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玩镜子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成像和反光的作用。
2、学会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3、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科学知识:
1、知道镜子具有成像作用。
2、知道镜子具有反光作用。
3、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不同。
4、知道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
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
三、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四、教学准备:
万花筒、潜望镜、镜子、各种物体、制作潜望镜材料,不锈钢汤匙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
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
3、对学生提到的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
4、汇报,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结论。
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玩法?
6、玩镜子:改变两面镜子夹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7、汇报发现,并做记录。
(三)、玩镜子,知道镜子能反光
1、谈话:室外的阳光要比室内的阳光灿烂得多,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
2、分组讨论方法。
3、汇报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
4、提问:为什么能借助镜子把阳光引到教室里?
5、小结:光照到镜子上就会发生反射现象,也就是说镜子还具有反光作用。
6、介绍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7、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
(1)出示教师制作的潜望镜,分组分析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2)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画图。
(3)分组制作潜望镜。
(四)、认识凸面镜、凹面镜
1、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会有变化吗?
2、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
3、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放大的像,一个是缩小的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哈哈镜)
4、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面镜和凹面镜?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五)、巩固总结
教师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反光;认识凸、凹面镜)
(六)、课后拓展
制作万花筒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对动物的生存方式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小卡片若干,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如果我们用筷子去碰乌龟和田螺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样?
为什么它们都缩到壳里?
二、看图交流
找一张动物图片,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们怎样保护自己的?
三、动物自我保护方法分类
1.快跑逃生的:兔、羚羊、鹿等。
2.保护色蒙蔽敌人的:变色龙、青蛙、鸵鸟、斑马。
3.释放气味的:放屁虫、黄鼠狼、臭鼬。
4.装死的:毛毛虫、狐狸、金龟子。
四、幼儿分类摆放图片。
对动物用保护色、快跑、装死、释放气味等方法来觅食和保护自己的方法作小结。
五、游戏:动物王国探秘
1.扮演各种动物,戴好头饰,到动物王国探秘,每个关口都有凶猛的动物把关,
我们小动物要想办法闯关并保护好自己。
2.出示动物王国探秘路线图,带领幼儿闯关。遇到凶猛的`动物,做相应的保护自己的动作。
活动自然结束。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做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密切联系的,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作为老师,也非常关注同学们的玩。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
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
(可以结合课前谈话引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我们玩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发现很多科学道理。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
(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
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给它们取个名字吧!
(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
【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将给磁铁形状命名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给磁铁命名,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教师将一条形磁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SN。如学生不能说到“磁极”,教师可直接讲解给学生)
【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本环节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如学生不能说出,就可采用“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该讲的就讲”。】
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
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
(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
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表示出来。
(学生自由探究2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发现,摒弃了模式化的记录方式,为研究结果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用“☆”标注自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重大发现”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评价研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验证明,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充足的实验证据,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切忌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本环节教师毫不吝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20分钟,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能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
(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在热火朝天的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地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这一策略,也为学生从“玩”磁铁的探究活动环节过渡到表达与交流环节创设了一个“缓冲区”,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激动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然后再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掀起下一个活动高潮,使课堂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
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
【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下面是一段学生交流的课堂实录。)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这是我们的重大发现。
师:“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两块磁铁不同颜色的两端。
师:颜色不同,说明什么不同?
生:说明磁极不同。
师:颜色相同呢?
生:说明磁极相同。
师:磁极相同,我们可以说“同极”(板书),磁极不同我们可以说“异极”(板书)。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一遍吗?
生: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教师随即板书“推”、“吸”)
师:“推”也就是“排斥”,我们可以简写成“斥”
(师完善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师的疑问“‘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指出了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疏漏。这一简单的质疑,却有三层意义:一是为学生学会倾听树立了一个榜样,暗示学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三是为学生间的质疑问难提供了一个“激发点”。另外,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课探究发现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选择了“引导”,因为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将结论归结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上来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是不能科学、规范的加以描述,教师巧妙地“拉”一把,这是明智之举。】
生: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力量大,中间的力量小。
生:是磁力大,不是力量!
师:真棒,你听得很认真!
