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反思

2023-02-04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教学反思1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1、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朗读是中年级最经常最重要的学习形式。同时抓重点词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

  “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

  “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为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深刻理解,我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斜”、“掠过”的切身体会,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2、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

课文教学反思2

  《故乡》很难教,我用3节课不到上完的,很多细节掠过了,比如杨二嫂的形象。我本来还想把《故乡》中的环境和《风筝》中的环境做一个比较。我还想……这些想法在课堂上我都没有实施,但心中也确实没有底。这篇课文,只讲了“柃主线”“抓变化”“读闰土”“故乡的出路”这四个方面大问题,涉及到了概括文章、分析人物、赏析语句、探索主题这四个大方面的`语文能力训练。可是我有一大堆困惑——

  1、长文短教,是否可行。有些可能是重点放弃了,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整体把握。

  2、这样解读,学生是不是仅仅了解一个空壳,部分血肉,是否会制约孩子阅读能力提升。

  3、讲通、讲懂、讲透,讲到什么程度才叫透?中学生年龄,老师即使讲透,没有阅读基础、思辨能力和人生阅历能真正透吗?还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重复教材全解。

  4、深入解读文本与引申发散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多元化还是趋于某一个方向。

课文教学反思3

  【主题与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

  【背景】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用“情”字贯穿始终,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事例】

  一、创设情境,掀起情感的浪花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

  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

  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生不断发出赞叹。)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生: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生:我真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大潮。

  〖片断二

  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做个看图填词的练习,你就明白了。请同学们仔细看图(CAI课件图片:1、钱塘江潮水横贯江面图;2、钱塘江横卧江面图。),两个词分别应该填入哪幅图中呢?

  生:“横贯”填到图1中,“横卧”填到图2中。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图2中,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图1中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填“横贯”。

  师:你很会思考,填得不错,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横贯”就是横着通过去的意思。

  生:老师,我想听听闷雷滚动的声音。

  (师CAI课件音频:闷雷的声音。)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CAI课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作有巨大的响声。)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生:我发现潮水向前涌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流去。

  生:我觉得战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气势。

  生:我听到战马奔跑时的声音和潮水奔腾的声音都是滚滚而来,震动大地的。

  师: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背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纷纷举手。)

  师:觉得自己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电脑播放录像。)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听着动情的背诵看着精彩的画面,使人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教学反思

  课堂中教师着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片段一”,教师精心设计了从声音到影像的“开场白”,拨动情弦,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观潮的境界。从心理上讲,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觉悟,精心设计开场白,以便使下面的整个教学进程左右逢源,水到渠成。在“片段二”,教师多次利用到了CAI课件,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情绪高涨;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能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等诸方面的任务,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情感朗读,激起情感的涟漪

  〖片段三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勾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和蔼地说):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有点感情。

  (实事求是地评价。)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自信地说)能。学生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

  (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我们再欣赏欣赏。

  (可以看出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学生有表现的欲望,老师就给他提供空间。)

  生:(生读。)

  师:我也欣赏这句,但我更欣赏他的勇气和自信。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老师深情并茂地读,还带上了动作表演读。)

  (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很谦虚地问):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带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凶猛,感觉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从你读到“横贯江面”时做的动作体会到的。

  师:一边观察,一边动脑筋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你们也做做动作读读这句话。

  老师全面巡视,适时帮助,参与学生的读和评议(学生读得铿锵有力,似乎要把整个江面占满,可以看出学生都理解了),两个学生带上动作读后互相评议对方,老师加入其中一组评议时说:“我欣赏这样的孩子,互相读后纠正,评议,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片段四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学生很积极地准备。)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学生自发鼓掌,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你们的朗读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现在自己说说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可以看书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还可以跟着老师的画面说。

  (学生自由说,兴趣很高。)

  学生一起边看课件画面边说边表演潮来时的景象。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三、阅读表达释放情感的精华

  〖片段五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我们先来设计一个开场白。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请跟我来,我会带你看个仔细。

  生:游客朋友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是观潮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哟。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威力无比,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江边。

  师:相信你们都是合格的导游。现在就请你们给画面配上解说词,注意用上设计好的开场白。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看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CAI课件视频:潮来时的过程。)

  (生在组内练说。)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

  生: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你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了。那条白线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潮水已经涌起两丈多高了,就像是一堵白色城墙。潮水越来越近了,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你听,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游客朋友们,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吗?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更好了。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你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你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了吗?那是潮水的声音。快看啊,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声音越来越大了。潮水越来越近了,请大家退后一点,注意安全。你看,江水就要向我们扑来了,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了,那浪潮多高啊!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颤动起来了。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真让人感到震惊,难怪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生齐说。)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自然段,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都学得不错。那么课文2、5自然段还写了些什么呢?老师想交给大家自学。你们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说说你的感想,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自由讨论。)

