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实录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实录及反思1
【教学内容】
《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
长度观念。
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
的估计意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
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8厘米的小棒、5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 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
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连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
生1:徒弟没有认真做。
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
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出示女孩说的话:他俩的拃不一样长。(生齐读)
师:看来她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再看小男孩是怎么说的。一起读男孩的话(用同一个人的拃量就好了)
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
师:是呀,这样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
[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小博士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
(出示小博士的图案和文字: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一起读!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这儿就有一幅放大的尺子图,(出示尺子图)。
师: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梳理总结。
生1:有数。
师:有哪些数?一起读。
生一起读:0、1、2、3、4、5、6、7、8、……
生2:有许多长、短不一样的线。
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
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
生3:表示0厘米
生4:表示从0开始量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板书:0刻度-----起点)
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
师:请继续看大屏幕。
师:一起读。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6: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师:说的真完整!
师:对,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厘米CM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反思:认识尺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观察和阅读完成,少了一些老师教的痕迹,多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除了cm两个字母学生不认识,其余内容一气呵成。]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 (出示下图)
师:从哪到哪是1厘米呢?谁能指给大家看?(找两生到前面去指。)
生1:从0到1是1厘米。
生2:从5到6是1厘米。
师:下面请你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边指边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
生3:从2到3是1厘米。
生4:从10到11是1厘米。
生5:从7到8是1厘米。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说给老师听!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A、从小棒中找1厘米。
师:请你从学具盒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一起说)
生:1厘米。
师:看来大家都找对了,那就伸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向自己表示祝贺吧!(生欢呼)
B、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吗?试一试!举起来让老师看。请放下!
师:同学们真能干!表示得都很接近!
C、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小电脑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齐读。
师:小电脑要让我们干什么?
生:让我们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真是会审题的孩子!我们先看小明有什么发现?一起读。
师:小明发现了什么?
生: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出示小明在尺子上比的图)小明是怎样知道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
生:他是在尺子上比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他食指的宽度在0和1之间。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
师: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在尺子上比比看!
生齐说:1厘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1:钉子长1厘米。
师: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学生说的不一定是图钉,当时应该反问一句:“你说的钉子有多长?能用手势比给大家看吗?”给发言学生一个补充完善的机会。)
生2:我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小蚂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还有许多小手高举着)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大声说给老师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听课,而且还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
请看:(出示图片,老师解说:透明胶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计算器上按键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橡皮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大门牙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我安排了六次活动:找大屏幕尺子上的1厘米、找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找出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用手势比出1厘米、找生活中的1厘米、欣赏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学生1厘米概念的建立是比较准确的。]
3、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从哪到哪是2厘米呢?(自己在
尺子上找一找吧。)
生1:从0到2是2厘米
生2:从5到7是2厘米
生3:从8到10是1厘米。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除了找出1厘米和2厘米,在尺子上你
还能找到几厘米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生:我找到了4厘米,从0到4是4厘米。
生:我找了5厘米,从0到5是5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尺子,老师带来了关于尺子的小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配音小资料:古时候,我国是用市尺作为长度单位,英国用英尺作为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不一样,买卖物品时就出现不同的意见,造成了交易的不方便。为了便于交流,世界上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并且做成了米尺。因此,世界各国统一用米尺来量物体的长度。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就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用的直尺是什么尺子的一部分?
生:米尺。
[反思:通过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对厘米这一常见的长度单位有了更进一步认识。“米尺的由来”这一小资料的引入,使学生再次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对这一内容很感兴趣。]
4、用尺子量。
(1)自主阅读,感悟测量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品的长度。(板书:测量)
师:齐读要求。
师:这道题要让我们干什么?
生1:让我们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纸条在哪儿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指名一生上台指)
师:怎样量呢?我们看老师是怎么说的?一起读。
(出示老师说的话: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老师说了什么?(小组互相说一说。)
师:想一想,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先干什么?
生:要把纸条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师:说的真完整!谁能像他一样再说一遍?
生:要把纸条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师:(指着)请看: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了吗?
生齐:对准了。
师:再干什么呢?
生: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师:请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知道纸条有多长了吗?
生:5厘米
(2)学儿歌,促理解。
关于测量老师还有一首动听的儿歌呢!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吧!(出示配乐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食指宽一厘米;
用直尺量物体,左端要和“0”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
[反思:这首儿歌既让学生巩固了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测量方法理解。同时还起到了课中操的作用,让学生放松身心,活跃气氛。]
(3)动手测量:
师:现在你想不想量一量?请你从学具盒里任选一根小棒量出它的长度。
生:我量的是5厘米。
师:他选的是绿色的小棒,也是选绿色的举手。你们量的是几厘米?
生:5厘米。
师:谁和他选的不一样?
生:我量的是8厘米。
师:他选的是蓝色的小棒。也是选蓝色的举手。你们量的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和他俩选的都不一样?
生:我选的是红色的小棒,长1厘米。
师:和她选的一样量的结果也一样的举手。
师:同学们真能干!量的都很准!
[反思: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测量方法,再学儿歌促理解,最后让学生动手测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起说。
生:厘米的认识
师:你都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0刻度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生2:我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生3:我知道了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师:同学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你认为自
己学的怎么样啊?(生纷纷举手)
师:一起大声说!
生:非常好!
师:老师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
[反思:学生的总结虽然不是很全面,但在这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总结的机会,教给他们及时梳理所学内容的方法。]
四、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师:下面福娃宝宝有个问题要考考你们,看谁反应最快?今年8月8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是什么?
生:奥运会!
师:今天老师把奥运会的奖牌带来了,请看(课件出示),一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吧!
生一齐大声说:金牌、银牌、铜牌
师:每块奖牌后面都藏着一道题,如果你能把题做对,就能取得
一枚奖牌,现在你想挑战哪枚奖牌?
生一起兴奋的说:金牌!
师:那好!我们就挑战金牌!小明正不高兴呢!他遇到什么难题了?认真听!(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生1:再买一把新尺子。
师: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非常好!现在小明就用这把断尺子来量,该怎么办呢?
[反思:这位学生听完这道题目的第一反应想到买一把新尺子,虽然他没有回答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答案,但却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在这里我并没有否定这种方法,而是让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
生:可以从2开始量。
师:这位同学真会思考!把掌声送给他!
(出示这种情况)请看:小棒的左端对着几?
生:小棒的左端对着2。
师:右端对着几?
生:右端对着14。
师: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
生1:14厘米。
生2:13厘米。
生3:12厘米。
师:小棒的长度究竟是几厘米?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2厘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从2开始量的就要从14厘米里面去掉2厘米。
师:所以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
生一起说:12厘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也能知道小棒的长度也是12厘米?
生:数大格。
师: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小明正在高兴的对我们笑呢!(出示小明小的画面)刚才这道题想法对的举手!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枚金牌放在正前方,恭喜你们!为自己欢呼一声吧!
[反思:学生只有个别的想到了以“2”为起点的测量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小棒长度,这说明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明白这种测量方法及其中的道理,如果此时能及时地用数大格的方法进行验证,会更有说服力。]
2、夺银牌
师:现在你想摘取哪枚奖牌?
生:银牌
师:一只可爱的小猴也在量物品呢!(请看,齐读)小猴要让我们干什么?
小朋友们,看看我测量的长度正确吗?
(出示下面的题目):
(1)钉子长3厘米。 ( )
生:让看一看小猴量的长度对不对。
师:我们先来看他量的第一样物品,一起读。
生:错
师:同意的举手!再看它量的第二样物品。一起读!
(2)铅笔长5厘米。()
生: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错!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铅笔的左端没有对准0刻度。
师:谁有不同意见?
生3:从1开始量也可以!铅笔的长度就是5厘米
师:小猴这道题虽然测量的方法有变化,但它得到的结果是对的,
这种测量物体的方法也是可以的。再看它量的第3样物品,一起读。
(3)小棒长7厘米。()
师:一起说。
生:错!
师:应该是几厘米?
生齐:9厘米。
师:刚才3道题都做对的举手!请拿出一枚银牌!祝贺你们!
[反思:这道题的处理,我只让学生进行了判断对错,对意见
一致的没有再强调说明理由,感到有一种不明朗的感觉。如果把题目要求改为“小朋友们,看看我测量的长度正确吗?为什么?”更合适一些。]
3、夺铜牌
师:现在还剩一枚铜牌,还想得到它吗?(出示下面的题目):
师傅的一拃是( )厘米。
生:18厘米。
师:继续看大屏幕,一起读。出示:
徒弟的一拃是( )厘米。
生:12厘米
师:怪不得徒弟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呢!
师:同学们,请伸出你的一拃,举起来,估计一下,你的一拃大约有多长?
生1:11厘米
生2:13厘米
生3:12厘米
师:到底有多长?请你量一量。
生1:12厘米
生2:11厘米
师:刚才估计的很接近的举手!恭喜你们!每人取得一枚铜牌!
师:你们还想了解身体上其他的小秘密吗?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我们的身高大约130厘米;我们的一庹长大约120厘米;我们的脚长大约20厘米;我们的手长大约15厘米……)
我们的一步长大约30厘米。
师:刚才得到3枚奖牌的请举手!真棒!为自己鼓鼓掌吧!
[反思:这道题通过了解估计手掌的长度,引出学生熟悉的一些身体上的长度,它们就像一把把小尺子,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帮学生估计测量周围的物体的长度。]
五、课外研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尺子,其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尺子,比如:卷尺、软尺,课下就请你调查: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尺子?每种尺子有什么用途?
[反思: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
[课后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阿福做新衣”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厘米的知识.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在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量一量的动作思维下发展到抽象思维,借助于小棒、手指宽等实物感知,强化思维表象,从而形成正确的1厘米的概念。然后运用迁移,让学生认识几厘米,并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
第三,我注重情感的交流和过程的体现。
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部机制,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
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掌握对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在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师傅一拃有多长”和“徒弟一拃有多长”、“看小猴量的物品正确吗?”,在拓展性练习中设计了“帮小明解决难题”。情景串与问题串的构建,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热情高,全身心投入到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
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环节收的太快,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今后,我还需下大力气,不断研究实践,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创新性教学。
教学实录及反思2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喜欢听故事,“故事”两个字要是会写就更好了!看看老师怎样写故事两个字,聪明的孩子跟我写一写。(师板书“故”“事”二字。)
师:小时候都听过谁讲故事?