(师板书: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轻松地将课堂推向高潮。】
生: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
生:我们把磁铁放到水里的泡沫上,磁铁也会指南北。
生: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会指南北。
(师板书:指南北。)
生:磁铁只吸铁的东西,不吸铜、铝的东西。
(师板书:吸铁)
生:把曲别针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隔着玻璃杯也能把曲别针吸上来。
……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太了不起了。
(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鼓掌)
【看看学生的发现,就不难想象课堂活动的效果。只要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就能把“蛋糕”做大,把“雪球”滚大。】
三、生活应用,课后拓展
举例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举例)
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板书)
师: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决的,不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体会与反思:
1、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
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探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本堂课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断裂磁铁、铁屑、细绳、铁器、铜器、、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
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探究过程就要从学生不知道、不了解的地方入手,制造矛盾、困惑是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本课活动的重点放在学生玩磁铁的活动中,期望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有较多的发现,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二十分钟的时间投入“玩磁铁,找发现”的课堂探究活动之中,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验、去发现。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问题是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学生在这种自由的、开放的探究情境中不仅发现了磁铁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端磁力大、指示南北、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对电视屏幕、收音机信号的影响、磁力线的形状、断裂磁铁磁极的变化、磁化现象、磁偏角现象,有的学生还利用自己带来的废旧马达、喇叭等提出了有关电磁铁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科学课应该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也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伟大的发现者这一客观事实。
4、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
传统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解决了,课也就圆满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到最后,学生已没有了问题,只有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学生成了问题的奴隶,课堂的附属品。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对于课堂而言,40分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而学生的探究活动却是一个不可预测的变量,课堂不可能解决学生心中的所有疑问,下课铃响了,学生头脑中的问号更多了,这才是我们所要期望的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本堂课的教学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课堂在结束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在学生进行了充分、自主的探究与交流研讨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兴奋与活跃状态,在这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就如“火上浇油”,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在这里被提出来,课堂在这时结束,学生的就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保持和延续这种探究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拾到芝麻的同时,而不至于丢掉西瓜”。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8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资料及生活经验,大胆谈论对云的认识。
2、运用合适的材料、方法表现云的形态。
活动准备:
蓝色绘画纸、油画棒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云。
1、应道幼儿观看幼儿活动材料中云的图片。
2、谈论集中云的外形和相关天气。如积云,胖胖的,又浓又厚,像一座山,形状易变;卷云,像羽毛,一行行,一群群;厚云,宽大,灰色,位置很低。
3、这些又大又白、一簇簇在天空中到处浮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4、他们不是棉花,不是肥皂泡,不是软糖,他们是成千上万吨水漂浮在高空中。
二、我看见的云。
1、引导幼儿在蓝色纸上用棉絮或白色油画棒表现出自己看见的雪白、柔软的云,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说一小段话,教师帮助其记录。如;云像一座座山,云连起来像蘑菇等。
2、将幼儿的画一张张贴在墙壁上,供幼儿相互欣赏云彩壁画。
三、游戏:白云乌云。
1、教师说"白云",幼儿边做蝴蝶飞的动作,边念"白云飘飘天气好"。教师说"乌云",幼儿边做蹲下的动作,边念"乌云滚滚要下雨,快快停下避避雨"。
2、根据幼儿的兴趣,游戏进行若干次。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9
【教学准备】
1. 学生提前储备(身边常见易懂的)科学小常识;
2. 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科学乐园”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去科学乐园走一走,同学们带上了准备好的科学知识,我们的“科学乐园”一定会非常有趣。
课件:蓝猫提示语“科学世界真奇妙!欢迎同学们的到来,首先请主持人赵博士为大家变个有趣的魔术。”
2.演示激趣。
旋转两个鸡蛋,一个旋转,另一个却不转。(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
1)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稍做讨论,得出结果。
2)指名回答,引导了解知识获得的渠道。
二、提供案例,交际热身──进入“智慧之门”
1.看一看,找一找,科学就在我身边。(课件出示“智慧之门”蓝猫提示语)
2.情境设置。(课件播放生活片段)
(1)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蛋壳容易剥。
(2)用湿淋淋的手拔插头,危险。
(3)操场上烈日炎炎,穿黑色衬衣大汗淋漓。
(4)剧烈运动后冲凉水澡。
3.引导观察,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同桌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点。
三、联系生活,展开交际──进入“知识碰碰园”课件出示“知识碰碰园”(课件蓝猫提示语)