  生:我喜欢读“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写得很美,钱塘江就像是一位身披白纱的少女。

  生:我读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后,觉得钱塘江大潮的余波也非常的有气势。

  生:老师,我想知道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知识锦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自己在电脑里查找资料。

  (学生自己在每组的电脑中查找自己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是“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这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情感得以升华,思维得以飞扬,创造潜力得到最大能量的发挥……

  【收获与启示】

  一、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可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把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

  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具有说服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的审美功能,使作品中遣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炼奇巧,诉诸听说,让学生直接受到情感的感染。

  三、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极为重要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开放与创新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辨论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课文教学反思4

  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单元的一片主题课文,文章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上课时,通过检查生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圈画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 定格最动人瞬间,感悟大英雄情怀。”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从课堂效果看,学生真正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但在课堂上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很多应该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我都自己总结了,浪费了学生提高的机会。另外,课堂上情绪转换过于快,高昂的语调让学生不能很快理解我提出的问题,没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还有课堂上应该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

  以上是我在本次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尝试,其中有许多的不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去探索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因为我坚信——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课程设计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课文教学反思5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效果。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我所设想的“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课文教学反思6

  师: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小节,看看和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待会儿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读,并试着说)

  师:你们对自己说的情况满意吗?

  生:不满意。我觉得说了前面的就忘了后面的,说到了后面又想起了前面的忘了说。

  生:不满意。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清楚。

  师:要把和尚做的准备工作说好,必须认真读课文,弄清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

  (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生:这一小节共有4句话。第一句讲和尚请人到水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儿。

  师:不错。如果能简洁明了些就更好。老师教同学们一个概括句意的'方法,就是抓关键字词。这一句可以概括为:“潜水摸牛”(板书)。请同学们读第二句,把关键的字词画出来。

  生:大船装沙。

  生:备船装沙。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概括3、4两句的意思。

  生:第三句可概括为“跨船搭架”。

  生:我觉得用“拴船搭架”更好。

  生:第四句可概括为“粗绳拴牛”。

  生:潜水拴牛。

  师:现在我们把每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都弄明白了,再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的。

  生:课文用“先、然后、再、又”这几个词把四项工作有序地连接起来。

  师:现在请同桌间互相把和尚所作的准备工作有序地说一说,待会儿,请两位同学说。

  (学生练说,再请原先试说的那两位学生说,学生评价)

  师:两位同学比起先说得清楚多了,也有条理多了。不过,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准确些。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词语表现出和尚对准备工作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和尚用了“很大的船、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从这儿可看出和尚考虑得很周到。

  生:还有“紧紧、牢牢”两个词也可以看出他想得很周到。

  师:是呀!作者用心良苦的这些词语可不能轻易丢掉的。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待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

  (学生练说)

课文教学反思7

  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

  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课文教学反思8

  《荔枝》这篇课文围绕着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语文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于是,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读中求悟"。课后,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教学策略。首先,我让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悟母亲,完成填空:这是一位()的母亲。接着,让学生找出作者回忆母亲几件事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细细品味,体会文章的情感。如,"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把大的让给儿子。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最后,利用课文的结尾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深入体会"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一堂语文课若没有40%的时间朗读,就是一堂失败的语文课。因此,我力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加深对母亲思想感情的体会。比如:在理解课文之前听范读录音,学生自由练读。接着指名读,学生似乎读得很流畅,但总让我觉得缺少点什么,原来是感情。我便在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细细品味文章的情感的过程中,让学生再读课文。此时读到动情处,有好几个女孩子眼中含着泪。

  这节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认真读书,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的过程,让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情",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课文教学反思9

  《乡愁》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因其内容直白简单,广为流传。作为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一首诗,其内容是过于简单了,但是其思想性和引导性比较强。因为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诗歌鉴赏,而这类型的试题要从读诗开始,这样的一首诗做了很好的'搭桥工作。

  我在四班的教学是从《乡愁》改编的歌曲开始的,因为是下午的课,再加上这首歌的感情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所以整体课的教学气氛不是很好。

  在一班的时候,我以诗歌朗诵作为开头,学生通过听别人朗诵,然后再自我练习,全班展示。一班的学生好表现,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情绪,所以他们朗读的时候效果很好。几个学生很快就把整首诗背下来的。然后我通过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来剖析这首诗。最让我意外的是,在对比席慕蓉的《乡愁》之时,学生说出来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特点,有了他们自己的见解。

  诗歌鉴赏着重要告诉学生鉴赏的思路,而这堂课,我告诉了学生什么是意象,这些意象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下节课,我将教会学生通过描绘画面,概括氛围,来阐述诗人的思想感情,将诗歌鉴赏的方法落实到课文的讲解中。我预期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课文教学反思10