生:……
师:从小就听过这么多爱你的人给你讲故事,今天张老师也带来一位会讲故事的朋友,请他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师板书“老树”。)生读课题:老树的故事
二、初读诗歌,认识生字
师:老树究竟长什么样,在语文书19页上去找找看。
1生:很大,健壮高大。树干上有很多皱纹。
师:哦!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像满脸皱纹的爷爷奶奶一样。会观察的孩子!
师:对啊!这就是一棵老树呢,枝叶茂盛,看上去像什么?
1生:一座绿色的小山。
师:自由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认识的字。
师:诗歌真美,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生:行!
师:认真听,刚才哪些字你不会读?(师读全诗)
生:鼓掌
师:掌声送给我,代表老师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刚才不认识的字,这会儿你能读准了吗?自由读一读诗歌。
师:有一个字想提醒大家!(师板书“乐”)
生:是多音字。
师:谁来说说它的两种读音,分别组一个词。
生:——
师:把多音字送回到诗歌里,也能读得准吗?
生:当然能(齐读诗歌)。
三、抓住问题,分小节学习诗歌
师:老树的故事一定不少吧,赶快找到第一节诗歌,谁愿意读一读?
1生:读第一节
师:读问句的时候,尾音轻轻往上扬,就该这样读!再请一个孩子来读读。
师:老树爷爷枝叶繁茂,遮天敞日,一起来问问他的年龄。(生齐读第一节)
师:往下看,自由读一读第2节诗歌。
师:谁单独来试试。(1生读)
师:究竟有多少鸟儿?想知道吗?(播放CAI)
师:数得清吗?
生: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鸟儿在老树上空盘旋,谁更能读出鸟儿多的语气来。
(1生示范读第2节)
师:向他学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安家”什么意思?
生:就是盖一座房子——
师:小鸟的家在哪儿?
生:在树上。
师:为什么诗歌中不说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家,而说在你身上安过家?加上“过”字意思有不同吗?
1生:他们安过家又飞走了。
1生:在老树身上安过家之后可能飞走了,又有其它鸟儿在它身上安过家。
师:鸟儿一代代都在老树身上居住,快活的生活,你说老树爷爷有这么多老朋友,还不断有新朋友加入,他身上的故事多不多?
男、女生赛读。
师:我听出来了,鸟儿真多,真快活呀。
师:往下看,读读第三节诗歌,看看谁来到?
1生:音乐家来到了。
师:音乐家是谁?
1生:是小鸟。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音乐家哦!
生:它们还穿着礼服呢。
师:人们什么时候会穿上礼服呢?
1生:去表演时会穿礼服。
1生:结婚时会穿礼服、就穿西服和白色的纱裙。
1生:参加音乐会时会穿礼服。
1生:春游时、活动时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会穿礼服。
师:想看看小鸟的礼服什么样儿吗?播放CAI“鸟的礼服”。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礼服,其实鸟儿的礼服就是它身上的羽毛。是什么样的羽毛呢?
生:五彩缤纷的羽毛……
师:老树爷爷年龄这么大,它和人是一样的,见多识广,身上有许许多多故事,你对它身上的什么事最感兴趣,最想提什么问题?你来问一问他吧!
1生:我想问问老树爷爷,怎样才能知道他的年龄。
1生:我能回答,把树砍下来以后,数里面的圈,一圈代表一岁。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数树的年轮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了。
1生:我还想问问,为什么那么多的鸟儿都要在它的身上安家呢?
1生:住在老树上很舒服,在其它地方呆久了他们就会回到老树身边,所以鸟儿都喜欢在他身上安家。
1生:对对对,就像我们喜欢在宽敞的地方做游戏一样,玩得很快乐。
师:这么多的疑问,你都想知道答案吗?那赶快读一读第四小节,(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师:请一个孩子来读。
师:多有感情啊!一起来读读吧!
师:今天晚上,老树爷爷会托着梦,把他的故事和童话讲给你听。
师:这么美的诗歌你愿意把它记下来背诵给伙伴们听吗?
生试背全诗。
师:真不简单!这么美的诗歌你已经记在心里,加上表情和动作也能大胆的演一演吗?
生:背诵表演全诗。
四、抓重难生字,指导书写。
师:课文学得真棒!有信心把字也写得漂漂亮亮的吗?
师:我们先来学写“老”字。认识了这个字,想和它交朋友可要以诚相待,一笔一画认真的写。生书空,描‘老’字,写‘老’字。
师:心诚则灵,刚才那“老”字还真是漂亮,带上诚意咱们来写第二个字吧。师范写“安”字。
生书空,描“安”安,写“安”字。
师:你们都爱听故事,故事的“故”字要是能写就更好了。
师范写,口述:“故”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古,右边是一个反文旁,把古老的传说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故事。
生描“故”字,写一个“故”字。
师:老师让大家的一片诚心打动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带上真诚这个法宝和更多的生字朋友手拉手。接下来要请你们自己写两个字,第一个字是“故事”的“事”字,这个字笔画多,兄弟姐姐住一屋,得挨紧点儿,先描后写。
生描“事”字,写“事”字。
师: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看看谁能把自己的'“家”写得最漂亮。
生描“家”字,写“家”字。
展示学生书写作业。
五、拓展学习,发挥想象。
师:老树爷爷愉快的生活在树林里,今晚一定会借着梦把最精彩,最动听的故事带到你的身边。晚上听了故事,白天能写下来那多好呀!别忘了生字朋友可以帮上你的忙!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看谁交的生字朋友最多,故事写得也最精彩,好吗?
【教学反思】
执教《老树的故事》一课后,我有很多思考,觉得认真备课,灵活上课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就说说我教《老树的故事》这一课的教案与课堂吧!本堂课为第一课时,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侧重扫清字词障碍,以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诗歌节奏音韵都很美,倘若读起来结结巴巴,那么又怎能体会出诗歌的语言美,怎能让自己沉浸其中去感悟呢?更别谈插上想象的羽翼自由翱翔了。一年级学生识字量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树的故事》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图文兼美的儿童诗。诗歌的前三节是小男孩向老树提了三个问。原教学设计中,我在教完诗歌第三小节时,让孩子想一想:“你还想对老树爷爷提什么问题呢?”学生思维很受局限,提出的问题也仅限于文本。
反思起来,认识到问题在于学生是就课文读课文,我是就问题提问题,忽视了让学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而在诗歌教学中,“想象”和“情感体验”是十分必要的。在设问时也应重视情景教学,于是将此环节设计为,让学生把老树当作见多识广的百岁老人,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的同时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我的提问,也不再照搬课文的问题,而是改换另一种提法:“老树活了一百岁,和人一样,见的多,听的多,特别是有这么多的鸟儿在他身上做客,遇到这棵老树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们问一问老树爷爷好吗?”我想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走进诗歌展现的童话世界,只有当情感的闸门打开了,思路自然也就打开了。
此外,通过本堂课,我还想谈谈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在原教学设计中,我为自己的范读选配了一段悠扬美妙的乐曲。的的确确,配乐让我更好的美读诗文,烘托了情境,带给孩子美的享受。课后,我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配乐最根本的目的是只为老师授课服务还是在于激发孩子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如果是后者,那么音乐就应该同时留给孩子们,让他们的朗读也配上乐曲,用自己的感官去品味,与老师在读文时产生共鸣,这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其二,有一个读文的环节设置是:先让孩子欣赏CAI中‘鸟的礼服’的画面,给予直接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兴趣,然后读文。我想:如果要把课堂彻底的还给孩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此环节做一些调整。先让孩子结合自身经验,想象鸟的礼服,然后口述交流,说说自己脑海中鸟儿的礼服什么样?这既是一个激发想象的契机,又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仅将CAI中的画面作为对学生独立想象之后的补充。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从学生出发,充分的尊重个体。
课后及时反思,如明镜般反射着教学活动的始终,利于我对自己的课堂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反思力度,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推波助澜。
教学实录及反思3
看完《鹬蚌相争》这一课的实录后,我深深地陷入了矛盾和沉思中……
老师如是说:
师: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谁赢了?
生:他们都被捉
师:两败俱伤。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他们怎样做才不会被渔翁捉走?
生:蚌先松开。
生:鹬或蚌互相让一下就可以不被渔人得利了。
师:为什么?
生: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嗯,你懂得真多啊,他们两个应该互相让一让。
生:它们两个应该让步。
(感谢刘老师的实录,让我对这则寓言有了新的思考方向!)
“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他们怎样做才不会被渔翁捉走?”
怎样才能让鹬蚌两者都能全身而退?是蚌先将自己肥嫩的肉送到鹬的嘴边,还是鹬放弃食肉的本性……如果你是那枚钳住鹬的蚌,你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成全这位威胁你生命的侵略者吗?而这样的情况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能涵盖完的吗?如果在自己生命正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是让我们无条件的“退”,这能说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呢?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法则,优胜劣汰是社会的竞争机制,我们该怎样教孩子们在这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呢?如果还单单是抱住那更古不变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能成吗?我们现在是可以将残酷的现实阻挡在孩子们的世界之外。但我们能帮他挡多少次,我们能帮他挡多久?那苍白无力的“退让”是我们要教孩子的全部吗?
这个社会中没有人是永远的强者,反之,也没有人是永远的弱者。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社会不需要不分场合,只知退让的“懦夫”;社会需要的是铁骨铮铮、见义勇为的“真英雄”!正如刘欢歌中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教学实录及反思4
背景分析: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是依照《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关于“规律”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并理解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这部分知识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少,理解比较难,我根据其探索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循环排列规律并欣赏到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规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循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图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切入,感知规律
1、师生谈话,引入卡通人物蓝猫和他的伙伴们来到我们的课堂。
2、请3位同学扮演蓝猫他们玩“青蛙跳”的游戏。引导观察、思考: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次——蓝猫、菲菲、淘气;第二次——菲菲、淘气、蓝猫;第三次——淘气、蓝猫、菲菲)
3、小组合作:用图片表示他们玩游戏时的位置变化。
4、汇报,交流:他们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你怎么观察的?