1.小组交流
(1)组内同学或自愿组合互相交流。
(2)教师参与、点拨。(时间要充足)
(3)小组推荐准备充分、介绍精彩的同学当“小博士”。
2.明确要求,分工合作。
课件提示汇报形式,如下:
●大家提问,或大胆接受挑战,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蓝猫问题组”
●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告诉大家──“智慧少年组”
●小小的实验,说明科学现象──“小小科学家组”
●们还可以……
3.自主选择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课件:蓝猫提示语“同学们交流得真热烈呀,下面就请大家进入精彩‘展示台’”
(1)组内确定汇报形式,分组汇报。
(2)小博士做主要发言,组内成员补充。
(3)其他同学根据介绍进行评价、质疑或补充。
四、竞赛,拓展──进入“智力挑战园”
1. 分组竞答,从图片、动画片中发现科学。
2. 小组之间互相出题。(出题或答题都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3. 宣布竞赛结果。(以激励为主)
4. 学生互相自由提问、对答。(注重评议;良好听、说习惯的培养。)
5. 小结。
五、结合体验,课外延伸
1. 课件: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出示“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2.延伸:在音乐声中,科学问题以字幕形式出现,缓缓上移,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意图】
本次口语交际通过交流“身边的科学”,培养口头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
一、以“情境”为依托
一定的情境能形成良好氛围,产生交流欲望,在自由地无拘无束的参与中,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设计本课时,尽力模拟生活,提供案例:如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浸泡后,蛋壳容易剥下来等,这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后,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身边的科学”,从而激发情感,产生交际冲动;其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易于表达和交流。
二、以“兴趣”为诱因
本堂课各个环节都力求建立在学生乐于参与的基础上,引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1.演示激趣。“科学”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让“科学”通俗化,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一生一熟的两个鸡蛋在讲台上旋转演示(熟的转得很快而生的转不起来),创设神秘气氛,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愿望,让学生情绪高昂的走进交际中。汇报交流阶段,鼓励学生在言语交际的同时配以相应的实验演示,学生有机会动口,又有机会动手,符合低段学龄儿童心理特征,既激发兴趣,又能缓解疲劳,还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2.媒体激趣。媒体能把生活、图像、文字等直观、生动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从感官、视觉等方面刺激孩子,刺激兴奋点,使学生不容易疲倦。本堂课,利用媒体导入课堂,提供案例、铺垫情境、抛砖引玉、渲染气氛,一次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进行交际,提升交际水平。
3.竞赛激趣。在学生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后,容易进入情绪低谷,认为无话可说时,在恰当的时机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本课设计的竞赛活动能再创兴奋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促进学生再度合作、交流。
三、以“互动”为根本
1.环节的设置体现互动。各个环节都安排个人陈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等,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体验。
2.形式的安排体现互动。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交流汇报时,成立了“蓝猫问题组”“智慧少年组” “小小科学家组”等,学生自由组合后由该组选出的小博士进行分工,有介绍实验过程的,有具体操作的,有补充说明的,责权分明,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除了生生互动之外,教师以“赵博士”的身份参与交际,有效地形成师生互动。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该提供学生想说、能说、敢说的交际条件,让学生在表达、倾听、评价、补充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活动目标:
1、引导关注声音产生的原因,关注声音的多样性(可变性)。
2、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对提出的疑问喜欢动脑筋探究。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相同的玻璃瓶8个、水、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玩乐器
(一)让乐器发出声音
1、请小朋友动脑筋用各种方法让这些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享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3、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A、演示:鼓上的小米粒;
B、感知发声时喉的振动;
结论:物体互相碰撞,产生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没有了振动,也就没有了声音。
(二)感知不同的声音
1、讨论:为什么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结论: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乐器,它们产生的振动也就不同,声音当然也就不同了。
2、探索:乐器是怎样发出不同声音的?
八音琴、笛子、小提琴、八音瓶、
(1)幼儿分组探索,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交流分享;
二、制造乐器——音乐瓶
1、让这些相同的玻璃瓶发出不同的声音,变成一个音乐瓶。
2、幼儿分组进行讨论,探索
3、经验分享:装入的水量的`不同,振动也就不同,玻璃瓶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结论:每一种乐器尽管使用了相同材料,但有的长短不同,有的粗细不同,孔的大小不同、还有的里面装的东西多少不同,总之产生了不同的振动,也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1
活动目标:
1、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什么地方有沙,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次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说沙的用途。
活动点评: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图书(资料室)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与小朋友来玩“吹纸团”的游戏,想玩吗?
2、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
(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教师: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教师: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
(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教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找资料好吗?
