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依托水平二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教材为载体,重视课堂的实践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自学”的主体地位。在练习手段上,教师重视教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评价标准上,教师注重过程评价,尤其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具体性、指导性。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更要培养安全保护责任意识,为终身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属于田径教学范畴,是田径教材中的重点教材。本课教材为水平二内容,共分5课次完成,本课为第二课次。本课教学结合游戏《实心球智力换位》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展示自我,充分感受到活动的乐趣。通过对投掷学习,发展学生力量、爆发力、协调性,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和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品质。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身体上分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开始时期,肌肉的发育与骨骼的增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具有精力旺盛、进取心强、情感容易外露、喜欢挑战与超越等特点。从技能方面分析,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实心球,本课也仅是第二课时,上节课只是学习了持球的方法和持球部位,初步能进行投掷。但是技能形成简单、粗浅 ,因此本课学习是一个讲授、细化、提升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经过各种方式的抛接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2) 经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投掷动作用力的变化,明确用力顺序正确是提高成绩的重要作用。 (3)有60%以上的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力顺序,发展学生上肢及腰腹力量和身体协调素质。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积极进取的团队氛围。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动作用力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用力顺序自下而上,协调正确。 3.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导学”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重点落实在用力顺序上。首先根据学生特点和认
知规律,让学生进行双臂投,腰腹和双臂投,腿部、腰腹和双臂一起投三种姿势的用力变化,同时对比这三次远度有什么变化。使学生既有直观的理解也有思想的认识;然后通过挂图,教师的讲解导入,并采用形象教学法、讲解示范法、自主练习、激励法、分层法、评价法贯穿课堂,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同时让学生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4.学法:
任何一堂课,从教师制定的精确教学目标,充分的学情分析,多样性的教学手段,针对性的评价等都是为了学生学习而服务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长的骨干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尝试体验、观察学习、探究合作、分层学习、挑战自我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用力顺序自下而上,协调正确。同时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在组长确认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投球和捡球的动作。整节课始终在一个安全有序,积极进取的氛围中进行。
五、教学思路:
(一)课的开始环节:(共4分钟)
进行常规教学,集合整队师生问好,队列练习。(二)课的准备环节:(共9分钟)
1.(3分钟)让学围绕场地慢跑和跳跃热身,在跑动和跳跃中体会身体用力的变化。 2.(2分钟)教师的针对主教材进行针对性准备活动,师生共同进行徒手操的练习 。 3.(4分钟)学生个人,两人一组自主进行各种方式的投球练习。(三)主体环节:(共24分钟) 1.(15分钟)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
(1)让学生体会双臂投,腰腹和双臂投,腿部,腰腹和双臂一起投三种姿势的用力变化,同时对比这三次远度有什么变化
(2)教师导学出双脚前后投球的动作要领并示范,用力顺序: (3)教师引导背弓和拨球练习
(4)教师设置不同的练习区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2.(9分钟)游戏:“实心球智力换位” 教师讲解规则示范,学生进行学习。(四)课的结束环节:(共3分钟) 安排了放松小律动《小火车》。 六、本课的特色
在练习中,教师紧抓重点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在教师的导学下,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教材内容发展了体能。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培养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
教学计划 篇2
一、 总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研改革,切实实施素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联系现实生活,加强社会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去关注我们身边的合作问题、诚信问题、机遇与理想问题等,从而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3、努力完成和超过学校学期初制定的政治各项指标。
三、学生分析
本届初三,去年期末初二政治成绩还算不错,各班的学习班氛围还可以,。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风气不浓,还存在个别学生厌学情绪,基础特差,这些因素必然会影响班级以至全校的整体成绩。
四、 具体措施
1、狠抓课本,以本为纲,把对课本熟悉作为头等到大事来抓,要求学生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认真诵读课本,对平时课堂讲授中出现重点问题,课本中零碎知识点,进行过堂,力争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2、注意平时答题方式、方法的传授,对于学生感觉较难的分析说明题型重点分析,重点突破。
3、抓好课堂40分钟,在课堂上提问、齐读、小练习薄多种形式相互补充,复习期间做好专题辅导。
教学计划 篇3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宜于孩子想象和智力的开发。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其手肌肉群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
因此,我们开设了对孩子进行纸艺培养兴趣小组课程,希望通过纸艺活动,使孩子们学会简单的折纸方法,并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
一、2月——3月:
1、教学重点:教孩子们认识纸艺的一些辅助工具和辅助材料,初步了解纸艺的基本方法并折一些简单的动物。
2、具体开展:认识折叠符号:外形线、虚线、反复折、折叠方向、卷折、剪开、剪掉等。折牛头、小猫、小兔、小马等。
二、4月:
1、教学重点:
(1)教孩子们学会纸艺的基本折法。(对边折、对角折、向中线折等)
(2)学会折纸:鲸鱼等
2、具体开展:引导孩子们掌握基本方法:对边折、对角折等。学会用正方形的纸折出房子,用三角形的折折出小花。
三、5月:
1、学重点:
(1)教孩子们继续学习折纸的方法(正方形集中折、长方形集中折)。
(2)学会折纸:松鼠等。
2、具体开展:
(1)正方形集中折:相邻两边向对角线折就完成了。
(2)长方形集中折:同侧角向中线折就完成了。
四、6月:
1、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折纸的方法(双正方形、双三角形)。
(2)学会折纸: 蚂蚱等。
2、具体开展:
(1)双正方形:用正方形纸两边对折,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然后从中间撑开压扁就完成了。
(2)双三角形:用正方形纸两角对折,一角向前、一角向后折,然后从上角撑开压平就完成了。
教学计划 篇4
体现新课标思想: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数学,发现问题通过交流、探讨,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
从而发现数学无处不在,它常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本学期目标:
全班学生的上学期期末成绩平均分为81.5分,达标率100%,优秀率41.67%。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在本学期争取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学生达标率保持在100%,优秀率争取达到60%以上。
教学内容:
1、乘法2、除法
3、吨的认识4、实际问题
5、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6、空间与图形
7、实践活动(一)8、24时计时法
9、统计和可能性10、实践活动(二)