5、师小结并揭题:在我们生活中象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图形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找规律。
二、引导观察,探究规律
1、创境导入(你们看,蓝猫的房子可漂亮呢),出示墙面图案(把五角星图案改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
2、出示蓝猫声音与文字并一的提示——小朋友们,我家的墙面上图案,你可以从上往下横着看,也可以从下往上横着看,还可以从左往右竖着看,还可以从别的方向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呢?
3、师:同学们听清了,请你们从不同方向仔细观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再把你所发现的规律告诉你们组的同学,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规律最多?
4、师生合作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横着看,从下往上横着看,从左往右竖着看,从右往左竖着看,……)观察,寻找规律,感知数学美。
5、小组同学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6、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生一:我们是从上往下横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图形往后移,其它三个图形往前移一格。
生二:我们是从下往上横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4个图形移到最前面,其它图形往后移一格。
生三:我们是从左往右竖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面,其它图形往后移一格。
生四:我们是从右往左看的,它们每次都是最后的图形往前移,其它的图形往后一移。
生五:我是斜着看的,它中间那一斜行有4个同样的长方形,接下来则每次减少一个图形,分别是三个、二个、一个同样的图形。
…… ……
7、师:那如果按着从上到下这样的规律,接下去的'第五排应怎么排呢?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五排与第一排的图形完全一样)
师:那第六排呢?第九排呢?(课件辅以演示)
8、师:可见,象这样有规律的排几排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排列?(每四排一个循环)
9、小结:像这样几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重复地排列,就叫循环排列规律。
10、延伸。师:如果是从左往右呢?第五列应怎样排?接下去第几列会和第一列一样?
11、是啊,循环排列规律就是这样。
三、实践活动,深化规律
(一)摆一摆
1、 师:蓝猫很喜欢今天学习的这种规律,用图形摆了这样一个图案。(师贴出蓝猫摆的图案)
师:按照这个规律,接下去要怎么摆呢?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请生板演汇报。
3、师:如果接着往下排,应怎么排?为什么?
4、评价:你们想的跟他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画一画
1、师:飞飞也不甘示弱,画出了这样一个图案。(出示飞飞画的图案)师:他画的有规律吗?
2、学生可借助学具先摆一摆,然后在练习卡上画一画。
3、个别汇报,评价。
(三)师:淘气很顽皮,把飞飞的图形排列画成了这样。(师可试学情逐个贴出图案)
接下来要怎么画呢?
5、学生小组合作在练习卡上完成。
6、师生评价,小结。
四、自由设计,运用规律
1、 师生欣赏蓝猫的手帕,说一说,它的手帕漂亮吗,有什么规律吗?
2、 师:同学们,请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蓝猫带来的手帕设计漂亮的花边和中心图案,要求设计的花边和中心图案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手帕,创造美。
3、全班互动,交流评价:你们组设计的手帕图案有什么规律?
五、课堂总结,升华规律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你们学得高兴吗?
2、师生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它、运用它,创造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教学反思:
一、 游戏——巧借迁移,降低学习起点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实践证明,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开展富有童趣的蓝猫参与的“青蛙跳”游戏,将使他们很快转入有效学习。我先让他们3人游戏。之后让学生用图片摆出3人玩游戏时的位置关系,并观察说出他们的位置变化,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循环排列规律,为自主探究四种图形的排列规律作了铺垫。这样很好地为新知作了铺垫,不仅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入手,而且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情境——融入卡通,激发参与热情
根据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卡通人物的这一心理。课伊始,我以蓝猫和它的伙伴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为切入点,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探究和深化规律知识的环节,又创设了蓝猫的家、蓝猫摆的图案和飞飞、淘气画的图案等趣味性情境,这样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促使学生有效思维。
三、教材——创造使用,遵循认知规律
“教材只是一个学习的蓝本”。为了突破探索图形循环排列规律这一难点,我把教科书上的主题图中墙面的图形改为每行有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四种常见的图形和每行有绿、红、黄、蓝四种鲜明的颜色,画面简洁、清晰。然后,我让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上——下,左——右)观察,这对于学生发现和表达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是很有帮助的。在例题的教学处理上,我以开展“猜一猜”和“摆一摆”的活动取代“画一画”的活动,显然地,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更进一步地理解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四、活动——尊重主体,实现探究本位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应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一基本理念,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首先,在探索图形规律环节中,设计有序观察、小组交流,发现墙面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他们不同发现的交流,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深化规律环节中,以蓝猫和他的伙伴们排队来到课堂、蓝猫摆的图案、飞飞画的图案和淘气的所作所为取代了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等环节中巩固新发现的图形排列规律,逐步加深学生对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手帕图案,则达到了“运用美,创造美”,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一系列的活动,选材不同,方式不同,丰富多彩,学生能在活动当中认真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学生实实在在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美育——把准切点,体现价值数学
在数学课的的教学中,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不仅把准目标,突破难点,还准确把握其切入点,及时渗透数学美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现数学美的欣赏价值。如展示蓝猫家里图形颜色丰富的地板,采用颜色各异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和圆形等图形组成的图案;如运用五颜六色的贴画去创造设计手帕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创造美”,感受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评价——实施多元,重视情感体验。
《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应把握好学生的过程评价,应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多元评价,应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发展。本课教学中,我有机融入自评、他评、师评、小组评,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正确地欣赏他人,评价自己,形成健康的心态,并从别人的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评价别人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促使自己更好的发展。
总之,整堂课的学习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真正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力求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我亦有些困惑,比如如何很好地把握小组合作与教学时间的分配,使学生既能有效充分地探究、交流,又能在短短的40分钟里很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比如如何在实施评价时,能使学生乐于评价、善于评价?……这,有待于大家的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教学实录及反思5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哀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本人治病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哪样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下面摘录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和相应的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
教师:同窗们知道最终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学生(齐声回答):七星瓢虫
教师:对。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答案,请同窗们阅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并想一想应该怎么把吧表演出来呢?
(学生本人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
教师:这段话里,有多少个角色?
学生:三个。
教师:那几个角色?
学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教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小我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学生:好
教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快演一演吧!
(学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教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
(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挚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假如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假如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引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比选出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放学生有的鼓掌。
教师:教师看到有的小挚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学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辰还要拍者同党,不能暂停。
学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辰很惊讶。
教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讶的表情吧?
学生2:是的。还有,导演谁人“圆圆的”读得不够圆。
教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学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教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学生(颔首):能。
学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会儿飞那么快。
学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学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辰要边飞,要不回失踪下去的。
教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学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
教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照旧那么惊讶,不过,教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学生:行。
教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
教师:教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
教师:教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教师:小挚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学生:读
教师:谁来评一评?
学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教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
(学生有感情地读)
教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心理解,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讶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浏览,又尝到了成功的舒畅。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进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指导更为主要的词语“很快”和“惊讶”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顿在浅条理上。在鼓励学生方面,往后应该像赵志祥教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悭吝要多看一看他们提高的地方,让他们常常尝到成功的舒畅
教学实录及反思6
教育理念:
让语文课陪伴孩子们度过幸福快乐的时光。
教学目标:
1、设立爱心乐园,引入课题,让学生非常直接地感受课堂爱的氛围,浓浓的情意。
2、抓住学生心理教师配乐出示图片声情并茂地讲《妈妈的心》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感熏陶。
3、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妈妈的爱,感悟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4、教师启发学生把爱分给更多的人,拓展延伸本课教学主题,把孩子的爱扩散到周围的人,成为一名具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孩子。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妈妈的爱并延伸爱周围的人。
教学准备:
CI课件、故事、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欢迎小天使们来到我们的爱心乐园,爱心乐园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教师出示奖品),这个嘴巴代表了妈妈温馨而甜密的吻,妈妈是最喜欢懂事的孩子了,小朋友们做得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妈妈甜甜的吻。
2、情感熏陶
听配乐故事《妈妈的爱》,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故事内容略)
师: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想哭。
生:妈妈真伟大!
生:妈妈真可爱。
生:妈妈真可怜。
……
师:我知道大家此时此刻有许多感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吧!(生有感情演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妈妈的爱》这首诗歌,了解一下妈妈在平时是怎样爱我们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识字:
师: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生放声读)
师: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么样呢?老师考考你们。(生做找生字娃娃的游戏)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很快就把生字学会了。
2、检查指导读课文。
师: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让我们来比一比。
(分小组比赛读,指名分小节读。)
师:谁来说一说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生1: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生2: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生3: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生4:妈妈的爱是甜蜜的吻。
三、细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整体感知内容: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生自学)
2、分小节学习: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有感情了。
师:“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从第三小节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妈妈对我们的爱。下面,让我们读其它几个小节,看谁能把妈妈的爱深情地表现出来。
(运用第三小节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其它小节)
……
3、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诗歌中的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爱你吗?
生:爱。(多数同学声音很高)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学生踊跃发言)
生1::当我回家时,妈妈就会问“你肚子饿不饿?想吃什么我煮给你吃”。这就是妈妈的爱。
师:谁还有新发现呢?
生2:我发现妈妈的爱,夏天很热,我睡不着觉,妈妈就在旁边给我扇扇子。
师:你能从小事发现妈妈的爱,很细心。
生3:我没学习用品时,妈妈就会马上带我去超市买漂亮的学习用品。
生4:冬天我怕冷,妈妈就会把我搂在怀里睡,可舒服,可暖和了。
(此时师发现一学生一声不响)
师:马帅同学,能说一下你妈妈爱你吗?(马帅迟疑了一下站了起来)
生5:妈妈不爱我,一直骂我。(其他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师:你说你妈妈骂你,那能告诉老师妈妈为什么骂你吗?