教师: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3
【活动目标】
1、能比较主动的参与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红色的水上,水会变颜色。
2、乐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水,透明杯子、手电筒。
2、记录单一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杯红色的水,引导幼儿观察。猜猜看怎样让水变颜色?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水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师:这有一杯红色透明的水,老师准备了一个手电筒,你们看猜猜看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手电筒照射在水上,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老师把手电筒照射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师生一边观察一边发现
师小结:手电筒照射在水面,水折射红色的水会变颜色。
三、介绍材料。
(一)教师出示装有各种颜色水的杯子。
师:刚才老师用手电筒照射红色的.透明水,水会变颜色。如果灯光照在其他颜色的水上,水会有什么变化呢?
(二)介绍操作方法,每人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一把手电筒,一张记录纸。请幼儿观察水的会变成什么颜色的?
(三)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的方法。
四、幼儿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1、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在实验记录单上记录实验结果。
2、幼儿讲述实验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看实验结果,手电筒照射在各种颜色的水上都会变色吗?如果会变色,会变成什么颜色?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4
一、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
2、感受蔬菜的多种多样。
二、准备:
1、篮子若干,里面分别装有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红萝卜、西红柿等。
2、贴有各种蔬菜的篮子若干。
三、过程:
1、问题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菜市场吗?”(去过)
师:“菜市场里都有些什么菜呀?”(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今天,钱老师也去了一趟菜市场,带了好多好多蔬菜回来,你们想看看吗?”(想)
2、每人一种蔬菜,进行观察和讨论。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蔬菜,请你选一样自己喜欢的蔬菜,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菜叫什么名字?它是什么样子的?”
3、幼儿拿着蔬菜坐到前面,个别介绍自己的蔬菜。
师:“我请小朋友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师:“你喜欢哪种蔬菜,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蔬菜的外形、颜色、吃法等方面来说)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介绍)
师:“这些蔬菜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有的小朋友喜欢这种,有的喜欢那种,那么这里到底有哪几种蔬菜呀?”
幼:“青菜、白菜、菠菜、辣椒、红萝卜、西红柿。”
4、扩展关于蔬菜的经验。
师:“哇,原来有这么多种蔬菜呀,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蔬菜,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土豆、花菜、胡萝卜、黄瓜、丝瓜、茄子等)
5、幼儿操作,送蔬菜宝宝回家。
师:“刚刚,蔬菜宝宝们玩得累了,该回家啦!请小朋友们帮帮忙,把蔬菜宝宝送回它们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吗?”(愿意)
(1)带领幼儿共同认识蔬菜宝宝的家。
(2)幼儿操作
师:“那请你找到它们的家,把它们送回去吧!”
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在活动前,我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菜场认识一下常见的蔬菜,为《一篮蔬菜》的教学的教学打下一个铺垫。因此在整个活动一开始,我先是询问幼儿在菜场里见过哪些蔬菜?然后出示装满蔬菜的篮子,用布遮好,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并请幼儿到客人老师身上去找一找与蔬菜相同的颜色。这样做目的是达到师幼互动的效果。
接着我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蔬菜的认识,这一环节中我还请幼儿去告诉客人老师自己喜欢吃什么,并问一问客人老师喜欢吃什么,进一步展示师幼互动的`效果。其中我还出示蔬菜排行榜,让幼儿将笑脸花贴在最喜欢吃的蔬菜的下面。这样做一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蔬菜名称与外形的认识,二是教育幼儿样样蔬菜都要吃。最后,我使用《办家家》的音乐结尾,并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延深活动,放在表演区内让幼儿进行表演。
在本活动中,我认为在我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一环节中只关注到个别幼儿,没有关注到整体,我觉得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增设一个在每个小组里放几样蔬菜,让幼儿去来摸一摸蔬菜的形状、说一说蔬菜的颜色,闻一闻蔬菜的气味,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硬尺和软尺的区别,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通过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探索事物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小箩筐内装:软尺硬尺白纸记录表笔皮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硬尺和软尺,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1.出示直尺。
