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2024-05-23 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马过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

  《小马过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时时刻刻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主轴。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运用图片,激发兴趣。在进入本课的学习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张“小马过河”的卡通图片。同学们看到图片后非常兴奋,他们纷纷评论图中的小马,气氛非常热烈。利用这个机会,我适时地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匹小马要干什么去吗?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看着同学们充满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导孩子们打开课本,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二、发挥自主性,解决生字词。生字词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生字词的教学。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解决生字词,并对生字词的书写加以指导,同时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

  三、充分阅读,分段解析,获得感悟。获得感悟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我引导学生们运用多种方式阅读课文,同时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的朗读做一个榜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获得了体验。为了能让同学们理解课文,获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几个部分,引导他们认真学习每一个部分,这样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体验。

  四、课外延伸。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获得的体验来进行拓展实践,引导他们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获得面对困难如何解决的体验,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节课的遗憾在于,对于拓展实践这个环节,我用的时间较少,同学们没有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没能完全把握孩子们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所改进。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2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问松鼠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 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3

  《小马过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时时刻刻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主轴。

  一、以复习导入,整体把握课文。

  开火车读课文重点词语,再让学生轻声齐读,边读边想象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试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简单并完整地表达出来,接着再让学生跟着老师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这就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在引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大部分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但是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显得太繁杂,还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把整个故事表达清楚,这也是今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的重点。

  二、精读品悟,指导朗读。

  阅读是表达交流的基础,而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课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以情感推进朗读活动。抓住小马、老牛、松鼠、老马的语言,例如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抓住小马的“低下头”,说话吞吞吐吐,理解小马明白了老马的话后的难为情。通过理解关键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课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过分角色朗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加强知道学生的朗读,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注意以激励性评价推进朗读活动、师生赛读,情景表演这些活动的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深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四、拓展延伸,交流体悟。

  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课文后小马、老马、老牛、松鼠,最喜欢谁。学生独特的思维正是其学习个性化的体现。保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个性化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但是教到此处,我发现孩子们普遍喜欢小马和老马,对松鼠和老牛则反应淡漠。虽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读,仁者见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课重点,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说明此课语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及以事实说话的认真劲儿,松鼠的形象应该会逐步丰满起来。

  以上是教完这篇课文后,自己的一点小小反思。当然以后的路还很长,这节课给予我的收获还是较多的,我将吸取好的方面,继续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对于还不好的地方,继续学习,继续反思。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4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老马与小马等几个动物的鲜明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浅显易懂,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设疑激趣—品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还要注意透过教学渗入德育及安全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具体如下: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过问题引起学习兴趣:(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是怎样过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他都问了谁?(3)小马过了几次河?它最后过河了吗?带着这四个问题在观看《小马过河》故事后,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导朗读对话,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演中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本文对话很精彩,尤其是对话的提示语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课文中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4种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由于对话内容不同,说话的语气也富有变化,同时,这4种角色的身形不同,因此,我根据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体型,在班上选了身高较高的同学扮演老牛和老马,一般高的同学扮演小马,较小个的同学扮演松鼠这4种小动物,还让一名同学读旁白部分。

  表演时重点指导学生在动物们的对话中领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再根据对话的提示语,体会这些动物们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读好语气,感受到动物们的内心世界,表演时适当加动作表演,展现出生动的画面。

  表演后,讨论交流: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过河;小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不能过河。为什么同样一条河,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它们是不是有一个在撒谎呢?

  经过刚才的角色表演,同学们很快就自己比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学长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学长得矮,所以,面对同样的一条河,不同高度的小动物就有了对河深浅的不同看法。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谁也没撒谎。和老牛对比,小马的高度矮一些;和小松鼠对比,小马就会高很多,所以,河水对于小马来说是不深也不浅。

  三、教学中注意做好德育渗透与安全教育。

  重点抓住老马对小马说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两句话,在指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还渗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过设疑:“同学们,为什么老马不陪小马一起过河呢?是老马不爱小马吗?”经过刚刚的角色扮演,再结合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自己去吧》一文,学生很快就答道:“因为,老马想锻炼小马,让它学会自己做事,能够自立。”同学们经过讨论体会到:老马教小马的话是有前提的,是老马知道河水是不会对小马造成危险的,所以才让小马自己去试一试。

  从而懂得老马让小马学会独立做事,也是老马对小马的'爱。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们自己学会独立,虽然在我们独立的路上父母没有在身边,但他们肯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为我们担忧,所以在我们自己学会自立的路上包含父母对我们的深情的爱;另外,根据老马让小马自己去试河水的深浅的故事,我们还要明白不论做什么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试一试,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经验、动脑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去试一试,不可以盲目尝试。

  纵观《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我从问题设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文中4种动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再通过亲身表演,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后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趋向生活化、易于理解;再透过适时渗透的德育与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具有正确的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寓教于情、于趣,使教学收到不错的效果,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5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6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7

  《小马过河》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在质疑的环节中,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小马过的是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而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小伙伴他们俩是不是都说错了,课文最后为什么说河水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水很深”,这不仅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同时也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对矛盾。以往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时,我采用了演示、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但因受到时间、教具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仍是一知半解。这回当我再上到这篇课文,再讲到这一问题时,我换了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却意外地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本文共有三幅生动、美丽的图画,而第三幅图老牛、小马和松鼠都在其中,于是我请学生拿出彩笔,按老牛说的那样——“水刚没小腿”,把“水”画至老牛的小腿,然后再顺势再把“水”延伸,让小马也站在“水”中如图所示。学生刚画完,立即大叫起来:“老师,松鼠太小了,被水淹掉了”瞧,一目了然,不用老师多说,学生自己就明白了。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加强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8