生5:我考试考得不好或者晚点回家,她就骂我。(撅着嘴巴说)
生6:老师,她妈妈是因为担心她才骂她的。
生7:你妈妈骂你,是想提醒你读书要认真,路上别太贪玩,要早点回家。
生8:你妈妈怕你学不好才骂你的,其实你妈妈是为了你好,她也是爱你的。
师:马帅同学,老师知道你妈妈平时很忙、很累,可是她还经常来学校询问你的学习,嘱托老师要多关心你。其实你的妈妈很爱你的,她再忙再累也没忘了你。(小女生不再撅着嘴,脸上流露出一丝内疚。班上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尽管有时妈妈爱的方式是错的,可那也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了。
生9:我们要努力做得更好,不要让妈妈担心。
师: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儿歌《妈妈的.爱》吧!(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起儿歌,在朗朗读书声中,我们感受到那原汁原味的爱)
四、感情升华
师:既然妈妈那样关心、照顾我们,让我们也去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1: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2: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3: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4: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5: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
师:除了妈妈,还有谁爱我们呢?
生:爸爸。
生:爷爷、奶奶。
……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
生:用我们的爱来回报他们。
生: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
教学反思: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它选取了生活中五个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妈妈的爱,更懂得关心,爱妈妈。
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要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愿意学习哪一段就学那一段。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这一节课中,这一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妈妈的爱,使孩子体会到、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爱当中。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未能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资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停留在听、想、说的表层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实录及反思7
教学目标
1. 运用换偏旁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识“沿”“际”等生字;正确区分“喝”“渴”,知道“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正确书写“沿”“蛙”“际”等生字。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小故事,题目是——
生:坐井观天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观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字要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才好看。齐读课题。
生:坐井观天。
师:声音真响亮。想不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故事?
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师:那就让我们读读课文。第一次读,肯定会遇到困难,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你常用的办法去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就把它多读几遍,比一比谁最先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开始吧!
师:这个同学真会学习,读了一遍又一遍,真不错。
师:看到同学们读了一遍又读一遍,你们的读书热情孙老师非常喜欢。读了这么多遍,那课文的生字词一定都认识了吧,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你会不会读。
生:会。
师:会读的举手,不会的赶紧请教同桌。都会读了?那咱们来开小火车读。
开小火车读
师:这一排开的不够响亮,哪一排更响亮?
开小火车读
集体读
师:这些生字宝宝已经跑到小魔方中啦(手举)。咱们一起来玩玩。听清要求,四个人一个小组,小组长那有一个七彩的小魔方,轮流扔,大家抢答上面的生字,看谁用最快的时间认识的字最多。小魔方,放放好,小手也放放好。
师:看大家玩的这么高兴,咱们接着玩一个大魔方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比一比谁的小眼睛最亮,而且读的又快又准。
三、第一段,处理“蛙”“沿”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再考考你,你知道观天是什么意思吗?
生:观天就是看天。
师:对,观就是看的意思。
师:是谁坐在井里(贴井)看天啊?
生:青蛙。(贴青蛙)
师:对了,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出示(蛙字卡),这个字读?
生:蛙
师:大家看这个“蛙”,它的右半部分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的右边一模一样?
生:娃娃的娃
师:这叫换偏旁记字。还可以换什么偏旁?
生1:山洼的洼。
生2:提手旁的挂。
生3:木字旁的桂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青蛙捉害虫,所以是——
生:虫字旁
师:变变变,部首变成了——
生:三点水,山洼的洼
师:接着变,这次变成了——?
师:猜,这次会变成什么偏旁?
师:同学们现在学的字越来越多了,就可以像这样把相近的字归归类,帮助我们把字记得又快又牢。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一个蛙字。
师生共说:左边一只虫,右边两堆土,
师:记住了吧?那故事里面除了有青蛙还有谁?
生:小鸟
师:一只可爱的小鸟。小鸟飞来,落在?
生:井沿上
师:谁上来把这只小鸟落到井沿上呢?在井沿上?其他同学看看他落的对不对。
生贴
师:她贴得对吗? 井沿就是——
生:井边。
师:真聪明,桌子边也可以说——桌沿,我们生活中经常读儿化音,叫——桌沿儿。伸出手摸摸桌沿。那床边呢?也叫?
生:床沿儿。
师:河边呢?真会理解。
师:再来读读这个字“沿”(大屏幕),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
生1: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生2:沿的右边上边是横折弯,没有勾。
师:这笔最容易出错,你提醒了大家。其实啊,小小田字格的作用可大了,横中线和竖中线可以帮助我们找准笔画的位置,这个字还有几个关键的占位笔画,你发现了没?
生1:右边的小撇从竖中线起笔。
生2:横折弯的小弯写在横中线上。
师:小眼睛可真亮。这个字还有一个关键的占位笔画三点水的第二点写在横中线上。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沿”。左窄右宽,中间的点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撇写在竖中线上,横折弯没有小勾的哟!口字上宽下窄。)老师把这个沿字放到井沿这。
师:接下来,咱们来写写这个字。但是,写之前看看你的握笔姿势,小手、小脚放好。在书上把这个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师:写完的同学同桌俩换过来,互相评一评。如果做到了左窄右宽奖励一面小旗,关键笔画的占位准确再奖励一面小旗。好,得到两面旗的请举手?非常棒!一面的?也不错,没有得到的也没关系。课后再多写几个,相信你能写得更好!
师:现在啊,“蛙”“沿”两个生字宝宝已经跑到句子里了,它愿意和做的端正的小朋友见面。
出示课文第一段,
生1读。
师:老师真佩服你,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还注意了停顿,这就叫读得正确。
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读一读。
齐读
四、处理容易读错的句子。分清“喝”“渴”;“哪”的两种读音。
师:这篇文章中还有几句话很容易读错。老师考考你会不会读?
1、出示句子
A: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生1读。
师:读得真流利。
师:有两个双胞胎字宝宝藏到了这个句子中,看谁火眼金睛最先找到?
生:渴和喝 (渴和喝字变红)
师:你第一个找到,来,就由你做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吧!
生:小老师领读,并读词语。
师:这对双胞胎的右边长得一模一样,而且很容易写错。伸出手我们一起写一个渴:
师生共同书空一个渴。
师:自己再把渴字写一遍。记住了吗?真记住了?那现在闭上眼睛再书空一个喝。
生书空一个喝。
师:闭上眼睛也会写,看来同学们已经记住了这个字。
师:这两个字这么像,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他们区分吗?
生:口渴需要水所以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口字旁。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老师要摸摸你这聪明的小脑袋。就让我们用用他的好办法做个小练习。
喝 渴
上完体育课,我口( )极了
小明特别喜欢( )饮料。
一只乌鸦口( )了,到处找水( )。
做得真准确!
师:刚才是长得特别像的两个生字藏到了一句话中,再来看这两句话藏了一个相同的字,两个哪变红。
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第一句谁来读?
1生读
师::老师要夸你,不但读得准,还把小问号也读出来了。
谁再来试试?
1生读
师:恩,你真是一只可爱的、声音动听的小青蛙。
2、第二句谁想读?
1生读
师:你也读对了,还注意了后面的小叹号。
总结:你看,当后面跟上小问号的时候读——,生:哪。后面是小叹号的时候读——师范读:大得很哪!其实啊,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呢。你来看看他是谁?出示:哪吒。
生:哪吒
师:《西游记》《封神演义》里都有这个神通广大的英雄。他就是————,
生:哪吒。。
师:我们一起喊喊他的名字。同一个字读音不一样,我们都叫它多音字。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绝妙之处。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把每个字读准确。
五、再读课文,重点学习4.5段,明白“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学写“际”。
师:我们合作读读青蛙和小鸟的这两次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男生当青蛙,女生当小鸟。老师当旁白。准备好的同学已经用坐姿告诉老师了。
男生:青蛙问小鸟:“你从哪来呀?”
女生: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男生: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女生: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小青蛙和小鸟配合得课真默契!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 变红
你觉得什么样的话是大话?
生1:大话就是吹牛。
师:你听过别人说大话吗?
师:说大话就是吹牛。还有一本好看的书名字叫——《吹牛大王历险记》,看过吗?这个吹牛大王天天都在说大话,可有意思啦。没读过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师:青蛙觉得小鸟说的大话是什么?
生:飞了一百多里
师:青蛙为什么不相信小鸟的话呢?
生:因为青蛙坐在井里,它一抬头只能看见一点天空。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真棒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也来做一次。井底的小青蛙,合上你的语文书,卷成筒状,从筒里看,你看到了多大的地方,用手比划比划。
生边看边用手比划
师:拿掉书,现在呢?
生:全都看清了。
师:这么大的大方你只看到这么小,那你知道是什么挡住了你的视线吗?
生:是这个纸筒。
师:你知道是什么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呢?
生:是井、井壁
师:所以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谁能用不相信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1生读,读得不错。
听老师读。
谁能像老师这样加上动作来读一读来读读。
1生加上动作读。
师:真了不起,你读的比老师都好。 读的真好。
师:让我们一起像他这样加上动作读一读。
齐读,并加上动作。
师: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认为天是————
生:“无边无际”
师:说说“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生1:“无边无际”就是说天很大很大,一眼看不到边。
师:除了天空,还有什么也是无边无际的?
草原是无边无际的。的确看不到边。
生2:无边无际的沙漠。 生3:无边无际的宇宙。 生4:还有无边无际的大海。
师:“无边无际”太大了。你能把这个词读出很大的感觉吗?
1生读。
师:放慢速度,天就大了
1生再读。这次的天就大了。
师:放到句子中,谁来读读句子?
1生读。谁能比他读的更好?
1生读。好大的天啊
让我们一起这样读一读吧!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天空。
师:字卡。这个字读?
生:际
师:给它组个词。谁还没有被老师叫到的同学可以把手举得高些。
生:国际、边际、天际……
师:你都在哪见过这个际?
生1:用人之际
生2:国际大酒店 、尚城国际……
师:还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名字叫——点课件《星际大战》
小结:生活是个识字大课堂,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会认识更多的'字!
(课件出示“际”)
师:际是这节课要写的生字,它的左边是——左耳刀。那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左耳刀吗?
