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初二物理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一节的内容。此节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有些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也有些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性教学,强调学生对于学习中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通过引导把简单的知识传授化为神奇的科学探究过程。由于初二学生才刚刚接触“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久,所以本节课我就大胆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淡化由老师直接传授知识结果,尝试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教学以后,我主要有五个方面体会:
反思之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来做实验,例如:用直尺、笔,饮料瓶、眼镜盒……等物品制造声音,从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声的物体有什么样的特征?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从而使学生也能喜欢上物理课!当然在有些实验器材的处理方面,有些技巧还不够老练,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上需要不断磨练。
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在对教学内容认真的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知识和自然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之三:整个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再研究过程。我在进行本节课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通过引导,利用实验的方式把厚缩在其中的认识历程重演,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短暂而迅速地重走一遍,从中体验和学习思维的方法,如在本节课提到的放大法、实验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等。
反思之四:在教学过程,我能从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学生的直观形象的认识过程,将科学家的原发现过程,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剪辑和引导,减少岔道,精简时间。当然在指导学生实验方面,正如陈教授所说有一些细节方面还不够精致。
反思之五: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状况”、“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探究方向预测及处理方法”、“教材内容”等都做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也大胆地进行了课前的猜想和预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做法,如有的学生在回答敲铁管会听到几声时,回答说会听到回声,我就将错就错,说另外一位同学会听到几声,不是*作者本人听到回声;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2
根据《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体验中学习科学。这节课中,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整节课的设计较合理
1、符合预备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在学生活动获得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声音必须依靠介质传播”的结论。
2、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设计了两个环节的探究活动: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观察多种发声体、从中发现、感悟声音的产生原因;第二个环节是探究声音靠什么传播?主要是通过演示:“钟罩抽气实验”、“水中敲击小烧杯实验”和学生实验:用“土电话”通话、“轻划桌面”,先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然后归纳总结出“声音必须依靠介质传播”的结论。在这两个环节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和思考并说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从学生课堂的表现来看,不仅比较主动还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延伸主动思考,并向老师提出问题。
二、实验的设计起到关键的作用
1、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观察多种发声体、从中发现、感悟声音的产生原因的实验,教师有目的为学生准备了三种能制造声音的东西:1、音叉——最容易观察到振动与发声有关的器材;2、鼓上放绿豆,可以放大鼓面的振动;这两种都是通过敲打发声3、橡皮筋,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发声——拨动。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还要求学生用另外的东西制造声音。在此四次观察的基础上归纳共同的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
2、“证明水能传声的实验”是教师自己的设计,用玻璃棒敲打靠细绳悬吊在水中的小烧杯发声,所用器材简单易得、效果又好。
3、“证明固体传声实验”中,教师做了改进,让学生用指甲或笔的末端轻划桌面听声音,效果比轻敲桌面要明显。
因此实验为突破难点起到关键的作用。
三、教师有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是教学成功主导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发挥主动性,学习才有效,其主动性的发挥不仅要靠合理的教学设计,更要靠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的态度来维持。在这堂课上学生多次发表了不同看法和提出问题,老师是注意倾听的,并注意给以适当的'引导,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这节课获得较好效果的大前提。这是因为平时教学中教师的作风是较民主的、对学生的提问是鼓励的。看来这一点很重要。
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还体现在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小组记录的习惯。
四、不足之处
1、时间控制不够好
第一个活动,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有的小组记录的速度较慢,拖延了时间,也反映出第二个不足。
2、预备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还需要平时课上继续训练小组活动的诸多习惯。
3、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活动环节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的渗透给学生一种科学探究的思想——“证明推测一定要有足够的、有力的证据”,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因为科学课不仅要使学生对科学感兴趣还要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核心就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与生活接触密切,学生的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精心选择事例,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条件形成实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触声音的`有关现象比较多,对于声音的产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声音的传播速度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现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本节课利用网页制作软件制作网络课件,汇集大量的电子课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利用电脑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进行自主的探究,然后再利用学生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的达到了优质高效的生本愉悦课堂。
将一些学生在生活中不能常见的现象利用网络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对重点的掌握,促进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利用媒体可以变老师的讲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知识引导和解疑,教学效果比传统课堂好很多。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11-29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06-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04-2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学反思04-2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范文07-04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06-1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通用5篇)05-17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