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路教学反思1
上课开始时,我先出示了一个连接正确的电路,让学生说说电路中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启发学生思考,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我先引导学生检查电路的连接是否有问题,再排除了连接上的问题后,让学生推测使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将原因一一列出来。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是哪里发生了故障。电路检测器的制作比较简单,书上有指导也有图片,然后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检测时的注意点。
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应先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取出,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连接电路检测器两端的导线,观察小灯泡是否亮了;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导线、小灯泡之类的电器元件应直接将它们与电路检测器两端接触。
在实验中我注意到学生在检测小灯泡的`时候将电路检测器的两端与小灯泡的连接点接触时,由于不注意直接将导线的两端接触,检测结果发现电路检测器中的小灯泡亮了而被检测的小灯泡没有亮,学生就产生了疑问。我要求学生再认真检测,随之发现问题所在。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电路教学反思2
这是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的理解;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什么?
2、为了防止接错和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在接线过程中为什么开头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有哪些?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
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学生操作没能按要求去操作,导致电路接触不良,影响了实验效果。
2、部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有短路现象的发生。
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的操作会更完美更美好。同时,我也会应课改的要求,日日充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教学过程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只有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学生乐学、会学,在不断地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电路教学反思3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主要是为了巩固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动手能力。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这个实验,这将为今后进行电学分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实验所需器材比较简单,取材也容易为了增加学生的视听效果,结果,学生操作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接好电路后,在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既要强调独立思考,又要强调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器材。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本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提高,一堂课完整地按预定计划完成,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电路教学反思4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5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习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电路教学反思6
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从电路的基本构成实物连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小灯泡(小电机)、电池、开关、导线进行连接,让小灯泡或小电机工作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使小灯泡亮起来(或小电机转起来)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明这些器材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都哪些电器元件属于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完成。介绍各元件对应的符号,教会学生如何画电路图,强调画线时要横平竖直;连接相交的'要加点;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这四个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类比电流,(如水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实验室新买了一些发光二极管,利用的特性,验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负极。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完成较好。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标准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电路教学反思7
1、成功之处
(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各元件作用及电源和用电器能量转化,再通过手电筒装置,学生尝试由实物图设计电路图,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又本身初见电学器材必然好奇心极强,于是由学生尝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引入课堂,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
(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及“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电路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预设,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故障问题,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既使课堂小结后的课外拓展部分“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教师仍是做好充分准备,对学生的各种思维的碰撞给予恰当的评论,课堂上做到有紧有放。
2、问题与不足
(1)教师ppt不够创新。在电源及用电器部分,其中蓄电池部分,教师仍采用的电瓶,学生不够了解,而这生举例的手机冲电宝,正是课堂上学生的机智为课堂添放了光彩。
(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在电源交流电部分,当教师提问到“我们溧阳有核电站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感觉很意外,只是简单地介绍天目湖也正在建设核电站,没有舍得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热爱家乡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
(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在“手电筒”部分,有学生提出,手电筒内部是否另外存在导线,教师只是急于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也能导电,手电筒的金属外壳相当于导线”而没有对学生说到“我以前拆过手电筒”的这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本课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也仅限于知识,对情感、过程、价值取向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次目标。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反思,使我进一步体验到,“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教师是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反思者,“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云找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进行深层情感交流,善于发展性评价学生。同时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反思者,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电路教学反思8
优点:
1、一是能充分利用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时有效地采用学生分组实验,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效率、学生的积极性。