生:阳、陈
生:都。
师:都是?恩,都是右耳刀。
师:左耳刀不好写,伸出手和老师写一写。
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对照大屏幕书空。
师:再来说一遍第一笔叫?
生:横撇弯钩
师板书:右边短横从竖中线起笔,两横一长一短,小字两点对称,从横中线起笔。
出示关键笔画占位的课件。
请你也在书上描一个再写一个。要注意关键笔画的占位。
师:发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班的小朋友的字越来越漂亮,不仅注意了结构,而且还关注了关键的占位笔画。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咱们中国的汉字写得更加漂亮。
师:小鸟说天无边际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让它跳出井口看一看,从未跳出井口的青蛙一跃跳了出来,它————(音乐起)想想,它会看到什么?它会对小鸟说什么呢?(句子:青蛙跳出井口,它——,它对小鸟说:)
生1:青蛙跳出井口,它大吃一惊,它看到了蓝蓝的天空和高大的树木,它对小鸟说:是我错了,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
生2:青蛙跳出井口,它又吃惊又开心,它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它对小鸟说:谢谢你,小鸟。是你让我知道了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说的太好啦。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们。
师:青蛙跳出来之后,它看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天地,看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故事啊恰好被小白兔看见了,它编了一首小儿歌,不过有几个生字不会写,你愿意帮帮它吗?
生:愿意。
师:请你也拿出儿歌,把生字补充完整。,每一次写字都要注意写字姿势。
课件也出示:
小鸟飞飞飞, 小鸟说,
口()落井() 。 天空无边 () !
青 ()井底坐, 谁对谁错如何断?
抬头望见天。 不信跳出来看一看。
青蛙说, 坐井观天见识小
天空井口大! 井底之蛙惹人笑!
师:写完的同学可以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同学写的儿歌,红笔在展台批改,边点边说:渴字是三点水,沿右边是横折弯,也对了,际左耳刀对了。全对的同学举手?真了不起!写错的也没关系,课后改一改。同学们,上了一节课,咱们也来随着音乐放松放松吧!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
师:青蛙跳出井口,放开视野,才会看见这美丽、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要站得高、望得远,才能全面、正确的看到事物。
作业: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学写了生字,读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课后可以读读这首小儿歌,有能力的还可以试着讲一讲这个小故事。
教后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1、关于本文解析,我主要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首先抓住几个关键句子和关键词“无边无际”、“大话”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就是。那怎样让学生了解说大话的具体含义,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如果举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是否效果更好呢?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交流你听过别人说什么样的大话。在解析关键词和关键句的同时,依然抓住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将随文识字作为本课重点。在识字方法上,引导学生运用换偏旁识字、生活中识字、组词识字以及小儿歌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在识字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方法。
2、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解释为“吹牛”,然后让学生交流你听过别人说什么样的大话。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另外我在朗读训练上每次都有明确要求,如何读词,如何读句子,都及时指导。
3、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
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这个难点时,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将语文书卷成筒状,拿起来到处看一看,然后再拿掉语文书,再去看看周围。体会两次看到的视线是不一样的,进而理解青蛙为什么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不足之处:
整堂课感觉还是我讲的太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在识字方法的拓展中,可以再放手发散学生的思维,相对有些环节有点拖拉。关于朗读,虽然运用了多种形式去朗读,但是朗读的指导有效度是有限的,如何使朗读指导的有效度提高,将是我将来的课堂上努力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分角色朗读,可以改成让学生演一演,通过扮演角色 再现情景,这样可以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教学实录及反思8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说一说。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你们整理过自己的书包吗?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和笑笑就要整理自己的书包,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对了,淘气和笑笑拿出了书包里的书本想要进行整理,那么你看见
他们拿出了那些书本?
师:我继续看他们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对,他们把自己的书本分成了两堆,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分的嘛?仔细观察,然后同桌一人说一个孩子是怎么分的。老师要请一桌能干的孩子跟全班孩子介绍他们的分法!(2 分钟)请一桌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都是同样的书本,两个孩子的分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总结:对了,笑笑是按照科目分类,淘气是按照书和本来分类的,所以分类结果不同。
师:他们为什么要把书本进行分类来整理呢?
师:对,这样子我们就能很快的从书包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书本了。
2、分一分
师:现在我们就把自己抽屉里的书本拿出来和课桌上的书本一起,像淘气笑笑这样对这些书本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好之后,同桌互相介绍你是怎样分学生汇报整理的情况:(分两类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分三类的)书、练习册、本子。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现在把整理好的书本放到抽屉,桌面上只留数学书和草稿本。
同学们真能干,回忆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整理什么的人们用到分类。
(图书馆的书籍,超市里的货品)
看来分类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多,那我们一定要学好它,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个知识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师:笑笑的生日聚会上来了不少客人,我们来看看,这些人你打算怎样分,把分在一起的头像下面做上相同的符号。请你翻开54 师:分好的孩子同桌介绍你的分法,我请能干的孩子到投影仪下面边操作边说你把哪些分在一起,为什么?巡视,注意看有没有分漏的情况,全班纠正。
学生汇报:
按照性别分,戴眼镜和不戴眼镜。戴帽子,不戴帽子。小孩和大人纠错,分的时候有遗漏的学生
2、独立完成(2)小题
3、分图形。
在图形上像老师一样写上番号,看一看可以怎样分,在草稿本上把分在一起的图形的番号写在一行。看哪些能干的孩子能写出两种分法甚至更多。
教学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做游戏,人人参与、人人有兴趣、人人想说,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思考、操作练习,使得做数学得以体现,符合《标准》的`理念。这节课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传统的课堂已经大不一样了。
1、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也始终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快的大课堂,让学生感觉是走进了生活的课堂中去。
2、整节课始终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数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不是通过老师的“教”学会,而是通过学生参与到分类活动中体会和感悟而学会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如下问题:在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的同时,还应把握课堂教学的“度”,在学生偏离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适当加以引导,如:“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分类标准”“为什么要进行多样化分类”,让课堂的教学内容回归到本质的问题,从而真正体现“活”的课堂。课堂中教师不能因为“民主”,而让学生过多地发挥非本质的联想;同时要避免由于学生没有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而浪费时间的现象,这些值得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去注意。课本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还应该作出更加大胆的尝试。对于小组学习,从一年级刚入学就得培养,让他们成为习惯。可以告诉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什么时候小组交流,让学生明确怎样去做。
教学实录及反思9
一、课文简介:
《天鹅的故事》是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故事,赞扬了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坚韧的品质,也写出了众天鹅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可贵精神。课文第5自然段,讲一只老天鹅破冰时情景,这是课文的高潮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
二、案例呈现:品读“老天鹅破冰”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斯杰潘老人的心,请生先自己读,再请。
(学生读,出示语段:“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师:这是老天鹅破冰的情景,大家都找到了吗?请你再读一读,边读边想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词句,勾画下来,写下你的感受。
生交流: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从这句我体会到了老天鹅顽强。
另一生:老师我觉得不能用顽强,应该说老天鹅很勇敢才对。
师:为什么呢?
生:(摇头)我觉得应该这样用。
师:“顽强”和“勇敢”意思一样吗?
(很多生都愣住了,一会儿后纷纷摇头)
师追问:那“顽强”和“勇敢”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生马上查词典,交流两个词语的意思。勇敢的意思是:人们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顽强的意思:1、非常坚强,2、强硬不屈服。)
师再追问:通过理解两个词的意思,这里用“勇敢”还是“顽强”,再读一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
生:用“勇敢”更恰当,因为老天鹅是第一个用自己身体破冰的。
师:敢为人先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气质,只有那些有勇气的人,有勇气敢为人先的人才能被称作是勇敢的人。老天鹅不顾危险去破冰,这种精神非常勇敢。老天鹅怎么破冰的,再轻声读这句话,边读边想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老天鹅很勇敢?
生:先让自己腾空而起,然后又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生读句子)
师:这个同学读了,而且感受得很好,老师想问问,这段话中,哪些词打动了你?
生:重重地。(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重重的这个词,他读得很好。还有哪些同学找到了哪个词,拨动着你的心弦。
生:我从“石头似的”和“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感受到老天鹅很勇敢。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石头?
生:老天鹅的身子。
师:为什么要比喻成石头?
生:因为老天鹅下落的冲力大,速度快。
师:不是石头打在冰面上,而是——
生:“胸脯”和“翅膀”
师引导观察“胸脯”和“翅膀”两个词。
师:这是血肉之躯呀,重重的打在冰面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痛。
生:他受伤了,翅膀和胸脯流出了血。
生:很痛很痛。
生:我从“石头似的'”看出老天鹅他顾不得自己的安危,扑打冰面。我们知道石头是很坚硬的,而衰弱的老天鹅像石头似的,一定花了很大的力气我感受到这只老天鹅很勇敢。
师:刚才同学们紧紧抓住了这些词,用心感受了老天鹅的
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生读)
师:听着大家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感人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表达内心的感动。
……
师:刚才我们通过“重重地、石头似的、翅膀和胸脯”等词体会到了老天鹅的勇敢,那这段哪里可以体现出老天鹅顽强呢?(回顾“顽强”的意思)
生:我从“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体会到顽强。
师:为什么?
生:一次就已经很痛了,还有第二次,第三次。
生:省略号代表很多次,很多次去扑打冰面,说明老天鹅很坚强,面对百厚厚的冰面不屈服。所以从这里体会到顽强。
师总结:是呀!一处体现的是勇敢,一处体现的是顽强,当我们要表达感受的时候,还需要用词的准确才行。
三、案例反思:
当课堂上,在理解“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一句时曹艺漾同学提出该用“勇敢”,而不该用“顽强”时,给我很大的震撼,虽然当时她不能准确表达为什么,但是她对词语的敏感,让我意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要能抓重点词谈体会,那么首先学生词语积累就应该丰富,应该了解常用词的基本含义。
“勇敢”和“顽强”这两个词是我们常用的词汇,当我问两个词意思是否相同时,孩子们迟疑了很久才作出判断。这不得不让我自己好好反思,学生在当初学习这两个词时,究竟明白词语的意思了吗?中段的词语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呢?除会读,会写之间外,我想词语的意思也是必须要理解的吧。也许学生通过读句意会到了老天鹅的精神,但应该用哪个词来表达,应该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说清楚,说明白呢?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吧。
教学实录及反思10
《信任》是鄂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十五课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告示牌指路,小狗带路,猫看管钱箱,自己摘桃,凭自觉付钱。一拨又一拨的顾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在这件趣事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作者紧紧扣住信任这一主旨,用清新自然的言语和具体的事实对主题巧妙的加以凸现。
案例
一、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水果吗?通常是怎样的方式?