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出示软尺。
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把这种身体软软的,可以弯曲的尺子叫做软尺,身体硬硬的,不能弯曲的叫做硬尺。
二、通过猜测,实验,进一步了解软、硬尺各自的优点
1.以游戏情境,引发幼儿探究软、硬尺不同优点的兴趣。
师:有一天,硬尺碰到了软尺,硬尺说:“瞧,你的身体软绵绵的,能有什么用处啊?”软尺不服气地说:“我的用处呀,比你还要大呢,不信,我们就比比吧!请小朋友来做裁判。”
2.教师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师幼一起进行猜测并做记录。
师:老师这里有四个任务,请小朋友来猜一猜硬尺和软尺谁能完成这些任务?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记录在表上。
3.幼儿分组实验
师:不行,这样不公平,硬尺和软尺都不同意这样的结果,它们要小朋友做裁判,帮助它们找出正确的结果。
⑴、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要求:每组幼儿分工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操作、一人辅助)每一项任务都必须用两种尺子进行测量,进行对比,最后记录在表上。
4、交流与讨论
讨论每组的测量结果,看看实验的结果和猜测有什么不一样,说一说软尺和硬尺各自的优点,教师做总结记录。
三、小结软,硬尺的特点
师:硬尺说:“啊,原来你的`身体软软的,能够随着物体的曲线变换形状,测量起圆的东西来比我方便多了”软尺说:“你也很不错啊!要画直线的时候,我就不如你了”它们在实验后都发现了别人的优点,还成了好朋友,谢谢小朋友的帮助!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6
活动准备
1、视频短片"水母"(《动物真有趣》电子书第 8 - 9 页)。
2、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电筒。
3、镂空的水母图样。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水母变色的原因,发展初步的探究精神。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与幼儿再次观看视频短片"水母",向幼儿提问:为什么短片中的水母会有不同的颜色。
2.把活动室的灯关掉,利用电筒、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及镂空的水母图样,与幼儿一起进行"水母变色小实验":
请幼儿把镂空的水母图样贴在电筒发光的位置,然后把电筒打开,让光线投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水母"的颜色。
再请幼儿尝试把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贴在电筒上的'水母图样上,然后把电筒打开,让光线投射到墙壁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3.与幼儿讨论墙上的"水母"变色的原因,引导幼儿了解水母是透明的,当它们被有颜色的光照射时,便像有了颜色一样。海洋公园里的水母,由于被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因此会变出不同的颜色。
活动评价
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活动。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7
一、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探究欲望很强,喜欢问问题。一天,我带他们在操场上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怎么这么热?”我想,这是让幼儿了解温度计的好时机。
据我了解,多数幼儿家里没有温度计,对温度计的了解很少,但对温度变化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温度计,懂得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降的原理,让幼儿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支温度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自制温度计教具一件。字卡:“上升”、“下降”记录符号“↑”、“↓”。
四、活动过程
1.迷语导入主题。
“一根红线墙上挂,能变长来能变短,天冷天热去问它。”幼儿猜出后,让他们讨论:温度计是做什么用的。
2.出示温度计教具
指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着重了解温度计中水银柱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3.幼儿探究活动
让幼儿各自把温度计放在自己的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观察水银柱的升降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教幼儿掌握词汇:上升和下降,学习用符号“↑”和“↓”记录温度上升和下降。
4.老师规纳幼儿的发现
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水银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水银柱就下降。
5.扩散思维训练
让幼儿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水银柱上升。幼儿通过尝试,知道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都可使水银柱上升。
6.学习看度数,知道它的意思
(1)让幼儿看温度计,读出度数。教师随机指导。
(2)向幼儿讲解0℃以上和以下表示什么意思,各有什么读法。强调标准读法,如5℃应读5摄氏度,-6℃应读零下6摄氏度。
(3)教师操作教具,幼儿读出度数。先请能力强的,再请能力差的。
(4)让幼儿再次把温度计放进冷、热水杯中,自己读度数,同桌幼儿相互观察纠正,教师指导帮助认识度数有困难的孩子。
7.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温度计的用途,它跟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用温度计?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它?
