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新

2023-02-23 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新1

  一、问题的提出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主体人格鲜活的创新人才,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是否充分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于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反思众多的课堂教学改革,因为没有真正建构起基本的操作模式,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参与,导致了改而少效、推而不广的结果。因此,探索与研究行之有效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事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二、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体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不可由他人替代,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在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发展和深化主体的理解和知识。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递者与奉送者,而应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指导者与合作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主体的、能动的,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只有在主体的活动中才能确认自己、表现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2、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到罗杰斯的“沉浸说”、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无不处处闪耀着“学生主体参与”的光辉。现代教学理论更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则突出强调主体参与、过程教学,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强调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代教育实验研究专家、北京师大教授裴娣娜主持的发展性教学研究,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都把主体参与作为其重要的思想。“教为学服务”,教师只有创设学生主体发展的活动舞台,搭建学生主体参与、勇于创新的脚手架,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基本结构

  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激发参与”———“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建构知识,能动参与”———“拓展运用,创造参与”———“反思归纳,提高参与”。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没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3、合作交流,竞争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让学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说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学生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这样,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激发,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通过引导,继而提出: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

  5、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6、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思路等"#你认为你的学习有效吗#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准备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以上六个环节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六个环节可以灵活调节、变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新2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数学课堂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评价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为呈现新知能提供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的感知材料;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并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以具体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②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全面、深入;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善于质疑,变式思维,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各负其责,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能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既轻松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能解决数学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流思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充分发挥智力潜能。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己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师素质

  (1)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到位、课堂评价合理,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比较强。

  (2)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3)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适时捕捉和恰当处理生成性资源。

  2、教学观念

  (1)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普遍发展

  教师能对每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最大可能的发展。

  (3)是否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己发展能力。

  (4)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全面

  所谓"准确"是指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了解和把握教学的起点。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谓"全面"是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

  (2)教学内容的处理恰当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活动的全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也要有所不同。新授课,要理清知识发生于发展的脉络,对关键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练习课,要灵活选择题目,使练习的难度和开放性成斜面上升;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将复习内容自主地进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3)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和内容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则是教师在教的方式上要努力做到的。

  (4)教学控制积极互动,灵活恰当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具体包括;

  ①课堂教学前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

  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进行调控,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新3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紧接着处理了老头分梨问题。从不同角度设未知数。用了两种方法处理此问题。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四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

  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

  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最新】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最新10-26

最新数学教学反思07-04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最新5篇03-10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最新5篇03-23

初中数学个人教学反思最新5篇03-2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2-12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2-03

初中的数学教学反思09-27

初中数学的教学反思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