班共有学生38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 通过观察、数数、交流、类推等活动,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②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③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④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⑤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认识千克与克,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了解24时计时法,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通过实际观察,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含义,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⑦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算法,正确进行除法的笔算。认识“万”以内的数,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自主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理解24时计时法。难点: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建立正确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计算的正确性,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每周一课的数学阅读以及中午的午间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等,拓宽知识面,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6.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7.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电教图片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脑、手、口、眼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教学专题及设想

  如何合理使用教学素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 学 进 度 表

  月 日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课时

  9.1-9.15

  第一单元 除法

  9.16-9.23

  第二单元 认数

  9.24-10.8

  第三单元 千克与克

  10.9-10.26

  第四单元 加和减

  10.27-11.5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11.6-11.14

  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1.15-12.7

  第七单元 乘法

  12.8-12.15

  第八单元 观察物体

  12.16-12.26

  第九单元 统计与可能

  12.28-1.8

  第十单元 认识分数

  1.9-期末

  期末复习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体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分析生活中的简单的有关重复知识的问题。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的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体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分析生活中的简单的有关重复知识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9、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时间 内容 课时

  9.1-9.2 时、分、秒 2课时

  9.6-9.11 时分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6课时

  9.14-9.18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余下内容 5课时

  9.21-9.25 长度单位的认识学习 5课时

  9.28-9.30 吨的认识 3课时

  10.8-10.16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7课时

  10.19-10.23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4课时

  10.26-10.30 倍的认识 5课时

  11.2-11.6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部分内容 5课时

  11.9-11.13 笔算乘法余下内容、复习,期中考试 5课时

  11.16-11.20 多位数乘一位数余下内容 5课时

  11.23-11.27 长方形和正方形 5课时

  11.30-12.4 分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12.7-12.11 分数的初步认识余下内容 5课时

  12.14-12.18 数学广角

  12.21-12.25 总复习

  12.28-12.31 总复习、检测

  1.4-1.8 各班查漏补缺

  1.11-1.15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 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三班共有学生38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又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能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直线、线段、射线,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本册教材通过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乘除法的口算、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计算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在学习“平行与相交”中,由“怎样画设计图”问题引入,通过探索实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一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斯则混合式题;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4、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确定一个点;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平面上两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位置关系,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能综合运用平等与相交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5、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摆放物体。

  6、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初步用数和形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7、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的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措施:

  1、在活动情景中发现大数的过程,能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除两、三位数计算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情景,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平行与相交的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5、通过实验,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6、 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不但备教材,还认真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工作、

  7、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吃不饱”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8、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有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多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比如:买东西和卖东西的例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算账,但出现在课本上时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了。

  9、补差内容:有些内容是难点,但教材中安排的习题与课时明显不足,在课后要及时反馈,让学生多做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测的目标。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0、在课堂上多下功夫,练习有层次性,课后个别辅导,利用自习课集中辅导,班内建立优帮差小组,努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提高。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8

  学生学习情况及教材简介

  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积极性高。只有极个别学生在学习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本教材内容有: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东西南北、旋转与平移现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周长、分数的初步认识、年月日。

  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掌握克千克吨的单位换算。

  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除法。

  使学生能掌握平移现象。

  使学生掌握年月、、日。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周长。

  教学措施及方法

  1、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2、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3、上课做到讲解清楚明白、语言儿童化,并在课堂中穿插适当的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活跃了身心,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4、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转差措施

  找出差生成绩差的原因,不歧视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根据差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的作好记载,给差生个别指导,让他们赶上队伍。

  找出差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让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小朋友常常帮助他们。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扶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整体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两个班都有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经常出现抄错数,写错符号,忘记进位等情况。每班均存在4至5名学生对于独立解决两步应用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导致。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三、指导思想:

  以书本为主,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四、复习的具体计划

  内容 措施 目标

  第一课: 1、小数的初步意义及读、写、大小比较

  3、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解决相关简单生活问题 1、 听写小数;

  2、 “翻译”小数:读、写法之间互换;

  3、 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

  4、 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5、 巩固练习

  6、 准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注意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1、熟练、正确读写小数

  2、正确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准确把握问题情境,正确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对称、平移和旋转 1、判断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方格纸中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数出平移后图形的移动距离

  4、在方格纸中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画出指定形的轴对称图形式平移后的图形

  第三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1)回顾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作简单分析; (2)回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列举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及作用

  2、 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作简单分析;

  3、 对一些简单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列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并能作简单合理的分析

  2、能对一些简单生活事件的发生与否作出判断,并列举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第四课时 乘法

  (1)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练习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1、口算练习:抢答,并说算理;

  2、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1、能正确进行口算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第五课时 乘法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1、结合实例: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每一步的含义。

  2、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实际问题 准确把握问题情境,正确解决问题。

  第六课时

  面积

  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1、什么是面积。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什么是周长

  4、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5、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际问题 能正确求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能正确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第七课时 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3)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1、 结合实例,说说分数各部分的意义;

  2、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3、说说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说说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计算方法

  5、巩固练习 1、能用分数正确表示物品的数量

  2、能正确进行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及加减运算

  3、准确把握问题情境并解决问题。

  第八课时 查漏补缺

  五、复习形式、要求及措施

  1、在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领悟方法,促进思维。

  2注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着重进行“双基”的训练,分层推进,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分层次。

  3、要从重视记忆转向重视思维。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注意精选练习作业,不机械式重复,减轻学生负担。

  6、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7、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8、作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9、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五篇03-11

有关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7篇03-18

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8篇03-15

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六篇03-11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7篇03-16

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锦集八篇03-0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锦集七篇03-17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锦集10篇03-20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9篇03-04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锦集8篇02-19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