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教学设计

2024-03-20 教学感悟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后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有什么好处。

  2、指导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3、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或一篇文章,能抓住书(文章)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并能自拟题目。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真情讲实话,自由表达,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次大家在学习小组内给组内同学推荐自己的读的好书,谁上来推荐一下,自己最近读了的书或者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注意说清楚,让同学们听了你的推荐,也能产生读这本书的欲望。

  2.交流后,教师总结:你们都是爱读书的人。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读一本书要知道书中写了什么?你从中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想?受到哪些启发?如果把这些内容写成文章,那就是一篇读后感。书或者文章中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的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交流体会,感悟写法。

  1.小组内交流读书笔记,交流自己感悟到写读后感的方法。

  2.我们应该怎样写读后感呢?班级交流。

  3.教师小结: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4、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5.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读过后自己的感受。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总体可围绕“引、析、联、结”这四个环节来开展作文教学。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三、动笔成段,相机辅导

  1.学生尝试习作,教师巡视,相机辅导的基础上选择好评讲的段落。

  2.指生读习作,投影出示,师生共同评议。

  你觉得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怎么修改?

  四、点评文章,适时总结

  1、指明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点评,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

  (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①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②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③读感结合有侧重。

  《读后感》教学设计 2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种类和阅读量增多,阅读面扩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爱看书,求知欲逐步增强,对所看到的东西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会初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同时,也应该看到,有部分的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喜欢阅读的同学中“囫囵吞枣”“蜻蜓点水”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或者就算读懂也只是在心里,并不善于表达出来。告诉学生读写的重要性,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认识,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乃是本次习作训练的终点能力。

  设计思路:

  学写“读后感”是从读到写的升华,要有感首先要先读,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能有感而发。为了唤起学生写的.欲望,先从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然后以聊天交流的形式谈谈自己对印象最深的文章或书籍的感受,又借鉴例文,铺路搭桥,让学生轻轻松松“用我笔写我感,用我手写我心”。通过讲评习作,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通过自我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写作兴趣。

  学习任务:

  1、学写读后感,能通顺地表达阅读文章、书籍后真实的体会与感受。

  2、通过读写结合,积累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3、让学生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应该努力学会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例文,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抒真情讲实话,自由表达,写出真实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准备:

  1、教师推荐书目,布置阅读。

  2、让学生再次阅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这么爱读书,老师遇到一个难题需要你们帮忙,愿意帮我吗?谢谢,真热心!我的几个朋友找到我,他们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想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给他们的孩子推荐一些书,我也很困惑,你们来帮我推荐一下呗?(学生交流:什么书?怎么好?)

  2、总结:

  看来推荐时,除了要把这本书精彩的内容告诉大家,还要说出自己阅读后产生的感受和见解,这样才能使别人喜欢上这本书。对不对?

  (设计简析:通过创设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这一情境,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回忆”,激起学生的表达交流的愿望,使他们能主动投入到交流活动中去,这也是对学生作前准备情况的检查,又自然地过渡到习作指导的下一个环节。)

  二、阅读例文,感悟写法。

  1、过渡:

  看,集体的力量多么强大,下面我们再来发挥一下团队的合作精神:四人学习小组组长把纸条随机发给四个同学,合作完成:

  (1)读一读你手上的内容。

  (2)想一想这段话主要讲什么。

  (3)小组交流:我这张纸上主要讲什么。

  (4)请你们把纸片排排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

  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学习的过程及结果。(每个人读一读手上的内容,概括自己的主要内容,排序,讨论发现:这是一篇读后感,先写读了什么书,再写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重要情节),最后写自己的感受。)

  4、总结:

  太棒了,你们自己总结出了写读后感的方法,真高兴。如果现在让你写读后感,会写吗?我们来总结一下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1)引,引出所读的书或文章。

  (2)叙,简要地叙述原书或原文的内容。

  (3)议,对这本书或文章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内容进行议论。

  (4)结,用一两句精要的话总结自己想要阐明的感想或见解。

  (板书:引,叙,议,结。)

  以上是我们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也就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叙述,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想体会才是最最关键的。

  5、写读后感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同学们写读后感一般会犯三大毛病:

  (1)复述原文。

  (2)感想杂多。所写感想内容多而零碎,没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来写。

  (3)感想空洞。说大话,空话,不切合实际,甚至还有说假话,无病呻吟。

  (设计简析: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例文,明白习作要点,让学生下笔时既有章可循,又能有选择地借鉴,学到写作方法。)

  三、列提纲。

  1、我们课前布置你阅读喜欢的文章,读了吗?今天我们就拿自己喜欢的文章来写读后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必需先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也就是列提纲,我们先来口头列一列自己的习作提纲。(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为自己的读后感列出提纲。(学生列提纲)

  四、展示典型习作提纲,学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读后感》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写一篇有关《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离不开做读书笔记,在平时读书时你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做读书笔记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找感点

  1、怎样写读后感?就是抓住感点。什么是感点?感点就是抓住章中的一句话、一个内容、一个中心写出自己的感受。下面咱们结合几个例子来说一说。出示投影

  2、小组合作找一找《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感点

  (1)小组给章列感点。

  (2)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列出章的感点。

  (3)师述:同样一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三、谈感点

  1、结合课内容来谈感受

  2、联系实际来谈感受

  3、总结写感点的方法

  四、框架

  一篇完整的读后感,除去写感点之外,还写哪些内容?结合《落

  花生》读后感来总结写读后感的五步曲:点、结、议、联、结

  五、写法

  一篇章有详有略,不能平均用笔,这样才使内容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例如《落花生》共写了四个

  《读后感》教学设计 4

  一、说教材

  1、读后感的内容

  学习写读后感是人教版第八册习作七的作文题。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从读过的书中或者文章中任选一篇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读后感的写作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可就文章整篇谈感想,也可就文章印象较深的某一点写体会。侧重点在“感”。

  3、写读后感的意义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根据学情分析,以学定教,本次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写读后感注重“感”,争取让学生写出联系生活实际的有价值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说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个教学新理念:

  1、重视学生准备读后感材料的过程。读好文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和关键。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更不要用范文来束缚学生。让学生自选内容,自读自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

  3、紧密结合习作例文让学生体会学习写作的方法,忌空洞的说教。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写空话、大话、套话。

  学生在本次习作训练之前,有写读后感的个人行为,但练习不多。另外,初写读后感的学生往往把“文章写了什么”作为重点,占据文章的大部分篇幅,而对感受则不联系实际,泛泛而谈,买椟还珠,本末倒置。所以,本次作文训练必须特别重视写前的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引导学生回忆最近读了哪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写一写读后感。

  第二环节: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接着通过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告知学生什么是读后感。明确“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的问题。

  1、读懂原文,明确中心。

  2、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

  3、抓住重点,写出感想。

  4、要选好角度,找好结合点。

  教给学生读后感的写法:进入高年级,我们应该掌握以下两种读后感的写法:

  第一种写法:

  (1)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读什么书。读的书或文章名,应加上书名号。

  (2)抓住主要的内容介绍文章梗概或者引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段落。在引用时,一定要引用对自己启发大、受教育深的。

  (3)写出自己对文章或引用词语、句子、段落等的认识,也就是谈自己对这篇文章或词语、句、段的看法,进行议论。

  (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受到的教育。写自己受教育时要谈自己受到教育的实例,用实例写出自己的感想。

  (5)结尾时,要扣回原文,也就是自己的.体会。结尾方法可由自己选择。

  第二种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读后感。

  (1)开头先交代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读的什么书或文章名。书名或文章名要加书名号。

  (2)读完这篇文章或书以后自己总的感受。句子要简练,但要有一定的深度。

  (3)选择感受深的几点或文章的几句话、几段话进行夹叙夹议。具体写法是一点一点、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然后分别谈自己的看法体会。在写看法体会时要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议论的时候,可以先谈认识,也可以结合事例进行议论。议论时所写出的体会感想要透彻、明白,要说真话抒真情。

  第四环节:自由习作

  第五环节:集体评议、点拨评价

  1、教师选择典型的文章(两篇: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

  2、评选最佳,激发兴趣。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标题、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3、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习作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

  四、说板书设计

  怎样写读后感

  引:简述文章内容

  议:评议所引内容

  联:联系生活实际

  结:总结我怎样做

  《读后感》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一本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书,写一篇读后感。

  2.能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出来,能够在感想中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3.学习读后感的写法。

  4.能根据同学的意见,对作文进行适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能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写出来,能够在感想中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学会选择书中的感动点,针对感动点进行写作。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读后感是什么吗?

