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
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了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教学反思2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回顾课中比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提示”引路,课堂结构求简。
这一课的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教者利用这一课的提示开始了学习的流程,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简约而丰满。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理解这一句时,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3700亩林网,足足有48100间我们的教室。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迹。然后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来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在课前理解“老”的基础上,教者再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9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9篇08-23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0-03
青山不老的教学反思06-16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2-25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4-12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6-23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8-20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5-08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