生1:我经常和妈妈一起去买水果。通常是:首先,我们选好想要的水果,过秤后就付钱,然后别人才把东西给我们。
生2:我一个人也去买过水果。卖水果的人总是不让我挑,我买多少钱的他就帮我称多少。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作者的一次奇妙的购物经历,跟大家说的完全不同,他觉得太有趣了!想知道怎样有趣吗?
生:(大声说)想!
师:快打开第十五课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作者认为有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品读感悟,读中激“趣”。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交流有趣的地方。
3、班级交流。
师:你们都读得很认真,找到答案了吗?
预设1:我觉得“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出口旁的箱子里”这段话很有趣。因为顾客是否给钱,没人知道呀?万一摘了桃不给钱怎么办?
师:你考虑得很细致,分析得也有道理。我有同感。
师: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预设2:带路的竟然是条狗!太有趣了。而且狗似乎能听懂人话。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3:我从“看着我”“应两声”“撒腿跑”这些词语体会到的.。因为一般的狗见生人是会咬的,这狗不但没叫,还友好的看着我,听了我的问话才叫两声,似乎回答“愿意”“愿意”,叫完就向桃林跑去。所以我觉得这狗挺通人性的。
师:你体会得真好!读书就应该这样,边读边想。谁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师:作者走进桃林后有什么感受呢?
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
生4:是指香味很浓,沁到心里了。
师:什么香味?你是怎么想的,跟我们说说?
生5:因为成熟的桃子是会散发出香味的,联系上文,知道作者正好钻进桃林,所以,桃子的香味会迎面扑来。
师:你真会读书,知道联系上文理解句子。是的,是桃子的香味和桃园清新的空气使作者心情愉快。“沁人心脾”就是这个意思。
师:谁会用“沁人心脾”说一句话?
生6:清晨,我走进花园,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迎面扑来。
生7:放学回到家,还没走进厨房,就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饭菜的香味。
……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沉浸”又是什么意思呢?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8:老师,我来!(读句子)
生9:“沉浸”就是说作者完全陶醉在摘桃的欢悦中,没有去想其他的任何事。
师:你体会得真好!你给“沉浸”找了一个好朋友“陶醉”,真棒!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10:联系下文可知,作者能亲自摘桃,心里很高兴,再加上桃子又香又甜,心情更加愉悦,哪还有心思想其他的事呢?所以我认为作者完全陶醉在其中了。
师:说得太好了!我完全同意你的想法。你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真好!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会用“沉浸”也说一句话?
生11:我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生12:我沉浸在亲手采摘草莓的欢悦中。
……
师:你们的理解能力真棒!谁能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
指多名学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趣事吗?
预设3:更有趣的是看钱箱的竟然是只猫!猫又不会数钱,有等于没有嘛!(笑)
师: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段吗?
生13:能!(非常自信)
预设4:还有呢,主人竟然把修路看得比赚钱重要!还埋头修路呢!完全不理会果园的事,就像是别人的园子一样!
师:是呀,我也纳闷。大家把这些有趣的事联系在一起,读一读,想一想,果园主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评价的理由。
三、“趣”中明理,品中悟情。
学生朗读句,段,同桌交流。
生14:我认为主人待人挺友好,挺热情的。比如“朋友,欢迎您!”还有“祝您愉快”!很少有人称呼陌生人为朋友的,还这么礼貌,客气。所以我这么认为。
师:你说得很好!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谁能带着作者的热情读好这段话?
指名朗读,小组比赛读。
生15:我认为主人是个善良的人。从小猫小狗的行为可以想象得到他们都是经过主人训练的。小狗友好地看着陌生人,不乱咬,还可以带路。小猫也不到处跑,很尽职。
生16:总结以上内容,我发现主人这样安排完全是出于对人的一种信任!我们都知道,猫看钱箱是不起作用的,它既不会说话,又不会数数,可主人还是这样安排了。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就在桃林的边上修路,完全不担心顾客是否会吃白食。除了是充分相信别人,还能作何解释呢?
生17:哦,我明白了,就是因为主人相信顾客,才作这样安排的。
生18:嗯,应该是这样!
生19:我也明白了……
师:(鼓掌)你的回答真是精彩!我为你感到骄傲!(师相机板题:信任)生齐读,再读。(读出肯定的语气)
师:主人这样相信顾客,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生20:主人,你的行为让我敬佩!
生21:主人,我想和你做朋友!我要向你学习!
生22:……
师:来果园的顾客值得主人信任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生23:顾客值得信任。课文写我摘完桃子后掏出了钱包,说明我自觉的付了钱。证明我是值得信任的。
生24:我也认为顾客值得信任。因为我每次回家,总能看见立在路边的木牌。我想,如果顾客不值得信任,木牌是不可能长时间竖在那里的。
师:你的分析完全正确。你喜欢这种被信任的感觉吗?顾客喜欢吗?
生25:我喜欢,顾客也喜欢。因为课文里说当我要离开时,又有人兴高采烈的走进来。我走进果园是因为好奇,只有对果园情况很了解,又十分喜欢的人,才会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还那么高兴。
师:你理解得够透彻!很好!
生26:老师,还有。作者也喜欢。如果不喜欢,怎么会走了好远又禁不住回头久久注视那片果林和那间小屋呢?
师:对呀!怎么走远了又禁不住回头呢?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7:我想,是因为主人对人的充分信任的感情让作者感动,敬佩,留恋!(全班鼓掌。)
师:你的答案好经典!真是这样。
师: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你不想对进园的人说点什么吗?
生28:希望你们要做个诚实的人!
生29:……
生30:……
四、拓展延伸,升华信任
1、学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1: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
预设2:我从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是件快乐的事!
预设3:我感受到只有诚实的人才会被人信任,换句话说就是被人信任的基础是诚实!(相机板书:诚实的人被人信任)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课题。
2、总结: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果园,虽然两手空空,但是心里却被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填得满满的!是啊,被人信任的感觉真好!信任,使亲情更亲密,使友情更浓厚,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融洽,社会更和谐!让我们学会信任身边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吧!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我从“趣”字入手,层层激趣,趣意盎然,趣味丛生。导入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购物的经历,从而引出作者与我们不同的购物经历,悄然激起“趣”火。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在读中寻“趣”。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用心地想,大胆地说,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的交给他们。我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在读“趣”,说“趣”,品“趣”,悟“趣”的过程中,学会了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和联系上下文体会句意的阅读方法,尝试运用了用朗读有效表达从句子中体会到的感情。学习兴趣高涨。在教学“趣中明理”这部分内容时,我让他们从“趣言”中思其意,从“趣事”中悟其情,不仅凸显了“信任”的主旨,而且使“信任”的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懂得了信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节课,我注重了让学生在读中品意,在悟中明理。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实录及反思11
一
师:西门豹去管理邺地时,首先进行了调查工作。西门豹向谁调查?为什么找这个人调查?
生: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因为老大爷是当地年长者,熟悉情况。
师: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个间题?为什么要调查这几个问题?
生: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么回事?”这是了解原因。(板书:什么原因)
生:第二个问题是:“‘给河伯娶媳妇’这话是谁说的?”这是了解主犯是谁。(板书:谁是主犯)
生:第三个问题是:“新娘是哪儿来的?”这是了解受害者是谁?(板书:谁是受害者)
生:第四个问题是:“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这是了解漳河的情况。
师:下面我们根据这些问题,参看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朗读,分两组进行,注意语音语调。(学生进行对话朗读)
师:从西门豹调查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西门豹的调查细致。(板书:细致)请大家思考,西门豹这么细致调查和下文的惩办巫婆、官绅与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有什么关系?
生:西门豹调查清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是巫婆和官绅,就可以惩办他们了。
生:西门豹调查清了以后,惩办了巫婆和官绅,可以使老百姓明白以前受灾受难是相信了迷信,上当受骗。这样可以教育百姓。
师:调查了事实的真相,请各位同学当一回小警察写一份调查报告。
(出示报告样式)
关于西门豹初到邺地的调查报告调查原因: 调查对象: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二
师:大家一致认为西门豹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如何巧妙为民除害的?(板书:巧妙)出示学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西门豹怎样巧妙地除害。读一读:课文第二段;划一划:文中反映西门豹智慧的词句;说一说:这些词句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这些词句妙在哪里。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研究讨论)
生:西门豹说新娘不漂亮,只是找一个理由让巫婆去告诉河伯,实际上想淹死她。就是新娘非常漂亮,西门豹也会这样说。因为他打定主意要惩办恶人。
生:西门豹的聪明就在于他利用坏人们的话作借口让坏人受到惩罚。
师:借口,说得好。为了帮助同学们说话更加明白,我们以这样的句式来交流。
(板书: 以 为借口 )
生:(读句子)西门豹以新娘不漂亮为借口救下了姑娘。
生:(读句子)西门豹以请巫婆去通知河伯为借口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生:(读句子)西门豹以请官绅头子去催一催巫婆为借口惩治了官绅头子。
师:西门豹为了掉坏人用到了哪些计策?
生:杀鸡给猴看。
师:成语说成“杀鸡儆猴“。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生:还用到了三十六计中的“将计就计”。
三
生:老师,让我们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师:好吧!时间关系,我们只演第二段,好吗?