  预设:

  读后感就是读完书之后的感想。但是写完写读后感却不能想什么写什么,而是要认真梳理,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2.为什么要写读后感?

  预设:

  写读后感可以让人开展深入的思考,提升自己对书本内容的深刻认识。真正将书本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内涵。

  3.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

  有的`人读书只是老老实实的读,作者写什么就是什么,全面吸收。这种人最后变成了书呆子。

  有的人读书只是欣赏文章,发现句子中的错误,可以把句子变得更通顺,更有文采。这种人最后变成了编辑。

  有的人读书边读边记录自己的观点和读书的体会,遇到一些错误还能够进行反驳。这种人最后变成了大师和专家学者。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读后感的写法。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

  二、明确要求

  1.阅读课本36页的习作要求,小组交流这次习作的目标。

  2.明确:

  (1)选择读过的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2)介绍书中的内容,重点介绍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3)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

  (4)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作。

  3.教师明确: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找到让自己有感触的点。针对一点进行写作。

  三、选材指导

  (一)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会选材。本次作文我们有哪些材料可以选呢?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点拨总结。

  1.要写那些触动自己的文章或书籍。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2.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3.要抓住触动你的情节或者细节来写作。不可泛泛而谈。

  4.可以抓住精彩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不要大面积抄写。

  学生自由交流,完成作文选材。

  (二)我们来画一个思维导图的范例。如果我们要写《西游记》的读后感,我们是不是要把整本书作为写作对象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这样想:

  1.首先选择《西游记》。找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比如猴王出世、大闹天宫、拜师学艺、真假美猴王等,从中选择一个让你感受最深刻的故事。

  2.接下来选择一个人物来展开自己的感想。可以选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任何一个人,不要面面俱到。

  3.最后针对故事和人物产生自己的感想。比如团结一心、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疾恶如仇等知道我们学习的品质。

  4.学生结合思维导图理解选材要求。

  四、构思指导

  1.读后感不像记叙性的文章。可以自由发挥,一般来说是有一定的步骤的。

  预设:

  读后感的基本写法:引--议--想--感

  2.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

  引--选择内容。

  议--得出观点。

  想--联想生活。

  感--总结感想。

  3.下面我们来结合一篇读后感。所以说这四个字的具体写法。

  预设:

  (1)引--选择内容。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范例:我读了《西游记》。孙悟空外出拜师学艺的那一段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孙悟空为了学到真本领。跋山涉水,不辞辛苦的精神感动了我。

  (2)议--得出观点。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范例:我们在学习上就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为了学习一门技能,我们就应该像孙悟空一样不畏艰险。

  (3)想--联想生活。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范例:有一回我要去上舞蹈课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没有办法了,只好跟舞蹈老师请假。其实我完全可以打伞去,打车去也可以。但是我退缩了。

  (4)感--总结感想。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范例:无论学习什么技能,在求学的路上都应该像孙悟空一样不畏艰险。只有这样我们的将来才能和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

  4.再写到读后感的时候,“引--议--想--感”这四个步骤哪一个是重点步骤呢?哪一个环节需要详写呢?

  预设:

  引--选择内容。(略写)

  议--得出观点。(略写)

  想--联想生活。(详写)(重点)

  感--总结感想。(略写)(重点)

  五、命题指导

  课本上给我们提示了两种命题方式,你喜欢哪一种?

  1.我们可以只使用一个标题。就简单地说“读《西游记》有感”或者“《西游记》读后感”。

  2.也可以使用两个标题,用正副标题结合的方式来命题。

  例如:学习就要不怕困难--读《西游记》有感

  六、自由写作

  1.30分钟自由写作,用心完成佳作。

  出示写作提示:

  (1)选择印象深刻的故事。

  (2)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

  (3)联想自己身边的故事。

  (4)总结表达自己的感想。

  2.梳理思路,确定写作提纲,让条理清晰。

  七、赏评完善

  1.自我修改。

  写好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换读一读,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想。

【《读后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03-01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02-02

《军神》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05-31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09-27

教学教学设计06-15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08-05

设计的分类教学设计04-17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