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2022-08-30 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1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从以上《识字2》这一课的教学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

  首先,我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问、敢答。如“你们也想读一读这么好听的儿歌吗?(生:想!)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话语,无不在激励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孩子们才会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其次,教师少问,鼓励学生多问。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两处重点提问──“你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和“那这篇韵文,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质疑,让他们学会提问。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你觉得哪些字、句子比较难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虽然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最大的,也最爱问“为什么”。在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又提供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的问题虽然涉及到词语的理解比较多些,但这也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而叶健斌小朋友提的问题着实让我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是个很好问的孩子,平时上课总喜欢给大家提些意见和建议。对于他的好问,我一直鼓励和支持。

  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给韵文加题目”的建议,这也得益于平时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学生敢于质疑,说明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有时即使是离题或“冒犯”老师的问题,也应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有问有答。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上述案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要给韵文加标题的建议后,我就抓住这个闪光点,引导全班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于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歪着脑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说──我想给它加个“懂礼貌”的名;有的说──我想让它叫“三字歌”,因为这则韵文跟我们念过的“三字经”很像,都是三个字三个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还有的说──我想给它取名为“好孩子”。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这个题目。

  (二)用“活”教材,不断生成课程资源

  《识字2》是一篇识字课文,它是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的`。但由于本篇课文思想教育意义强,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生成的课程资源,我们老师就应该用心引导,使这部分课程资源被利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叶健斌小朋友的“好问”,就没有了“给韵文加标题”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2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识字6》。这是一篇又关数量词的识字课,虽寥寥数语,却精雕细琢,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深远。教材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通过几组数量词勾勒出几幅亮丽清新的风景画,看似随意,实则有意。每一处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来表现,将识字巧妙地与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认识汉字,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量词的用法。

  教完本课之后,通过和各位老师的共同评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错: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情节,在朗读时不是太能吸引学生的朗读欲望,预计学生在朗读几遍之后就没有多大兴趣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带着大家去旅游”的情境,把整节课串联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二、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这是一篇识字课,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识字特点,设计了“带拼音读——去拼音读——交流识字方法——读词语”的识字过程,使学生从易到难,扎实有效的掌握了生字。

  三、游戏教学贯穿整节课

  一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我说生接。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识字环节,我还设计了“摘苹果”识字的游戏,在快乐中巩固生字,使学生爱学、乐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给了我惊喜,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做的不够好:

  一、教学环节不太紧凑。

  整堂课下来,感觉很松散,尤其是识字环节,虽然这节课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但这个环节占用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课文朗读的不够充分。

  二、识字方法没有加以归纳和整合。

  学生在交流识字方法时说出了很多方法,加一加、加偏旁、组词等等,还有学生说出了形声字,老师应顺势引导,把学生说出来的方法加以归纳和整合,比如有学生用加偏旁的方法,老师应引导:“还有哪些字也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这样,既总结了方法,又节省了时间。

  三、拓展环节有点儿流于形式。

  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看图编课文,是想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达到正确运用数量词的目的。但时间有点仓促,也没想好组织形式,只是让学生说出了数量词短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仿出原文的意境和诗意来,而不能仅仅为了能用数量词而仿写。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不够,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积极学习别人的优点,使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3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识字一的教学活动已结束,通过单元过关检测并结合平时的观察,本人对本单元的教学喜忧各半。自我感觉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一)、学生识字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目标之要求;

  (二)、学生均能自己正确书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横、竖、撇、捺四个笔画。

  (三)、能给生字组词、扩词。

  (四)、能通顺的读背课文。

  (五)、多数学生写字能按笔画规则去写。

  存在的问题有:

  (一)、个别学生识字仅达到70℅;

  (二)、横写不平,竖写不直,撇捺写的太直

  (三)、多数学生还不会起笔与收笔。

  (四)、有半数学生不会读题目,平翘舌音分不清等。

  基于以上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加强数字教学及汉语拼音的巩固复习,还必须细心指导学生写好笔画。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4

  《动物儿歌》位于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6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教材还配有生动有趣的彩图,展现了动物活动美好快乐的画面。儿歌中的小动物一半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也有六个是虫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生字。儿歌的特点是有节奏,有韵律,本课儿歌每一句都是以“谁在哪里干什么”的结构组成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教学效果:

  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根据文本特点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教学。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动物,发现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并以此为出发点习得了识字方法;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

  二、成功之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低年级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因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蝌蚪、蚯蚓的谜语导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字谜的谜底是即将学习的动物名称,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生字预习的一个拓展,一方面预习了即将学习的生字,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将游戏导入一年级语文课堂中,它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感受语文并喜欢上语文,从而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激发孩子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以多种朗读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不足之处:

  1.这堂课时间掌握不充分。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的教学环节过于顺利,导致时间富余,在写字环节时间还有多,因此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写字教学占的比例过于大。

  2.教学语言过于平淡。这节课中,虽然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但是仍旧缺少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地朗读。教学语言比较平淡,起伏不大。

  四、改进措施:

  注重说话练习,让孩子们进行课堂小练笔,模仿课文说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对于我们的教学,平常还应多听课,多学习,把别人优秀的地方借鉴过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四》教学反思07-30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7-02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3-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7》教学反思07-09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范文03-21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的教学反思07-08

《识字》语文教学反思07-10

语文识字7教学反思07-04

语文识字优秀教学反思09-16