生:好。
(师生共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二人,巫婆一个、官绅头一人、小官绅二人、新娘一人、女弟子二人。教师对主要演员巫婆、官绅等人轻声嘱咐一番,又嘱咐了其他人,表演开始。)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带着小官绅上前,拱手)参见西门大人。
巫婆:(带着女弟子上前,行万福礼)参见西门大人。(众笑)
西门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弟子搀新娘出场,新娘在哭,用手抹泪,众笑。)
西门豹:这个姑娘不漂亮,你去告诉河伯,过几天我给他送一个漂亮的!
(两个卫士拉巫婆下场。巫婆还叫了一声:“哎哟,我的妈呀!”笑声不绝。)
西门豹:(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可能河伯留下她吃饭了,(众大笑)去,麻烦你去催她赶快回来!(卫士把官绅头拉下场)
西门豹:(站了一大会儿,对其他小官绅)怎么还不回来,你们再去催一下吧!
小官绅:(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众笑)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等。(等了一会儿)看样子,河伯挺喜欢他们,把他们留下了,(众笑)你们也起来,先回去吧!
小宫绅、女弟子:谢谢西门大人!
自我评析:
教学片断一:体验小警察。第一课时接近尾声,我没有布置常规的抄读作业,而是让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梳理他们头脑中的信息,让信息管理趋之规范。我自认这是十分有创意的。这儿,我尝试让学生成为一名做小警察,试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能把“学”转为“用”。事实证明,换了一个小小的作业形式,学生的兴趣来了。而这,既是学生接受信息、重组信息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开启的过程。
教学片断二:成为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把文本“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本课的重点段,让学生围绕研究专题:西门豹如何巧妙除害入手,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开展读、划、想、说的综合性学习,解决专题使课堂变得生气勃勃。课堂中成功借助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个体与个体的智慧得到碰撞,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火花。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现象的出现。最大的`收获在于,学习在研读的成功中,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助长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片断三:试做小演员。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主动向教师提出来即兴把课文改编剧本,演一演课本剧。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把故事性极强的课文编成课本剧,那么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思维,调动情感投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数得。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可以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而这个角色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在生字教学时,学生可以是小老师;在课文分析时,学生可以是研究生;在需要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是小画家、故事大王、小演员、科学家……
教师要做的是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大舞台,鼓励孩子们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让他们在这课堂上尽情地创造、表现自我,让童心在舞台上在生活中绽放光彩!
教学实录及反思12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远远地观望了鸟岛,初步领略了鸟岛的风光,今天我们将再次踏上鸟岛,进一步感受它的神奇。
说说鸟岛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鸟多)
(板书:鸟多)
师:打开课本,速读课文,想想那些自然段主要写了鸟岛的鸟很多?
生:二三。
师:把话说完整好吗?
生:第二三自然段写了鸟岛的鸟很多。
师:好极了。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了。
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鸟岛鸟多的特点
1.师:请大家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你是从哪些词中感觉到鸟多的。自己小声读一读,用铅笔在相关的词语下面画一画。
交流:
(1)师: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书
生:我感觉“一群一群”说明鸟很多。
师:(板书)能不能具体讲讲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群一群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师:你脑子里出现画面了吗?描述一下。
生:很多很多的鸟,数也数不请,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
师:这么多的鸟,谁来读读?
(学生读书,老师评价:A,数不清的呀,该怎么读?B。听出来了,是挺多的,谁看到的鸟更多?)
师:一群群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知道什么是陆续吗?
生:不断地飞来。
(3)师:继续交流吧。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鸟岛的鸟多?
生:我觉得“聚”和“热闹”都能感觉到鸟很多。
『板书:热闹 聚』
师:选一个你喜欢的讲给大家听听吧。
生:我想讲“聚”字。要是一只两只就没法说聚了,很多鸟才能叫聚。我感觉这是很多的意思。
生:一群侯鸟聚在岛上,另一些鸟没有在岛上这不能叫聚……
师:也就是说大家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我还觉得“各种各样”也能说明鸟很多。就是许多种的鸟,如果不是很多鸟,就不会用各种各样来形容。
师:范读。你听出来了吗?是什么样的鸟呢?鸟岛上栖息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类,来看看吧。【课件:不同种类的鸟类,配解说。】
师生对话:鸟岛上的鸟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低的),有胖的——(有瘦的),有黑的——(有白的),有漂亮的——(有难看的)(笑)
师:这么多的鸟,就叫做各种各样。谁再来读读,一定会读得更有味道的。
生:我从“挨”字上感觉到鸟很多的。在火车站,人们都是这样挤来挤去的,好像胳膊都挨着胳膊,鸟儿就像人挤在一起说:“我在这里下蛋,我在这里下蛋。”
师:从生活中找出相似的感觉来了!
生:还有“密密麻麻”,也能感到鸟很多,根本就数不清。
师:因为挨得近,看上去就密密麻麻的。注意,把句子读完整,是什么密密麻麻的?
生:鸟。
生:鸟窝
师:就请你找出有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吧。
生:(读书)应该是鸟窝很多。
生:鸟窝多说明鸟更多。有些窝里不止一只小鸟呢!
师:有道理!鸟窝就是鸟的家,也许有两口之家,(学生接着说)三口之家……
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还觉得“到处“这个词能体现出鸟多。鸟蛋到处都是,一个蛋就是一只鸟啊!
生:鸟蛋随处都有,像沙滩上的沙子一样……前面有,后面有,左边有……
生: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鸟蛋的颜色还不一样啊?
生:我知道。是因为鸟的种类不同,前面说过了,是各种各样的鸟。
师:你会联系着前面的句子读书,大家都要向你学习!
三、体会鸟岛上的热闹景象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出了“热闹”这个词能体会出鸟很多,除此之外,热闹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我们来想象一下,鸟儿们在鸟岛上生活得怎么样呢?
生:生活得一定很好,可以和家人一起玩啊,跳舞啊,唱歌啊,吃饭啊,打牌啊……就跟人一样(生大笑)
师:鸟儿们的娱乐活动跟人的可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都玩得——生答:很高兴。
生:鸟妈妈们还会教小鸟学飞,捉虫子,抓鱼。教它们一些生活的本领。
生
师:岛上的鸟儿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鸟儿招呼他朋友的叫声。
生:小鸟扑扇翅膀的声音。
生:小鸟打架的声音。
生:还有鸟飞到水里捉鱼的声音。
师:看到满眼忙碌的鸟,听到各种有趣的声音,这就是——生答:热闹。
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热闹的景象。
师:作者写这两段的时候,没有写一个“多”字,却我们感到了鸟的数量之多,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提示学生看板书)
生:通过这些词语来告诉我的。
师:是的,要想把意思写具体,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四、体会鸟岛,渗透爱鸟意识
1、教师引读第四节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爱鸟
3、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书上的句子
4、如果我们学校组织全校的小朋友去青海湖鸟岛去游玩,一年级的小朋友不懂事,伸手去捉小鸟,你会怎么做?指名回答 板书:护鸟
5、是的,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鸟,爱护大自然,相信我们的身边一定会多几个这样的鸟岛。
6、出示爱鸟的宣传标语,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鸟岛
鸟多
爱鸟 护鸟
《鸟岛》教学反思
《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充分发挥以读代讲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和述、演、问、思、写等方式聚合交叉。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读自得、以读代答、以读带练的主体建构活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喜爱鸟岛的感情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着眼于功能性目标,即把原来着眼于双基目标同时重视素质目标的教学,转变为着眼于素质目标,同时尽可能实现双基目标的教学。
一、给学生创设愿读、乐读、会读的阅读情境
鸟儿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对于有千千万万只鸟的鸟岛来说,却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轴,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愿读的情境。
学习语文情感是基础,如何使这种情感和朗读统一起来呢?在教学第二自然时,挂图呈现鸟岛优美神奇的画面,教师则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使学生的想象形成一个“情绪场”。此时,教师再引读,学生的情感则油然而生。这时的学生不仅愿读、爱读,而且能够从读中感受、体悟春天鸟岛美丽而神奇的景色,达到“可以意会的不言传”的教学目标。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内化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更不全面。在教学中,
往遇到的重、难点不易解决。学生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协调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内化,才能更准确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出示了夏天鸟岛热闹的情景。精美画面,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讨论的欲望,而且使学生对鸟岛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反复朗读重点句,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进一步体会夏天鸟岛热闹的特点。从而把这些来鸟岛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知识储备的部分。
三、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妙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表达最完整、最准确、最活泼的语言之一。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取无穷的乐趣。
《鸟岛》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的鸟蛋。”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读读议议,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体会到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四、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所谓“人文性”,其思想的内涵就是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根据这一思想,本课的设计,我以学生自由健康的发展为出发点,重视学生情感趋向、情感需要和个性的铸造。教学课文第三小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细细地读,同时鼓励他们和同桌、老师一起读,、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情趋向,根据学生情感的需要,随机教学相关句子。
教后我所想到的:
1、对重点段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可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圈圈画画找出重点词,再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印象会更深。
2、重点段2、3自然段学完后,设计句式练习:
六月的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你看,鸟儿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真逗人喜爱。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基本能口头完成且了解了每一节内容的基础上,再动手写一写就更好了,既让学生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这些重点词语,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体现课堂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
纵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现实的”、“开放的”、“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实录及反思13
教学片断: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到课文结尾,教师们总要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怎么样?我上学期有一次校内教研课时,也是这样教的。
学生纷纷发言,讲了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各种各样的情形,大多讲青蛙这才知道了天果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他于是和小鸟一起周游世界。这时,我脑海时跳出一个问题,于是脱口而出。
师:同学们,你们讲了这么多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美好结局,但你们想过没有,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呢?
生:当然愿意。外面这么好!
师:是吗?这可不一定是青蛙的看法。有不同意见吗?
生:可能不愿意,因为青蛙这么固执,不会听从小鸟的话的。
师:很好,能从课文中青蛙的性格来分析。还有吗?
生:我也认为青蛙不愿意跳出。因为它在井里住惯了,以为自己的家最好。
师:对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是最好的。
生:井里有一个优点,冬暖夏凉,很舒服。
师:很好,又找到一个理由。还有吗?
生:青蛙它可能不敢跳出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怕小鸟是骗它的。把它骗出来然后吃了它。
师:哦(真没想到学生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你真会思考。是啊,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有道理。不错。还有吗?