2、用表格的.形式把要实验的内容体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形象有效地掌握实验的内容,降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把握难度,达到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同时也可节省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提示与说明,减少教师对课堂的占有度,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探究时间,保证实验成功率。
3、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完成得较好,说明上面的教学措施是有效的。教师在提炼实验结论时,能充分利用“对比”这一方式加以归纳展示,让学生掌握起来更有针对性,不易混淆。
不足:
1、平常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交流的能力。比如上课时有几位学生让他们对自己所得结论“怎样从实验所得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描述,明显较困难。
2、在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这一环节上比较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交流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拓宽思路,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交流有效性。
电路教学反思9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电路教学反思10
也许学生对有一些难度的探究活动具有更高的积极性,本节课学生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在利用一个电池盒、两个小灯座和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探究活动中,前面两个班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连接方式:
从两个灯座的两个接线柱上接出的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并联的一种方式)而课前我认为简单的,学生会首先想到的串联方式却没有出现。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后来找到了答案:
在这之前,第一个探究活动是利用一个电池盒、一个灯座和两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所以后来增添了一个灯座后,学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电路的基础上照样子又连接了一个灯座。在第三个班级课上,我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就明确了,用三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再用四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于是,那种串联的方式出现了。
课后回想这一环节,深深感到,我们经常说,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实上往往我们认为很简单的、学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却迟迟不出现。只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那么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就会越明确。
电路教学反思11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探究,是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因此,探究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人在此结合《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这堂课的教学实际就探究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教学要注重问题性
问题不仅是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提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后,引起了学生极大地兴趣,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就此问题学生还做出了多种猜想。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出现了诸如电流表反向偏转和灯泡不亮等问题。学生在发现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和体验。因此,能否提出对学生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关键。因为问题意识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探究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探究教学要注重过程性
学生的学生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重结论、轻过程。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发现学习则是结论和过程并重。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并且学生有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像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没有得出完整的结论。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一方面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及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所以,眼前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正因为如此,探究教学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获得新知的经历和体验。
三、探究教学要注重开放性
本人认为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开放。科学探究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习目标就很广泛:一要让学生达到“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知识目标和“正确使用电流表”的技能目标;二要让学生达到亲身体验“提出问题
电路教学反思12
今天这节课是作为市教师进修学院前来我校观摩课堂教学的一节课。本人也把这次上课当作是这堂精品课的初次正式打磨。听课者是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科学教研员薛老师、市教研室兰岚老师以及本科组黎海燕老师。
说句实话,就在前天,对这节课我还不是太有信心,毕竟精品课的要求很高。因为课前在集体教研的时候,从教10多年科学教学的苏文辉主任看了我的教案后,说道: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恐怕会让学生比较沉闷,担心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
说句实话,我的心里也没底,虽然这节课的内容本身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如果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那这节课就失败了一半。
于是昨天整整从下午到晚上10点,我独自一人在学校自然2室里试教。我像正式上课一样,站在讲台上对这课件、实验材料试讲,又把自己当作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反应。
可能是由于自己对整一节课有了整体的把握,也或者是之前参加的一些培训沉淀下来的厚积薄发,就在自己不断试讲的过程中,头脑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为何不用闯关挑战的模式把本节课的3个活动穿起来呢?因为,实验本身固然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然而当老师把实验当作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提出种种要求时,这无形间就削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如果把每个做实验的过程当作是闯关挑战的过程,实验的要求转化成挑战的规则,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吗?挑战成功后的目的'是什么呢?对课前引入魔术的揭秘!(原先我的安排是表演完魔术后马上揭秘)
想到这一点,我充满了信心。确定了这样的上课思路:“不用电池点亮灯泡”的魔术引入——>想学会魔术吗?要连续通过3个挑战——>魔术揭秘。
这样整个上课过程变成了学生为了学会老师的神奇魔术而接受3个挑战,在挑战中学会知识,最终学会魔术的愉快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原来看似没有多大变化的3个活动就这样被一个魔术串起来了。
今天的试教,学生的反应热烈得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学分享。在4人小组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4个成员都积极参加实验,没有出现哪个小组有学生无事可做或不参与活动的现象。每当有小组点亮灯泡时,教师里总会听到同学高兴地叫道:“老师!老师!亮啦!”,甚至有的同学从自己的座位上走到我的跟前拉着我的手去到他们小组那里看点亮的灯泡。这每一声发自内心的喜悦,都让我这个老师跟着喜悦。
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我很享受!
