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023-02-18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让学生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为以后的分数学习打好基础。课本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就产生了分数。这时就重点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结果是半个。初步认识“半个”可以用分数1/2表示,在此过程中介绍1/2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并教授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表示它的1/2,让孩子们一一说说,同桌相互说一说。但是,在教学分数含义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发现而是自己说了出来,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的含义,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对其提示。而我却在教学中无形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对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不负责任。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的时候,我让学生准备的是两张圆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通过图片上不同的颜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也通过举例分糖,有10颗糖果,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只能分得1个,若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5个,尽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1份就越少。

  之后通过练习,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仍然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饼”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新课学习完后,又鼓励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分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为他们开辟探索实践的天地,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对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引导他们亲自经历了分数概念的感知、理解、概括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探究有趣的数学。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以1/2这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月饼先谈谈对1/2的认识,了解1/2的.意义,知道1/2的写法和读法。在互动对话中初步建立1/2的表象,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充实学生对1/2的理解。在1/2的基础上,通过习题中的问题:一个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是其中1份,能否用1/2来表示?这样来认识1/3,又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认识各种图形的1/4,讨论折法不同,每份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4表示呢,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折法”和“形状”都不是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本质属性。

  本节课我最大的体验是: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不足的是评价的重点还不是很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速度还有待提高,学生倾听的习惯还要加强。如在教学设计上要更具匠心,教学语言有待进一步规范,板书还要多加练习等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为了给学生构建思维平台,教师从课一开始,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分漂亮红头绳的情境,使分数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产生。再如,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游乐园”中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看图、析图、解图的能力,进一步感悟、探索几分之一的分数知识。还创设了“猴哥哥和猪妈妈分月饼”的故事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借助生活平台,引导自主探究。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经常玩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平分树叶、寻找衣服的一半,寻找图形或物体的一半等等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分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通过示范说、同桌说、小组说、判断说、辩论说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观点的平台,并为自己的思维策略进行辩解的机会,为更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体验建构。

  学生初次认识分数,是感到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实物作为学生的思维“拐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借助实物或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分数知识;课后让学生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这一实践活动中,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做,我就会真正理解。”而“操作感悟、体验学习”正是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体验中创新,在体验中发展。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我们经常提到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课前精密部署,但下课后总有一些遗憾,总感觉生成与预设相差甚远。今天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后又一次遇到了这样的困惑,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反思我的设计,反思我的课堂,反思学生的表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哦,找到了,原来是我的预设不够细致、不够周全。我们常说:要从问题找原因,要从失败找教训。对,我应抓住这个契机,好好反思,以后不再重蹈覆辙。在今后的预设中我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出发。

  课改以来一直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学习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将活动具体化。

  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尽量将活动具体化,要易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操作,这样才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也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完美。今天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先用学具纸折出二分之一,然后说一说自己所折二分之一的含义。设计这一活动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同时也想让学生清楚无论所用图形的大小、形状如何,只要是将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由于我的预设过于笼统,设计意图没能达成。如果我将预设作以下修改,效果可能会比较好。第一步,请学生折二分之一;第二步,将学生的成果贴在黑板上;第三步,说一说黑板上二分之一的含义;第四步,观察这些二分之一,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课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11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1-07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7-06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7-0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23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2-08

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02-12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1-15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5-1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