  统编版教材设计很精彩,之前也参加过教材培训,但是在教材的把控上面总是觉得不够到位。针对本次测评我设计的这节为时23分钟比较短小的.课我作了如下反思:

  1、 本节课我定为第三课时,之前已学习了生字词和课文的前半部分,这节课主要学习课文最后第七、八自然段小马返回家与妈妈的沟通和最后自己尝试过河的过程。本课我设计的内容较少,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够彻底。

  2、在课堂气氛层面,还是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不够缜密,说明备课还是不够充分。

  4、在对学生的启发上,应更加多一点。

  制定改进方案如下: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就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的道理,这个过程不能生硬,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

  2、中间的“用上下列词语讲故事”环节词语设计有点多,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这个环节换成“看图讲故事”难度降低,更利于开展。

  3、语言应更生动有趣,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是进入了夏季,把游戏引入本课教学,让瞌睡的同学睡意全无。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9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妈妈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0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马过河(小学语文二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班额小,学生语文基础较扎实,学习兴趣浓厚,阅读说话能力也较强,乐学、善学,老师很喜爱。

  3.教学内容分析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4.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教学课时

  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5、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教材及,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1

  《小马过河》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在识字环节,我采取了多种识字方法,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在记忆环节,引导孩子们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找朋友的办法识记生字,还提醒孩子么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在生活中留意身边的生字等办法识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学习1-3自然段时,我让孩子们通过理解关键词来体会小马的'心情,如“连蹦带跳”“为难”,身临其境地体会小马心情的变化,并引导孩子们结合自身体验,想想自己遇到困难了会怎么做,这样,就从书本中走到了生活中,是一种情感教育。

  写字环节,让学生观察个别同学的生字,一起学习,纠正,让孩子们注意心字底的位置。在课后还需要加强指导。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2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将日常生活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分析:

  主教材仰卧推起成桥是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素质。仰卧推起成桥在三上时曾经出现过一次,学生对该动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单独完成成桥动作。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成桥的动作,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课的次教材是游戏搬运接力,为了使整堂课连贯,统一,我删除了该教材,留下了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创编学习内容,从而保证课的完整性。

  (二)教材的处理:

  1、营造童话意境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生活小游戏)、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分组找位置)、小马想方法过河(用搭桥等各种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放松舞蹈)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弘扬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

  本学年,我承担了校级课题“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为了更好的结合课题研究,我在设计本课时,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准备活动的生活小游戏,到基本部分的过河,结束部分的放松小舞蹈,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我只是提出活动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又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整节课都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交流中进行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学生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除了会将仰卧推起成桥呈现出来外,一定还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桥来。当然,过河的方法很多,除了搭桥过河外,学生们也一定会想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来,那时,只要从中选取几种适合学生特点,便于操作的过河方法来代替次教材搬运接力,我想,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4、巧设学习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体育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5、巧妙设计场地活用体育器材

  在场地设计上,我力求与故事情境相吻合,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整堂课我只用了一种器材——体操垫,不管什么过河方法,都用这张小小的垫子,既做到了一材多用,又便于组织教学。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3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了?’

  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

  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妈妈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4

  《小马过河》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

  “我背《论语》的时候,有一个字不认识,去问爸爸、妈妈,爸爸读一个音,妈妈读一个音,我不知道谁说的对,就想:还是去查查字典吧。结果证实了妈妈读得对。”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让我自己插起来。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而表弟说很难插。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我决定亲自试试,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

  “我与姐姐、弟弟去公园玩,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弟弟说会掉下去,很危险,而姐姐说大胆走,不会有危险。虽然我很紧张,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三

  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童话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呢!再读读故事,有没有自己读书所得而又希望与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层层浪,孩子们又去读书思考了。不长时间的宁静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热爱劳动。”

  “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

  “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但它是为了小马好,它很善良,有一颗爱心。”

  ……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马一试,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

  “老马知道水不深,不会淹死,才叫小马去试的。”“如果水很深,老马不知道,她叫小马去试试,小马不就淹死了吗?”

  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小马又要过河,它该怎么办呢?

  是该动动脑筋了。课让学生带着问号结束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四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

  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

  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

  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5

  《小马过河》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主题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尤其是在学校融慧教育理念下,这单元的学习,就至关重要。

  这节课我首先用图片激趣导入,然后认读生字词语,进入故事的朗读,又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形式完成对课文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讲故事并评论,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写完生字后还完成了《学习与巩固》基础题目的练习。总之整节课从学情出发,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的`学习有意思有趣味,课堂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这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本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课件、图片展示、情景片段表演等多种方式,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指导朗读时,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蕴含的道理。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以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

  但是,本节课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也不够充分,际交流的时间较少,这是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以后课前备课要再仔细些把课备透,在教学内容和学情的融合上多下功夫。

  石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的很用心,把学校的融慧教育理念落实的很好,无论是搭建学习支架,设计学习活动,还是完成课后练习,都是精心设计,步步为营,达到预期的效果。石老师很注重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课堂上尊重学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力,设计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在用“马棚、愿意、磨坊”等关键词语时把讲故事的学习支架搭好,让学生讲故事,自己讲,小组比赛读,全班展示讲等,课堂上语文味道浓浓的。写字的时间也充足,写字的目标落实的很扎实。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01-09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03-07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06-10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02-21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02-11

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03-30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5篇02-22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15篇03-23

《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