11、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知道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一位数乘法笔算的方法,养成先审题的良好习惯。
4、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一位数除法,回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3,初步学会一位数除法的估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利用倍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整除”的一些基本概念。
5、能用一位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一些与一位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6、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用拖式的方法计算两步式题。
7、会用两步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在解决问题时,既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8、直观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9、初步认识角、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子划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10、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会应用平行和垂直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
11、能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
12、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千米、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能运用学过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13、知道千米和米、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14、认识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测量的好习惯。
15、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等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1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将收集、整理的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来,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提出问题。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17、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体会可能性的大小。
18、通过调查统计活动,了解本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使学生感
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9、通过活动中小组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意识。
20、知道一日是24时,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珍惜时间。
2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学习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3、掌握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方法,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记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5、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6、一日是24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
1、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2、一位数除法的竖式。
3、有一个已知条件要用两次的实际问题。
4、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5、会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把日常生活和时间联系在一起,逐步养成时间观念。
学困生材料:
本班有3名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继续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取措施:
1、不歧视他们,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
2、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量使他们能跟上大部队。
3、家校结合。
4、多花时间,多花力气。
具体措施:
1、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学困生。
2、上课的时候多关注学困生。
3、与家长联系勤(最少一周一次)分析学生一周表现,优点缺点,改进的地方。
4、作业盯紧。争取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完不成,通知家长,及时盯住。
5、设定每周重点训练学困生的哪方面。
6、个别辅导。
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
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
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
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
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纪律等作个简短的小结,表扬上课表现突出的同学,鼓励上课发言不够大胆的同学,激励同学们课后多听一些音乐,多看电视文艺节目,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爱好习惯,努力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教学计划 篇6
一、本园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水平与现状
幼儿非常喜欢阅读图书,也非常爱听故事,有阅读的愿望,经常会有幼儿拿着书来问,这个字、词念什么呀。但幼儿还没有形成较好的阅读常规,主动阅读的意识不够,而且对于早期阅读的延伸活动如情境表演,以自己的理解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能力仍需培养。
二、 本年龄段幼儿早期阅读培养的阶段性目标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早期阅读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大班一系列入学准备教育活动中,早期阅读应是不可缺的关键环节。活动目标:
1、形成较好的阅读常规;掌握一些阅读的方式,如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点指阅读;会看目录和页码翻阅;阅读多页故事图画时,会一页一页有序地翻阅。
2、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察阅图书并能从中发现自己需要的部分,提炼出来;听熟悉的书面语言内容,或者读自己“写”的文字内容时,开始点认对应的文字。
3、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倾听老师朗读时,能够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预测、反思和推理。
4、当阅读完一本熟悉的故事书时,尝试使用故事书中的句子,凭着记忆重新叙述故事。
5、可进行看图讲述和续编故事,并能用较复杂的语言续编、仿编、整合较长的故事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能感受到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区别。
6、看书时有端正的坐姿、书与眼保持一定的距离。
7、对自己所“写”的文字经常想要念给周围人听。能够利用多种形式在阅读中或阅读后进行各种创作并与同伴合作表演;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关研究指出,3—8岁是儿童基础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三、活动实施方案:
首先通过培养,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切入点对本班幼儿进行培养。其次,通过引导幼儿复述、续编、仿编、整合较长的故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第三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创作表演文学作品,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修养。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经验。创设班内图书角,丰富幼儿阅读知识的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班内图书角阅读规章制度,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内教师在课余时间有序开展幼儿园绘本的解读学习课程,激发幼儿多读好书,会读书的读书方式方法。
