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2021-06-12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同学6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3人。同学思维活跃,集体观念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有爱心,敢于表示自我,个性好强,但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善于反省自身,爱模仿电视明星,常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错误。

  二,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和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的要求。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依据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和特征,采用与相适应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同学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创设具体途径,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学习战略。《品德与社会》教科书采用的是"主题构建"方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形式,通过讲故事完成《课程规范》中的教学内容要求。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

  1、围绕儿童生活,符合儿童情趣。

  2、注重已有经验,贴近实际生活 。

  3、强调体验参与,引导学习活动

  4、体现综合主题,规格合理适度。

  5、单元组织教材,突出同学主体

  四,教学目标:

  引导同学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体会自身生命的可贵,学会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引导同学在体验,观察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各种规则既制约着我们的行动,又保证了我们的权益。

  了解国家所蒙受的羞耻,激发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通过生动的事例,协助同学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培养同学的人文精神。

  让同学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极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溢机遇和挑战。

  五,教学措施:

  必需注重与同学和社会的联系

  1、教材的编写不可能是针对所有学校同学,以所有同学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中强调"必需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让儿童"从自身的世界动身,用自身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身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身的方式研究社会"。这就意味着教材的使用必需与同学和社会联系起来。所以教材仅仅是教学的"范例"。

  2、教材的出现方式,也不像思想品德课本那样提供了教学的大致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社会性和地域性,要求《品德与社会》教材的必需开放。开放性的课本内容势必需要教师和同学一起补充,使教学加强与同学和社会的联系。

  必需注重同学的实践

  实践是小朋友最好的老师。德育,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德行的形成规律。人的德行必需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行形成的第一个规律。笼统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三)注重同学的自我反省,让导行落到实处。

  六,同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坚持用钢笔写字并养成习惯。

  2,培养浓厚的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能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专心听他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语句简洁完整。

  5,培养课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考虑,做好笔记的习惯。

  6,培养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7,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七,潜能生辅导:

  1,对毛俊杰等喜欢打闹的同学,引导其明白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引导计智慧等不爱科学的女生,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3,用"学校里的红绿灯"教育常犯纪律的张浩然等,使其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八,教学业务研修: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听课与评课;投身课题研究,不时提高业务水平;辅导同学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

  九,教学活动布置: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 3课 10~14课时

  第二单元:规矩与方圆 3课 7~9课时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 4课 8~12课时

  第四单元:科技发明新生活 4课 7~9课时

  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 4课 9~12课时

  总计: 41—— 56课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0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03-26

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0

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05-23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07-08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02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19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01-09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计划01-15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