  《蜜蜂》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了他所作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的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试验步骤非常清楚完整。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不仅让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本课的重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得,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我在讲授新课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自学,自学内容包括生字词汇的认读书写,其次,就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后是优美句子的欣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从字词句段开始的,这样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一步开始,从字词句段到整篇课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而理解段落文章大意。不能让学生直接从概括文章大意开始,这样容易产生问题,学生一开始就有可能被难住,而就此产生抵触情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学生如果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设置了障碍,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产生了很多分歧,存在很多疑难问题。对于课文的学习应该先从字词句段开始,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地方开始,这样由易到难一步步进行。

  在自学搜集资料时,也出现了问题。由于缺乏指导,孩子只是盲目德尔搜集资料,而不能进行分类整理,甚至搜集了一些与课文无关的资料。所以在以后搜集资料时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给出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搜集哪些资料,怎样搜集整理资料。

  在学生理解读课文受到的启示时,给学生一些明确的答案。其实这样是不可取的。这一部分是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回答多少算多少,无需给予一些限定,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讲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也不准确,对于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不准确,小三年级主要集中于字词句段的学习,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先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然后再阅读教参,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课标制定出切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教案。在讲课的过程中,既有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改正自己的不足,注意向老教师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课文教学反思11

  《口技》此文记叙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的是一个口技人高超的技艺,根据这一内容及情感,我将此课的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定位于: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口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妙,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精髓的激情。基于这点,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方式来导入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民间艺术,比如变脸、剪纸,然后播放几段口技录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了哪些声音,并把他们串成故事。这不仅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了口技,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空间,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这场表演的精彩,作者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进行形容,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描绘来展现,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语言灵活、简洁,浅显易懂。将文本的这些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首先,立足于文章的结构和场面的描写。本文所表现的声音多,情节波澜起伏,故事性强,内容虽复杂,但作者却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全文以时间为序编排故事,由施屏障开始,叙写表演前的准备及即将开始的情形,交代口技表演者及表演的时间、地点、道具以及观众的反应,为下文的表演作渲染和铺垫。主体部分将表演的内容分成由睡到醒,由醒到睡最后火起的三个场面,从整体上看,三个场面层次清晰,逐层推进,最后形成火场百相的.高潮,而从个别的场面看也分别逐层推进形成小高潮,一步步紧抓观众的心。整个描写有

  起有伏,有张有弛。声音的变化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小到大,由疏到密??,虽变化多端,但层次清晰,让人应接不暇,叹为“听”止。最后撤屏声绝,再次交待道具,形成首尾的呼应。

  其次,立足于作者的表现手法。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在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不仅使得全文的结构整齐、严谨,更是一种绝妙的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文中的正面描写可谓是惟妙惟肖,作者用长短参差的语句、配合缓慢相间的节奏绘声绘色地表现着声音的高低起伏,奏出一段抑扬顿挫的旋律。

  另外,文中多次运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表现深夜的寂静。

  通过对文本的众多分析后,我采用了以诵读带动感悟的教学方式,立足于诵,在诵读的过程中进行评点教学,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品读文章,感悟情感”两大板块。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而且还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整理出自己对此文的一些感受,我给予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一篇文章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后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对话。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从自己所选择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的课堂氛围。而后师生合作扣住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的思考组织学生方向明晰地去感悟文本。

  由于本文中所采用的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一大亮点,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最后我还设计了个学以致用的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这一写法描写一堂语文课。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我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性地思维,将自己作为一个引路者,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生生、师生的交流方面取得了一点成功。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特别是在品读的环节,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够在老师的提示下去分析文章,有很多同学仍旧没能找到感受文章的方向。还有一个长久以来就出现的不足——表达,很多同学他知道意思,但就是无法组织出语言来表达,在这些方面需要努力。

课文教学反思12

  深入文字去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伟大的人格魅力。

  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以将军的情绪变化作为教学的主线。在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后,在整个故事中寻找描写将军情绪变化的句子,由此了解将军由担心到生气,到愤怒,再到感动与自豪,最后担心变为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线条清晰了,学习的思路就清楚了:读将军的担心,了解红军队伍过雪山时恶劣的自然环境,读将军的的'愤怒,体会军需处长在雪山的严寒中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读将军的感动,体会军需处长在面临死亡时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伟大精神,读将军的坚定,体会红军战士那忠于革命、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在这个过程中,读与悟,是学习的主要手段:从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内心,然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课堂上孩子个个神情严肃,有一种灵魂洗礼的庄重。

  理解“丰碑”这个词语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在朗读与感悟之后,学生的情感基础已经奠定,“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许多孩子都能从外在形象和思想品质两个层面来理解“丰碑”的含义。

课文教学反思13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工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工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本单元的5篇课文,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第一课号召大家绿化家园;第三课表达的意思就是儿童就是春天;第四课写抓住了春天最好的时光;第五课两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第二课之所以放在第一单元,主要体现了果家领导人的关心就像春天一般温暖。因此,这篇课文应该将着力点放置在体会果家领导人对学生的关心上,体会工主席的品质。

