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

2023-03-20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1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根据再次教学设计在高一(1)班进行了实际教学。总体来说,课堂效率还可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重、难点得以较好地把握和突破,并能够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按照预定的设想也基本上达到,学生绝大多数在掌握双基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一些提高,并受到了一次思想教育。课堂生成方面则通过教师与学生搜集的史料、图片和教材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等,最后得出结论,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较好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整个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开展进行。但仔细想想,在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有自己的长处亮点,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以后改进。

  (一)长处:

  第一、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在注重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改以往总是聚焦于"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更多的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比如"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的胜利"、"为什么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不同"、"为什么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等,通过对这一系列"为什么"的探究,学生了解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之间、原因与过程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一定程度达到了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二、教学方法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如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向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如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在研读史料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再如,在学习革命进程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史实,引导学生试着为其编制顺口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的学生编出了"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明方向,七月流血和平放,十月革命光明到",有的学生"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等。

  第三、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并适当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便于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构建俄国十月革命的知识结构。

  (二)不足及需要改进处:

  第一、在史料教学方面还存在不足。首先,提供运用的史料显得有些单一不够全面,仅仅是为了利用史料来佐证教科书或自己提供的结论、观点,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历史文本的理解,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在历史研究与学习中,要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首先就要全面详尽地掌握史料,同时依据史料进行的论证应当让人感觉是无懈可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史料,企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正确的历史判断和认识是不可能的。只有充足的史料,才更容易引起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并主动构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任何历史观点和结论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证据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做出一个价值判断。因此在以后史料的搜集中一定要注意到史料得全面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史料进行问题探究时,由于考虑到教学时间有限,史料展示的速度稍显过快,造成学生研读史料、分析讨论时间过短,探究的不够深入,结果是在我的指点下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而学生并未真正从探究学习中自己有多少收获和感悟,绝大多数还是来自教师。这无形中也就使得本课的'史料探究变成了一种"作秀"而已。真正的史料探究则是需要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探究从而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史料探究式教学时,一定要避免类似现象出现,绝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减少学生研读史料进行思考探究的时间。

  第二、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的影响。在这次实践教学中,虽然未出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但在教学过程中每每看到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问题,就总是忍不住代替学生去说出了自己的结论,而没有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再次去探究。这实际上还是多少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注重教学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错误,学生也还是被动的接受了老师的观点与结论,而没有通过自己的探究式学习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辅,学生的主"并未能充分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在以后进一步加强新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深入的研究课程标准,以新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同时,要多走出去听更多的优质课,从中去吸取借鉴他人好的做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第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不太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初中时曾经学过"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而现在高中又学,这对于他们来说纯粹是"炒剩饭",因此在学习上兴趣就不大。课堂上他们虽然并不捣乱,但整个人让人觉得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要采取相应举措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他们感兴趣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东西,或者在授课语言上下功夫,增加自己教学语言的风趣性和幽默性等,让他们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这样才能最终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有所获。

  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通过这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教学设计、再次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我在教学方面有了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又认识到自己还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我在以后还要加倍努力学习与改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2

  本课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主题,分别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在授课过程较成功之处是,对本课的知识结构的把握较为清晰。将本课的知识内容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爆发的过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案、多媒体、图片和资料把学生调动到历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脑思考,学会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自己探究、归纳、质疑历史过程,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教学中重点讲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1.讲述二月革命,要让学生明确二月革命的成果,也就是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2.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这是个难点。3.教师概括临时政府的主要政策:“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政策”。这充分说明了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当时俄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需要继续进行革命,因此,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纲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4.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即《四月提纲》。

  第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在讲述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史实,以加深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对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日子,即1917年11月7日,这个时间概念应要求学生掌握。

  第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个问题既是本目的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思考题:“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小结。可以用“三个新”来概括,就是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革命的新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开辟了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新时代。第一个“新”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对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3

  回想自己上这一课时的情境,我大体上还是按照学校倡导的通用模式:即学道点评、学簇展示、学室展示、评价反馈、小结检测和学道导学六个环节,重点在学室展示中,系统地把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具体过程、建立政权以及历史意义进行了学习讨论,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还比较理想。

  具体到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做得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让学生联系我国近代社会实际,比较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不同的原因。具体比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俄国十月革命首先在城市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工人、士兵,掌握武装多集中在大城市;

  ②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决策,周密准备;

  ③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

  ④一战促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⑤临时政府前线失利,后防空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首先在农村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全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的反动势力最薄弱,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

  ②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

  ③中共以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受到挫折;

  ④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

  总体来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要按照本国的具体国情来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别国经验,也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分析,实事求是,这样才能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正确的历史决策。

  而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是没有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很详细地展现给同学们,应该很明确地给学生讲授: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革命。这个很有必要。反思我的不足,我认为上课时仅仅关注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没有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而这个比较又是常考的知识点,所以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密切结合考试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并在随后的实战训练中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重复讨论、强化,教会学生定期总结、定期比较、定期归纳,多做练习,在实践中及时解决问题。

  • 相关推荐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03-13

九年级《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反思07-21

俄国改革教学反思06-12

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谁08-18

伟大的胜利教学反思05-09

正义的胜利教学反思三篇12-08

俄国诗歌Катя06-13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06-22

《俄国的改革》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