8.让幼儿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也会有不同的温度。幼儿自由选择地点测量温度。如:室内、室外、阳光下、阴凉处、厨房里等,发现差别,讲述差别并知道为什么。
9.活动延伸
让幼儿记录一周自己家中客厅里早、晚的温度。并从中发现规律。
五、活动反思
1.在此活动之前,我班大部份幼儿对温度计了解甚少,更不会标准认读温度计的度数,经过此活动后,教师再次测查,全班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此活动设计很成功。
2.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3名能力差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但他们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假如教具温度计的刻度能用两种反差较大的颜色画,对幼儿认读度数会更有帮助,因为这样能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2、能按一定顺序操作,会整齐地摆放学具,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知碘遇淀粉、碘遇大苏打水所发生的变化,初步了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1、教具:背景相同的图片两张:一张用清水画动物,另一张用米汤画动物。
2、学具:碘酒、清水、大苏打水、米汤或淀粉液若干,各装在有标记的小瓶里(每桌一份);棉棒、画纸、抹布各若干。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导入课题
⑴看一看,想一想:
出示装有碘酒的瓶子,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用到这种药水? 注意教给孩子正确闻化学药品的方法:一只手将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只手左右煽动,以免药品气味过大,刺激幼儿鼻腔粘膜。
⑵出示挂图,引出课题:
小熊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后,还是找不到伙伴们,请小朋友帮他找一找。⑶请个别幼儿用碘酒分别在两张图上涂抹——找动物。
引导幼儿观察: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了,而另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没有找到。(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淀粉液绘制,另一张图上的动物用清水绘制)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索,揭开谜底。
2、试一试,讲一讲:幼儿探索,教师参与指导。
⑴引导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分辨清水、米汤或淀粉液。
⑵指导幼儿分别用清水和淀粉液分别画一幅画。引导幼儿观察:晾干后的画,什么也看不见了。
⑶指导幼儿用棕红色的碘酒涂色,观察两张画的变化,并向同伴讲述。
⑷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用淀粉液画的画遇碘酒后变成蓝色,显示出小动物;清水画的画遇碘酒后没有变色,显示不出小动物。
3、启发、鼓励幼儿讲述碘酒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4、引导幼儿观察大苏打水(无色、透明、但有一种气味),启发幼儿用大苏打水将小动物隐形,观察碘酒遇大苏打水后发生的变化,并讨论变化的结果。
演示实验:《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进一步了解碘的应用,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附:知识背景材料:看不见的'指纹是怎样被发现的? 指纹,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连接成的纹理。每人、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纹可用来作为识别人的标记。指纹显示是一种重要的侦察手段,也是一种有趣的表面化学反应技术。
今天,我们已经能使用多种高科技的手段,让看不见得指纹印奇迹般地露出“庐山真面目”。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做一个指纹显影的小实验: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张光洁的白纸上按一下,看上去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另取一个小玻璃管,放两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当碘受热渐渐变成蒸气升到玻璃管口时,将白纸上按过手印的地方对准玻璃管口的上方,让碘蒸气缓缓飘过留下指纹的纸面,一会儿功夫,白纸上就清晰地显示出你的指纹了。
为什么碘蒸气能显示出"看不见"的指纹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手指上总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们是由人的皮肤表面腺体分泌的。一般人一昼夜可以从皮肤中分泌出约15—40克油脂。有的人属于多脂型皮肤,分泌出的油脂每昼夜可达45克。当你用手指接触白纸时,这些油脂就粘到了纸上,只是由于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么痕迹。
油脂与水是不相混合的,它们之间的亲和力很小。但是,碘与油脂却是“好朋友”,它们的分子结构有相似之处,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为碘的颜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气,也能使手指留在纸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显的颜色,在白纸上显示棕色的指纹印迹。如果刚用肥皂洗过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还来不及形成一层油脂时,即使用十个手指按过的纸面,碘蒸气也不能显印出指纹。不过当你用手在脸上或头发上擦几下,让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实验,那么在纸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纹了。不信,你可以试试。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19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活动环节:
一、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1)教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1)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1)教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2)教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三、白天和黑夜的对话。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教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四、画黑夜
(1)“白天先生”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黑夜的事情,他想画一本关于黑夜的画册送给“黑夜小姐”,(出示几幅黑夜的图片)他已经画好了几幅画,可是这样几幅能做成画册吗?我们一起来帮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0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
软件方面:
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幻灯:青蛙)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出示幻灯: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21
活动目标
1.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饮料并能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产品”。
2.尝试自制饮料并记录操作中饮料的量,知道适当的果汁才能冲出好喝的饮料。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饮料包装盒
2.果汁、小勺、纯净水、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介绍、交流
师:你带的什么饮料?什么味道?它是怎样制成的?
2.制作饮料
(1)讨论怎么制作饮料。
要求:可以先放水再加果汁,每加一勺尝尝味道,觉得什么时候味道最好,就把你加的量记录下来。
(2)尝试制作并记录。
3.共同分享
用吸管尝尝谁制作的.饮料最成功,得出最好喝的饮料用了多少水加了多少勺果汁。
活动生成及建议
活动可以继续延伸到让幼儿自制果汁,尝试榨果汁,了解果汁不但可以泡制还可以鲜榨,鲜榨的更有营养。
- 相关推荐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鄂教版《梅花》教学反思09-08
鄂教版《语文乐园》教案09-14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7篇)09-09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2-01
冀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5篇)01-0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0篇)09-15
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知识点02-29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