开展亲子制作图书,阅读活动,提倡亲子阅读的精细化。开展此项互动活动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幼儿对幼儿园绘本阅读学习情况。并且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不断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文字,书面文字的经验积累。我们开展家长共读活动,让家长成为幼儿阅读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阅读好图书,丰富幼儿阅读知识。
利用家长共读活动,激发幼儿喜欢读书的兴趣。
班内有序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班内设计出详细的幼儿阅读学习计划,通过教师解读阅读故事,提高幼儿看图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幼儿口头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学有所用,阅读故事后,用普通话为身边人讲解故事大意。鼓励幼儿大胆讲故事,能够与身边人分享阅读乐趣,提升幼儿自信心,提高自主阅读、观察、讲述的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技能和书写的经验。
建立良好的读书学习计划是提升幼儿语言水平的前提,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并且向幼儿提供集体学习的环境,接触书面语言,发展他们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为进入学龄期的正规教育打好基础。
建立早期读书活动目标指向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情感态度、认识和能力这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技能。
我们将主要做好幼儿园绘本阅读工作的开展,其次做到幼儿家园共读工作,培养幼儿有好书一起分享。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共读活动之中。
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继续接任五(1)、五(2)班教学任务,五(1)共有学生人数34人,五(2)共有学生人数33人。通过两年半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
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总的来说,这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还是保持着比较高的热情,五(1)班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优秀生上课爱表现,差生课上在优秀生的“咄咄逼人”下变得越来越沉默,课堂有时候沦为优秀学生的秀场。五(2)班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发,课堂上,老师容易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总之,两个班级的学生特点比较明显,教学上还得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仍然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和开展话题的讨论。与五年级上册相同,本册Let’s learn中的大部分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即加粗的单词)。用来巩固复习词汇的活动主要是结对和小组活动,以及Let’s find out等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活动。
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的Let’s try也是一项brainstorm式的活动,这一点与五年级上册相同。另外,在这一部分基本上都安排了一个任务型活动,需要学生通过问答、思考或讨论来完成。
Let’s talk部分依旧是一个浓缩了的情景会话,目标句型突出。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一部分提供了可供替换的内容。
Read and write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两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Let’s spell部分,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学生用书中安排呈现了26个字母及例词,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四年级下册学生用书进一步呈现了5个元音字母在单词中长短不同的发音,五年级上册学生用书编排了22个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此基础上,本册又安排了10个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依旧是用绕口令的形式将含有这些字母组合的单词整合成趣味句子。
五年级下册学生用书的阶段复习密切围绕各单元话题展开,将所有需要复习的语言点融进有实际交际意义的活动之中,并增加了考察综合性阅读理解能力的语篇,以增进对语言知识的积累。
三、教学内容目标
1、能听、说、读、写69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4组句子和6个谚语句子。(包括日常活动、季节、生日、电话用语、动物和野营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85个单词。
3、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4、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5、能了解6项简单的语法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学习和生活起居情况的表达,尤其是学会使用频度副词谈论日常生活;
2、问答最喜欢哪个季节并陈述原因;
3、学习12个月份的名称、每个月的主要活动和与序数词有关的日期表达法;
4、学习现在进行时,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正在做什么,询问他人正在做什么,询问动物正在做什么并作答;
5、学习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6、学习祈使句的用法。
教学计划 篇8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小组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书法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一下午进行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书法教室。
3、书法小组成员应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在书法室大声喧哗,不准做与书法学习无关的事。
4、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应按时完成。
5、爱护书法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三、活动内容: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书法常识知识,(书法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
2、以楷书为主,以其他书法为辅,以临贴为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四、采取的措施:
(1)书法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各班有一定书法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有工作能力、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组织一次,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
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书法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书法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计划 篇9
为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教学第一;教学工作,课堂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水平的重视,营造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提升、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并以行政干部教学比武为契机,促进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创新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促使学校行政干部更进一步深入教学一线,成为内行领导,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经学校党委研究,特组织开展20××年门石一中行政人员教学比武。
一、组织机构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
二、参赛对象
文科组:z
理科组:z
三、专家评委
文科组:z理科组:z
四、相关要求
1、时间安排:3月17日-19日(星期二——星期四)
2、参赛课由教务科统一安排调课,同备课组无课教师必须到场听课。
3、参赛教师要深入领悟新课改理念,吃透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打造高效课堂。
五、活动办法
1、参赛课由专家评委现场听课、当场打分。
2、每组按得分分别评出壹等奖1名,贰等奖2名,获奖名单将在门石一中校园网和《一中管理》上发布。
【【精品】教学计划模板集锦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