电路教学反思13
这是一节让学生动手实验较多的科学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我本着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知识,并深刻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尽管课堂教学时间因放手让学生实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就值!
在实验刚开始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能将“电池、导线、灯泡”三种材料连接起来,当然,也就没能使灯泡亮起来。原来,学生平时很少进行实验,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听老师说实验。现在一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很多学生是手忙脚乱,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手。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慌,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一起动手操作。在我的指点下,学生很快就是使灯泡亮起来了。当时学生们激动得直喊:“我的灯亮了!我成功了!”
从学生们激动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顺势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导的方法将实验过程重新进行一次,再次体验成功的乐趣。
电路教学反思14
这节课重点是让同学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并进行排除。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电路的原理。同学小组实验中的电路中的故障都是课前我预先设置的,有的是导线问题,如里面的铜丝断了,接头没有剥掉塑料套;有的是灯座问题,如灯座的接线柱的线掉了,灯座坏了;有的是灯泡问题,如灯泡坏了,灯泡没有拧紧;有的是连接问题……在教学中,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学在一开始实验就发现了,并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老师故意为他们设置的故障,因此还喊着“我们这组没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去检测。
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是迁怒于同学打乱教学秩序,没按老师的教学意图走,使得本应充溢悬念的实验探究变成了一次平淡无味的动手操作,还是欣喜于同学的聪明?我想,假如从同学角度动身,从教学的实效动身,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后者。同学一眼就能看出电路中存在的故障,说明了他们已经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连接要领,说明了前面几节课的效果不错,或者说明这局部知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那么,对于同学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去指导。但是,这次探究实验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没有,因为如何利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中的故障同学还没有学会。但是原来电路中的.故障已经排除,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换了种方式,让同学假设“灯座、灯泡、导线”其中一个环节有问题,该如何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这样,同学还是通过动手,掌握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要领。
一堂课,当出现了我们课前没有料到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应当和时调整教学方案,只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同学的学为中心,我们的教学就会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成为同学喜欢的课堂。
电路教学反思15
《简单电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前面的两个课时,主要介绍一些简单的电学知识,包括电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电池和导线点亮一个小灯泡,而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电器元件,制作简单电路,并能够很好的记录下来,根据课程内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若干。
课堂的第一部分: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还有一根导线,把小灯泡点亮,学生动手的同时,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并对电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手按让小灯泡亮起来,并介绍电池盒和小灯座,(学生演示安装步骤)。同时让学生利用这些电器元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三部分:反馈在制作简单电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确认安装注意事项:
1、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2、小灯泡的安装方法
3、导电和电池座、小灯座的连接方法
第四部分:学生展示电路的实物连接方式,并给学生介绍电器元件的简单画法,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
第五部分: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给每个小组多提供一个小灯座,个小灯泡和若干到导线,尝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使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尝试,但尝试成功后再尝试其他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3、实验汇报(小组交流)
(有几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能用不同的方法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第六部分:课外延伸,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了人人参与,并尝试用了多种不同的连接方法进行尝试,,学生在使用电池座和电池盒的时候都没有遇到问题,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电路的连接,电路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故障,在尝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的环节,学生的想法很多,通过实践,发现仅有几种方案是可行的,认识到了要使小灯泡亮起来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通路。并用简单的电路图加以表述。
当然这堂课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纠正,学生的合作和动手方面仍显欠缺,很多小组对于成员的分工都不是那么明确,需要一步一步完善,还有在学生的反馈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比较仓促,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学生的一些想法没有趣实践,也可能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这在以后的课堂中需要进一步关注。
【电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电路教学反思12-04
电路教学反思12-01
电路教学反思12-01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03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2-16
物理的电路教学反思11-05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1-19
电路教学反思集合12-01
推荐电路教学反思12-12
电路教学反思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