生:青蛙住在井里,它就是主人,它就是皇帝,它就是国王。可如果它一出来,就什么也不是了。
师:不错。
生:青蛙在井里没有敌人,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如果到井外面,它就会遇到蛇等天敌,会整天提心吊胆,睡不好觉的。
师:真会想,真会说。
这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于是接着问: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从课文中知道同一个天,小鸟说天无边无际,青蛙却说只有井口那么大。那么青蛙是否有错?
生:错了。
师:果真错了吗?青蛙是在说假话吗?
生:(一楞)没有。
师:是啊。青蛙其实也在说实话。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它看到的天
生:就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极了。那么你们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因为它天天住在井里,没有去过外面。
生:因为井口限住了它的视线。
师:对。是青蛙住的环境局限了它的眼界。正如我们,如果没有走出过椒江,又怎么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所以要想使自己知道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
生:走出椒江
师:走出台州,走出浙江,走出中国。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反思:
以上教学片断,可以有几点值得反思:
一是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二是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
三是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教学实录及反思14
课前谈话上课开始
师:今天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生读。
师:课文中的成语特别多,齐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每个读一遍。
生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有感情,太厉害了。滴水穿石就是从自然现象上来的。
师板书:滴水穿石。
师:谁来说说这个现象,到前边来。
一男生上去了。
出示图片,声音。
生:我知道在安徽太极洞里有(生说,师帮助纠正补充)
师:比较清楚,请你当解说员没问题。当作者看到这奇观,听着这永不停止的水滴声,想到了什么,打开语文书,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读书。
师:作者想到了?
生答书上的内容。
师:我们回忆一下,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是因为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师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如果说水滴是有精神的,那什么就是它的精神。
生答。
师::作者由水滴想到了什么?生答第二句话。
师:她的意思就是说。
生答。师:这一段在上下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第三自然段就给我们举了三位像水滴那样的名人故事,一起说吧。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师:快速浏览第三段,各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生开始读课文。
师:第一则故事讲的是?
生答李时珍的故事。
师:再简一点,请你站起来,就是说李时珍坚持不懈生接下去说。
师:第二则故事是生说得啰嗦师:再简
师:听听其他同学的。
生说。
师:第三则故事呢?
生答。
师:光有概括是不够的。接下来再来读一读,我们放慢阅读的脚步,找一找,他们身上哪些地方感受到滴水穿石了?
拿起笔来开始吧。
生开始边读边找。
师:阅读就是不断地发现,发现一个句子,发现含有深意的句子(针对学生划多了而说的)。
师:发现了这个字,词,还要去想一想,我感受到什么?带着思考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师:同桌小声交流,定会有双份的收获。
师鼓励学生相互说。
师:能够分享思考会使我们更聪明。交流的时候这样说,请同学们说看,这是某某某的故事,然后通过哪个字,哪个词来说,明白了吗?其他同学做什么?
生说李时珍。
师:谁要补充?
生:我补充终于这个词师:凭的是什么呢?
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还有补充?
生:巨著。
师:你来说说看。
生:本草纲目上还有图,药性等,说明他写书用很长时间。
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出示本草纲目的数据。
师:详尽精确的描述称为巨著当之无愧。是什么成就了这篇巨著呢?
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师:谁来读读这个故事,把感受读出来。
一生读。
师:来比较一下她的朗读。
生:声音响,流利,感情也好。
师:感情体现在哪里?
生说师:你也能这样读出来吗?
生读。
师:从这一段中我们感受到他编写容易吗?就像滴水穿石一样,容易吗?他是凭着他生答板书。
师:我们一起读
生:你看,李时珍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继续交流,你想读谁的故事?
生说爱迪生的故事。
师:知道孜孜不倦的意思吗?在字典上生答
师:有没有小故事能够说明孜孜不倦的?
生说用灯丝的故事。
师补充学生进行说明。
师:还有故事吗?
生说毕生。
师:爱迪生一生八十多岁,他一生中没有停止过他的发明创造。你知道他每天睡多长时间?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对电学作出贡献。
师:书上有一个词,迷恋。谁来说说这个词。
生说。
师:什么是成功的'基石?
生:迷恋比着迷痴迷更深,已经高到不可拔地的程度。
师:他自幼家境贫寒,他割舍了这份迷恋吗?这就是滴水穿石的什么?
生答师:一起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声声入耳,字字入心。让我们又想到了那句话,谁读?
生:你看,爱迪生在前进的取得成功的吗?
师:继续看看最后齐白石的故事?谁来交流?
生交流。
师:这叫什么?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生补充说。
师:还有谁想说的?
生:始终一词。
生解释。
师:你会发现也会说,只有这样他才达到了炉火纯青,咱们来欣赏老人的几幅画。出示虾趣等,师解释。
师:你想说什么?
生:栩栩如生。
师:看到没有落款多大?
师:97岁还能画出这样的画,更看出他生命不止,对艺术的追求不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你看齐白石取得成功的吗?
师: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名人故事,虽然年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有一个高度相同的,一起说。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再听这水滴声的时候,你还想到了谁?
生:诺贝尔,他发明了炸药。
生:谈迁。
生:富兰克林
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师:还有许多许多,读这句话。
生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老师也来说。
师说陈述句师:意思一样吗?你更喜欢哪种表达?
生:喜欢。问句,说原因。
师:表达是更加的强烈,咱们就来问一问,问出力度,问出气势生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滴穿顽石的呢?生答师:让我们再来读读滴水精神。生读两个词。
师:什么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你们是不是理解更深刻了呢?他们在失败面前他是在成就面前他是在挫折面前他是在困难面前引学生说师:我们可以拥有的那就是师生同说。
师:这就是给予我们的启示。
读。
生读: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板书。
师:第四小节是不是有点多余呀。你怎么想?生说不是多余。他是举了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就叫正反说明。学到这儿,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说。
师:我们从小就要找一个目标,不懈努力,长大以后才会成功。我们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废。
课外作业:积累成语。选题写话,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写一个启示。
教学实录及反思15
师:读了课文第二小节,大家知道和蜗牛一起进行飞行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呢?请一位小朋友从我这儿的动物图片中选出来,贴到黑板上。(学生上台选了蜻蜓、蝴蝶、蜜蜂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真的同意吗?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第二句话。想想就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
(学生自读。)
生:我想,还会有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的,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很多的。
生:还有黄莺、燕子也会参加的。
师:是的。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参加了比赛。可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我们从一个标点符号中能看出来,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
生:我知道,是省略号!
师:对了,省略号的作用真不小呢,这里它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动物参加了比赛!好,请这些小动物们也一起参加。(教师把一些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师:如果这儿就是赛场,假如蜜蜂、蜻蜓、蝴蝶飞到了这,那蜗牛可能飞到了哪里了呢?蜗牛该贴哪儿呢?谁来帮老师?
(一学生上台把蜗牛的图片贴到了其他小动物的前边,距离比较远。)
师:为什么这样贴呢?
生:因为课文中说蜗牛甩下了所有对手。所以,蜗牛在最前边。
生:因为蜗牛获得了冠军。冠军就是第一名,就贴在最前边。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把蜗牛往后移动,和其他小动物的图片靠近一点。)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
生:我想不可以,如果蜗牛只快这么点,就不能说它的本领是很强的了。
师: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想,真会读书!
生:蜗牛是遥遥领先,应该比其他小动物快多了。
生:我知道,“遥”就是“远”,“遥遥领先”是远远地领先,那应该比其他小动物们快很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遥遥领先”这个词读懂了。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课文中说蜗牛遥遥领先,那你看到在什么情况下也有人遥遥领先的?
生:体育课赛跑时,我们班的吉驰是遥遥领先的。
师:学习上呢?
生:我们班钱隽朗的奥数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生:方异的写字也是遥遥领先的,我非常羡慕她。
师:说得真好!体育比赛、学习上,那些刻苦努力的人就会遥遥领先,夺得冠军,取得胜利。这一次是蜗牛凭着一双有力的翅膀,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森林王国其他的小动物们会怎么对蜗牛说呢?蜗牛听了,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来表演一下。(学生合作表演。)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把自己当成蜗牛,一组就做其他各种小动物,来合作表演一下。
生:啊,蜗牛,你真了不起!
生:我是蜜蜂,我祝贺你获得了冠军!
生:蜗牛先生,你的奖杯多漂亮啊!让我看一看,好吗?
生:要是我也有一双像你这么有力的翅膀,那有多好啊!
生:我是蝴蝶,我要向你祝贺。
生:是啊,还是我蜗牛比较厉害吧。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生:我多厉害!你们怎么能和我比?
生:哈哈,只有我才能得冠军!
生:看来你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生:下次,你们还是不要和我比了吧!
师:大家的`表演都非常出色!大家听听蜗牛们说的话,想想说话时的语气、神情、动作,觉得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形容?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齐喊了起来)“得意洋洋”。
师:谁来读好这个词。
(生读)
生:老师,我还可以用动作把蜗牛很高兴、很骄傲的样子读出来。
师:那你来试试。
(生单手握拳有力地举到了胸前,读得特别得意洋洋)
师:我们也一起来演演那只很得意很骄傲的蜗牛。
(生兴奋地读演)
解读
《蜗牛的奖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设计,教学前我一直有两个困惑:
一、如何突出探究意识
如何形成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想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矛盾摆在学生面前,比如:“想想,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使他们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思索、探求、研究。同时我也努力和学生一起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动手操作”、“合作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读书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快乐。
二、如何落实语言积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强调“读要贯穿始终”、“字词句训练渗透其中”,一经一纬,相互交织,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练说”、“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语感,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我一直在努力地落实。
【教学实录及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11-15
《猫》教学实录及反思06-28
《杠杆》教学实录及反思02-12
《信任》的教学实录与反思07-01
《最大的麦穗》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6-18
风娃娃教学反思及教学实录06-18
《江凡》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7-02
管仲列传的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07-04
教学实录的案例反思范文06-15
《荷叶圆圆》教学实录及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