  在昨天的语文半日教研活动中,本课的主备——“小雨跳跳”告诉我们,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训练了学生按提示语朗读,她的`做法给我今天的教学带来启发:我也可以抓提示语、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啊。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找出工主席说了什么,提示语是什么,再让他们思考,这些话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意思,然后让他们透过这些话语感悟人物的品质,最后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

  我的这个问题对学生们来说,似乎一点难度都没有,他们个个踊跃发言,尤其是第一问,说话内容、提示语都是在文中一下子就能找到的,我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了提示语,就这样学生们一些爱子概括出了:工主席是一个和蔼可亲、热爱古典文学博学多才、关心下一代的伟大领袖。当学生感知了工主席的品质后,我再让学生读读工主席的话,这时候,学生们就读得入情入境了。工主席那平易近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课题“暖流”的引申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

  理想课堂追求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效益的敲门砖。因此,设计是否精当,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在于教师课前钻研教材,我们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围绕这个点,精心设计环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节课上,我简简单单抓提示语,学生们到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

课文教学反思14

  《春雨》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原题为《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前四句。一、二两句写春雨发生的时令,传达赞美之情。三、四句描写了春雨的特征。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学生虽能熟读成诵,但理解诗意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结合自身的课堂谈谈我的收获:

  一、善于创设情境来教学。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由于学生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偏小,善于用形象思维,所以枯燥乏味地理解古诗很难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自在,其乐无穷。在品味古诗的前两句时,我创设了这个情境:春天到了,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田野里、竹林里、花园里,小草、油菜花、梨花等许多植物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小脑袋,干涸的泥土裂开了一道大口子,你仿佛听见谁在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俨然是一棵棵干渴无比的小草、油菜花等植物。春雨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心声,说——小草,你别急,我马上来。让人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恍如置身其中。继而出示下雨的动画,让学生如临其境。转眼来到第二天,阳光普照,万物复苏,小草伸了一个懒腰,对春雨说了什么。植物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淋漓尽致。学生在对春雨诉说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春雨在植物们最需要他的时候雪中送炭,如约而至,这真是一场及时雨。理解诗意水到渠成,不露痕迹,这不得不得益于创设情境这一环节的设计。

  二、说话练习巧妙穿插其中。

  在学生理解了春雨的及时、默默无闻、善解人意、为人着想,并用朗读来演绎春雨的种种品质。我出示一组图片,上面有郁郁葱葱的小草、婀娜多姿的柳树、娇艳欲滴的桃花、青翠挺拔的竹子、铺了一地碎金的油菜花,适时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春雨滋润了。学生小手高举,各抒己见:春雨滋润了柳树,柳树变得更绿了;春雨滋润了柳树,柳树变得更精神了;春雨滋润了油菜花,油菜花变得更漂亮了;春雨滋润了翠竹,竹子变得更加青翠挺拔了;春雨滋润了桃花,桃花变得更鲜艳了,答案不一而足。春雨无声滋润万物,使万物得以生长,润物无声,功不可没。学生在说话练习中,不仅锤炼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且对春雨善解人意、为人着想等品质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理解,动植物们对春雨的感激之情不难理解。

  三、拓展古诗相得益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一首古诗,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也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完《春雨》时,老师娓娓道来: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萌发,快乐生长,大地春意盎然。诗人杜甫也用了一首诗描写春天的美景《绝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学生自由朗读,范读,男女生读,师生徜徉在暖暖的春日中,太阳温暖地照耀着祖国大地,燕子飞来飞去筑巢玩耍,沙滩上鸳鸯进入甜甜的梦乡,多么温馨美好的一幕。学生在理解了诗意后朗读古诗更加有滋有味,摇头晃脑,有模有样,俨然一个个沉醉其中的小诗人。

  以上是我上课的一点心得,当然也有不少缺点,生字教学上还要多花功夫,思考一些巧妙的方法来理解生字新词,尚需努力。

课文教学反思15

  《在柏林》是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有三篇小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方法,“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在柏林》是一篇小小说,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刻画战争中的贫民百姓的悲惨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现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本文读懂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刻画来凸显主题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再借读学习提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就文中的细节做出批注并讨论交流,教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还要再吃透教材,深挖教材,采用切实实用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课堂效果。

【课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文《蜜蜂》教学反思07-04

课文秋游教学反思12-19

课文《颐和园》教学反思07-05

课文雷雨教学反思07-05

课文《山村》的教学反思07-04

课文《夹竹桃》教学反思11-20

课文《恐龙》的教学反思02-10

课文《蒲公英》教学反思02-21

课文《鲸》教学反思02-17

课文《狼群》教学反思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